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的科学传播

时间:2024-01-22 点赞:42415 浏览:7921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物理学及元素及自然哲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物理学类新闻传播本科论文,关于科幻电影的科学传播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对写作物理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0前言

在科学传播的平台上,科幻电影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所谓的科幻电影,就是以科学幻想的情景或假设为基础,来展开叙事的电影.通常,科幻电影只注重擷取文学或人文方面的元素,无视于科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其所采用的科学理论,也不一定会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然而,15年前上演过的一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却给人们带来非常不一样的印像.

1997年,法国的卢贝松导演了一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大意是说,1914年外星球的蒙督沙瓦(Mondoshawan)族人来到地球上的埃及,朝拜其祖先所建造的庙宇,取回代表四元素的四块神石及第五元素.到了23世纪的某一天,蒙族飞船再度来到地球,遭受邪恶势力击毁.残余的第五元素基因保存了下来,复制出具有人类女性特质的莉卢,她就是第五元素.起初,她并未显现出任何神奇的力量.然而,当她逐渐了解人类的感情世界之后,便发挥出第五元素潜在的神奇力量—爱,终于挽救地球免于毁灭的一场浩劫.

在《第五元素》这部科幻电影中,其传播的科学信息是否就只有第五元素吗?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于心,“为何不是第一元素呢?”“其他的四元素又是什么呢?”尤其是,电影中那四块神奇的石头,究竟有何科学意涵呢?于是,收集资料,对西方的元素思想做了一番查考.

1四元素说

在哲学中,元素是一种构成世界上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实体或能量.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民族,都曾经建构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元素思想.最着名的代表,是古希腊的四元素说或五元素说,以及中国的五行说.元素思想的起源很早,巴比伦人和埃及人认为水、空气和土是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此即三元素说.米利都(Miletus)学派的泰勒斯(Thales,BC624-546)主张水是万物的本质,土和气是水的凝聚或稀薄.同一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BC570-526)将本质改成原始物质,并提出第四元素的火,形成了四元素说.

在古希腊的传统民间信仰中,四元素说就已经存在,但缺乏坚实的理论体系来支持.因此,四元素说不是古希腊哲学家所创造的,而是他们引用了这些元素的概念.早期的哲学家,系以米利都学派为首.直到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B90-430)时,才首次建立了四元素并存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万物由永恒存在的四元素土、水、气、火所组成,它们可为另外两种抽象元素爱与恨来连结或分离,这是首次尝试以科学方法来解释传统的四元素说.

现今,广为人知的四元素说是亚里斯多德(Aristotle,BC384-322)所提出.在其理论中,不包含爱与恨这两种抽象元素.他认为四种元素具有可为人感知的两两对立的性质,推论出世上万物原本乃是四种原始性质—冷、热、干、湿,而元素则是由这些原始性质依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中世纪时,四元素说曾经成为炼金术的理论依据.炼金术士们认为:只要改变物质中这四种原始性质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属变为黄金.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进步的展现,但却使化学的发展长期地受到阻碍.直到波义耳(Boyle,1627-1691)否定了四元素说,才使化学得以迅速地发展.

2宇宙中心

泰勒斯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留名的哲学家,他曾跟随埃及祭师学习,利用日影测量金字塔高度,且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蚀.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BC580-500)是泰勒斯的学生,他认为大地和宇宙都是球形的,并提出”地球”的概念.火是最圣洁的东西,位在宇宙的中心,称为中心火.太阳、地球、月亮、行星和恒星都镶在相应的天球上,围绕着中心火转动.

公元前323年,功成名就的亚历山大(Alexander)大帝突患伤寒而亡.大将托勒密将其遗体运往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建立了托勒密(Ptolemy)王朝.托勒密一世和二世酷爱建筑与科学,建立了亚历山大科学院,藏书七万多卷.着名的欧几里得(Euklid,BC325-265)、阿基米德(Archimedes,BC287-212)和阿波罗尼(Apollonius,BC262-190),都曾在此学习、工作或进行科学交流.阿波罗尼是欧几里得学生的学生,他对圆锥曲线的研究,为2000年后开普勒发现行星三定律奠下了基础.阿基米德也是欧几里得学生的学生,他最先把数学引进物理学,使其成为一门可定量的科学.

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BC310-230)与阿基米德同一时代,曾在亚里斯多德吕克昂(Lyceum)学院学习过.他将毕达哥拉斯宇宙论的中心火去掉,而代之以太阳,是史上第一位提出“日心说”的人.他指出恒星的周日转动,是地球绕轴自转的结果,其可解释为何恒星总是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上.若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绕日而行,则恒星的相对位置应有明显的变化.他解释说:因地球与恒星间之距离远大于地球与太阳间之距离,人们不易察觉恒星位置的改变.由于此说过于先进,使得当时的人们难以接受.

亚里斯多德是伯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现今广为人知的四元素说,就是他所提倡的.他以此为基础建构了“地心说”的宇宙观,认为地球位在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均绕着地球作圆运动.他的宇宙模型分为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月下世界内不断腐朽的物质由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月上世界内充满着透明的、无重量的以太.月上世界分为九重天,依次为月亮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天.每一重天都是一个天球,其上均镶着一颗星体,原动天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公元100多年,一位与托勒密王室无亲属关系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宇宙图像,使其符合观测的结果,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地心说”.至此,托勒密的地心说彻底击败了阿里斯塔克斯所提倡的日心说.在天主教教会的支持下,托勒密的地心说逐渐深植人心,统治着西方世界将近一千五百多年.

公元1500年前后,在巨大商业利益的激励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航行,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十字军的东征,使传播到阿拉伯地区的希腊文化又重返欧洲.同一时期传入欧洲的,还有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此时,世人开始重新思考古希腊的哲学思维.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知识和艺术的普及,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冲击到当时腐败的欧洲教会.

在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时代,已有人认为内行星(水星和金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然后太阳再带着它们围绕着地球旋转.根据30年的天文观测,哥白尼反复思考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他认为宇宙的中心不应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与五大行星一样,皆绕日而行,且又绕着自身转轴自转.他深知自己观点与传统神学思想抵触,会触怒教会,迟迟不敢公开其着作.直到病危时,才将《天体运行论》交付出版.

经由长期观测,哥白尼掌握了丰富的天体运行知识,发现了托勒密学说的缺陷.内行星绕日而行虽是对的,但内行星与太阳一起绕着地球旋转则是错的.哥白尼的学说不是凭空想像的,是有科学根源的,且有哲学根源与历史根源.他体会出中心火模型的哲学观点,宇宙中心本应放置扮演圣洁火的太阳.古希腊虽有过日心说,但其观点过于粗糙,缺乏完善的理论.1621年,开普勒(Kepler,1571-1630)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证明了哥白尼的理论,使”日心说”不再遭到质疑.

3力学萌芽

亚里斯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土、水、气、火四元素各有其自然位置,任何物体都有返回其自然位置而运动的本性.因此,他将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重物下落是自然运动,星辰围绕地心的圆运动也是自然运动.所谓的自然运动,就是天赋存在的运动,它不需要特别的解释.相对地,如欲强迫物体运动,则需有施力者.力一旦去除,运动便会停止.倘若重物下落是物体的自然属性,那么物体越重,其趋向自然位置的倾向就会越大.意即,物体越重,其下落速度会越大,进而可以得到下落速度与物重成正比的结论.

在16世纪以前,虽然亚里斯多德的运动理论居于领导地位,但其由直接经验引伸而来的结论,常经不起实验研究的挑战与考验.伽利略(Galileo,1564-1642)的落体实验,证实下落速度与物重无关,给了亚里斯多德致命的一击.伽利略从斜面实验中发现,物体运动行经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此称为落体定律.他更进一步推论得到,作等加速运动之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由此可知,伽利略把科学思维和实验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力学往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1632年,伽利略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写道:“只要斜面延伸下去,球将会无限制地继续运动,而且会不断地加速,这就是运动物体的本性”,此称之为伽利略的惯性原理.1638年,在《两门新科学》一书中,伽利略利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再次地阐述了惯性定律.从亚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学转变到牛顿(Newton,1642-1727)的古典力学,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性变化就在于他所建立的惯性定律.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它和人类生活间的关系至为密切.不论是东方或是西方,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将杠杆、螺旋、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广泛地应用于劳动与生产之中.16世纪以后,基于航海、战争和工业的需要,有关力学的研究才得以真正的展开.由于大量生产、海外贸易和对外扩张刺激航海蓬勃发展,使得对天文作系统性观测的需求日益地迫切.布拉赫(Brache,1546-1601)顺应此一趋势,采集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开普勒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终在1609年和1619年,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在大学期间,牛顿接触到亚里斯多德的局部运动理论.后来,读到伽利略和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的着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便开始研究动力学,探讨造成物体运动的原因.开普勒和布里阿德(Bulliadus,1605-1694)的天文学工作引起牛顿极大的兴趣,产生了证明布里阿德的引力平方反比关系的想法.1664年初,牛顿挣脱亚里斯多德思想的影响,进而接受了伽利略重视实验和数学的作为.此外,他还深受笛卡尔追寻“自然第一原因”思维的影响.

1665-1666年间,在牛顿未公开的手稿中发现:他清楚地定义了速度,对力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说明,用独特的方法推导了离心力公式,提到了几乎全部力学的基础概念和定律.到了1679年,牛顿已然创立了微积分,从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平方反比关系,使他可以深入地探讨力学问题.1680年,他证明椭圆轨道中的物体必会受到一指向焦点的向心力,此力与物到焦点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显示,牛顿领悟了万有引力的真谛,把地面上的力学和天上的力学统一在一起,建立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力学体系.牛顿的研究与贡献,对往后的科学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4结语

亚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说理论,为地心说建立了雏形.随后,托勒密完善了四元素说的理论,并确立了地心说的地位.然而,地心说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的挑战.开普勒对天文观测的研究,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至此,人们对宇宙观的认知,便大至抵定.

亚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论和地心说,更进一步地引起人们对运动的探索与研究.运动是一切改变的根源,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则会出现永昼.倘若地球不会绕日公转,就不会有季节变化.一个没有运动的世界,很难想像它会是什么模样.伽利略的实验研究,驳斥了亚里斯多德的运动理论,确立了落体运动的定律.接着,牛顿更清楚地揭示:“运动的根源,来自于力”,并提出着名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往后物理学的发展立下了坚固的磐石.

虽然科幻电影并不严格遵守科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其所采用的科学理论也不一定为主流科学所接受,但它所带来的冲击和启发仍然不容小觑.从四元素说出发,进而了解了早期的宇宙观和力学的萌芽,绝非当初观赏科幻电影《第五元素》所能预料到的.

相关论文

科学传播中的失真现象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科学传播中的失真现象简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社会传播学专业与食品安全及。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优势策略

为您写广告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广告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优势策略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广告及电影。

微博时代政府形象的科学传播

该文是大众传媒专业互联网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互联网相关毕业论文提纲,与微博时代政府形象的科学传播相关论文例文,适合互联网及政府。

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

此文是一篇科学论文范文,关于科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科学及松鼠及传播学。

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

这是一篇关于电影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与电影及中国电影及观众。

中国古代的科学传播(下)

本文是一篇中药学论文范文,中药学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中国古代的科学传播(下)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药学及中医学及。

央视科教频道与当代中国科学传播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范文,关于科学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央视科教频道与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科学及。

电影的泛滥传播沟通误区

本文是一篇电影论文范文,关于电影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电影的泛滥传播沟通误区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电影及商品及影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