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为金融体系方面电大金融专科毕业论文,关于关于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金融体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金融体系及金融服务及金融市场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建立普惠金融体系,让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小企业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刻不容缓.本文从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入手,说明了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商业银行如何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微型企业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风暴不但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创,也冲击着现有的金融和经济体制以及隐含在其中的价值观念.从政府到民众,从投资人到管理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正反思并开始探讨建立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以人为本而不是唯利是图的发展模式.
就商业银行而言,为降低风险,形成了以抵押和担保为主要手段的风险控制机制;为降低风险,习惯性底片好大客户而忽视小客户.其结果是将缺乏抵押担保条件的小客户、特别是那些贫困和低收入人群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形成商业银行嫌贫爱富的传统形象.这种商业模式以所谓效率的公平性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性,违背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经济发展原则.
一、普惠金融体系概述
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联合国系统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1)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
1、普惠金融体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2、为使每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
3、由于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因此,要在法律和监管政策方面提供适当的空间.
(2)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认同的是将包括穷人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的溶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金融体系,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客户群体才能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金融体系能够对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达到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金融市场.
客户层面.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是这一金融体系的中心,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着金融体系各个层面的行动.
微观层面.金融体系的脊梁仍然为零售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它直接向穷人和低收入者提供服务.这些微观层面的服务提供者应包括从民间借贷到商业银行以及位于它的中间的各种类型.
中观层面.这一层面包括了基础性的金融设施和一系列的能使金融服务提供者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进透明的要求.
宏观层面.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银行(金融监管当局)、财政部和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是主要的宏观层面的参与者.
二、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有融入资金需求的农户大约占60%,其中40%以上没有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中,有1/3以上农户表示贷款不能满足需要.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总企业的99%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情况表明,建立普惠金融体系,让农户、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小企业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刻不容缓.普惠金融在促进就业、增加内需、减少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上起着重要作用.
普惠金融体系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反思和扬弃.现在的金融体系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在金融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其突出的一点是服务越来越倾向于价值取向较高的客户,而忽视那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或者自然人客户,也就是说,众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客户被排斥在金融服务对象之外,也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才能获得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例如私人借贷、等,很有可能造成社会风险.因此,普惠金融体系强调要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金融市场向那些更加贫困和更加偏远的地区开放,并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价格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同时,也要在观念上进行更新,推进多层次金融机构建设,运用政府推动力发展微型金融,将扩大金融覆盖面作为国家整体金融发展战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又分享着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过程中,商业银行有责任结合各自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己在资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从多方面入手促进金融服务的公平化和普遍化.
首先,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基于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并存的特点,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也应有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也有特殊之处.例如,就参与程度来说,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纯粹的商业性金融业务,更多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到城市地区和发达县域地区,而不宜过多直接投身普惠性业务,普惠金融体系更应该发动微型机构和地区性机构的积极性;从参与层次来说,商业银行不能只着眼于简单地在机构覆盖面上达到“普惠”的基本要求,单纯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点,而更应该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入这些地区,更好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次,商业银行要选择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适当方式.商业银行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参与方式应侧重于间接式和项目化方面.例如,通过资金批发业务,为现有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甚至部分经营管理良好的非政府组织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扶持其扩大业务规模,覆盖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客户;通过支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社区性金融组织接入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现代支付网络,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通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在既有经营网络之外,逐渐探索和培育适合于普惠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体系.
最后,商业银行也要注意控制风险,确保稳健经营.普惠金融业务作为主要面向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金融业务,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其自身隐含的风险必然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相对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操作上来说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如何控制好相关风险,需要引起各家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事前要多研究多论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事中要多观察多修正,确保项目的有序稳健推进,事后也要多思考多总结,为后续的相关活动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