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动荡的原因探析

时间:2024-03-13 点赞:45155 浏览:8761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石油价格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国际石油价格动荡的原因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石油价格及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石油价格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暴涨暴跌、急剧动荡.传统经济学不能对目前石油价格的动荡给予解释,而在“货币信用一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视角下发现: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本质(制度性)原因,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并扭曲实体经济.石油金融化趋势将愈演愈烈.要避免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长期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等制度安排.短期目标是构筑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

关 键 词: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原因;石油金融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3-0016-04

一、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急剧动荡

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受到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和“911”事件的打击,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受到需求不振的影响创出了历史新低(甚至一度徘徊在10美元/桶附近,见图1所示).2002年1月开始,伴随着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所吹起的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全球经济开始摆脱互联网泡沫的影响逐步复苏,国际油价则从2002年1月31日的最低15.52美元/桶,一路高歌猛进飙升至2008年7月11日的147.25美元/桶,飙升幅度达到894.6%.而伴随着2008年3月17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和9月15日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相继宣布破产,国际油价又开始了自由落体式的滑落,2009年1月30日更是创出了33.2美元/桶的低价,相比最高价格整整下挫了77.5%,而时间只用了短短半年.紧接着,伴随着全球各国政府的联合救市和大规模历史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流动性注入,国际油价又开始了惊人速度的反弹,并于2009年8月25日达到74.91美元/桶,增幅更是高达125.6%,石油价格的动荡幅度可见一斑.


二、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石油价格的急剧动荡

石油价格的波动预测是一个公认的世界级难题.经典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石油价格由石油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具体分析如下:

1.供给方面.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1)全球石油储采比.《BP世界能源统计2009》0显示,在过去22年中,世界石油的探明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1986年世界石油的探明可采储量为8774亿桶,1996年增加到10490亿桶,2008年达到12580亿桶,22年间增加了3806亿桶,增幅达到43.4%.虽然目前学术界对“石油峰值论”仍存争议,但是《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告诉我们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已经连续10年超过40(年),储采比维持相对高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石油价格上升的压力.(2)石油的勘探开发投资和石油的生产成本.表1中列出了1999年世界各地区原油开采成本.数据显示,中东石油生产成本一般为0.5-5美元/桶,非洲为3-10美元/桶,美国为10-15美元/桶,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为10-25美元/桶.世界石油价格一般向高成本石油价格靠拢,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了石油价格的下限,而低成本的石油生产决定了油价的波动幅度.如果考虑到石油计价单位美元的贬值幅度(2009年比1999年大约贬值了40%),石油的生产成本下限也只是在35美元/桶左右.(3)OPEC的产量控制.OPEC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40%左右.自从2002年以来,在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的双重作用下,石油日产量一直维持在3420万桶左右.由于受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OPEC才做出了日减产420万桶的决定.

2.需求方面.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全球经济的增长必然会牵动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上涨;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则会制约经济的增长,进而压制石油的需求量.而汪寿阳、余乐安、房勇等通过对1986-2006年的历史数据实证分析得出了经济增长(美国GDP增长)对石油价格变化的影响并不大的结论.

《BP世界能源统计2009》结果显示,2001-2008年全球石油供给和需求大致平衡,这就难免令人产生疑惑,如果再以教科书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或者凯恩斯式的IS-LM模型),将得出石油价格将稳幅波动的结论(比如在图1中所标示出的1993-2001年之间的稳定波动区间),怎么可能会演绎如此的暴涨暴跌呢

虽然吴翔(200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从长期来看,导致原油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石油的供给与需求;从短期来看,原油价格的变动取决于短期各个变量的变动情况和偏离长期均衡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长达7年多的时间,国际石油期货价格都处在急剧动荡时期.供需关系显然已经不是左右国际石油价格巨幅波动的主要因素.

不仅石油如此,大宗商品比如金属类的铜、铝、锌,农产品类的小麦、玉米、大豆、石油、豆粕,化工类的橡胶等等都跟随着石油上演了一轮又一轮高速的“过山车”行情0(目前这种过山车行情仍在上演).虽然国际能源署(EI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显示,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07年开始每年递增1%,由2007年的8500万桶,日上升到2030年的1.06亿桶/日左右.即使这样,上文指出的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也足以在40年内大体满足这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而且从供求关系看,其他大宗商品也没有太大的偏离,国际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还是不能从传统经济学那里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三、“货币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视角下的石油价格动荡解释

2005年5月,在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北京论坛上,罗伯特巴罗(RobertBarro)做了《偶发危机世界里的资产价格》0的演讲,他对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一世界难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诱发了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能够导致巨大的资产价格动荡(即蝴蝶效应)资产价格的动荡究竟如何改变人类真实的经济活动(大多是灾难性的后果)2009年6月10日,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到伦敦经济学院发表“罗宾斯纪念演说”,他声称:“过去30年来的宏观经济学,说得好听一点,是毫无用处;说得难听一点,是贻害无穷!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或盎格鲁一撒克逊经济学的重大危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诱发全球石油等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呢顺着罗伯特巴罗的思路和克鲁格曼的逆判,著名学者向松祚提出了一个“货币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模型来解释当代的全球经济.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人类以价值创造(转换)和物质转化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可分为真实消费和投资.真实消费是个人消耗物质资源以获得享受;真实投资则是个人参与物质转化和价值创造活动,目的是为了赢得未来的实际消费.虚拟经济指的是人们专门参与投机买卖,单纯期望商品或某种标的物价格上涨而获利,不涉及任何物质转化的经济活动.从降低交易费用、信息费用或减少不对称信息角度看,虚拟经济能极大地促进实体经济活动,参与价值创造.当前我们所处的经济体系,即是凯恩斯所说的“货币经济体系”,是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某种程度或某种形式的平衡或组合.一般来说,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搭配有4种情况(见表2).这4种情况之间的转换取决于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收益率之比.如果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收益率高于虚拟经济,则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出现第三种情况;如果资金投机于虚拟经济的收益率(虚幻的财富效应)大于实体经济,则资金冲进虚拟经济领域,导致第四种情况的出现;只有当这两个收益率达到平衡,才会出现第一、二种情况.到底这两种情况哪个为好,取决于我们的货币制度安排是金本位制还是纸币本位制.金本位制由于黄金的产量跟不上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出现相对的通缩(历史上也正是如此);纸币本位制由于货币发行当局的低铸币成本,则容易释放出过多的流动性,造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膨胀.而浮动汇率制下的流动性过剩,就像幽灵一样,哪的收益高,它就出现在哪里.

向松祚指出:(1)自20世纪70年始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整个人类的货币供给失去了“锚”,人类经济体系里的基础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以数百倍千倍的速度增长,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存量规模,皆远超人类真实经济或真实财富的增速和规模.1970年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不过是数百亿美元,今日已经超过6.5万亿美元;1970年,全球信用总量不过数千亿美元,今日已经超越400万亿美元;1970年,全球外汇交易和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微乎其微,而今日每天的交易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全年超过800万亿美元;1970年全球债务规模不过千亿美元,今日已达数十万亿美元,仅美国就要在不久的将来达到13万亿美元(外国人持有美国国债2009年突破了3.3万亿美元).并且具有地域特性的石油美元、欧洲美元、亚洲美元市场迅猛增长,货币像滔天洪水一样泛滥人间,天文数字般的投机金融交易更是使得人类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片刻不得安宁.相反,近三十多年来,全球实体经济或真实财富的增长速度以真实GDP度量,平均不到5%.(2)从上面数据我们看到:近三十多年来,人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已经严重背离(处于表2的第四种情况).根源有二:一是全球货币体系失去基本约束,成为一个完全弹性、没有“锚”的货币体系.储备中心货币即美元的发行毫无约束,美元泛滥成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源泉.二是主要经济大国货币之间实施浮动汇率体系.浮动汇率一方面催生了天文数字般的外汇投机买卖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另一方面迫使各国银行储备大量美元,以应对汇率的急剧波动.(3)全球流动性过剩给人类经济造成了深远后果或危害.首先,难以计数的热钱游荡于世界各地,可以随时摧毁一国的金融货币体系,连伯南克也坦言:应付资产价格动荡是今日各国央行的最大麻烦.其次,流动性过剩给各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于是各国金融机构开始创造出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全球投资者开始沉浸于投机的“财富效应”之中,导致最后金融债务链条越来越长,风险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难,最后泡沫破裂,危机爆发(次贷危机便是如此).最后,全球流动性过剩、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背离、热钱四处游荡,让握有金融霸权的国家或操控金融工具的个人或机构,能够非常容易地控盘,进而实现对其他国家或民族的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石油价格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国际石油价格动荡的原因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石油价格及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石油价格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资源、土地等的掠夺.比如美国国务院、顶级高官、主流媒体就曾多次公开宣称:“今日遏制中国崛起的主要战场只有两个:一个是全球石油战场;一个是金融战场,即将中国完全纳入到美国主导的全球美元流动体系.”

继续顺着这一思路,再回头来看看今天虚拟经济体系里的石油衍生品交易情况.目前,全球拥有三大代表性的石油期货交易所,分别为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及迪拜原油交易所,这三大交易所集中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石油期货交易,掌控了全球石油的定价权,并且早已三位一体,成为欧美对冲基金的私有战场.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乃最主要的石油投机大户,荷兰银行、美林、德意志银行亦是原油主力合约的主要玩家.统计数据显示,2004-2008年期间,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投资基金数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9000多家,估计投资金额更是超过10000亿美元.这些资金大多是投机性对冲基金,到2007年12月,投机性对冲基金占纽约商品交易所超过70%的原油和汽油交易量.这样问题就逐步明晰了,现阶段全球原油每日需求量约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这一个期货市场的每日交易量从2002年以来却达到2-4亿桶,最高交易日更能疯狂地突破10亿桶,数倍于真实需求量.正是由于这种石油期货主力合约的疯狂炒作所带来的“郁金香效应”,使得市场不得不在这些主力投机资金的带动下在看涨和看跌人气之间不断轮回,油价暴涨暴跌就不难理解了.据国际能源署(EI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估算,即使到2030年,全球原油每日.平均需求量也不过是1.06亿桶而已.期货交易量远远高于现货需求量,而2007年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甚至发现一家“超级”石油投机交易商,总共持有高达3.2亿桶的巨额原油期货头寸,相当于近5000万桶原油或中国一年原油产量的近1/3.巨额的投机交易已经使虚拟的石油衍生品交易和实体经济所需要的真实石油量严重背离,其结果自然就是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

而且,美国莱斯大学贝克(Baker)研究院的两位研究员Medlock和Jaffe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Medlock和Jaffe的研究结果显示:10年前原油合约总持仓头寸中非商业头寸的比重只有20%,2008年该指标一度达到了55%,另外非商业市场参与者的未平仓量在2006年1月左右从价格的滞后指标变成先行指标.更有趣的是,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原油价格和美元汇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2(-1为完全负相关,0为不相关);而在2000年12月以前的14年内,相关系数仅为0.08,虽然原油价格是以美元计价,但是美元汇价与原油供需并没什么直接关系.能源市场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市场,故而其投机气氛往往在大部分时间里左右市场的价格.

四、石油金融化趋势愈演愈烈,构筑中国石油金融体系是当务之急

随着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相互渗透和结合,石油的金融属性或者叫“准金融产品”特征日益彰显.石油越来越敏感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越来越遭到数以万亿计的投机资金的追逐,石油的稀缺性反倒成为这些投机基金进行大肆炒作的“尚方宝剑”,石油价格已经不再仅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石油安全问题已由“供给安全”向“价格安全”发生了转变,石油已经化身为金融市场里的一个交易标的物,一个被巨额对冲基金们所追逐的“金钱宠儿”,石油金融结合的名称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进一步地,石油期货、石油掉期互换、石油基差期权等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石油现货交易市场、石油衍生品市场、石油美元市场的互动,已经使石油经济系统变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精密的金融市场.国际石油市场已不再是简单的实体经济里的货物交易市场,而演变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经济里的国际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吹草动往往会影响到国际石油期货价格,而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频繁波动更是会带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产生大幅波动,最后期货价格的波动反映到现货价格上,将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石油金融市场的价格传导路径可以简单地用图1表示.

至此,可以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本质(制度性)原因,过剩的流动性在实体经济里找不到投资的热土,便冲进了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相对萎缩;全球大型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是石油金融体系内的主导力量,他们的高频度的投机和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操作推动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暴涨暴跌.

要想避免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等制度安排;其次应该积极地开展有关“最优投机度”的测算和研究,限制有关石油衍生品的天量投机交易.应该针对石油衍生品的投机操作设立类似于股票期货交易的熔断制度,一旦交易所的服务器发现交易过程中有超过“最优投机度”的行为,则立即启动熔断制度.启动熔断制度后,再度进行大规模投机交易的行为就要对其征收高额的“托宾税”(TobinTax).

对中国来说,尽快构筑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乃是当务之急.建立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在石油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层面建立一道“防火墙”,通过金融市场来分配石油资源,并抑制虚拟经济里的过度投机(使得虚拟的经济结构能与实体经济结构相匹配,通过金融工具来消除价格风险,以及依靠石油金融体系来发展和完善石油行业就显得极为重要.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各自完善的石油金融体系,而目前中国的石油金融市场发展仍十分落后,中国虽然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大期货交易所,但是和石油金融直接相关的期货品种还尚未推出,间接相关品种也仅仅是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燃料油期货而已.并且中国的期货品种价格波动除了郑商所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的品种都没有自主性,可以说都是跟随美国各大期货交易所的价格波动而波动,基本上没有定价权.

构筑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具体战略应主要包括:一是要完善石油外交机制,贷款(美元储备)换石油;二是争夺国际石油金融体系的定价权,尽快推出石油期货品种;三是维护中国石油价格的平稳,利用巨额美元储备组建国家石油基金;四是要设计科学的中国石油衍生品交易品种,最多到期权;五是要完善配套的衍生品财税体制,征收“托宾税”;六是要继续完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这是构筑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保障;七是要引导中国相关的企业合理利用石油期货期权套期保值;八是要大力培养中国高端石油期货人才.

责任编辑、校对:龙会芳

相关论文

国际石油价格飚升的原因、影响与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关于石油价格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国际石油价格飚升的原因、影响与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石油。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石油价格类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石油价格及经济发展。

关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

本文是一篇国际石油价格论文范文,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碳市场溢出效应

本文是一篇国际石油价格论文范文,国际石油价格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碳市场溢出效应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对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测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石油价格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对国际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测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石油价格及世。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石油价格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石油价格及国际石油价格。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非经济因素

本文是一篇石油价格论文范文,关于石油价格相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非经济因素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石油价格及国际石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