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劳动法学述要展望

时间:2024-03-24 点赞:42817 浏览:8055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劳动法论文范文,劳动法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国内劳动法学述要展望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劳动法及市场经济及劳动法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劳动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劳资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根据新的改革实践,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劳动法学研究情况,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劳动法学领域重难点研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简要梳理当前国内劳动法学研究概况,并对今后的理论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一、国内劳动立法实践简要回顾

我国劳动立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2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暂行工厂规则》,对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对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等等,这应是国内较早的劳动立法实践.国民政府沿袭清末《民法草案》做法,把劳动关系作为雇佣关系载入民法(1929~1931),但很多条款实际上限制与剥夺了工人自由,劳动者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1).抗日战争时期,各边区政府也曾公布过许多劳动法令,如,晋冀鲁豫边区公布《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1941).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1948),对解放区劳动问题提出了全面详尽建议,对调整劳动关系提出了基本原则.同时,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曾先后颁布过相关劳动法规,为新中国劳动立法提供了丰富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无产阶级执政,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劳动者地位的根本转变,在这种全新劳动立法理念指导下,劳动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劳资矛盾凸显,客观推动了我国劳动立法的改革进程,先后制定出台了《矿山安全条例》(1982年)、《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86年)、《工会法》(1992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等,而1994年《劳动法》的颁布,标志我国劳动法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颁布新旧两个版本的《劳动合同法》,不断推动劳动立法不断走向完善.

二、近年来国内劳动法学热点问题研究述要

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后,学界对劳动法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相关专著陆续出现,研究基地相继建成,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学界竞相争鸣过程中,围绕劳动法学的相关重点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有力促进了劳动法学的发展,也推进了法律实践问题解决.

关于劳动法的基本问题.把握劳动法基本原则、立法目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劳动法.针对近年来的争论,黄梓(2010)认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保障劳动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和社会化原则(公法手段和私法手段相结合原则).黎建飞(2003)强调,劳动者“弱者”地位和法律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式,决定《劳动法》把保护劳动者权益作为立法目的.董保华(1998)表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指向的对象,这种对象是劳动力;丁彩霞(2006)也认为,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真正拥有了劳动力的所有权,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配置中.为此,劳动力应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我们认为,确立这一观点有助于劳动力的保护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必将对劳动法学体系完善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2000年颁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各类企业中被逐步推广,但效果并不理想.罗天虎(2007)认为,当前工会合法性更多地依靠政府许可,削弱了工会对劳动者利益的代表性与独立性,违背了集体谈判制度的初衷.杨晓石(2008)认为,我国集体谈判相关立法简单、层次低,难以为集体谈判权实践提供有效法律支持.张爱民(2006)建议,工会应以政治团体为主转变为以职业团体为主、重组各级工会,全面实行工会主席直选,不受任何外界力量干扰.要解决集体谈判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理兴(1996)建议探索三资企业工资协商谈判运作机制,建立对话制度、契约制度、参与制度、监督制约制度以及协调制度.惠建利(2004)认为,要考虑劳动者的罢工权,并建议修订《劳动法》时,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写入劳动法.潘峰(2008),从基本模式、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对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对大陆集体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关于三方机制的问题.“三方机制”由国际劳工组织首创,是市场经济国家调节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手段,目前协商对话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各方共识.杨观来(2011)认为,三方协商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有利于政劳资三方共赢,但目前三方协商机制在调节劳资关系中难以发挥正常作用,政府必须从根源上治理劳资关系.李丽林等(2011)认为,三方协商机制是多元社会中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三方协商机制在当今的中国具有其他制度无法取代的作用,但仍需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吴红玲(2012)指出,三方协商机制产生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从宏观上调控劳动关系的制度,也是当今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资关系事务的一种重要机制.如何协调劳动关系,缓解劳资矛盾,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减少因劳动关系不协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亟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予以证明解决.

关于劳动权的问题.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人格独立标志.常凯(1999)指出“集体劳动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劳动权保障方面更有意义,要加强和扩大有关集体劳权的法律规定;冯彦如(2003)认为,劳动权是由一系列权利构成的权利系统,在逻辑结构上,工作权是基础和前提,报酬权和福利权是核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职业安全权、管理权、社会保障权和团结权是保障.王怀章(2003)认为,劳动者主体有按意志进行活动的自由,享有辞职权,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条件.就社会而言,辞职权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能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布流动;刘大洪(2003)提出了劳动者权利二重性观点,认为劳动者在企业中的财产权利是人力资源产权,实质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的“财产”投入.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人身权则是组织成员权,因工作而享有,离开而放弃.关于劳动权救济的问题.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劳动权维护急需司法程序保障.关怀(1998)对“劳动监察”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指出劳动监察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黄良军(2003)认为,我国劳动权司法保护客体既应包括所有个体劳动权,也包括集体劳动权.并建议改革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重新分配举证责任,既注重劳动权安全,又注重劳动权效益.张乐(2011)针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中立性难以保证等制约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功能发挥,提出了要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明确调解协议的效力,并采取措施促进现有调解组织功能的发挥.汪琴(2012),从劳动经济补偿金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目前劳动经济补偿金制度的若干建议,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对近年来国内劳动法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总之,近年来国内对劳动法学研究大多停留在劳资关系层面,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涉及到劳资理论、劳资现状、原因分析、政策建议等方面比较全面.同时,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得到社会民众积极同应,比如,新《劳动合同法》起草与实施,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都得益于相关理论探讨呼吁;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定性定量分析结合,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不断出现,给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借鉴,但由于客观原因,研究还存在样本规模较小、抽样方法随意,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研究效果;在研究视角上,国内学者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多点开花,多视角分析解读,增进了民众、政府和企业对劳资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和谐劳资关系构建.

加强劳动法学研究,对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进行劳动法学研究,必须要全面领会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深刻把握有关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劳动法学研究的具体工作开展相关问题研究;要着重从保障改善民生出发,用劳动法律法规推动解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着重围绕劳动关系领域新问题提升劳动法学研究的实效性,这样我们的研究工作才能契合时展要求,为政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选择,我们的学术研究才更富有理论意义、彰显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张爱萍(1980-),女,山西孝义人,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保险和产业经济教学和研究.

相关论文

劳动法学案例教学

本文是一篇劳动法论文范文,劳动法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劳动法学案例教学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劳动法及劳动法学及案例方面的的大。

近十五年来国内形象学回顾与展望

这是一篇形象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近十五年来国内形象学回顾与展望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是古代文学专业与形象及论文及异国方面相关。

国内心理资本相关与展望

本文关于性心理及心理及资本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性心理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国内心理资本相关与展望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

国内任务型语言教学15年:回顾与展望

本文是一篇外语教学论文范文,关于外语教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国内任务型语言教学15年:回顾与展望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