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

时间:2023-12-30 点赞:49617 浏览:10006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政治理论论文范文,政治理论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政治理论及教育教学及形势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这门课必须正确处理好其内部的矛盾.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提出了应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完善师资选聘和培养制度,理顺管理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

关 键 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50-03

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势与政策》课在形式上由讲座演变成一门固定的必修课程.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解读世情国情、热点事件,拓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定位、师资保障、内容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尚不尽如人意,与“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对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促进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常规化,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的矛盾分析

在教学内容上,课程教材系统性稳定性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灵活性多变性的矛盾一门课的课程体系能否确立,关键在于该课程是否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容,课程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性和稳定性,《形势与政策》课程也不该例外.然而,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一般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需要紧密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这就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变动内容多、稳定内容少的特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动态性特点似乎难以满足课程体系的稳定性要求,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与动态多变的矛盾.

在师资队伍上,专职教师与教师的矛盾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中层领导,政治教育、法学等专业出身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多数是某一专门领域的研究者,相关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然而,《形势与政策》课却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专职教师而言,只能说在涉及自己专业部分的讲授是合格的,涉及其他领域方面的讲授则未必合格.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中层领导,经常能接触到各方面的信息,能较好地把握政策动态;学工干部与学生密切相关,了解学生思想,且这些教师学科背景比较多元化,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形势与政策,但这些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专业研究欠缺,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提高.因此,专、教师如何搭配,如何使两者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也是本门课程的一对矛盾.

在管理模式上,专管部门与协管部门职责分工的矛盾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管理基本上是采取由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协管部门多、专管部门少的特点.专管部门少表现在这门课程在高校很少是由一个专门机构,特别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单独管理;而协管部门多则表现在,高校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管理的部门众多,主要有高校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这种由众多部门共同参与课程管理的模式,其优点在于可以齐抓共管,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但是,由于有众多部门参与,各部门不容易协调,彼此之间存在职责分工的矛盾,出现了相互推诿的现象,影响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寻求

结合高职院校特点,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参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确定,既要尊重历史,更要着眼现实和未来;既要传递大量的信息,更要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和必要总结.因此,要科学分析教学内容:一是相对稳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目的意义、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势观、政策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在实践中对国内或国外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典型战略思想和决策.二是变化较大的时事热点.主要针对那些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国际国内事件,党和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出台的重大方针,还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以高职院校为例,合理搭建教学内容体系,三年的课程教学内容可做如下安排.在一年级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理论,包括基础性的形势与政策原理,经典理论家关于如何认识、分析形势的论述,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国情国策等都是这一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今后用来分析各种社会事件、国际国内热点的主要依据.要让学生养成用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分析各种重大政策与形势的习惯,锻炼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从而使课程具有稳固的理论支撑.在二年级进行现实环境的形势与政策热点的实际分析与引导.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都在不断演化着,这种变化及其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引起大众的集中关注,即成为形势与政策中的时事(热点)问题.通过讲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零星的、分散的、肤浅的资讯,从而学会分析复杂表象后的实质问题,突出热点、讲透难点、化解焦点,同时让学生养成自觉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及分析当前时事的能力.三年级主要侧重实践教学.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三年级阶段学生基本都在企业参加实训,这就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教学增加了难度,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一阶段主要以“体验教育”、企业实训和社会实践为主,引导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现实联系起来,将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行业,走进社会,了解国情,让学生接触社会,主动思考,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会多角度分析复杂问题后面的实质问题,促进知行统一.另外,应注重把行业形势教育融入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生活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形势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找出行业要求与自身的差距,让学生在企业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品质.完善师资队伍选聘机制和培养机制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课课时少,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觉得这门课更像是一次次零散的讲座,学生与主讲教师可能都不认识,带有一种“一次往”的特征.这种相对陌生的关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不自律的现象,正是这种特点,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称高、亲和力强、在学生群体中已经有良好口碑的教师应当成为《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选择.《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发展性、政治性,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不能就时事谈时事,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事观和政策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还要有高度的敏锐性,能够在不断更新的时事中迅速找到最新、最适当的教学材料,因而对担任这门课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比较完备、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要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具备上述素质,需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选聘和培养机制.首先,要构建特殊的人才选聘机制,把好教师入门关.引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时,应制定特殊的教师准入门槛,强调政治信仰的坚定性,注重专业素质,同时要综合配置各专业方向的教师,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方向的教师,也要有经济学、法律、外交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使本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更高、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同时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其次,要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把好持续学习关.《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教师,无论是教授,还是讲师,都要持续学习,只有持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教学信息.要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各种参加培训、学习、考察的机会,拓展他们的信息面和整体把握时事的能力;要为教师提供听课、评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再次,作为培养机制,还应包括适当提高课酬补贴、列为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之一、列为年度业务考核的优秀条件之一等等,只有让讲这门课的教师体会到讲这门课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肯定,高水平的教师才会为这门课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理顺管理模式《形势与政策》课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关键取决于课程自身的独特定位.《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定位说明,《形势与政策》课应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具体主管.因为它是高校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机构,其教学经验、师资水平都较高,由它来具体主管可以较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这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也说明,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主管,很难完成这门课

本文是一篇政治理论论文范文,政治理论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政治理论及教育教学及形势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政治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程的教育教学任务.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离不开高校党团组织、学工系统等部门,这些部门也必须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这门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这门课的管理模式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其他相关机构如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协管,并应使相关部门相互协调.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构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生动性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多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感纯理论的讲授.因此,探索新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为主要依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采取专题式教学方法,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不同专题,集中备课,在不同班级轮流讲授.在有限的课时里,可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与问题探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把基本形势和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用科学理论解释到位,又要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影视音像资料、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和空间.可采取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比如,教师设计场景,学生表演;教师给出案例或主题,学生分组举行座谈会;教师布置内容,学生站在教师角度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并轮流上台演讲等.这些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激励式教学方法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可将有奖知识竞赛、辩论、演讲、征文等活动运用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激励并发挥学生特长,这种方法在有经费投入时最好,没有经费采用加分作奖励,同样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是片面的,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课堂以外的场合,即参加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从中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促进个性发展.这种方法形式多样,比如,学校内的团日活动、社团活动、团课党课等;学校外的实地参观、社会考察、社区调研等.成功的实践教学,可以将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能使《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引下,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不断探索、研究、产生新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将会使《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越开越好,在帮助高职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相关论文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探析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政治理。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窥探

本文是一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实践教学类毕业论文,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窥探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实践教学及大学生及政治理。

高职《制单结汇》课程改革探析

关于课程及外贸及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程方面有关课程论文提纲,关于高职《制单结汇》课程改革探析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