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质量加权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

时间:2024-04-09 点赞:50169 浏览:10181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引用质量加权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学术期刊及数据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构建一种考虑引用质量的加权影响因子:IF(sub)wh(/sub)指数,该指数既能反映影响因子与H指数计算简便、设计巧妙的优点,又体现SJR指数与Eigen{actor计算算法中考虑引用质量的思想,以期客观科学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在详细阐述IF(sub)wh(/sub)指数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以CSSCI收录的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检验利用IF(sub)wh(/sub)指数评价学术期刊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分析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影响因子、H指数评价以及CSSCI评价的关系,研究IF(sub)wh(/sub)指数的特性.IF(sub)wh(/sub)指数同样适用于学科专业和科教人员等层面的学术影响力评价.

关 键 词期刊评价 引用质量 影响因子 H指数 IF(sub)wh(/sub)指数

1 引言

学术期刊评价是优化学术期刊使用,提高学术期刊内在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术影响力与科技评价的重要手段.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主观评价与利用引文分析的定量评价,引文分析法比较客观,是当前评价学术期刊的主流方法.文献计量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期刊评价引文计量指标,如传统的文献计量指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等;现代最新发展的文献计量指标:H指数、SJR指数与Eigen-factor等.其中E.Garfield提出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Factor,简称IF)影响最广,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但随着文献计量学、计算机与期刊数据库的深入发展,影响因子越来越暴露出其不合理一面,如引用质量、自引、跨学科比较、统计源期刊等问题.

鉴于IF与H指数不能反映引用质量以及SJR指数与Eigenfactor计算复杂,笔者(201:1)曾经提出使用熵值法将IF与H指数结合起来构建HIP指数评价科技期刊,该方法仍然没有弥补IF与H指数将期刊之间的引用同等对待的缺点.本文构建一种新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加权影响因子(IF(sub)wh(/sub)指数),该指数既能反映IF与H指数计算简便、设计巧妙的优点,又体现SJR指数与Eigenfactor计算中考虑引用质量的思想,实现IF、H指数、SJR指数与Eigenfactor的优势互补,得出更为简便、合理的评价结果.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期刊评价计量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第三部分介绍IF(sub)wh(/sub)指数设计思想及其计算方法;第四部分以20种CSSCI收录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计算它们的IF(sub)wh(/sub)指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IF、H指数评价以及CSSCI评价的关系;第五部分是对本文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结,以期为IF(sub)wh(/sub)计量指标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期刊评价文献计量指标研究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期刊评价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文献计量学界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2005)创造性地提出H指数来测评科学家的成就,H指数兼顾了论著数量和质量.随后,Braun等将H指数引入并应用于期刊评价,即期刊的H指数是该期刊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中最多有h篇论文至少被引用了h次.短短几年,H指数就已成为文献计量学中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H指数与IF一样,未考虑引证期刊的质量差异,也即对于不同质量的期刊引用某一被引文献是同等对待的,这显然与不同期刊得到的认可度差异较大的现实相背离.因而,随后诞生了考虑引用行为质量的SCImagcJournalRank(SJR指数,又称期刊声望指数)与Eigen-factor(特征因子).SJR指数是借鉴Google网页排名的PageRank算法结合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的数据应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期刊评价指标,该算法赋予高声望期刊的引用以较高的权重,并以此规则迭代计算直到收敛.SJR指数同时衡量了期刊被引数量和质量,如果一种期刊越多地被高声望期刊所引用,则此期刊的声望也越高,该指标2008年得到了Nature的报道并被认为是对InternationalStatisticalInstitute(ISI)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强有力的挑战.因此,ThomsonReuters科技集团于2009年推出了增强功能的2007版JournalCitationReports(简称JCR),并新增了重要的文献计量指标――EigenfaetorTMMetrics(特征因子,简称Eigenfactor,包括EigenfactorScore和ArticleInfluenceScore).Eigenfactor是ThomsonReuters与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团队构建和完善的,其计算原理与SJR指数设计思想类似,同样依据Google网页排名的PageRank算法.Eigenfaetor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并借助完整的JCR引文数据库,通过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反映期刊问的关系网络,进而综合评价期刊的权威性和引文影响力.

SJR指数与Eigenfactor同时考察了引用期刊的数量与质量,但sJR指数与EigenfactQr计算较为复杂,而且必须有成熟规范的期刊数据库,目前SJR指数与Eigenfactor分别通过各自数据库(Scopus数据库与JCR的引文期刊数据)计算得到,因而根据SJR指数与Eigenfactor这两个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国内核心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尚未普及.国内学者研究多数是对SJR指数与Eigenactor及其算法的理论特性进行研究.赵星、高小强等(2009)较早在国内期刊上引入SJR指数及其计算方法,并探讨了SJR指数与IF、H指数的关系;杨康、刘明政等(2009)将SJR指数与IF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王一华(2010)对S3R、IF和H指数三种指标之间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SJR同时兼顾期刊被引数量与质量,从而更优.马丽、赵星(2010)认为H指数和SJR指数区分度弱于中心度和特征因子指标.刘艳华、华薇娜(2009)、任胜利(2009)、窦曦骞、祁延莉(2009)、赵星(2009)与朱兵(2010)从不同视角研究了Eigenfactor评价期刊的特征、优势与不足;米佳、濮德敏(2009)用软件实现了Eigenfaetor算法,并以我国C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为样本尝试性地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Eigenfactor与期刊综合指数、H指数、IF存在较强的皮尔逊相关性.苏成、潘云涛等(2009)构建了适用于期刊引用网络的HypertextInducedTopicSearch(HITS)算法与PageRank算法,并探讨了这些算法用于期刊评价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正是由于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复杂性,不同文献计量指标评价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缺憾,为了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国内外众多学者始终坚持探寻新的文献计量指标以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如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些基于引文的文献计量指标:相对影响因子、论文计数影响因子、期刊使用因子、趋势指数、欧洲因子、权威因子、期刊排名计划(JRS)等.本文借鉴IF与H指数设计巧妙的优点以及SJR指数与Eigenfaetor算法中考虑引用质量的思想,构建一种加权影响因子:IF(sub)wh(/sub)指数,通过对不同引用质量的期刊给予不同的权重,试图进一步改进IF,从而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3 IF(sub)wh(/sub)指数设计

IF(sub)wh(/sub)指数构建的核心思想是,在计算两年影响因子时赋予不同期刊引用大小不同的权重,引证期刊的权重用其H指数大小反映,利用影响因子计算公式计算加权的影响因子即为该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同理,剔除自引后的IF(sub)wh(/sub)指数记为IF(sub)wh(/sub).

IF(sub)wh(/sub)指数计算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收集被评价期刊的被引数据;其次,统计引证期刊的引用次数并计算其H指数,对所有引证期刊的H指数除以所有引证期刊H指数的均值,进而得到均值为1的期刊相对H指数(H(sub)r(/sub));再次,用H(sub)v(/sub)代替单独的每条引用(次数),以反映不同权重期刊的引用;最后,利用两年影响因子计算原理,用汇总的H(sub)r(/sub)值代替原计算公式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进行计算即为该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即

由IF(sub)wh(/sub)指数计算的基本思路可以看出,IF(sub)wh(/sub)与影响因子具有相同的性质,IF(sub)wh(/sub)指数越大说明该期刊的论文平均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IFwh指数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第一,IF(sub)wh(/sub)指数继承了影响因子设计巧妙的优势;第二,IF(sub)wh(/sub)指数考虑了不同期刊引用质量的差异,以H指数作为期刊引用的权重同样考虑了H指数计算简便以及H指数反映期刊质与量的统一的优势;第三,IF(sub)wh(/sub)指数与SJR指数、Eigenfactor相比,不仅考查了引证期刊的声望,而且计算较为简便.


4 IF(sub)wh(/sub)指数评价期刊实践与分析

4.1 数据来源

本文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选择CSSCI(2010-2011年)收录的20种图书情报学期刊作为评价对象,运用IFwh指数对其进行评价实证分析.被评价期刊的被引数据来自CSSCI被引数据库,即在该数据库中查询这20种期刊2008与2009年论文被2010年CSSCI收录期刊引用数据(检索日期2011年6月10日,由于CSSCI被引记录录入时间滞后问题,被引数据可能存在向下偏误).CSSCI是教育部在全国推广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以其收录期刊影响大、编辑出版规范,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因而以CSSCI引用数据来评价被引期刊质量科学可靠,可以真实地反映期刊质量.评价期刊发文数以及引证期刊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数据来自2010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该报告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基础上,结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进行统计分析而编制完成的,规范科学,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被评价期刊发文及其引用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

表1中IF(2010年)是依据两年IF定义计算得到的,即等于各期刊2008、2009年载文在2010年被CSSCI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这两年发文数,由此可以看出,两年IF的计算并没有考虑不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引用质量加权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图书馆及学术期刊及数据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516;期刊引用质量差异的影响.表1中H,指数是指相对H指数,是将各期刊H指数除以这20种期刊在2010年所有102种引证期刊的2009年H指数平均数7.84,以减少H指数的方差,也即相对H指数的平均数为1.表1同时统计了剔除自引后的被引次数,为计算剔除自引后的IF(sub)wh(/sub)指数(简称IF(sub)wh(/sub)指数)提供数据基础.

4.2 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IF(sub)wh(/sub)指数

依据IFwh指数构建思想与步骤,计算得到2010年我国20种图书情报类CSSCI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值与IF(sub)wh(/sub)排名,如表2所示.根据IF(sub)wh(/sub)指数评价,《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情报工作》与《情报学报》位居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前5名,这些期刊的IF与H指数也都排名靠前.《情报科学》、《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则位列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最后5名.

表2中IF(sub)wh(/sub)指数是根据剔除自引后的被引数据计算的各期刊IF(sub)wh(/sub)指数.在20种评价期刊中有6种期刊的IF(sub)wh(/sub)指数与IF(sub)wh(/sub)指数评价结果相同,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些期刊自引量较小,自引对期刊排名影响极小;考虑自引情况,排名差异最大的是《情报科学》,IF(sub)wh(/sub)指数排名16,而IF(sub)wh(/sub)指数排名12,上升4个名次;剔除自引后,排名上升的期刊还有《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上升3个名次,《国家图书馆学刊》与《图书与情报》上升2个名次,《图书馆杂志》与《档案学研究》名次上升1位;其余期刊在剔除自引后,排名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图书情报工作》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各自下降3个名次,这与期刊的分工细化与定位密切相关,如《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是以跟踪技术的研究、应用、交流为主体的专业期刊,从而特色鲜明、方向单一,无可避免地常常引用自己期刊的论文;此外,《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图书馆论坛》、《情报杂志》与《档案学通讯》剔除自引后的IF(sub)wh(/sub)指数均有所下降.

4.3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CSSCI评价比较

CSSCI评价依据的是定量(引文文献计量指标)评价与定性(学科专家)评价相结合,CSSCI期刊评价实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利用IF衡量的引文文献计量指标仍然没有考虑引证期刊质量差异的影响,同时专家主观评价也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表2中的序号同样是CSSCI对期刊的评价结果,由此可以看出,IF(sub)wh(/sub)指数评价结果与CSSCI排名多数一致,少数期刊略有差异,个别期刊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二者名次的KendallTau-b相关系数为0.611,统计检验P值接近0.000,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检验显著.

有7种期刊的IFwh指数评价排名与CSSCI评价排名相同,分别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两种评价结果差异最大的是《图书与情报》,CSSCI排名第17名,而IFWh指数排名第7名,IF(sub)wh(/sub)指数排名第5名,分别相差10与12个名次;依据IF(sub)wh(/sub)指数评价而使得名次上升的还有:《图书馆杂志》名次上升7位,《情报资料工作》上升3位,《图书情报知识》上升2位,《大学图书馆学报》与《国家图书馆学刊》名次上升1位.其余7种期刊IF(sub)wh(/sub)指数评价排名比CSSCI评价排名有所下降,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分别相差8与6个名次;《情报学报》与《图书馆建设》均相差3个名次,《情报理论与实践》相差2个名次,《图书馆论坛》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则仅相差1个名次.

IF(sub)wh(/sub)指数评价与CSSCI评价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IFwh指数的可靠、合理性.KendallTau-b相关系数说明这二种期刊评价方法显著相关,而且IF(sub)wh(/sub)指数还具有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反映引证期刊质量差异、计算使用简便等优点.

4.4 IF(sub)wh(/sub)指数与IF、H(sub)r(/sub)指数相关性分析

IF与H指数作为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文献计量学指标,它们将来自所有刊物的引用都平等看待,并没有考虑引证期刊自身的影响力.IF(sub)wh(/sub)指数的制定就是考虑到了不同质量期刊的引用权重,为深入了解IF(sub)wh(/sub)指数的特性,需进一步研究IF(sub)wh(/sub)指数与IF、IF(sub)wh(/sub)、H(sub)r(/sub)指数的相关关系.借助SPSS19.0软件计算,IF(sub)wh(/sub)与IF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998,而IF(sub)wh(/sub)与IF(sub)wh(/sub).是0.989,IF(sub)wh(/sub)指数与H(sub)r(/sub)指数是0.661,统计检验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图1用散点图的方式揭示了IFWh指数与IF、H(sub)r(/sub)指数、IF(sub)wh(/sub)的相关关系.从图1也可以直观看出,IF(sub)wh(/sub)指数与IF的相关性比IF(sub)wh(/sub)指数与H(sub)r(/sub)指数的相关性更为紧密.这说明,与H指数相比,IF与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性更强,这是因为IF(sub)wh(/sub)指数完美继承了IF设计巧妙计算简单的特点,而且还考虑了期刊引用质量的影响.同时,IF(sub)wh(/sub)指数与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系数要小于与IF与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系数(0.989<0.998),图1中的直线对散点图的拟合情况也验证了这点,表明IF(sub)wh(/sub)指数与IF和IF(sub)wh(/sub)指数的相关性均十分显著,但与IF的相关性更强;而且,IF(sub)wh(/sub)指数不将自引纳入统计范畴,消除了过度自引带来的引文数据偏差.

5 结语

IF与H指数作为当前主流的期刊评价指标,其设计巧妙、计算简便又利于理解,但是它们在计算时都将重要期刊的一次引用与次要期刊的一次引用赋予相同的权重,显然不科学不合理,它们只能部分地反映期刊的影响程度,不能全面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大小.IF(sub)wh(/sub)指数综合考虑了引用次数和引用质量,而且使用H指数反映期刊引用质量并作为引用次数的权重,从而计算加权影响因子,可以弥补IF评价的弊端,又能体现IF与H指数计算简便的思想,更能客观科学地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同时,IF(sub)wh(/sub)指数剔除了自引数据,从而可以揭示更为真实的引用情况和研究对象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研究思路同样适用于学科专业和科教人员等层面的科研论文评价.

IF(sub)wh(/sub)指数期刊评价方法完美继承了IF设计的巧妙之处,同时使用H指数作为引用权重衡量不同期刊引用质量的差异,但H指数本身仍然未能考虑期刊引用质量的差异,这是IF(sub)wh(/sub)指数设计的一个缺陷,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权重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统计研究中心,蚌埠,233030

相关论文

基于因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类

本文是一篇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关于学术期刊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基于因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本文是一篇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学术期刊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学术期刊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学术期刊及核。

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

本文是一篇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学术期刊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我国旅游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术期刊及数据。

对学术期刊内容质量的新理解

本文是一篇学术期刊论文范文,学术期刊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对学术期刊内容质量的新理解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学术期刊及数据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