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再认识

时间:2024-03-31 点赞:46223 浏览:9101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和谐社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再认识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和谐社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总结和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科学理论、理想状态,也是一个实践方略和发展结果.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1)03-0031-04

自2004年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以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大家以总书记界定的“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指导思想,从不同的学科视野出发,阐述了各自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使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了.应该说,概念的厘清是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笔者拟通过总结古今中外历史上对和谐社会的探索以及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作进一步的总结和升华,以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古今中外历史上对和谐社会的探索

(一)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

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是我国和谐社会提出的最早渊源.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在道家看来,天和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资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康有为提出了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都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二)西方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

在西方,有不少学者的观点中蕴含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最美”、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赫拉克利特说过的“对立和谐观”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如傅里叶提出的“全世界和谐”、欧文的“新和谐”、魏特林的“和谐与自由”及“全体和谐”等.由于深受社会制度的限制,找不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三)中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和谐社会是中国不懈奋斗的目标.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这些思想奠定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这是“和谐”首度出现在中国执政党的纲领里,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治国方略的滥觞.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二、目前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研究

(一)广义狭义观

吴忠民认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是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联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是社会层面本身各个环节、各个因素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

(二)本质特征观

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如陈勇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贾建芳、荀关玉等学者认为,应从 各种社会基本关系和谐的角度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张久海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辩证和谐、理性和谐、法制和谐和动态和谐的统一体.另外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具有同一性,不同学者的分析视角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以同志提出的六大特征为依据进行分析.

(三)学科领域观

不同学科从各自学科领域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表现出学科视角的差异性.如哲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处于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状态;政治学领域从阶级性、法制社会、政治、政府管理、执政能力等方位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经济学界的学者偏向于从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经济增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与劳动、新制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社会学领域主要从社会价值、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伦理学视角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强调价值观和道德要求,主要从价值和谐、价值判断、价值诉求、道德目标和道德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全面系统观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既指每一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包括各子系统间的和谐.全面系统论既体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理解的全面,又体现为对诸多内容之间关系的协调性和系统性的注重.如钟秉林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四个方面的和谐: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综上而述,我国学者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研究虽然涉猎面广、角度和层面多、观点多元、研究成果丰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定量探讨为主,定性分析明显欠缺;静态研究丰富,动态发展研究不足;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关注较多,对人自身关系的和谐即个体身心的和谐关注较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此,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升华.

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重新审视-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阶段属性

从社会性质层面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历史上存在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二是在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中,我们选择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现代的和谐社会”,_-一方面具有一般和谐社会的共有特征,也是一个多元的、诚信的、宽容的、有活力的和有秩序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即它是以人为本、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它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也是一个历史的、系统的、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尽管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类最理想的和谐社会,但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所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由中国领导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不同区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人和自然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的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内格局,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在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稳定的和谐社会.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国在新世纪之初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法治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以说,建设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人民群众追寻的梦想.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实践方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因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个重要方略.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结果

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发展则是和谐的发展,正是在和谐与发展的因果互动中,才不断积聚起发展的巨大潜能.从和谐到发展,再经过发展达到新的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和谐,在更高层次的和谐中寻求新的意义上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便使生态系统不断递进到新的质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在中国的领导下逐步消灭不和谐因素或现象,而逐步走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各要素之间和谐与协调发展的.为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面对不和谐的音符我们不应只是抱怨,更不应失去信心,应当立足岗位,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关于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和谐社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再认识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和谐社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推动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2]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15

[3]吴忠艮“和谐社会”释义[J]前线,2005(1):28-29

[4]陈勇,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思想研究,2005(3):

5―8

[5]贾建芳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解析[J]马克思主义 研究,2006(3):5―11

[6]张久海,现代和谐思维涵括的四重意蕴[J]思想研究,2006

(3):114―117

[7]李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述评[I]社会科学研究,2009(5):

193―196

[8]钟秉林,和谐社会:多元、宽容与秩序化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1):5

[9]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9):237-241

[10]刘向信“和谐”六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lo (3):24~27

[责任编辑 祁丽华]

相关论文

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

这篇文化论文范文属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化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相关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文化及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该文为关于和谐社会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可作为伦理道德专业和谐社会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

本文是一篇依法行政论文范文,依法行政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依法行政及社会关系及社会。

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探析

本文关于和谐社会及文化建设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探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该文是文化社会学专业社会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社会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篇可持续发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是家庭社会学专业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及。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政策思想

本文关于和谐社会及政策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和谐社会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政策思想相关大学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