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学环境下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4-03-05 点赞:51449 浏览:10495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文学作品及审美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当前文学环境下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学作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中国接入了世界发展轨道,“中国模式”象征着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GDP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概念,经济学也就成为当代的显学.但是,文学毕竟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指导下,广大文学工作者与人民同行,为时代放歌,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国大陆首次发表和出版的长篇小说有2000余部,汉语小说数量在世界主要语种中名列前茅,诗歌、散文和杂文创作数量更是持续大规模扩展,文学在今天依然生机盎然.

同时,我国的文学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网络文学的出现.网络文学依然以小说为主要体裁,也有其他传统体裁如诗歌、散文,同时还有新的文学体裁如类文学.2010年,网络文学作品首次参与了鲁迅文学奖评奖活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一些电影、电视剧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收入和收视率,个人博客的成熟和壮大更掀起了一场全民的写作运动.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勾画出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的图景,文学环境正是社会人文环境和人类心理环境在文学中的再现.文学表达出人类内在的意向性追求,以及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理想诉求.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的内涵,深刻地揭示出生活的现实、本质和趋向.因此,文学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也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规律.

二、

在当前文学环境下,国人审美思想尤其是大学生的审美思想获得巨大解放,审美的既定界限和标准受到反思和冲击,表现出富有生机的多维度、多样化、多元化的审美状态.在审美实践中,读者不再安于过去的被动地位,开始从自我的角度主动审视文学作品,甚至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二次创作.他们告别了从众、趋同的心理定势,在鉴赏中充分体现出个性和自由, 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欣赏、充实和接受美.但是,在商品拜物教和科技至上主义的影响下,工具理性甚嚣尘上,高层次精神活动的审美,被世俗化、形式化,甚至于被商品化、被异化.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他们的审美定势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质量,因此,关注当前文学环境下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即是在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教育.

(一)文学作品的本质美在于对人的生存质量的终极关怀

出版技术的发达和教育事业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层次,审美脱离了精神贵族的垄断,成为大众自觉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审美的本质不会改变,仍然属于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代表着人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和对无限、普遍、永恒的追求.审美不应该被精神贵族垄断,也不能失去其本质.泛化的审美把审美等同生活,其实是消解了审美的本质,最终消解了审美本身.

文学作品应该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对象,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肯定美能够实现人之为人的目标;人之所以需要审美,也是因为否定丑能够完善我们自己.从审美的视野观察和感悟生命,人才能够享受到生命的无限和生存的价值.“文以载道”,文学作品必须以社会理想为理想,以人类价值为自身价值,才会引起读者的理解、认同和共鸣,达到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的目的.文学作品就像向导,让读者由美而入善,在身心的愉悦中改造自己.文学作品首先是娱乐读者,让读者享受到作品带来的快感,然后让读者通过文学形象认识生活,体悟人生的真理,坚定人生信念,完成真善美在知情意中的统一.审美过程中,人不但得到身心的愉悦,同时会宣泄情感、强化理性,提高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对人的进步思想和崇高的道德修养都有重要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让人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把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热爱做为道德的底线和道德的起点.

(二)文学作品的品位美在于价值取向的真、善、美

真、善、美都是价值取向,它们内在地统一在一起.没有美和善,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真和美,善就失去了方向;没有真和善,也就不存在美.脱离了审美真理性和伦理性,审美就失去了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支撑.审美界限和审美标准具有特殊性和历史性,我们坚决反对机械地不变地坚持审美界限和审美标准,所谓:“天下皆以美之为美,斯恶矣.”但是,否定审美界限和审美标准本身,就混淆了美与丑二元对立的关系,最终可能会以丑为美.审美放逐了理性,必然导致思想空虚、精神麻木、理想丧失,人沉浸在虚无的尘世快乐与幸福,却不敢触及自己的灵魂.


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历史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真理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这也是当前审美教育的要求.人文精神是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否定一切对人的束缚和压迫,致力于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更加强调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即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真理观,对人及其生存意义的理解和关怀.人文素养继承了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推崇理性和情感,追求无限与美好,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文学作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形象地记录了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激励的心路历程,抒发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理性思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三)文学作品的内容美在于用“情”建构起沟通的桥梁

高节奏、高竞争压迫着现代生活的每一个人,浮躁、紧张成为当今普遍的心理状况.在审美需求上,人们倾向于轻松快乐、娱乐性强的非理性的艺术作品.在缺乏反思的人那里,崇高、壮美的艺术作品成了另一种负担,他们接受了更加感性的纯娱乐性的作品.艺术成了娱乐工具,审美流于世俗,形而上的身心愉悦堕落成感官的满足.审美不再追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仅满足于轻松和开心,成了对美的调侃和对丑的放纵.

文学作品要想批判这样的现实,把读者从歧途上拉回来,首先要尊重审美的心理规律,用“情”建构起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用真情感动真情,提高读者的审美认识.这是当前审美教育的心理根据.审美过程中,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审美的前提在于能够让人身心愉悦.文学鉴赏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情感贯穿着始终,并左右着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态度.作者则利用修辞等技巧在文学作品中树立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把埋藏在生活中的崇高、美或丑抽象出来再放大,感染着读者崇拜、同情或憎恨.文学作品应该富于艺术的感召力,充分吸引读者的心灵,进入读者思想深处.这样,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才不会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感知文字,而是通过鉴赏作品,寻找到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上的支点.

(作者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学院体育系)

相关论文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本论文为审美教育方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题目,关于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可用于审美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这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属于理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与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治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