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因

时间:2024-02-06 点赞:49851 浏览:9931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发展方面农林经济论文,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因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发展及经济学及资本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西方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中国经济数十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被称为“中国奇迹”的经济发展经验是否具有独特之处?本文用西方经典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验作比较研究,并试图解释中国经验之所以独特的原因.

【关 键 词 】中国经济增长 粗放型增长 政府主导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在1979-2008年间平均为9.8%,其中,在2006-2007年,增长率甚至接近12%.在这30多年里,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公布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中等区间.

中国经济依靠何种发展方式取得如此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究竟如何?未来10年、20年中国是否还能够保持如此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本文试图将西方经济学家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总结出的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因作一粗浅的分析.

西方经济理论是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二次大战后,经济计量方法不断发展,许多经济学家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研究,总结出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Stylized Facts).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归纳出以下六个“典型化事实”:总产出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劳动力的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持续增长;资本—劳动比率持续增长,人均资本拥有量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资本利润率保持稳定,明显高于实际利率;保持稳定的资本—产出比(Capital-Out Ratio,资本系数);劳动和资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不变;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总产出长期增长率存在差异.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斯密斯·库兹涅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总结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六个典型化特征:资本量比劳动人口的增长更为迅速,因此资本与劳动之比是不断增加的.这一点与卡尔多典型化事实2相吻合;伴随着资本与相应的劳动量结合和增加,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这一点与卡尔多典型化事实1相吻合;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的劳动与资本份额大体保持不变.这一点与卡尔多典型化事实5相吻合;资本收益为常数,或者至少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这点与卡尔多典型化事实3相吻合;资本—产出之比为常数,或至少在较长时期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这点与卡尔多典型化事实4相吻合;储蓄率(或投资率)为常数.

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是否也具有这样的典型化特征呢?下面作简要对比.

(一)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持续增长,符合卡尔多事实一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的人存产出GDP从1952年的372.9075元/人逐年走高,一直上升到2008年的7768.397元/人,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1952—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37%,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4%,这也说明总产出的增长率远远大于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持续增长,显然与卡尔多典型事实一相吻合.

(二)中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持续增长,符合卡尔多事实二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资本存量从1952年的911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65856亿元,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0.78%,远远大于就业人口增长比率2.4%,人均资本表现为持续增长的态势,而资本—劳动比率的增长率由7.27%上升为18.86%.这充分说明,中国向现代经济增长转型的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本深化同样遵循先行工业化国家的资本深化规律,与卡尔多典型化事实二相吻合.

(三)中国资本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与卡尔多事实三不吻合

根据蒋云赟、任若恩在《中国工业的资本收益率测算》(刊登于《经济学季刊》2004年7期)一文中的统计数据,中国全部工业有形资产的收益率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高达两位数,之后却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从1982年的14.7%到1989年的11.08%,到1998年下滑为5.55%.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拉动的,投资收益率的走低意味着要取得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必须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中国近30年的高速增长背后是超高的投资率(1978—2008年平均投资率为37.7%).

(四)中国资本—产出比率呈现两分阶段,与卡尔多事实四不相吻合

根据高汝熹、翁媛媛所著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一书中统计数据及分析结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本形成过程出现以1996年为界分成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至1996年,资本—产出比率有略微的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3.862%下降为1996年的2.877%,而资本—产出比率的增长率几乎为负,这意味着,在改革开放的前15年里,中国经济实际经历了资本—产出比率的下降阶段,这可以解释为经济转轨初期的配置效率改善所引起;第二阶段是1996年之后,资本—产出比率呈显著而持续的上升,到2008年上升到4.417%.这样的两分阶段特征与卡尔多典型事实四明显不吻合.

事实上,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最终会导致资本—产出比率持续上升而非稳定不变.

(五)中国国民收入的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分别呈现递减和递增的趋势,与卡尔多典型事实五不吻合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的居民和企业数据可以测算国民收入中的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劳动份额按照资金流量表中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份额计算,资本份额按照企业利润净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份额计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披露的1992至2007年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的数据测算,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在经过四项相减之后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提高,由1992年的14.4%提高到2007年的21.55%,增幅达到7.15个百分点,说明国民收入中资本份额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报酬却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1992至2005年这14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由57.9%下降到49.26%,降幅达近8.6个百分点.这与卡尔多事实五不相符. 事实上,由于劳动者收入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导致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造成居民储蓄倾向出现不断上升的的迹象,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水平长期低迷.至此,对中国经济增长经验与卡尔多、库兹涅茨典型化事实的比较对照完毕,许多学者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以及资本—劳动比率增长趋势与典型事实是一致的,但关于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率、劳动和资本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却不相吻合.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相一致的一面,但也包含了违背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矛盾一面,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因此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国奇迹”?下面,我们作浅要分析:


(一)赶超型的经济发展目标导致经济高速增长

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中国政府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动员社会、企业投入规模性的经济快速扩张中,其标志则是GDP的高增长.为了实施赶超战略,政府甚至将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直接与GDP数字挂钩.于是地方各级政府急功近利地扭曲市场资源配置体系,为赶超而赶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以加大投资、速度第一、工业第一、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粗放型方式推动GDP快速增长.于是,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高增长的态势,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可持续性及结构的均衡性问题却被忽视了.

(二)价格扭曲的要素积累型增长方式导致企业高利润高增长

我国自然资源价格长期以来处于人为扭曲的偏低状态,而各级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通过价格补贴、定价调控等方式将水、电、土地等公共资源价格维持在低水平,让工业部门实现利润,并把高额利润转化成资本积累.同时各地政府还对外国投资者大量税收减免,并以低价土地、自然资源吸引外资,造成以资源价格扭曲为代价的投资热.这些人为扭曲无疑极大刺激了生产者和投资者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同时也人为提高了企业生产利润,增加了投资回报,(也间接造成中国出口产品以低价获得国际竞争力)促成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但是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

(三)低汇率、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保持经济高增长

我国投资长期保持高积累率,而消费需求低迷.因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也使居民习惯高储蓄、低消费.于是投资膨胀所带来的库存增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中国政府实行了低汇率、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这一战略使得中国贸易出口猛增、贸易顺差加剧、外汇储备不断上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战略解决了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得以保持继续高增长.但是这种严重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剧变(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时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

(四)国家动员型体制和政府强干预主导经济高增长

独政、党管人事,为动员控制整个国家经济资源并集中使用提供了体制保障.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则凭借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直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行政权力直接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被人为扭曲.投资什么项目、投资多少都由政策决定,社会需求、经济规律被晾在一边,社会福利的损失在所不计.长期来,政府投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最突出的例子便是2008年的四万亿救市计划,硬生生地使中国经济保持了8%的增长率.

这种被称为“中国奇迹”的发展模式的质量与效率究竟如何?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学界对此多有争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增长由大量资本、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入推动,而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增长”.

现在,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论文

税收征管对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探析

为您写税制改革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税制改革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税收征管对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探析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税制改革。

制度变迁的度量与中国经济增长

这是一篇制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制度变迁的度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相关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文格式专业与制度及因素及函数方面相。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

关于服务业及铁路货运及国际贸易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服务业相关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相关论文范文集,。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探析

这是一篇经济发展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探析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计量经济学专业与经济发展及参考文献及。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差异

此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论文例文,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差异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经济。

世界经济增长分化?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此文是一篇世界经济论文范文,关于世界经济论文范文集,与世界经济增长分化?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世界经济。

中国未来经济何增长?

该文为关于金融危机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未来经济何增长?相关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可作为经济师专业金融危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

本论文是一篇通货膨胀相关金融诚信论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货膨胀及金融市场及货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