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4-04-14 点赞:51437 浏览:10491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高职高专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金融学及经济学及国际金融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行业和金融市场需求,提出基于能力的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方案,在对推行符合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索,对于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高职高专;金融与证券;教育;应用

一、金融学科的发展与金融人才培养

金融理论是随着经济、金融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活动主要围绕货币和货币运动,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1952年马可维茨的博士论文《投资组合》发表为标志,现代金融学起源了,从此,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开始偏向微观层次、资本市场,研究方法也更加技术化.

受国外金融学科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学科也基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经济学院模式”,即金融学科设在经济学院,这种模式特别关注金融理论和宏观问题,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作为最重要的课程来开设;另一种是“商学院模式”,即金融学专业设在商学院中,这种模式特别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观问题,金融学作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金融与公司管理的相结合,资本市场、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期货期权等课程成为最重要的课程.尽管如此,微观金融学仍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与国际学界存在差距最大的领域,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微观金融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宏微观课程比例严重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

在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在财经大类、财政金融小类目录中,与金融学相关的专业有13个,包括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证券与期货等.

二、当前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对照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培养目标的确定决定着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努力方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与证券专业教育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过多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该专业的毕业生难以符合市场对应用型人才要求.

(二)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金融与证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集中体现在专业定位方面,这是该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着金融与证券专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金融学(本科)被定义为“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经济学,大多设在经济学科门类下.传统的金融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内容包括:货币本质、信用形式、银行职能、利息和货币流通等,其实是以货币和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核心是货币问题,这是我国金融学学科领域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也一直是金融学专用的正统名称.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内容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制度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凸现,以金融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证券投资学,也成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国家教委对我国金融学科目录进行调整,将原来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以及“保险学”合并,统称为“金融学”.目前,金融学科大的专业方向,比较普遍采用按行业分工的方式,设置为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这种专业方向的设置方式,既因专业口径偏窄而滞后于目前金融业务范围自由化的趋势,也因方向设置过于专业化而不利于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总体仍倾向于间接融资领域.

受本科教育的影响,金融与证券专业设在经济学科门类下,在课程设置上,偏向理论教学.

(三)师资队伍建设亟须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近年来,高职高专金融与证券师资队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梯队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尚不尽合理,难以适应新金融教育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许多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接受的是传统金融教育,知识结构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和定性分析方法.虽然这些教师也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但面对当前金融与证券专业教育教学微观化和研究方法定量化的趋势难以适应.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代金融实务,尤其是能够胜任微观金融实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明显不足.

三、根据金融与证券行业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建设思路

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证券投资领域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合企作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与银行、证券公司、股份公司紧密联系的优势,使教学与金融与证券投资实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本金融知识,证券发行、承销、上市、交易和投资分析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包括证券投资、期权期货投资实际操作能力、项目投资分析评价及监管能力、企业资本运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取得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行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并举”的要求.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针对性”;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专业设置要体现“职业性”.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敬业、创新精神,适应证券及相关行业对大量从事于基础性、程序化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要求,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合理规划和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证券金融行业的工作环境,掌握证券经纪岗位、投资理财岗位、投资分析岗位、发行承销岗位、证券会计管理岗位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零距离就业的真实情境并为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和学生就业提供双向选择机会.同时满足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教学案例收集、专业技能研发等需要,提高教师投资银行综合业务实践技能水平.

2.建立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可采取顶岗实践、国内高水平高校学习培训、证券市场热点探讨与国内交流、证券公司实践和学历提高等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高学术造诣的专业教师理论指导和高业务技能水平的实践教师的指导,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3.建立符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按照金融与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培养金融与证券投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大资本市场案例在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篇幅,满足投资银行证券发行师、证券交易员、证券基金经理人、期货交易员、客户经理、证券分析师等岗位的人才需要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要求.

相关论文

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与

本文是一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关于实践教学类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