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

时间:2024-02-17 点赞:48839 浏览:9798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体育教育方面学士学位论文,与对体育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体育教育及心理健康及学校体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体育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 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生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缺乏及时的引导和调节,会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使其在对学生良好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育的过程应注重对学生个性、个体社会化,良好意志品质、心理适应能力等的培养,通过高校体育教育的各种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 键 词 】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培养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我国2l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健康第一中的健康,目前有很多种定义,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早在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即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欠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包括生理学、心理学还包括了社会学等方面,目前已广泛为广大学者所接受.

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一代,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下,家长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考入大学后要独立生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处理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而产生抑郁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学生现象时有报道,使社会和家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大学生作为我国2l世纪建设的主力军,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渊博的知识,健康的身体外,还应具备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每周体育课不少于两学时,还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体育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的过程中有肢体运动的参与,学生内在的心理表现可以通过其行为反映到肢体运动中,文化课的学习没有较多的肢体运动,心理的表现难以通过静态的身体去感性认识,体育教育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心理通过动态的行为表现出来.体育锻炼在身体活动的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强化自我认同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应激过程,使学生提高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理论等方面,都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研究资料也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和锻炼,成为身体和心理都获得健康发展的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以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养成,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要身心并重、伞面发展.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的过程已不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过程,良好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已成为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1.动机障碍.动机障碍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过低或过高.过低的动机会由于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于调动,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沛释放,造成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过高的动机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技术动作质量下降或伤害事故发生.

2.注意障碍.注意障碍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的对象难以指向,注意力不能从某一对象转移到其他对象上以及不能正确地分配注意力.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来看,动作泛化阶段,由于大脑皮层兴奋处于泛化期,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也难于把注意力转移到主要动作环节以外的其他动作细节上,产生注意力分配不协调的障碍.另一类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某些动作过程发生恐惧所造成.对具有一定难度可能引起伤害的动作会造成学生的害怕心理,这时的注意障碍多表现在学生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技术方面.

3.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是指人们在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再现过程中发生困难或异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劣性刺激也会引起记忆障碍.由焦虑和抑郁引起的急躁、烦恼、压抑、内心不安,会引起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大脑皮层机能的失调,使接收、检索、提取信息的能力下降.对学习动作技能缺乏信心的心理状态会使人的大脑活动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使接收、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受到影响.由各种心理状态引起的紧张情绪在大脑皮层达到一定兴奋强度时,会使皮层在某个区域形成兴奋中心,按照高级神经活动的负诱导规律,在当前记忆中枢之外的兴奋灶引起该记忆中枢的抑制,使原来熟悉的知识、技能难以回忆起来.用脑不科学也会形成记忆障碍,表现在对左右脑的使用不能合理分配,长期过度使用某部分大脑细胞导致其不能处在兴奋与抑制的有序状态.

4.恐惧障碍.恐惧障碍是一种与回避行为连同的对某一类特殊环境的非正常恐惧所出现的心理障碍.体育教育中最常见的是单纯性恐惧障碍,即对某一具体的环境或体育活动产生惧怕心理,如学习跨栏跑时被栏架绊倒产生对栏架的害怕,学习双杠动作时,从杠上摔下来,产生对学习体操动作的恐惧和厌恶感.除潜在的伤害因素和怕苦引起恐惧障碍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种团体恐惧障碍,即担心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产生持续焦虑所造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技能动作都是在直接观察下进行,对动作技能掌握的好坏和快慢都直接暴露在全体参与者面前,对于易被别人评价控制的学生,不能完成动作时,便会采取回避的行为.假若原有的动作技能水平较低,又受到劣性评价,便会出现恐惧参加团体活动.这种心理甚至还会延伸到对待其他事物的行为中.

5.疲劳障碍.疲劳障碍是指在技能动作教学和训练中,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或练习过度而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变化.生理上表现为肌肉功能失调、痉挛、感觉迟钝、乏力等,心理上表现为怠倦、精神涣散、厌恶、反应迟钝、紧张、情绪不安等,主要是因为练习过量,使脑细胞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中产生神经性疲劳,其次是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乏味造成心理疲劳,再次是不良的体育教学环境,如气温、气压、缺氧、噪声、场地器材不规范等引起心情紧张烦躁、压抑、不安而产生疲劳.

三、体育教育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注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身体,又在锻炼中娱乐身心.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新的形势要求教学中要改变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反馈,营造一个充满、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足够的表现自我的空间和机会.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绝对的控制和权威,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同学、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和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形成共鸣.学生愿意和教师交流,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使得教学氛围活跃,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高涨,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条件下,能够逐渐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强度.

2.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成就感、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国家实行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向建立俱乐部制、开专项选修课的方向发展.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到乏味的一些运动项目(如田径)已逐渐退出主要角色团体,而一屿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健美操、集体舞以及早冰轮滑运动)成为学校选修课的主打力量.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课内容,从源头上使学生体会到自由,快乐,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开展娱乐性较强而学生又愿意学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调节和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

3.学校体育中应多开设心理健康辅导.学校体育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问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与生活.由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应该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疏通或引导,能够调动学生参人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够有效调节学生情绪,使得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学校体育可以开设专门的体育心理卫生课,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趋向和心理障碍等,作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4.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协作能力是健康心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种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水平,也是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一种能力.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备受呵护,做事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技巧.体育运动的集体项目要求几个人共同完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需要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

5.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多数意志薄弱,主要表现在遇到困难时唉声叹气、丧失信心、容易放弃.对于这种学生,应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弱点,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在对抗性的练习中加大难度,安排他们与实力比较强的队(人)进行练习,使他们的技术和战术难于施展,连连受挫,有的学生会唉声叹气,有的会打退堂鼓.此时,教师可通过讲解,帮助他们改进战术,对方的防守,取得主动,这样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练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失败的沮丧,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体会到失败后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学校体育应该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教法改革,以及提高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使高校体育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为新世纪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相关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心理健康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健康及独生。

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学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心理健康。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中学生论文范文,中学生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学生及体育教学及心。

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论文范文,心理健康类学士学位论文,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心理健康及体育运动及。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是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类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在小学体育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