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4-01-18 点赞:47366 浏览:9323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及环境及思想品德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充分了解,才能够科学并客观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并提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75-02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含义

环境,指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众所周知,人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受人主宰,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审美观念、价值标准来对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同时,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人和教育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因此,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提高和改善环境的质量,还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人才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不同的划分.一般情况下,环境基本都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才产生决定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宏观环境;其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媒.微观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人的关系

(一)“人是环境的产物”

这一命题是由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的.此命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生物学、人类学角度来理解,它分析了人类起源的问题.第二,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理解,它分析了社会上不同的人为什么形成他们各自不同的样子.

(二)环境是人发展的前提和契机

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会出现不一样的性格.人类的本性是发展而来的,自身需要和环境压力同样来源于发展.人和其他动物的最本质区别表现在需要上,人总是从一个需要过渡到另外一个需要,由于需要,人们不断的追求和创造.需要不是人单纯地行为,而是受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环境给人的需要创造了机会.

(三)环境是人格的支柱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Herbert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健康的,合理的人格和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人格都是由于社会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

三、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客观环境,作为人们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不同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客观环境产生不同的“主观映象”,从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环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客观存在的现实事物和具有主观意识的人及其教育活动组成,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主观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主观环境,是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环境的主观映象,是对教育活动的能动反映.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部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视作由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构成的动态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一定自觉意识的人,他们特殊的内心世界,不同的身体、心理条件,不同的社会关系、生活阅历等决定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是不同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环境是动态的、变化的、交互的.具体地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环境的因素主要有:1.教育者、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环境形成的价值基础.价值的接近性决定着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教育主体)之间主观环境的契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双方对教育目标的认同程度与认同实效.2.教育者、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环境的内在动力.需求的不同和需求的强弱,不仅影响主观环境的构建,而且制约着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参与.3.教育者、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反映在主观环境形成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上.认知能力强的人,一般能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接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较好.4.教育者、教育对象的情绪、心理状态,使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环境具有明显的个性和感彩.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是交互情境性的,教育主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认知动力、价值取向和对象性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观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价值在于相互确证.一是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互为参量、相互验证,构成复杂的环境合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环境是主观环境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来源,无论是教育者的营造性环境、教育对象的感受性环境,还是传媒的拟态性环境,都是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解读而形成的.离开客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实践平台,失去了现实意义和检验标准.因此,通过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的确证,从而证明主观认识的科学性,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客观价值.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环境之间的相互确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观环境之间的确证往往处于多形态的交叉状态,从而更显其复杂性.从主观环境之间的确证关系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1.同向性确证.三类主观环境的信息得到了互相支持、补充和确认,使主观环境的认识主体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蝴蝶效应”,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观环境合力,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和深入.2.偏向性确证.某两类主观环境是相互支持和相互确认的,但与其中的一类存在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对立.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会对自己的主观感受产生一定的怀疑或困惑,哪怕他们之间的主观环境是相互确认的,也同样会削弱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信心和热情.被对立的一方更是如此,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不自觉的排斥心理,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从而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各项活动之外.3.对立性确证.三类主观环境之间的信息是相互矛盾、对立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得到其他方的支持,与此同时,任何一方也都无法说服其他方,三者之间处于“鼎立”态势,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共鸣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尴尬境地,无法正常进行.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

(一)切实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是主观环境的反映对象,客观环境的优化是提升主观环境的根本措施.政府要通过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各种制度,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根本的条件.社会不良风气往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冲击,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治理的效果,使社会道德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突出媒体的社会责任,营造良好拟态环境

媒体是拟态环境的责任主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媒体的责任和参与.要积极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与优势,丰富栏目形式,提高信源质量,使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大众,增强吸引力,形成舆论强势,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受众的接触率,让受众获得准确的社会主流信息.同时,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调控,把调控重点放在本而不是标上、放在源而不是流上,着力提高大众传媒的操作者、制作者、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媒体的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主观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发挥教育者在主观环境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同志曾经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教育对象感受性环境的要素和素材,从而对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不仅自己要对教育目的、内容、过程、方法等真正地加以理解和评价,而且要不断地与具有领悟能力的教育对象的精神力量相碰撞.营造性环境是教育对象感受性环境的一个参照系,他们通过教育者来确认自己的主观感受.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此,教育者要主动贴近教育对象,了解教育对象的感受性世界,在教育活动中掌握主动,找到教育者营造性环境与教育对象感受性环境的同构关系,缩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主观环境之间的差距,避免对立性确证现象的出现.

(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认识客观环境的能力

思维是人们内化客观环境为主观环境的纽带.没有思维或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就没有认识、理解教育环境的可能.而且思维能力的状况影响着甚至于决定着教育者、教育对象内化客观环境的程度、水平和效果.可以说,思维能力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客观环境,人们接受、吸收的程度、水平也会是不同的.因此,加强科学思维训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教育者、教育对象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主观环境的正确形成.


相关论文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