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市场

时间:2024-02-05 点赞:50274 浏览:10072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当代文学专业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当代文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与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市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当代文学及市场经济及文学性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当代文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大众文化市场背景下当代文学的特征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众文化以港台流行歌曲、通俗小说、电视剧为先导,拉开了它的序幕.这时,大众文化在中国尚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气候,并不足以构成对当时的文化格局的严峻挑战.人们对这种文化的反应是持怀疑态度的.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众文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体制渠道,进入市场化的阶段.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对文化精英极力营造的严肃正统的艺术格局冲击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形成了独立的‘话语圈’,而且随着政治理性与单纯启蒙语境的转换,在世俗化所设定的框架内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合流了.”[2]文化界对大众文化的态度由怀疑转向认可,尽管有时是迫不得已和无可奈何的认可.这时,人们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发展和引导大众文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众文化迅猛扩张,在多元的文化格局中登上霸主的宝座.伴随着大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世俗化、喜剧化的特征.


20世纪末的文学世俗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是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存在.文学世俗化体现了转型期的种种价值矛盾,包含着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美学、心理学等层面的复杂内容.世俗化对文学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领域,其中,又以小说、诗歌、散文领域最为明显.在小说领域中,王朔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他的消解崇高、解构权威、调侃神圣的“痞子文学”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著名的“王朔现象”.而且,王朔的出现还直接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从此,世俗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王朔差不多同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也从乌托邦的幻灭中回到现实生活,投身于日常生活的书写中.在这种世俗化潮流的影响下,一向以形式实验著称的先锋作家也逐渐放弃了先锋理想,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世俗化转型.在20世纪80年代表精英文化的主流作家如王蒙、刘心武等在世俗化的潮流中也主动调整姿态,公开宣称“躲避崇高”和“面向俗世”,表现出对世俗化的肯定,而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和出生于80年代的晚生代作家等在世俗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诗歌领域,继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之后,日常生活成为诗歌的重要表现对象.以日常生活书写著称的第三代诗人提出诗歌应与世俗生活相连接,之后出现的“下半身诗歌”等,则将目光直接对准感性身体.在散文领域,一方面是现代名家张爱玲、苏青、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散文精品的结集出版,并迅速在市面上流通,另一方面是文学实践中闲适散文、小女子散文等的大量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世俗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语境下非常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要真正研究20世纪十年代的文学,必须认真研究文学世俗化.

二、大众文化市场背景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变化

首先,《文化苦旅》的出世,得益于图书出版体制的改革和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文化苦旅》于1992年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赢得一片赞扬,大陆媒体纷纷关注并组织书评,海外重要报刊也纷纷加以评介,这对于《文化苦旅》造成洛阳纸贵的盛况功不可没.当初部分篇目在《收获》上连载时,虽也获得了一定关注,但仅限于文坛内部.而《文化苦旅》出版后,大量的评论出现在报刊上,除了《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文学报》《文艺报》《文论报》这些文学性比较强的报纸,以及《黄河》《美文》《当代作家评论》《中外作品研究》《中国图书评论》等纯文学或学术性刊物,还有《新民晚报》《新华每日电讯》《大众日报》《深圳商报》《广州日报》等这些非文学性却很有影响力或者地方上发行量很大的报纸, 而且几乎都有“范例”、“突破”“里程碑”、“高峰”、“标志”等赞誉极高之词.

第二,《文化苦旅》在复杂的文化市场中,得益于既循“文以载道”而又“去政治化”的立场.《文化苦旅》的成功不仅是凭借其艺术成就,其艺术本身之外的东西也是起到相当作用的.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使市场、物质的地位和力量变得空前突出,而文化、文学、知识分子在精神领域的地位则发生了动摇,失落感弥漫在知识分子的心间,痞子文化的出现,正是知识阶层分化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市俗化倾向的体现.而在《文化苦旅》中,那种启蒙主义的、“文以载道”的姿态又回来了,可以说《文化苦旅》之“苦”正体现在对历史、文化以及当代的忧患意识.

第三,文本迎合了现代都市文化的消费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生活中,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有明确的分离,当人们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后,在紧张、枯燥的劳动时间之外人们越来越有意识地追求轻松和娱乐.于是,与城市闲暇生活方式相应和的城市文化也随之兴起, 并以休闲为基本的旨趣.而文学在经历了80年代的“黄金时代”,在90年代已经趋向边缘化,但商品的本质要求它创造更广大的市场,如果仅靠文学本身那是不可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文学读物就开始向文化读物/休闲读物转化,以求更好地切合城市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成为人们度过闲暇时间的消费品.

三、大众文化市场中作家的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世俗化、喜剧化、大众化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语境下文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对待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学的这一变化,采取极端的否定和极端的肯定态度都是不正确的,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既承认文学世俗化、喜剧化、大众化的合理性和优长,更重视它的缺陷和弊端.

保持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物质匮乏的状态,物质一旦获得生长的环境,就开始疯狂地增长、膨胀,20世纪十年代刚刚摆脱了禁欲主义的人们又一头扎进物质追逐的大潮中.追逐物质、占有物质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人们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攫取物质财富,放弃尊严、丢掉精神、扔下理想,刚刚摆脱物质匮乏境况的人们又陷入物欲的深渊.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在大众文化市场环境中,作家逐渐从政治中心滑向社会边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是在为市场写作,将写作作为谋生的工具,为追求市场效益,主动放弃精英立场,对世俗普遍采取认同的态度.不少作家在处理具体作品时,不是沉浸在物欲的满足中,就是对现实摆出无可奈何的姿态,而对的负面因素缺少应有的批判.当然,真实地书写物化时代的狂欢与身体的沉醉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完全放弃应有的价值立场,完全认同世俗的价值观念,就会导致文学陷入庸俗化、粗鄙化的境地.在当前语境下,许多作家丧失了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家对生活、对文学不再坚持批判和审视的立场,而是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为维护当代文学健康有序的发展作家有责任调整物欲与精神的种种失衡,维护精英文化,优化大众文化,最终求得人文精神之现代价值重建的实质性收获.我们相信,随着大众化的逐步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大众化文学将会逐渐摆脱稚嫩、走向成熟.虽然文学大众化还存在诸多缺点,但大多是发展当中的问题,我们期待大众化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更多的精品.

【参考文献】

[1]董之林.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市场”研讨会侧记[J].文学评论,2003(1).

[2]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J].文艺理论研究,2003(2).

(作者简介:索邦理,河池学院讲师)

相关论文

当代文学对道家文化的超拔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关于当代文学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当代文学对道家文化的超拔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当代文学及道家及文学评论。

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

本论文为关于比较文学方面汉语言文学论文下载,关于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相关毕业论文,可用于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

本论文为批评有关现代文学论文选题,关于“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批评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

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

本文关于文化及后现代主义及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相关专科毕业论。

走进“大众文化”

此文是一篇大众论文范文,关于大众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走进“大众文化”相关函授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大众及文化及形象方面的校园文化建。

乡镇文化市场管理

该文为法律法规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乡镇文化市场管理相关工商管理类的论文,可作为电子政务专业法律法规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乡镇文化市场管理

该文是民族文化专业文化市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市场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与乡镇文化市场管理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文化市场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