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的培育

时间:2024-03-17 点赞:53763 浏览:11194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精神论文范文,精神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的培育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精神及大学及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精神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 大学精神的培育,是当前各类高等教育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实质,并就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大学精神培育提出了对策.

[关 键 词 ]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 培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时由于外延迅速扩张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着力凸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师生筑起了共同的精神家园,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内涵分析

提及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中既要体现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要奉行高职特色的精神要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是在高职院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内在气质,主要有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一般大学所应具有的大学精神;第二,是高职院校特殊类型所要求的职业精神;第三,是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精神,高校是本区域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积淀、传承、发展、创新的基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挖掘所处地域的文化精髓,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区域精神;第四,是学校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精神.这四个层面的大学精神,由共性到个性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二)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基本功能

大学精神在高职校院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大学精神凭借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明晰的人文理念为全校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准则,并内化为师生的人格气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短暂的学习时间里获取受用终生的优秀气质和精神境界,并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实现精神文化的相传.第二,具有感召和激励作用.当大学精神被内化为师生员工共同的学术良心、道德规范乃至人格气质时,就会产生强大的价值导向功能,促使师生员工之间相互激励,协同共进,最终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三,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将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在师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广泛撒播,从而对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精神文化乃至上层建筑具有引领作用,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实质

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使命责任、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精神的新架构.第一,职业情怀.职业情怀是指高职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形成的职业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敬业意识.即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忠于所从事的事业;二是职业操守.对不同行业而言,职业操守涵盖不同的道德标准、行业自律和法律规制等诸多方面,与行业(职业)的社会形象紧密相关.这些独特的文化因子构成鲜明的高职大学精神特色.第二,经世济用.高职教育提倡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出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先导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思想是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或者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职业教育思想的灵魂.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则是经世济用风格的集中体现.第三,开放协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开放协作的主体既包括学校,也包括学生.对学校而言,开放协作多指校校、校企之间在育人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对学生而言,开放协作意味着开放意识的确立和协作精神的养成,这是对合格职业人的内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必须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上,建立一种“技兼于道”的工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建设校园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健康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大学精神缺乏或重视不够、校园文化积淀不深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大学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属性,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高职院校是大学”虽然是显性存在的,但“高职院校不是大学”却一直都是隐性存在.同时,现实中在大众的内心,甚至是在高职院校师生心目中,高职教育的地位并不高,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比拟.可以说,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地位一直被边缘化.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浮躁与功利化的办学思想,仅注重高职“职业教育”的属性,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致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理性追求人文关怀、崇尚学术的大学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就显得非常不足.

(二)重硬件条件,轻软环境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校园文化建设由于缺乏大学精神的统领,往往造成一些职业院校重视硬件条件等显性文化建设,而忽视大学精神等隐性文化的培育.一方面,大部分职业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学校层次变化以后,原有的中职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升格为高校以后,招生规模的扩大,又使得本来就相对滞后的物质文化环境,更突显空间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在创建后都积极进行新校区建设,却往往忽略了旧校区校园文化的转移与移植,一味地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使新校区的建筑与旧校区的文化积淀相脱节,致使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无“神”,浮于表象.

(三)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

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为了做到“工学结合”便让学生去企业从事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工作,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数字公式和机器设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单一,师资队伍整体人文素质偏低,学科设置重理轻文,教育教学模式相对单调,生源构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就业压力大等,就造成部分学生辨别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公德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相对缺乏,致使大学文化的魅力和精神软环境文化出现缺失.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思路与对策

大学精神决定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是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于指明高职学院办学方向、保持教职工群体凝聚力、凝练高职办学特色以及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都大有助益,因此塑造大学精神就是给学生一种气质、一种精神,这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之义.

(一)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达到素质立身的最高境界

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社会的进步是持续性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自觉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内化到学生的品格深处,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知识需求、本领需求的紧迫感,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高职院校要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期间能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走出学校后仍然能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终生学习,以满足信息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升的客观需要.这种学习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思想领域的学习.思想领域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世界观问题,高职院校要解决学生在校期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让学生在思想领域中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二是,在校的专业学习,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学习、包括专业素养的学习.三是,在这些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潜能实现未来科学发展、能够给予自己继续学习的强有力的学习方法、学习精神以及学习能力,这是自觉学习的三大支柱.这样,才能达到素质立身的最高境界,才能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养成学生自重训练的意识,充分显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性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主要有十点:社会性、市场性、开放性、地方性、职业性、实践性、技能型、能力性、服务性、终身性.其中最具代表的应该是实践性特点和能力性特点,具有极强的和突出的能力核心地位,从职业教育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构建就充分显现了这个特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我们构建的是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所以,我们要从面上进行学生自重训练的教育,从根上养成学生自重训练的意识,从方法上培养和强化学生自重训练的策略,最终使学生养成自重训练的自觉意识,并将自我训练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与开放的信息平台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结合起来,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素结合起来,与企业生产实践环境结合起来,与技能的熟练把握结合起来,与综合能力的养成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与自我终身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充分显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性.

(三)进行自主创新的精神锻造,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最高体现,也是国家、民族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不仅是学生的核心能力,也是民族的核心能力.自主创新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可以说,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作为高校教育来讲,不仅意味着培养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和能力,产生自主创新的成果,更为要紧的是养成自主创新的意识——这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也是实现创新的精神土壤.要让学生拥有自主创新的方法、能力及精神,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整体推进.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和二次创新能力,在具体实施方面,我们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消极学习的精神状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学习机制,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探究、自觉创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求卓越的自我追求,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自求卓越是人潜能发展的外在表现,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自求卓越的自我追求,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及高度责任感学生的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个体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如果把教育比喻成参天大树,那么人才培养就是树根和树干,其他功能则是树枝和树叶.只有树根深扎大地、树干挺拔耸立,教育之树才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高职院校不仅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更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学生人格素质的养成,关注学生观念理念的转变,进行学生精神气质的冶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引导学生个人潜力的发掘,让学校成为学生发展的跳板和新的起点,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和人生起飞的跑道.

相关论文

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本文是一篇交通运输论文范文,关于交通运输类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交通运输及文化建。

石油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本文是一篇石油类论文范文,石油类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石油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石油类及校园文化及文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