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

时间:2024-03-05 点赞:49493 浏览:9863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高等教育类本科论文范文,与江西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可作为应用社会学专业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高等教育及社会发展及地方经济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是当下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个尺度对我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对策予以梳理、剖析,并就此提出了开拓高校服务社会的空间、搭建高校服务社会的平台、夯实高校服务社会的基础的路径,总结了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品牌推动以及分类发展的经验启示.

关 键 词 :高校 服务社会 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要求.党的十七大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强调了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努力的方向,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不仅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高等教育不竭生命力的源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同时,要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深化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本文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创新我省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作简要探赜.

一、当前现状

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单一的教学功能发展到科学研究功能,再发展到社会服务功能的历史过程,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一)高校服务社会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积极对接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比如,积极开展地方人才再教育服务;在培养各类人才上,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借助校内研发平台,为地方发展参谋献计等.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校社会服务过于狭隘.尽管高校对服务地方社会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宏观政策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高校评估标准存在缺陷;地方政府方面,对地方高校投入不足,对地方高校智力支持的利用不够重视,缺乏为地方高校牵线搭桥的主动意识;地方企业方面,企业的功利思想作祟,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高校自身方面,社会服务观念存在偏差,社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稀缺,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成果偏少,社会服务平台种类较少,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社会服务营销工作存在不足.

2.高校“智本”错位地方发展.“智本”难引难留一直困扰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江西的改革和开发开放不断得以深化,全面推进,但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原苏区振兴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又受制于亟需大量的政治、经济、管理和文化人才的困扰.江西作为后发地区之一,必须坚持“培育人”“用好人”,不仅要依靠本土高校培育人,更要发挥本土高校人才、智力的优势,发挥高等教育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只有认同“魅力江西”、热爱“魅力江西”、扎根“魅力江西”的人才,才能更忠诚于江西的地方发展.

3.高校发展亟需实践平台.当前,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融为一体.现代大学已经超越了塔,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自身发展需与社会实践紧密连接.高校师生要结合已有的科学理论,借助现成的经验技术,积极开展科学实验、社会实习、经济服务和生产实践活动.从而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最终转化为人的能力、智慧和创新的精神与气质.

(二)江西高校的当前概况

近代以来,江西高等教育发育迟缓,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江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根据《江西省2012年教育统计》显示,全省有实施普通高等教育的单位88所,学士学位单位33个,硕士培养单位16个,博士培养单位9个,在校大学生851119人,有教职工71620人,高等学校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2295人,列全国13位.这些进步为我省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校分布方面:南昌市54所、上饶市3所、九江市7所、萍乡市3所、新余市5所、鹰潭市1所、赣州市8所、宜春市3所、景德镇市5所、吉安市1所、抚州市4所.其中,61%的高校分布在南昌,约80%的高校分布在南昌、赣州、九江3个设区市,只有20%的高校分驻在其他8个设区市.在学科布局方面:综合性大学32所,理工院校30所,农林院校4所,医药院校5所,师范院校5所,财经院校7所,政法院校2所,艺术院校3所,成人高校5所.综合性大学占36%,理工科类院校占45%,传统的师范院校只有6%.全省高校学科类结构较为合理,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工科及财经院校比重较大,为进一步开发全省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全省高校中,包括11所省、部共建高校在内,没有一所直属的高校,全部为省或市(厅)管的“地方军”.作为地方高校,其扎根地方、对接地方、服务地方的使命显得更为紧迫.

二、主要对策

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时空中.一个方面,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另一个方面,教育也要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经济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因此,政府、社会和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互动,共同构建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机制.现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三个尺度对我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对策予以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开拓高校服务社会的空间

1.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本地区高校社会服务的制度框架.比如,建立健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财税政策上的优惠,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方面的保护.让高校服务社会有“安全感”,用法律和制度为高校服务社会保驾护航.

2.健全地方政策.政策是重要的导向,为高校服务社会提供具体的支撑.《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增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此,政府需要将“产学研用互动”“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状况监测评价机制”等措施政策化;要将“科教兴赣、人才强省”的政府战略目标项目化;要将“高等教育贡献率”“人民群众满意率”的评价反馈具体化.


3.保障办学经费.充足的经费是办好教育的基础.地方政府要确保对高校的经费投入能够足额按时落实到位,保证地方高校的稳定发展,保障其社会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同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资体制,拓宽筹集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

4.营造社会导向.要加大宣传,营造支持、鼓励高校服务社会,表彰、奖励高校服务社会的良好环境.要正面引导,促进政府鼓励高校服务社会、企业积极对接高校服务、高校自觉拓展社会服务良好局面的形成,从而为形成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正面导向.

(二)中观层面:搭建高校服务社会的平台

1.政府示范“用才”.高校是驻地的“智库”,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智力支持.如地方政府聘请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作为政府顾问,在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吸引高校参与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调研、论证、决策等,为地方政府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为高校服务地方社会搭建示范平台和高端平台.

2.统筹协调“育才”.要结合江西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学科组织和学科团队建设,用学科凝聚人才;建立省内多元化、多层次的“共建”,促进全省政-企-校的互动.比如,建立本科与高职(高专)的共建、省直厅局(委)与高校的共建、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共建、地方县(市、区)与高校的共建.通过“共建”实现各类人才的互动、流通,在融合中培养人才.

3.面向社会“示才”.要积极建立高校与社会的横向联系,通过政府主管部门、高校或民间平台,借助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各类人才库、科技库,将全省高校的人才、科研成果、技术专利等与地方人才需求、科技和信息等需求对接起来,在高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信息平台.

4.激活企业“引才”.地方高校可以借助现代传媒,向地方社会广泛宣传.通过参与地方政府服务、发展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关系、挖掘校友的社会关系资源,“推销”自身的服务;政府要开发社会需求,发挥“守夜人”的作用,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比如,引导企业与高校的资源共享,促进创新基地的建设,推动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孵化.

(三)微观层面:夯实高校服务社会的基础

1.提升社会服务的意识.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各类人才勇于“接地气”,摒弃“空谈”“清议”“自视清高”“畏难恐惧”“事不关己”等错误和消极的观念,树立敢于服务社会、善于服务社会的正确思想,主动投身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促进研究(学习),在研究(学习)中提升实践本领.

2.健全激励服务的措施.高校应根据实际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管理机构,制定社会服务的政策导向,评价和肯定为社会服务的人员;通过职称评比、津贴分配等,激发产生更多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设立相应的创新团队、研发机构平台,努力成为地方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囊团,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有前瞻性地倾斜,大力培养紧密对接地方社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和专门人才;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一系列激励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措施.

3.调整社会服务的支撑.主管部门要扩大地方高校专业自主设置权,支持高校根据地方社会需求,自觉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使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方向对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使高校服务社会发展“有的放矢”,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确保培养的师生在地方“留得住”“用得了”“干得好”,从而为高校服务地方社会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三、当下启示

近年来,我省以“科教兴赣、人才强省”为战略,以提高“高等教育贡献率”“人民群众满意率”作为阶段性目标,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迈入30%,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它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夯实我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1.坚持顶层设计:加强对全省高校服务社会工作的统筹规划.要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把高校服务社会统一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事业中,统一到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建设中,使我省的高等教育真正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支撑江西崛起新跨越的教育.

2.坚持高位推进:加强对全省高校服务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目前,多个兄弟省市先后成立了省级产学研领导小组、产学研办公室、产学研网上合作对接平台、产学研合作网、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服务平台等,我省政府和高校应直面差距,勇担使命,奋起提升,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服务社会工作的统筹协调,促进全省高校服务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

3.坚持品牌推动:加强对全省高校服务社会示范项目的培育.要在“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前期基础上,精心培育一批高校服务社会的示范项目,发挥“品牌”的效应,既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精品项目,又带动全省高校的服务社会工作.

4.坚持分类发展:加强对全省高校服务社会不同特点的保护.要尊重综合性和行业性、基础型和创新型、研究型和教学型、本科类和高职类等不同种类高校在服务地方过程中的特色和创新.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幅度、服务层次和服务重点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前瞻社会发展,及时优化专业学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成效.

相关论文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

本文是一篇高校论文范文,高校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高校及读者及社会方面的的大学硕。

我国高校社会职能的优化

此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我国高校社会职能的优化相关毕业论文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及公。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机制的

为您写场馆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场馆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高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机制的相关论文例文,包括关于场馆及资源及社会方面的论。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学术期刊及网络方。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类有关毕业论文,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图书馆及高校及法律制度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