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家李长之

时间:2024-04-01 点赞:41440 浏览:7606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古典文学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学评家李长之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现当代文学专业与古典文学及清华大学及文艺理论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古典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910年10月30日的一个风雨之夜,在黄河尾闾的山东省利津县城区庄科村的一户书香之家,一个男婴呱呱降生.他就是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诗人的李长之先生.他一生著述甚丰,享誉中外,尤其在文艺批评界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很深,享有盛名.

一、

李长之,原名李长治、李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等.1913年他3岁那年,因乡间匪患猖獗,村无宁日,在秋末冬初的一天,随祖父乘坐一辆马车,经过几天的旅途颠簸,到了省城济南.李长之的父亲李泽培是受过新旧两种教育的知识分子,晚清应过科举,是秀才,后来又上了山东高等学堂,对数学和外文颇有兴趣和造诣,曾先后在济南商埠小学和中学任过教,还教过大学的德文.李长之的母亲是位非常精明、非常贤淑而又酷爱艺术的女性,毕业于山东女子师范.幼年的李长之,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良好文化氛围的知识分子家庭里.

李长之9岁那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的春风吹到了济南,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当时,由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王世栋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拥戴者,所以李长之很快接触了白话文和新诗.这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长之自幼聪颖、勤奋好学、酷爱文学,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在济南师范附小读书时,他的作文不仅是全班第一名,也是全校第一名.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他12岁就开始写作,并经常向报刊投稿.这年,他写的新诗、散文分别发表在郑振铎主办的《儿童世界》、朱天尼主编的《少年》和中华书局的《小朋友》等杂志上.因此,他被同学们称为“小作家”,备受学校师生的青睐.后来李长之23岁时就同郑振铎等一起编辑《文学季刊》.

不久,李长之升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初中部就读.这时由于军阀张宗昌统治山东,严禁白话文,于是李长之就潜心学习古典文学.他最喜爱读《孟子》、《庄子》等书,这开始了他日后对古典文学研究和评论的兴趣.

1926年,李长之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文科,后又改学理科.1928年5月3日,济南发生“五三”惨案,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济南.不久,他转入齐鲁大学附中就读.齐鲁大学附中是“洋人”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这年是李长之非常苦恼的日子,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济南的残暴罪行和西方帝国主义在校内的统治,感到非常憋气,实在不能容忍,于是怀着满腔愤慨,离开济南转入山东聊城第三师范就读.毕业后,李长之到了北平.这时,李长之处于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决定学习自然科学,以探索工业救国的道路.因此,他放弃了可以直接报考大学的资格,入了北大预科甲部(理学院).在理学院学习的两年中,他很用功,很刻苦.这期间,他写了许多科普性质的文章.如《火山和地震》、《怎样研究数学》、《从陈桢普通生物学说到中国一般的科学课本》等,发表在《华北日报》的科学副刊上.此外,他还为北京《益世报》编辑副刊“前夜”,并在《自由评论》杂志上发表了《我所认识的中山先生者》的文章,热情颂扬了孙中山先生的为人及其革命精神.

1931年秋,李长之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后转入哲学系.这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东北三省沦陷,这里的人民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而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采取不抵抗主义,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反对.全国各城市学生、罢课、等抗日爱国活动风起云涌,抗日救亡的声浪遍及神州大地.这时,李长之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革命义愤,积极参加了清华大学南下团去南京要求抗日.他们涌向了军警林立的国民党党部,同南京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回校后,李长之不顾旅途劳累,连夜赶写了几篇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抨击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立场,歌颂人民群众抗日救亡如火如荼的斗争.

二、

李长之是一位自甘寂寞、自强不息,在学术研究上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从1932年初开始,他几乎用了全部的课余时间,从事文艺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33年8月李长之在《现代》杂志第三卷第四期上发表《我对于文艺批评的要求和主张》的论文,阐明自己对文学方面的见解.在文章中提出:“批评家必须有比创作家更广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批评家和作家完全是好朋友”、“批评家尤不能忽视作家的个性”以及批评时“必须跳入作者的世界”即“用作者的眼看,用作者的耳听”、“必须重视作家的艺术技巧”等正确主张,是一篇有深度、有独到见解的论文.与此同时,李长之还写了不少书评.1934年1月,《文学季刊》创刊号发表了他对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评论.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评论了小说的讽刺、幽默艺术和写作技巧,是早期老舍研究的一篇力作.这期间,李长之应郑振铎邀请,同朱自清、吴晗、巴金等人参加了《文学季刊》编委会.同年与杨丙辰合办了《文学评论》杂志;担任《清华周刊》文艺栏的主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夜宴》.

李长之是评论鲁迅著作的专家之一.早在“五四”时代,他还在济南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非常钦佩鲁迅对人对事的不妥协精神.由此,他很早就开始写评论鲁迅的文章了.1929年1月他写的《猫》,刊载在《山东民报》上.他考入清华大学后,在潜心研究文艺理论的同时,还系统地阅读了鲁迅的著作,并撰写了许多评论文章.上世纪30年代初期,李长之写的《<阿Q正传>之新评论》、《评<三闲集>》、《评<两地书>》等,分别发表在《再生》、《北平晨报》文艺副刊和《大公报》等报刊上.这时他才20多岁.李长之系统地评论鲁迅的著作《鲁迅批判》一书,开始写于1935年春,同年脱稿,经鲁迅审阅,订正了有关时间,于1936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全书总的倾向对鲁迅及其作品是崇敬和热爱的.这正如《鲁迅批判》一书(2003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中研究李长之的著名学者于天池等在再版题记里所述:“他(指李长之)对于鲁迅,对于新文化运动爱得深,故也看得真切、透辟,并有着青年人判断特有的冲击力.他评价鲁迅创作的意义是,从此,新文化运动便有了最猛勇的战士,最妥实的保护人,中国国民也有了最严厉的监督,青年则有了不妥协、不退缩的榜样,而新文艺开了初 期的最光彩的花等’那是他真切的感受,并道出了鲁迅价值的真谛.”当然书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后来在1950年李长之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期间,写了《(鲁迅批判)的自我批判》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他认真地作了自我剖析,对《鲁迅批判》一书中的不足之处,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


李长之是我国系统评论鲁迅的第一人,他对鲁迅的评论有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也走过曲折的道路.但他不失为我国研究鲁迅的卓有成就的专家.著名学者于天池等在最近出版的《鲁迅批判》一书的再版题记中写道:“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一部不足十万字的小册子,但在鲁迅研究史上却是赫赫有名的传世之作.它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专著,是惟一经过鲁迅本人披阅的批评鲁迅的专著,也是迄今在研究鲁迅的学术领域中引文率最高的专著.”

除此之外,李长之还为后人留下了研究鲁迅的几十万字的论文,现在仍有价值和分量.

三、

1936年,李长之清华大学毕业后,生活非常艰难.这时,他父亲因中风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侍奉父亲不能专心工作,他的生活费全靠自己维持.李长之在清华大学担任了华侨生、蒙藏生导师,给华侨生补习中文,给蒙藏生补习英文,但是薪水极其微薄.另外,他还在私立京华美术学院兼了课,教美学和艺术史,名义是教授,可薪水每月不过只有几元钱,而且没有保障.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平津沦陷.李长之应熊庆来校长邀请,前往云南大学任教,讲授哲学概论,兼授国文和文艺批评课程.这时,他申请去德国留学的手续已经办妥,但他放弃了.因当时北平已沦为日寇之手,李长之不愿重回被敌人占领的古都,更不答应必须承认伪满政府才能留学的条件.1938年,李长之到重庆大学任教,并加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这期间,他撰写了《波兰兴亡鉴》、《批评家孟轲》等书,出版第二部新诗集《诗的颂歌》以及抗战期间的文艺批评论文汇编《苦雾集》.

李长之是一位秉性耿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人.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大学任教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1943年初夏的一天,李长之突然接到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的邀请信,他感到茫然,却又不好拒绝.于是他到了教育部见到陈立夫后,才知道陈想拉拢他,让他到教育部工作,并许诺给他一定的官职和优厚的待遇.但出乎陈的意料,李长之婉言拒绝了.但是,过了几天陈立夫又派秘书找上门来,说部长想请他写点文章,每月送编辑费300元,说罢就将1500元的钞票放在桌上.然而,李长之又一次拒绝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把钱退给了陈立夫.他这样做,有的朋友担心他会惹出祸来,但李长之斩钉截铁地说:“我从来不代人写文章,也从来不拿不明不白的钱!”

1943年至1944年,李长之写了《北欧文学》和《韩愈》两本书,并把自己的论文集《梦雨集》、《迎接中国的文艺复兴》编好出版.由于过度劳累,他得了肺病,离开大学,转到重庆北碚编译馆工作.抗战胜利后,又去南京编译馆任代理图书馆主任.在那里,他写完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先由《国文日刊》连载一部分,后来开明书店出版了这部书(198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再版).《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是李长之先生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是蜚声中外的古典文学研究名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日本有其译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部书中对于研究司马迁及《史记》所牵扯到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程度不同地接触到了.李长之用他那特有的优美而富于情感的笔调,在分析《史记》的风格上及司马迁的人格上,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启人思考的深刻见解.这本书现在仍不失为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重要参考书.

1946年10月,应黎锦熙之邀,李长之任北平师范大学副教授,后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和哲学概论.笔者从他的日记里得知,这期间,他接触了许多进步学生,阅读了《宣言》、《马克思主义手册》等马列主义著作和《闻一多集》等进步书刊,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现实使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民党政府的昏庸和腐败.李长之以文学批评为武器,用隐喻手法,大胆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祸国殃民.

四、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了,李长之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迎接解放.他在校内起草了迎接解放的宣言,以后又陆续起草了拥护解放军渡江令的宣言和向新政协致敬的电文.这年,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加入了新主义文化建设协会,出席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和同志的《新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已是不惑之年的李长之,怀着对的崇敬心情,提出了加入中国的申请.后又人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文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北京市文联文艺理论组长等职.1951年赴四川参加土地改革,任西南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在中国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这位在文艺批评界和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颇有造诣、颇有建树的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更加充满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在祖国的文学和教育园地里,奋力拼搏,勤恳耕耘.

李长之身体瘦小、性格内向、斯文寡言,但在他眉宇间却透着一种灵气和刚毅.每天黎明即起,一直忙到夜阑人静,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酷暑盛夏,他伏案于简陋的室内,赤膊挥笔,汗如雨下;隆冬雪夜,寒气袭人,他一边呵手,一边写作.他曾由于劳累过度而吐血,但仍不停地写、写等用他女儿李书的话说:“爸爸简直入迷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不过七八年的光景,李长之除了写有几十万字的单篇论文,还撰写出版了《龙伯国》、《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孔子的故事》、《诗经试译》等近10种书籍.他写的《中国文学史略稿》(1955年由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是建国以来最早的一部文学史,是20世纪50年代的热门教材,当时在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53年他出版的《陶渊明传论》(棠棣出版社出版),曾于1967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松枝茂夫与和田武司先生翻译出版;1956年他出版的《孔子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日本汉学家守屋洋翻译出版.

李长之是当代最勤奋、最多产的学者和作家之一.1956年他才46岁,已经出版了近 30种专著和译著,发表了百余万字的单篇论文.然而遗憾的是,正当李长之年富力强、学业精进的时候,1957年的一场政治风暴把他抛出文坛,他被错划为“”.从此,他的写作权和教学权被剥夺了;他的名字从报刊杂志以及出版界、教育界消失了.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这期间,他除了撰写《中国文学史略稿》元明清部分以外,还经常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搞教材注释,帮助他们看稿和改稿,他把自己的“”身份置于脑后.后来出版的《红楼梦注释》、《中国历代散文

这是一篇关于古典文学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学评家李长之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现当代文学专业与古典文学及清华大学及文艺理论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古典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选》、《新华字典》等书籍里,都融汇着李长之先生的心血和汗水.据他的女儿李书说,这期间,他还起草过剧本《李清照》的提纲,写有《(西厢记>论稿》和《论<桃花扇)》等论文.

文化大革命中,李长之先生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他挨批斗、被抄家、进劳改队,被勒令每天打扫厕所、楼道.当时,他已患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由于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他的病情日趋恶化,手僵直成鹰爪状,脚趾卷缩在一起.即使如此,李长之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拼命地看书和写作.大量的马恩列斯和著作,就是在这时系统地读完的,并写下了许多读书笔记和札记.

李长之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从不人云亦云.文化大革命初,北京师范大学的红卫兵到山东曲阜“破四旧”,砸孔庙.李长之痛心疾首,他愤慨地说:“孔庙是国务院立下石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这样被‘造反’,简直是胡闹!”在谈到对孔子的看法时,李长之说:“对一个在历史上影响这么大的人物简单地进行否定,一棍子打死,是不负责任而又无能的表现.”批林批孔时,他公开地讲:“儒家和法家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历史的范畴,它不能‘万岁’,实际上汉朝的董仲舒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儒家了.时代变了,却还要硬去找儒法斗争,不是刻舟求剑吗!”(引自北京出版社再版的《孔子的故事》再版题记).

1976年粉碎“”以后,李长之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又立即拿起笔来,在补充修订的《中国文学史略稿》的新版题记中写道:“没完成的完成它,已完成的修改好.为祖国的建设增添一砖一瓦,或者权当我的几声呐喊和欢呼,以鸣盛世吧!”1978年12月初,李长之患上了中毒性肺炎,当月13日,他带着不尽的创作和辉煌的创作规划,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长之不仅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在国际汉学界也颇有影响.他撰著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陶渊明传论》等先后被译为日文.日本河出书局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字典》、堂出版的《世界文艺辞典》,都收有关于他的条目.

相关论文

文学评与图书馆的互动影响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图书馆员写本科论文,关于文学评与图书馆的互动影响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员及图书馆及计算机。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论文范文,文学评论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文学评论及。

文学评的文体问题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论文范文,文学评论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文学评的文体问题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及。

后殖民地英语文学评的解读

本文是一篇英语文学论文范文,关于英语文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后殖民地英语文学评的解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英语文学及文学评论及。

文学评之重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论文范文,关于文学评论方面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文学评之重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文学评论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方面的的大。

在“苏中文学评会”的发言

此文是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范文,关于文学批评方面论文范文集,与在“苏中文学评会”的发言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批评及。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文学评论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的影响相关硕士毕业论文。是社会语言专业与文学评论及文学作品及英美文。

如何复习文学评写作

关于文学评论及文学理论及核心期刊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学评论方面语言文学论文,关于如何复习文学评写作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