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审美之境:刘大櫆与桐城散文学的转向

时间:2024-02-10 点赞:47853 浏览:9627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土木材料及义理及能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土木材料类论文范文资料,与走向审美之境:刘大櫆与桐城散文学的转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土木材料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 键 词 : 刘大櫆;行文;行文之实;文人之能事;神气音节;审美;桐城派

摘 要 : 作为桐城三祖之一,刘大櫆上继方苞的义法说,文道皆论,而重心落脚于文的一边.他将文章分为行文与行文之实两层,并将义理、书卷、经济降格为材料,将文学提升为能事,尤其突出神气音节的地位,将方苞的义法引向了文学审美一端,为姚鼐的义理考据文章说及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说奠定了基础,是桐城派文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中国散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中图分类号: I0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4039707

方苞、刘大櫆、姚鼐号称“桐城三祖”.然而,在桐城派的研究中,学术界历来都有重方姚而轻刘的倾向.与此相应,提起桐城派,人们想到的不是方苞的“义法”说,就是姚鼐的义理、考据、文章.刘大櫆在桐城派中几乎就是一个陪衬.毫无疑问,在桐城散文学中,作为奠基者的方苞,与作为集成者的姚鼐及其文论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刘大櫆及其文论的价值与地位也绝不容轻估,否则,桐城派散文学就很可能无法得到正确的理解.

一、文道重心的偏移

文道说是中国散文学中的核心命题,方苞的“义法”说也是文道说的转换或者延伸.虽然说不同的论者有不同的文道论,但是,几乎所有的文道论者都是将文道捆绑在一起,并将道作为文的本源或主导因素,而将文视为道的显现,只是决定的色彩强弱各不相同而已.在文道关系中,道常常是重心所在.从欧阳修开始,文道的重心开始向文的方向偏移.到方苞义法说,文道重新合一,“义”“法”连皮带骨,难以分割,“义”中有“法”,“法”里含“义”,而法也同样是为义所规定.

作为方苞的后继,刘大櫆论文也讲文道,讲义法.“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辞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作文本以明义理、适世用”等说法[1]4107,分明可以看到文道说、义法说的痕迹.这里的“义理”、“书卷”、“经济”,与文道说中的“道”,义法说中的“义”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从它们脱胎而来.其中,“义理”直接从“道”与“义”而来,“文道”说与“义法”说的主张者不时也会称“义理”.“书卷”则大致从“六艺”而来,“经济”即经邦济国,也与从韩愈以来论者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一脉相承.

不过,刘大櫆显然不像方苞那样对“道”、对“义理”依依不舍,而是在离道向文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快得几乎离开了原有的文道之轨.他在说“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之后,紧接着就说:

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若行文自另是一事.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气音节者,匠人之能事也;义理、书卷、经济者,匠人之材料也.[1]4107

虽说他提到“义理”等,也看到它们在文章写作中不可或缺,正如工程中不能离开土木材料一样,但这里的“义理”已经与韩愈等人的“道”,与方苞的“义”有了距离,它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独立概念,而是其它概念(“行文之实”或文料)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且,“行文之实”或文料也是以文人与行文的对象出现的.材料并不等于文章,也不会自动生成文章.它们要成为文章,还要依靠文人的手段.材料是前提,文章是目标,而文人及其行文则是决定性因素.在他看来,不是义理(道)决定文章,而是文章包含义理.文章离开义理可以存在,而义理却有赖于文章.“明义理、适世用,必有待于文人之能事,朱子谓‘无子厚笔力发不出.’”[1]4107正因为这样,他在打量散文发展历史的时候会说:“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要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彩照耀.”[1]4112又说:“天下之势,日趋于文,而不能自己.上古文字简质.周尚文,而周公、孔子之文最盛.其后传为左氏,为屈原、宋玉,为司马相如,盛极矣.”“唐人之体,校之汉人,微露圭角,少浑噩之象,然陆离璀璨,犹似夏、商鼎彝.宋人文虽佳,而奇怪惶惑处少矣.”[1]4114对于文华的发展持积极肯定态度,而对上古的文法未备和后代文华的退化意存批评.

刘大櫆的文论不仅在水平方向继续向文或法的一边偏移,而且文道的位置也翻了个个.他的文虽然还与道保持着若有若无的某种联系,实际上已经从道与义的束缚中走向独立.他在论到文章时,一而再地以“文人之能事”相称.除了上段引文之外,他还说过:“当日唐、虞纪载,必待史臣.孔门贤杰甚众,而文学独称于子游、子夏.可见自古文字相传,另有个能事在.”[1]4107“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1]4113“能事”的一般意义是指“能够做到的事情”,更准确一点说则是指“天才”、“本领”、“才能”或“技巧”,尤其是“专门”、“特别”、“精微”,他人难以具备的“天才”、“本领”和“才能”,以及这种才能的外化.他在称呼“文人之能事”的时候,事实上是将道从文中剥离了出来,将文学看作与史学、经学相区别的具有独立性质的事业,将文学写作看作特殊的本领,将文人看作非凡之辈.这可以说是散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大事情.它的意义几乎可与文学分途,文笔分别,诗文分立相提并论,与“诗有别材”说在诗学史上的地位相埒.从此之后,散文学进一步从教化走向审美,从本体论走向文章论.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说,也可以说是刘大櫆“材料”说、“能事”说的自然延伸.


刘大櫆将义理“降格”为材料,将文学“提升”为能事,可以说是对散文学发展趋势的顺承.虽说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文道重心有过反复和交替,但至少在唐代以后,在文学范畴内,文道关系的发展存在向文一端的偏移,文的发展快于道的发展,文道分离的势力大于合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又是对当时文学地位的反拨和抗衡.单就散文学内部来说,清初以来的散文学在前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从整个文化背景上来看,那么,清初以来的文学与散文学则似乎处在更加弱势的地位.以前的散文学,文道捆绑在一起,地位反而更高.文道分别以后,经学在清代的发展异常迅猛,这对散文学无疑形成了强力挤压,散文学空间愈发狭小.刘大櫆这样“重文轻道”,明确提出“能事”说,以为“文章者,人之精气所融结,而以能见称,天实使之.”[2]102在选录文章时,也主要以文辞为标准,而不再提载道、明道、义法说,明确表示:“其有抵牾于圣人,而文辞粲然有可观者,余亦存之,不能割也.”[3]44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相关论文

刘大杰的南通之行

本文是一篇刊物发表论文范文,刊物发表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刘大杰的南通之行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刊物发表及话剧及城市建设方面。

刘昌毅豫西收编“武圣学”

本文是一篇司令员论文范文,司令员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刘昌毅豫西收编“武圣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司令员及支队及公鸡方面的。

臻品传世国宅大境见中国

本文是一篇院子论文范文,院子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臻品传世国宅大境见中国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院子及中式建筑及房地产项目方面的。

数学教研教改文大境中学教学

本文是一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关于初中数学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数学教研教改文大境中学教学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初中数学及中学及番禺方面的。

造云山之大境显万壑之雄风

本文是一篇山水画论文范文,山水画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造云山之大境显万壑之雄风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山水画及笔墨及传统方面的的大学。

初中常见作文题目大境中学教学

本文是一篇语文学习论文范文,关于语文学习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初中常见作文题目大境中学教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文学习及高中数学及词。

英语教研教改文大境中学教学

本文是一篇教学法论文范文,关于教学法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英语教研教改文大境中学教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教学法及国家级及教科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