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形态的与国家标准GB/T7714―2005修订的

时间:2024-02-10 点赞:47687 浏览:9573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参考文献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文献形态的与国家标准GB/T7714―2005修订的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作为参考文献专业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参考文献及数据库及文献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21世纪文献形态的发展表现出三个特点:(1)形式各异,种类繁多;(2)传播迅速,高下载,低引用;(3)移动阅读方兴未艾.国家推荐性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已经不能完全与时展相适应.论文从三个方面思考了该标准的再次修订:(1)考虑文献的多形态,注重文献来源;(2)电子文献标注要考虑长期可检索性与检索的便捷性;(3)适当考虑移动阅读的因素.

关 键 词 文献形态 电子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分类号 G254.31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Morphology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Thinking of the Revision of GB/T 7714-2005

Liu Cai'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morphological in 21st century shows three characteristics: Varied and different form; Rapid Spread, high download and low reference; Mobile reading in the ascendant.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GB/T7714-2005)cannot fully adapt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probes the revision of GB/T7714-2005 in three aspects: Considering the variety of literature, and focusing on the literature sources; Considering the long-term and convenient retrievability of digital resource;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mobile reading.

Keywords Literature morphology. Electronic literature.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在学术研究中,规范地引用并标注参考文献,既表明了对著作权的尊重,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而国家推荐性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产生则正是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文献形态的发展变化,该标准也在不断修订,其2005版相对于1987版,对电子文献等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从2005年至今,电子文献的形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仍沿用2005年版的标准,则很难完全适应目前文献形态发展的状况.

1.现代社会电子文献形态的特征

1.1 形式各异,内容繁多

计算机与网络走进文献信息领域的初期,大量的电子文献只是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的纸质文献电子化版本,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省略了纸质文献的出版环节,直接进行网络出版,从而不再依赖于纸质载体而形成了独立的电子文献,这方面开放存取资源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从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公布至今,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开放存取期刊,至目前为止,单DOAJ(http://.doaj./)就整合了世界上123个国家的9952种刊物,其中5654种期刊可以全文下载[1].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而且质量也愈来愈高,其中有不少刊物甚至被Web of Science收录,并有很高的影响因子.

开放存取的刊物不需要使用权限,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下载,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献或网络数据库更容易被学者们发现并利用,在学术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开放存取的期刊以外,网络上还有大量以其他形式发表的,免费使用的文献与信息,如:机构知识库、学术博客、各种文库(如:百度文库、豆丁网、丁香园等)、政府与机构网站等,这些内容或者自由下载,或者简单注册一个账号就能下载.这些形式的文献与信息也在人们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献种类来看,以往的参考文献主要是一次性文献,即: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等文献形式,而网络上的文献形式远远超越这些种类,有大量的ppt文档、excel数据表、视频片断等.这些格式的文档也是人们经常参阅的文献,并不能用灰色文献来简单概括.

基于Web2.0的开放、自主环境,使信息的产生与传播非常随意自如,导致网络上的文献与信息形式各异,也使人们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个学者的文章可以直接在开放存取的期刊发表,他在完成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不一定完全参阅公开发表的一次性文献,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文献、数据与其他形式的信息.

1.2 传播迅速,高下载,低引用

学术论文、论著的参考文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没有直接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而是参阅了该文献,该文献对作者的思想有所启发;另一种情况是作者直接引用文献的原文、数据,或对原文中的内容进行复述,以便对自己的研究形成论证,提供论据等.出于对知识产权与原创的尊重,这两种情况都需要明确标注,前一种参考文献的著录需要注重文献的来源出处,而后一种参考文献的著录则需要准确标注所引用内容的具体位置.而在论文写作实践中,有的刊物要求将参考文献与全文的内容一一对应,这样便忽略了前一种文献引用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却是大量存在的. 网络化时代,尤其在Web2.0环境下,或者是泛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大量的文献进入人们的视野,更多的文献对人们新观点的产生起到了点燃灵感的作用,但在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又没有直接引用其中的内容,不便于在参考文献中进行规范的标注.同时,很多这样的信息内容又是难以规范标注的,但如果不标注,又确实对知识产权与原创缺乏充分的尊重.

1.3 移动阅读方兴未艾

移动阅读是指以手机、PDA等移动载体为阅读工具,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下对电子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其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手机报、微博、微信等[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的主要形式是手机阅读.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64亿[3].手机已经成为与PC机同时并存的上网方式,由此推动了移动阅读的产生与迅速发展.

目前,移动阅读的内容并不是图书馆将传统阅读内容的移动化处理,主要依赖于各大型门户网站、网络文学平台、网络原创作品平台等媒介所提供.内容以新闻、娱乐、网络文学等形式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生的文献形态.

移动阅读是现代社会阅读的新形式,这种形式更加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它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不仅是一种文献信息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形态,我们必须对这种新的形态给予一定的关注.

2.GB/T 7714-2005不适用于现代文献形态发展之处

2.1 不能完全涵盖电子文献的多种形式

目前,学术研究的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来自于电子文献,而电子文献信息形式各异,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商用数据库、开放存取期刊与机构知识库、政府网站、学(协)会等机构主页发布的信息、学术博客、信息门户等等不一而足.而GB/T7714-2005由于形成年代较早,只是笼统地划归为电子公告与联机网络,给出文献标识代码OL或EB,这种界定显然过于粗略,已经不能适应网络迅猛发展的状况,不能详尽表述所参阅信息的来源.不仅如此,移动阅读的兴起又使电子文献的形态更加复杂.

无论是来源于各种数据库的信息,还是来源于网络上开放获取的文献与其他信息,大多数网址都很长,而且是一串不规则的字符,如果读者查找核对,将网址输入网络浏览器地址栏是一件极不方便的事情.《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没有要求标注数据库的名称或网络信息源的名称,如CNKI、“中国经济与信息网”“人民网”等.

2.2 人们的阅读行为已发生极大的变化

人们利用文献已经由以纸质文献为主转而以电子文献或以网络为主,人们阅读的大量期刊文章,已不是依靠阅读纸质版的刊物,而是从网络数据库中下载并阅读,而相应的著录则是以纸质文献的形式来著录的,这样不仅忽视了网络数据库的作用,而且有可能混淆纸质刊物的电子版与纯网络出版的刊物.纯网络出版是一种趋势,国际著名的出版商Elsevier等都在大量地出版开放存取的刊物.

在网络化时代,文后参考文献的规范标注不仅仅体现对著作权的尊重与学术的严谨性,而且有助于实现知识链接与跳转.大量网络出版或电子版文献,参考文献的链接使文章与文章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互相关联的网络,方便读者跳转阅读.因此,阅读电子版的文献,直接以电子文献的形式标注,给出来源网址,不仅方便读者阅读,也方便网络出版或数据库的规范标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这方面相应的内容仅仅规定电子文档可以复合标注,例如,电子期刊可以使用[J/OL][4].

2.3 对电子文档的不稳定性考虑不够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目的不仅表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表示来源的可靠,有据可查,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但电子文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网络上的资源此消彼长,当读者读到一篇文章时,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网址,很可能已经查不到所引用的文献信息了.

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数字对象标识)是电子文献一个有效的、永久性的标识,一篇文章的网址有可能发生变化,也有可能通过原有的途径获取不到,但是,它在DOI系统中的网址却永远不会改变,而且,通过DOI系统的自动转换后,将永远指向最新有效的期刊网站网址.GB/T 7714-2005,由于修订时间较早,当时还没有DOI的概念,对电子文档的著录没有考虑DOI.

目前的DOI是针对学术论文的,论文以外的信息源仍没有办法保障其长期可检索性.

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修订的几点思考

3.1 电子文献标注应考虑文献的多形态并注重其来源

电子文献的多形态发展,为规范标注参考文献带来极大的困惑.除了以纸质文献为依据的电子文献以及权威网络站点提供的文献信息以外,还有大量其他形式的电子文献存在,诸如数据表、ppt讲稿、视频等,这些所谓灰色文献在学术研究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参考文献中体现对此类文献的参阅.

如本文2.2所述,文献形态的发展变化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行为与研究行为,也由于网络的广泛传播,人们可能在多种信息源中都能看到同一内容的信息,已经无暇顾及它的真正来源.研究过程中原则上不提倡转引,但在网络环境下,转引的现象却大量存在.因此,网络环境下,标注参考文献时注重文献的真正来源显得十分必要,不仅要标注网址与发布或检索日期,还应标注网络信息源的名称如人民网、中国知网等.

3.2 应考虑电子文献的长期可检索性与检索的便捷性

网络上电子文献与信息此消彼长,如果单标注网址,读者读到这篇文章时,很可能按照网址已经找不到原始文献了,所引用的数据与事实的准确性、正确性、权威性已经无从考证.GB/T7714-2005对电子文献要求注明发布日期与检索日期,但仅仅标注日期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这篇文献曾经存在而且正确. DOI解决了电子文献(尤其是学术论文)的长期可检索性,但并不能解决网络上其他形式的文献与信息的长期可检索性,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有待网络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也需要我们做充分的思考.

上文提到过,作者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大量的参考文献(尤其是期刊文章)是按照纸质版的文献进行标注的,事实上作者并没有阅读纸质版的刊物文章,而是阅读了数据库或网络上下载的相应的电子版文章.读者读到这篇文章时,如果希望进一步阅读参考文献,首先希望方便快捷地获取电子版文献,而不是纸质的刊物.所以,要考虑检索的便捷性,建议电子版的文献(刊物文章等)标注采用电子文献的形式,给出方便的链接.

3.3 移动阅读的困惑

移动阅读是文献的新形式,它来源不详,版权不祥,内容碎片化,给图书情报领域带来极大的困惑,但它发展迅速,使用移动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又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目前移动阅读的内容基本上是浅阅读,没有或很少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但它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在《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修订中,我们应适当考虑移动阅读的因素.

4.结语

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文献与信息的形态不断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阅读行为的改变与学术研究过程的改变,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又有了新的功能与作用,需要考虑它的方便检索性.规范准确著录文献信息需要关注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动态.本文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未免粗浅与片面,欢迎业界专家批评指正.

该文为参考文献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文献形态的与国家标准GB/T7714―2005修订的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作为参考文献专业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参考文献及数据库及文献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130717_40664..

[ 4 ]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2013-11-04].http://.gxtznn./ke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等于2109.

刘彩娥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124.(收稿日期:2013-12-19 编校:方 玮)


相关论文

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为您写出版物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出版物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出版物及参考文献及责任者方面。

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该文为关于责任者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相关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可作为文献综述专业责任者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2005年~2023年我国档案信息化文献

本文是一篇档案信息化论文范文,关于档案信息化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2005年~2016年我国档案信息化文献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