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就业渠道

时间:2024-03-11 点赞:51254 浏览:10579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工商管理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就业渠道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工商管理及工商管理类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工商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用人需求,民办高校应致力于教学改革,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积极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率.

关 键 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就业渠道

纵观我国高校发展历史,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校逐渐扩招,生源数量日益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大类之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民办高校只有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要求,积极寻求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具有高竞争力的毕业生,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一、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其本身的职业定位来说是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和

培训、策划、咨询等面向国际、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然而民办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并没有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旧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完全被淘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却没有及时形成,处于一种转型期的混沌状态.

(二)专业课程内容更新不够

专业培养应注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因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

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直接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的很多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等专业已经单独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这种专业的细化对人才培养是一种进步,但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却没有脱离开原来工商管理作为一个大类专业时的桎梏.很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并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来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另外,目前民办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更新较慢,很少引进新方法、新内容、新工具,即使有也仅仅在授课过程中作为补充知识点介绍,不够深入和重视.

(三)专业实践教学配套资源落后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然而,民办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中普遍缺少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和重视.加上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工商管理类生源激增,学校的实践教学人员、场地、设备、经费均跟不上学生人数的急速膨胀,日益增加的实践需求和有限的教学资源的矛盾凸显出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地点很多都是由任课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而对于实习的具体流程、目标、考核等,则往往是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实习的应有作用.

二、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

民办高校想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首先要弄清社会到

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

(一)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素质,优良的基础

素质、渊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者,必须具有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技能,如外语交流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不仅要懂管理、会经营,还要识大局、善谋断.

(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求变和创新是现代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变革创新与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预测与决策能力、协调企业内外关系等开展经营活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企业员工应处处以全局利益为重,积极与同事沟通协调,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工商管理类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实践过程中养成互相学习、切磋、启发、激励等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具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沟通合作能力,才能在经营管理各项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改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

(一)以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因此,适应社会需求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来说尤为重要.民办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上应引入市场机制,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依靠质量求发展.在设立专业方向时,应对同类院校专业方向现状和社会人才需求态势开展深入调查,并注重研究行业社会需求与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使教学计划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尊重教学规律又要争取到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改进教学计划和内容.

(二)以“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

在工商管理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1+2+1”学年制教育方式,第一学年完成通用的基础课程学习,第二、三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的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多能”的管理技能.第四学年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重在强化个性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一专”的特长.“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在注重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强化了个性教育,实现了因材施教,投其所好,各展其能.


拓宽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一)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建立全员参与就业的体系

以往,学校是习惯将用人单位“请进来”到学校挑选毕业生,而今,更应注重“走出去”,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工作信息,建立关系网,做好“售后服务”,利用校友关系拓展就业渠道.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合理地利用企业的人才储备资源,实现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连续性,实现为学生疏通长效的就业通道.

(二)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发展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

为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为学生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应建立完整的人才信息库,把优秀、典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收录在内,以方便日后对在校学生进行实例就业指导.利用人才信息库的便利条件,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传递和公布信息.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同样通过网络了解毕业生的供给情况.无形市场突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双方搜寻的时间与费用,打破了信息分割、封闭的状态,实现了就业市场的开放、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网上的“双向选择”.

(三)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多渠道自主创业

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力度宣传“选聘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勇于走进贫苦地区就业,锻炼自己,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机会及相关支持,重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指导学生谨慎选择创业项目,勇于实践,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能力,成功创业,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四)通过毕业生分流搭建就业桥

学校应积极地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设立考研辅导班,考公务员辅导班,出国培训与咨询等等,鼓励本专业学生考取MBA,出国等继续深造,在本专业领域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生多渠道的分流输送,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学生创造多条理想的创业成才之路.

相关论文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现状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类论文范文,工商管理类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现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工商管理类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