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伦理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4-04-02 点赞:44478 浏览:8635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伦理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推进生态伦理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伦理学及生态伦理学及自然环境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伦理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应用哲学的兴起是现代哲学的重要走向,尤其表现在其分支――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上.在西方世界,一批活跃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哲学家既使哲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生命力愈发增强,也证明了哲学的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为哲学重新赢得了声望和尊重.其中,生态伦理或环境伦理的发生与发展更具时代价值和意义.但在具体研究中有一些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前提性问题,对它们的澄清与解决有助于生态伦理学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

一、生态伦理学产生的历史与逻辑必然性和现实价值问题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的伦理学,其具体内涵在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历史时期存有差异,比如中华文化中的儒家伦理与西方文明中的古希腊伦理、基督教伦理有着重大不同,即使同属西方文明,古希腊伦理与基督教伦理也有一定差异.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演变中,伦理学大都囿于人与人的关系,局限在人对人的行为法则与规范惯例.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在自然面前的主宰地位愈益增强,人的物质生活愈加丰裕,而此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大幅度、大规模的逆向变化.从根本上讲,人类生存景况的巨大改变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扭转,始于人对自然态度的彻底改变.在当今世界的一系列紧张关系中,尤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化引人注目,且已直接影响和危及到人类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如何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需要尽快的紧迫课题.

哲学诞生之时就是一门古老的、以认识世界之存在本源为基本取向的形而上学问,把目光锁定在自然本身是当然之举.各个文明地的哲学都对包括人类以及自然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来龙去脉进行着极具时代和地域文明特色的认知,对有关人与自然之关系也有意无意给出了深具各自文化意蕴的解说,但被纳入实践哲学范畴的只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伦理道德的规范、原则只关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具体规定,这在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传统中即可得到有力确证.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兴起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技术手段被过分夸大运用后的警醒,更昭示出对导致结果发生之内在思想根源的反思和批判,在历史与逻辑的意义提出了如下问题:第一、何样观念传统指导着人们的实践行为,使其面对自然而无所畏惧、肆意掠夺而毫无顾忌、随意践踏而不知收敛第二、人的道德约束与伦理法则是否仅限于属人的范围,人是否对人和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负有道德责任和义务第三、生存于世的权利是否仅为人所有,其它自然存在物焉只是满足人需求的实用工具.

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明显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异化,根源却是近现代以后人类认识上的偏差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扭曲,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世界观、文明观出问题的表现,更明确地说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文明观、世界观存有的缺陷,即西方古希腊柏拉图以来所形成的哲学理念传统是问题发生的重要思想根源.古希腊哲学在普罗太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时就发生了问题转向,人事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苏格拉底对“善”所投入的毕生精力在思想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使后来的柏拉图在沿袭这个传统的同时,对人、特别是对人的理性给予了至高的地位确定.这种观点在后来的西方近代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绝对无上,这种主客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其实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给予了地位与作用的空前强调,这应该被视作重视乃至夸大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本思想渊源,结果就是人类对自身创造和支配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崇拜和自信,“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现代工业化推进的最强大动力.人对自然界支配与统治的能力在世界观的意义上得到了勿容置疑的确认,“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日益稳固.人类这样思想与行为的后果在大幅度地推进人类生产技术水平、增大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时,已经且将继续遭受着自然力量的惩罚与报复,人类正在吞下自己狂妄行为的巨大苦果.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阻止、延缓自然环境的逆转速度等紧迫任务迫使人类不能不对导致困境出现的技术、政策以及各种不当行为进行深入、彻底的检讨和反思,问题的关键必然指向引发此类后果的深层次的、支配和引导人们如此行动的思想文化根源,最终聚焦于构成相关文化底蕴的哲学世界观与价值观视域.从伦理道德的层面上重新解读人在现实生存中必然要应对的各种关系,自觉而又合理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纳入到伦理道德的范畴,在新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确立人与自然之间具体而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成为人类历史与思想逻辑的必然走向.

从学科自身的演变轨迹看,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日渐式微是生态伦理学兴起的理论背景,问题的发生源于传统伦理学自身的不足与缺陷.首先,传统伦理学的道德设定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基本视域,其典型表现就是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且在两者之间划定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另在西方传统思想中,科学与伦理学是不可通约的.科学讲求实然性,强调的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作属性和规律的事实性真理性判断,对自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自然客体仅只是为人而存在的工具,对自然环境问题的任何涉及都只有事实的意义,而没有价值的余地.传统思想中伦理学所依据的价值判断仅属人的范畴,只在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的视界下.只有对人才能培育、养成承担各类重责的自律,自然之任何物象是不具备这种禀赋和能力的.所以,在传统伦理学那里作为科学的事实判断与作为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是不能加以混淆的.

其次,西方传统伦理学大都以所谓不证自明的公理作为道德原则的逻辑起点,使大多数的道德要求和伦理规范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缺乏或是充分实践经验检验、或是严密逻辑论证的致命缺陷.比如,传统的目的论把人生的目的确定为人都是追求幸福的,幸福是所有追求的终极目的,把“善”作为幸福达成的最高境界.但是,幸福为什么会成为人生的最高目的人一定会追求“至善”吗在他们看来认为这些问题是无须讨论的;而义务论则认为人的义务是从道德律来的,而道德律反映在每个人的良心之内,这同样是自明的道理.但人是不是都有良心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有良心对这些问题义务论也没有继续做更深入的考察;同样,功利论则把人性假定为人总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功利就成为善良价值的来源,但是,人为什么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什么不能毁灭自己的利益功利论认为相反的假定是匪夷所思的.诸如此类的观点在今天这样一个事事讲求明白无误和充足理由的时代是很难说服人的.而且这些论点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都以假设作为下一步规范设定的起点,必
然出现大前提过于不确定导致逻辑和事实结论都靠不住的问题.虽然对人的主体行为不可能像科学那样作出明确而准确的断定,但也不能过于依赖主观臆断.此外,这其中也同时反映出思想方法的缺陷:西方的传统道德伦理往往都是以道德的形而上学为其立足点和出发点的,这种思路说白了就是把理想的人性当作现实的人性,把理想的人格幻化为现实的人格,忽略、忽视了现实的、社会的人的存在的复杂性与可变性,不曾看到具体社会关系、利益寻求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选择的影响与制约,说到底还是唯心主义倾向的一种表现.

二、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普遍意义与从传统伦理学到现代伦理学的转向问题

首先,需要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生态伦理道德观的确立问题.生态伦理是实践哲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应用伦理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从目前看,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时间较早、水平较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正如同生态问题已不是单独存在于某些地区或国家、已经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性问题一样,生态伦理思想的确立同样也不是只适于西方世界,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作为生态伦理道德的哲学基本理念也应具有普遍意义,必然包含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原则与规范.之所以要强调和明确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很有市场和影响力的道德相对主义.就目前世界文化的总体倾向看,道德相对主义是对构建对世界各地人群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生态伦理规范的最大挑战和威胁.

沃尔特李普曼提出“科学方法的影响和工业都市社会的发展是使各种东西失去信仰的主要因素”的观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道德相对主义产生的方法论原因.同时,启蒙运动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使之作为普遍伦理的幻想彻底破灭,代之而起的是对多元的道德价值的容忍和逐步认同,其后果是在社会意义上挑战了传统道德的权威,使信仰的根基发生了根本性动摇.道德相对主义兴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学家对文化多元论的尊崇.持道德相对主义的人类学家特别强调要努力尊重不同文化里长期流传下来的习惯、习俗,而且坚持对不同道德准则、社会习俗采取价值中立态度.从坚持人类文明多种起源、文化多元发展的立场以及反对盲目崇拜权威、提倡科学研究、勇敢追求真理等意义上讲,相对主义有其一定合理性,也是其生存力强盛的关键理由.但是,道德相对主义(包括其它各种相对主义)的根本性不足或缺陷,就是过于强调和坚持文化与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差异性,甚至否认它们彼此之间应该存在或已经存在௚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伦理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推进生态伦理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伦理学及生态伦理学及自然环境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伦理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0;属于人类共同具有的、关乎人类共同走向和命运的内容.这种观点或看法不仅与大量的客观事实并不相符,而且关键是几乎抹杀了共建人类生态道德伦理体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这对于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保护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任务极为不利.在今天这个开放远大于封闭的世界,具有人类共同特点的生活实践形式需要人们选择事关人类共同前途和命运的最佳生存路径,比如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恶化与自然资源接近枯竭的现实,使全世界的人们因之有了共同的话题,也为人类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念提出了明确而共同的任务.于此,生态伦理学乃至全部应用伦理学要想最终成为人类因共同问题而达成的共识,必须先要从根基上确立共同持有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

其次,是否存在着从传统伦理学向现代伦理学的转向问题.对此以美国哲学家H.罗尔斯顿和W.F.弗兰克纳为代表形成了两股倾向:罗尔斯顿认为,环境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伦理学,“旧伦理学仅强调一个物种的福利;新伦理学必须关注构成地球进化着的几百万物种的福利”;弗兰克纳则提出,对待当前的环境问题,传统伦理学“仍然是完美适用的”,不需要新的“生态伦理学”.可以看出弗兰克纳的观点仍然属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在本质上是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向外延伸,推及到自然中非人类的生物与事物的领域,对人之外的自然之物都给予道德关心和保护.这种观点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符合相当一些人的习惯信念,也迎合了这样一种观点:生态伦理学包括应用伦理学是以以往文化传承积淀下来的一般道德哲学为基础,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构成为生态伦理学乃至所有应用伦理应该从总体意义上加以遵循和依照的基本原理.很显然,这里的一般道德哲学就是指传统的西方伦理学.但是,我认为,这种论点存在很大问题.如所周知,传统伦理学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其思维方式奉行的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哲学立场,在价值观上是把自然界作为人的利益与满足需要的工具而设定的,根本没有赋予自然事物任何的道德权利,所有关于自然事物的福利关怀也是本着人的生存与发展所遭遇到的环境逆变危机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而且一旦在人的现实利益与自然之物的维护保护发生对立的时候,仍是以人的具体利益作为取舍砝码,很少会真正顾及以后将会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这种观点从长远的人类延续看,其合理性非常有限.

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的兴起使西方伦理学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因为“环境伦理学对生命的尊重更进了一步,它要探讨是否可能存在非人类的义务对象”,“它试图一方面改造那种断定自然界的价值可随意获取的科学,另一方面要改造那种设想只有人类才考虑道德的伦理学”.H.罗尔斯顿的观点对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要全面考虑生态伦理学的构建问题,无论是生态伦理的道德哲学基础,还是构成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规范等诸多方面都属生态伦理学走向严谨、周密的基本任务,缺一不可.更明确地说,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同样存在着一个“体――用”结合问题.在中国的古老文明遭受到来自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大冲击的时候,满清末年的张之洞提出过“中体西用”的观点.他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与行为准则都没什么问题,错是出在我们缺少西方列强的坚炮利器,如果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不就万事大吉了吗这种观点在事实上不能通行已无需多说,而且在逻辑上也站不住脚,严复当年的批评已经把话讲得很清楚了:中学有中学的体、中学的用,西学有西学的体、西学的用,把中学的体和西学的用结合在一起,无异于“牛体马用”.所以,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学需要从根本的理论与原则上对所有的问题加以梳理,能够清楚明白地阐述和论证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建立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内在关系;如何从道德的权利与义务上实现人类对地球所有自然之物的尊重与保护;如何在现实的实践中将人对自然的当前责任与长远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辩证统一;如何有效实现满足人类需要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一致等问题.

三、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层次构建与广泛汲取有益思想资源问题

首先,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应该有着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实用需要和审美
需求、现实的生存发展和高远的进步境界等的具体.区分.即在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和具体规范,特别是人与自然的伦理法则等问题的解决上应体现层次的划分和循序渐进的要求,应使人们在具体实践中从最简单、最直观的任务做起,逐步积累、渐渐提升,使生态伦理的实践真正切实可行,成为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约束自己行为的正确行动法则.比如,可以先在功利的意义上强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让人们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自然环境不好了,人们连起码的生存家园都无法保证,更何谈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呢进而让更多的人深切体会到,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转、各类生命的继续存在是人类自身延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让人更好、更长久地生存于这个世界,人们必须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善待自然之各种事物.这应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低限度的关系法则.从更高层次的意义上说,对自然环境以及各类有机、无机存在物的保护不仅仅只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同时还映现出发自人的内心本性的向善要求,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高尚所在.自然之所有事物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物质需要的资源提供者,也是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外在对象,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

其次,生态伦理学的推进还需要从各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汲取大量有益的思想资源.从现实需要来看,生态伦理提出和研究的问题不仅属于西方社会,它已经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共同面临和必须承担的紧迫任务,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逃避的现实命运,每一种文化都应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行动方案.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民族都需要做使生态伦理的现代共周取向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尤其是如何从具体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智慧中汲取丰富资源,使古老文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共同工作.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史和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尤其显得重要.

当前我国的生态伦理学研究有两方面的重要思想资源急需作深入细致的梳理、整理工作:一是在儒、道、释的文化传统中,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出有关各家在生态伦理的道德思想和伦理规范等内容;二是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观念中发掘和整理有关生态伦理的丰富思想和行为约束.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沉淀和传承下来的许多很有价值的善待自然的思想,欧美许多思想家的观点和看法很有反证作用.比如,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小罗尔斯顿就曾经提出,“禅宗在尊重生命方面是值得钦佩的”,“禅宗懂得如何使万物广泛协调,而不使每一物失去自身在宇宙中的特殊意义.禅宗知道怎样使生命科学与生命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相结合”.我们知道,罗尔斯顿是把生态伦理学看作是新的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从超越和跳出西方传统伦理学的缺陷和局限建构新的伦理学,其首要目的是要把尊重自然和生命的理念变成现代伦理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相互依赖、彼此依存的新型关系,使人与人的道德诉求也渗透到人与自然之间.罗尔斯顿发现了在西方的传统哲学与伦理学中基本没有相关思想的明确表达,而在东方的思想传统特别是中国禅宗的生命解读中却有着与现代生态伦理追求十分契合的意愿诉求.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随处可见并贯穿于各自文化传承的始终,特别是在道家思想中俯仰可拾的生态伦理智慧更早已为西方许多思想家称道和倾慕.所以,作为中国自己生态俺理学的推进与发展绝不能绕开或忽视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

作为多民族聚集的国家,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组成了中国社会色彩斑澜的生活风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传统.我国生态伦理学的构建与发展不能缺少对大量少数民族生活生态智慧的汲取.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有关的习俗、禁忌和习惯法,其中的出发点、目的不尽相同,而且他们的哲学、宗教观点也很异于西方文化.但它的确体现了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他们的这种伦理意识融汇于生产生活方式、图腾、神话之中,他们把自然作为文化诉求的对象和表达的内容,甚至把自然物尊为自然神,对其顶礼膜拜,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对待土地、森林、动物、植物等等自然事物的尊重与敬畏,这种态度往往是以习俗或习惯法的形式渗透在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统中.


正豫现代许多人都已经认识到的:当今自然环境的许多问题表面看是技术问题,似乎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就可得到解决.殊不知,“环境问题提出了基本的伦理学和哲学问题,它有关我们追求的目的.科学和技术最多是我们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生态环境的大量问题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态度,反思人们一贯认可的幸福标准和社会追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浸渗有关人与自然相处的深刻伦理哲学,处处散发着“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和生态智慧;那些纯朴的、文明程度不高的众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自己独有的且在今天;仍然价值不减的对土地、动植物、山川、河流等一切自然植物的态度与方式,是不是对我们今天重新选择和规范与大自然相协调的文明法则和生活理念有不可获缺的启示作用呢

(作者系青海省委党校哲学社会部哲学教授)

相关论文

伦理学应关注社会生活的本质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伦理学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伦理学应关注社会生活的本质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

城市燃气行业并购中应关注的风险

本文是一篇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安全生产管理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城市燃气行业并购中应关注的风险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安全。

文学生态伦理学溯源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关于伦理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文学生态伦理学溯源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伦理学及跨学科及生态伦理。

信息系统项目审计应关注的事项

这篇信息系统论文范文属于论文任务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提纲,与信息系统项目审计应关注的事项相关毕业论文任务书网。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应关注的问题

本文关于贷款及新农村及项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贷款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应关注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儒家“天人合一”与现代生态伦理学

本文是一篇生态伦理学论文范文,关于生态伦理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儒家“天人合一”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生态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