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综述《大学学》框架

时间:2024-04-20 点赞:45239 浏览:8784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综述《大学学》框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及素质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科、专业等概念的分析以及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专著与论文的梳理,探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学》的构思.

关 键 词: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一核心,在高教规模扩张、体制与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以及相关基础性研究与政策研究等众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高等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凸现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鉴于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本以“大学学”为标题的著作可以借鉴参考,并且对大学的研究属于广义范围的高等教育研究,因此,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构思《大学学》大有裨益.

在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汉语语境中,学科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但其含义却不甚明确,学科、专业以及学科专业经常相互混用.学科(discipline),《牛津高级英汉词典》解释为“branchofknowledge;subjectofinstruction”(知识的分支;教学科目).一般而论,一个研究领域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大致取决于以下标准:(1)特有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2)学科代表人物;(3)学科经典著作;(4)大学里相应的建制;(5)学科专业出版物;(6)研究基金;(7)专业研究者;(8)培养研究生的相关课程组合;(9)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专业(specialty),《辞海》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一般而言,学科偏向知识体系,而专业侧重社会职业领域;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和后盾,学科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而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探讨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作上述讨论,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分离,表现为“高等教育学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单位,在国内几所著名的师范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和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都设置了相应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高等教育学”的人才培养,但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学科地位仍然悬而未决,主流的声音倾向于高等教育研究与国际“接轨”,将其视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个具备独立身份的学科.同时,理论建构与学科定位分离.虽然我国出现一批冠以“学”的高等教育教材与著作,但都无力平息我国目前关于高等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论争,虽以“学”字冠名,但并无学科的实质,名不副实.

高等教育到底能不能称之为“学”,是不是具有我们所谓的学科地位,在认识上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总体来看,国际上并没有一本以“高等教育学”直接命名的并被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权威专著,国外学者主要倾向于将高等教育视为一个“研究领域”,以“问题指向”为中心,即由高等教育中的问题引起的,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并不致力于精致完美的理论构建,也不承认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很多为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的国外经典著作,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以体验或个人经验凝结的形式来呈现.

三、支持的声音

尽管存在不同的意见,但我国学者将高等教育建设成独立学科并以此来“赶超”国外的努力并没有放弃,这种努力主要是“学科指向”,即从建立学科开始,以理论概括为主攻方向,逐渐进展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冀生研究员认为,“高等教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及其规律分为“研究、探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成长和办好高等学校的规律”和“研究、探讨如何建设与一定社会需求和环境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以及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规律”两大领域,并以“思想观念,主要是反映与一定时代社会文化相适应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观”、“结构体系,主要是适应一定社会需求和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行为规范,主要是规定教育活动中诸行为主体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和法规”三个层面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框架.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杨德广教授提出,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素质和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解决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作为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学的动因,在实现教育观念“从按计划办学为主向按市场需要办学为主转变”、“从依赖型向自主型转变”、“从义务型教育向非义务型教育转变”以及“从单一的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结合转变”的基础上,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及框架.杨德广认为,“高等教育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看它是否已成为特殊的研究对象”,由于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相比较而言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据此可以断定“现代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于教育学来说,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是研究高等教育特殊规律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规律的学科”,“就现代高等教育学学科而言,只能说是处在酝酿阶段或初创阶段”.

四、不同的观点

我国一些学者认为,现在谈论高等教育学是否具有学科地位为时尚早,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有待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化,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脚踏实地、循序推进地开展各种研究.就推动学科建设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观点:

问题研究:刘振天提出,高等教育领域具体问题的研究是理论体系确立的根基,学科体系的建设应该建立在具体的问题研究基础上.“一个概念、一个范畴、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一个体系,都不是坐在书斋里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对每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反复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刘承波也认为,“我们不能一开始即要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不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去逻辑推演”,因为在现阶段,即便建立起来一个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也必然是一个不成熟的体系.

理论体系研究:方展画提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本’,在于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哪怕是在理论研究层次上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构成了‘末’”,“本末的关系决不能倒置”.赵文华也认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可以作多种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构建不同的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学派”.

问题与理论研究兼备:王建华提出,“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必须‘两手抓’,即一手抓高等教育学研究,一手抓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在于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直接服务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及高等教育研究的规范化、科学化,以便于积累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学术合法性;与之相比,高等教育研究则以问题研究为主,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以便于积累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实践合法性.”他相信,“随着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成熟,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断规范化、科学化,高等教育学科制度化将最终完成,高等教育将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实质上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元高等教育研究:我国学者李均倡导一种“超越”的视界,即更高一个层次的研究,“元高等教育学并不直接关注具体的高等教育现象,也不直接提出理论、构建体系,而是以已有的高教理论、体系、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理论、体系、方法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构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另外有关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在其学科化的历程中,无论是从哲学或其他更成熟的学科出发,通过寻找高等教育学的上位概念,进而演绎出高等教育活动赖以存在的最基本概念,还是从高等教育具体实践中归纳,然后通过经验提升,寻找到与实践比较相符合的概念体系,都难以完成学科体系建构之重任,进而提出研究应该回归高等教育学的“自我意识”,即进行高等教育学元研究,而这种元研究的哲学基础应定位于实践哲学.

五、国内代表性高等教育学专著简介

潘懋元1996版《新编高等教育学》:这本专著继承传统教育学著作的写作思路,在结构上,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先总后分,以探讨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般概念入手,提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它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从事专门工作”,分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内部规律以及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三种职能,随后论述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三者的基本内容和关系这一思想意识范畴和高等学校教育制度与结构这一组织范畴.在内容上,潘版《高等教育学》将高等教育等同于高等学校,在横向维度,依照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各自的意义、目的、价值、内容、原则诸方面问题;在纵向维度,依照高等学校三大职能这一脉络,分别阐释了教学的过程、原则、内容与方法,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以及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等内容.从总体上看,潘版内容详实,思路严密,侧重于理论架构的全面与完整,重视高等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但受传统教育学著作撰写模式(特别是五育并举)很深,表现得中规中矩.


薛天祥2001年版《高等教育学》:该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可称之为上篇,以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以专业作为中介概念,以高等教育(含高等教育本质和高等教育基本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综述《大学学》框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及素质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规律)为中心概念,以高等教育原则为过渡概念,以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实现途径为逻辑终点.第七至第十三章可称之为下篇,是阐述高等教育概念所揭示的高等教育及其矛盾运动,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育和教师几方面对逻辑终点做分解阐述.薛版《高等教育学》最大的特色是在凸现了专业与专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单独成篇,认为专业有广义与特指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指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的一种实体,“实体的任务是对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教与学活动”;“高深和专门体现了培养人才活动中知识领域的特点”,高深是程度上的特点,不仅是高层次的知识领域,而且许多知识处于相应学科前沿;专门是知识领域组合上的特点,是围绕着一定目标的有机组合,是以学科为依据,与职业相适应的高深知识的专门化领域;指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专业中的人”为构成专业的三个要素,并探讨了专业结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专业教育界定为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的活动,其基本依托是专业”.总体上,薛版论证严密、材料新颖、观点明确,尤其是对专业与专业教育的系统梳理与论述对于我们明晰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杜作润2003年版《高等教育学》:从结构特征来看,这本专著的十章均可以独立成篇,各章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呈现“模块”结构,以教育和教育学为切入点,逐一论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和现状”)、主体(第四章“高等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目的(第五章“高等教育的目的概论”)、组织(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学制和结构”)、教学(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学论”)、价值(第八章“大学功能与高等教育价值”)、研究及培养(第九章“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和问题(第十章“高等教育的其他几个论题”),带有鲜明的专题特色,不求大而全,而重专与精,反映了这本专著脱胎于作者为研究生长期授课的实践与积累.在内容上,杜版重视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廓清与论点的剖析,作者以不少笔墨探讨“高等教育”与“大学”这两个概念的关联问题,认为二者不可相互替代,“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早已不是大学所独有”,世界上许多国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和企业也在实施着高等教育,提出“高等教育是一种从事较高层次心智活动或意识形态劳动的领域,大学是一种实体的机构.高等教育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有如‘经济’、‘生产’与‘工厂’的关系一样”,并进而主张高等教育学就是“高等教育研究”,“等价的说法,就是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问题的研究”.此外,杜版重视贴近现实,书中最后一章中,列举并探讨了诸如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产业化,高等教育与网络,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等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反映了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服务实际的努力方向.总体上看,杜版编排体系与内容观点较新,但结构不似潘版紧凑,比较适合于有一定知识积累与理论功底的读者.

除了上述代表性著作外,我国高等教育学著作还有:胡建华1995年版《高等教育学新论》、蔡克勇1996年版《高等教育学引论》、谢安邦1999年版《高等教育学》、方展画2000年版《高等教育学》、教育部2002年版《高等教育学》等著作,囿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论及.

六、国外代表性高等教育论著简介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这本著作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是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推荐的著名学术专著,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读书目.布鲁贝克在书中提出了为国际学界广泛认可的“使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哲学”,即“认识论”与“哲学论”,认为“强调认识论的人,在他们的高等教育哲学中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作为目的”,而按照政治论的观点,“人们探讨深奥的知识不仅出于闲逸的好奇,而且还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这两点成为研究高等教育的重要逻辑起点.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等基本问题,力图从宏观的视野抽象出高等教育研究中基础而重大的命题并提供普适性解释.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以观点的远见卓越与论证的旁征博引而享有极高的权威性.

纽曼《大学的理想》:纽曼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积极倡导者.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认为,“大学(university)是传授普遍(universal)知识的地方”,大学应平等、完整地传授各种知识;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理智,发展学生的理性,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培养集智慧、勇敢、宽容、修养等美德于一身的绅士;为知识本身的目的而追求知识,是进行大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的理想》涉及大学的性质、目的、功能,大学教育的原则、方法和内容,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大学与教会的关系等,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论述大学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名著,代表了经典自由教育哲学的大学理想,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时至今日,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仍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本书是一部典型的批判性著作,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全书的精华,探讨现代大学的理念,就大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工作的性质、大学的组织管理、大学与外部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大学的专业教育等重要问题展开论述;第二、三、四章在作者现代大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当时美国、英国和德国大学的特点与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弗莱克斯纳提出“发展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大学在“保存和解释知识的工作”之外,应当以“创造性活动和富有成效的批判性研究”,“用鲜活的思想之流不停冲击人类知识宝库”,使大学成为“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成为“民族灵魂的反应”.弗莱克斯纳坚信,“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能够担当分析问题、生产理论、探究真理、改造世界的重任.弗莱克斯纳所坚持大学是研究者、批判者、创造者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共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科尔《大学的功用》:作者系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总校校长,著名的加州高等教育系统总体规划的设计师,其著作《大学的功用》享有国际声誉.书中结合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充分论证了大学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一安身立命的“功用”,并提出了著名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勾勒出作为现代大学存在与发展形态的轮廓.《大学的功用》是对布鲁贝克所提出的高等教育“政治论”的充分发挥,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经典著作.

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阿什比为前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在书中提出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著名论点,构建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吸力”、青年要求入学的“压力”以及大学“内在逻辑”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决定大学变革与发展的解释框架,并结合德、英、美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详尽阐述了“遗传”与“环境”的内涵,分析了“环境”对“内在逻辑”在当代大学发展中的影响.阿什比强调改造“内在逻辑”来适应环境,以促成影响大学发展的三种力量保持平衡是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以其观点形象、深刻著称.

伯顿•,《高等教育新论》:本书由八位学者协力完成,每位学者采用历史、政治、经济、组织、地位、文化、科学活动以及政策八种观点之一,从不同的层面、视角来剖析、透视高等教育现象与规律,并在最后结论部分将八个观点联系起来,归纳为政治与市场、机构与文化、科学与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政策和管理上的运用四个方面,力图结合多学科之优势给读者构造一幅多维立体的图景,形成一种真切实在的质感.本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提出了研究高等教育的新构想,主张采取多学科的视野和比较的观点研究高等教育,这有助于我们提高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并从中汲取对我们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益的经验.

在上述国外代表性高等教育论著中,各有所重:纽曼倡导大学的教学育人观,弗莱克斯纳坚守大学的探究批判观,科尔则力主大学社会服务观,三者成书时间顺次排列,分别是阐述现代大学三大功能的经典之作与集大成者;阿什比立足大学的生态观,强调保持大学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此四者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的本体论,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可视为认识论,而伯顿•,《高等教育新论》可充任方法论.

七、《大学学》框架思考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作如下思考:

目标定位:我们可以撰写一本“高等教育学”或“大学学”,但不宜以建立“学科”为目标,因为这一目标不仅与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研究水平不符,也与我们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与知识积累不相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此标题之下,系统论述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系统思考与认识.

书名拟定:就“大学学”的称谓而言,似乎拟《大学之道――一位民办大学校长的思考》或其他更具有包容性的标题为妥,一则可以融会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则不必建立精致完美的理论体系,只探讨自己的一家之言,抒一己之意,自成体系,自圆其说即可,不必拟附严谨的学术著作,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检验之上.

写作亮点:在高等教育研究的一般范式下,通常是将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并举,前者侧重训练学生如何“做事”,后者则侧重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并ߎ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综述《大学学》框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学及素质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8;后者的价值与意义要高于前者,倾向于从程度上作纵向划分;而我校所提出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分类,强调相互结合与“并重”,似乎更倾向于从横向角度探讨二者的关系并寻求相互融合之道,可以说是具有我们自己的特点与价值,应当作重点阐述.

写作难点: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相互关系的厘清,包括大学与高等教育,知识、能力与素质,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等;突破现有写作范式,在逻辑起点、内容、架构诸方面推陈出新;对成功素质教育的深入理解以及在行文中的融会贯通;如何运用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合理解答现实大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应对当代社会对大学发展的挑战,等等.

架构设计:结合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就《大学学》的框架结构而言,可以做如下思考:

大学原理论:论述大学的性质、任务、本质、规律、特点、职能等.核心概念的界说(包括大学与高等教育,专业与专业教育等),结合大学的功能,阐述大学与社会发展、大学与人的发展、大学与文化的发展诸种关系,以素质与素质教育理论和成功规律与成功理论来解释大学运行,落脚点是以素质形成规律为依据,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而提出成功素质与成功素质教育.

大学目的论:培养具备成功素质的“成功人”.成功素质的分类与结构,包括五大体系与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论述其含义、价值及分类的意义;具体化的“1234”培养目标等.

大学主体论:教师、学生及其相互关系,大学校长的地位与作用,着重论述大学校长的办学思想、理念与行为对大学发展的影响.

大学流程论:以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结合为挈领.入口――学生人生规划(提出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四个方面的成功,并指导学生的个人设计),分类――99+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工――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性教学、素质拓展、实验实训等活动,检验――提出素质学分制,作为考察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主要依据.

大学教学论:教与学(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大学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课程结构等)、教学评估.

大学科研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意义、任务、原则、组织、成果鉴定与转化等.

大学制度论:现代大学制度,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伦理等大学建制,视需要此部分亦可融入大学生态论.

大学管理论:国内外大学管理理论概述,组织设计,管理内容(行政管理有弹性,给创新留有余地;教学管理要规范,以规范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管理重引导,提出素质导师制),管理原则等.

大学生态论Ⅰ:内部生态,包括八大办学理念及其关系、价值等(大学自身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态论Ⅱ:外部生态,包括成功、诚信、开放、创新办学四原则(大学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大学文化论:感恩之心、成功之志、好学之趣、创新之神、和谐之魂.

相关论文

略王阳明《大学问》创作的文化背景

该文为大学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略王阳明《大学问》创作的文化背景相关经典论文范文,可作为经典论文网专业大学论文写作。

韦伯《大二重奏》第一乐章

本文是一篇单簧管论文范文,单簧管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韦伯《大二重奏》第一乐章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单簧管及小节及韦伯方。

重构高职《中级财务会计》框架的

本文是一篇财务会计论文范文,关于财务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重构高职《中级财务会计》框架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财务会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