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和”体现的人生哲学浅探

时间:2024-04-08 点赞:49423 浏览:1003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庄子论文范文属于西方哲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庄子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庄子》中的“和”体现的人生哲学浅探相关怎样写哲学论文。适合庄子及人生哲学及精神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庄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庄子》一书是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著作,蕴藏着深邃的思想源泉和不竭的美感源泉,一直强烈地吸引着后世的人们.本文以书中含有“和”的语句作为切入点,讨论“和”在《庄子》中的语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语句所体现的庄子人生哲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 :《庄子》 和 人生哲学

一、《庄子》概说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在唐朝又被尊称为《南华经》,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方面.分内、外、杂三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33篇.

本文拟从《庄子》中的“和”这个词对《庄子》所体现出人生哲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和”来源于中国古代《周易》中的阴阳思想,“冲气以为和”,即阴阳耦合.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众多典籍中都有与此相关的论述.《庄子》作为我国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文字必然反映当时社会的各种文化、哲学思想,“和”文化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二、对《庄子》中出现的“和”进行分类与义项统计

三、“和”中折射出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特征

庄子理想人格的人生实践实际上就是企图克服、摆脱必然性的一种努力,它同时具有真实性、理想性和幻想性的三重特性.“和”语句中就折射出了庄子人生哲学的这三重特性.

首先,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实性,它实际上是指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摆脱由生死之限、时命之囿、哀乐之情而产生的精神纷扰,从而形成一种宁静的心理环境.

庄子对于死生大限的突破,是一种观念性的突破.庄子的“通天下一气也”(《知北游》)是这一观念的自然哲学基础.所以,当人把对死生的观察点 从人本身移到个体之上的另外一个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时,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故《庄子》写道: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庄子内篇德充符》)

死生的观念界限被超越,死产生的恐惧,生带来的欢欣,既对死生的不同情感界限也就不存在了.

庄子理想人格这种超脱世俗事务和规范的生活态度,蕴藏和体现着一种安宁恬静的“定“的心境.如《庄子》中写道:

死生存亡,穷打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不知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庄子内篇德充符》)

可见,庄子的“游乎尘垢之外“的精神境界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个精神过程:当一个人理性地把自己的存在和一种永恒的、无所不包的存在整体结合在一起,理智地感受到他个人的存在也是一种无限之时,胸襟就会变得宽广起来.在这个高远的位置上来审视人世,得丧祸福,穷达贫富也就无足萦怀了,世俗的纷扰也就化成心境的宁静.所以,庄子的这种超脱,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过哲学升华的自我意识的特殊表现.

主张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应该因顺于自然,相通于大道.对于一切事物、事件皆能因任自然、摈除人为的那种不动心的精神状态`.

夫复习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杂篇庚桑楚》)

其次,庄子理想人格精神境界的本质内容是对一种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具有理想的性质.这一自由境界(庄子称之为“逍遥”)的情态,《庄子》中是这样描述的: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子,一龙一蛇,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外篇山木》)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庄子外篇田子方》)

最后,在庄子的理想人格身上,还存在着、表现出一种异于、超越世人的神奇性能,这使得庄子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某种神话的幻想性.《庄子》中描写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等理想人格在饮食起居、行为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神异性.例如:

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养弃意.(《庄子杂篇徐无鬼》)

庄子理想人格的这些奇异的性能,它表现的与其说是超脱世俗的思想,不如说是在远古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对征服限制、威胁人类生存的自然力的幻想.

庄子的人身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的绝对自由.对于庄子来说,要想从社会实践中提取这种自由,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只能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某种精神修养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所以,对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庄子来说,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养.

四、“和”中体现出庄子的精神修养方法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精神的对自由.对于庄子来说,要想从社会实践中提取这种自由,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只能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某种精神修养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所以,对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庄子来说,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养.

为了获得精神的绝对自由,庄子提出的精神修养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无欲、去智、体“道”.

透过“和”语句就可以领会庄子的这种精神修养方法.

1.恬淡无欲

庄子认为,无欲对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乃至一个人的整个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庄子》中写道:

夫复习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出怒不怒,则怒处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这类,圣人之道.(《庄子杂篇庚桑楚》)

无誉无赀,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外篇山木》)

2.去知与故

庄子认为,“去知与故等乃合天德”(《刻意》).知,知识、智巧也;故,作为也.这些都是庄子理想人格所鄙弃的.摒弃智巧作为,因任自然,使自己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以养成一种淡泊的心境,亦是庄子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其性也.(《庄子外篇缮性》)

3.体“道”

体“道”是庄子最艰深的一种修养方法,它一方面是精神修养终极的、最高的阶段,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贯串精神修养的全部过程.何谓“道”,是指世界总体或整体的实在性,是超时空的,因而也是超感知的,“道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知北游》).所以这种解“道”,在庄子那里就不是一般的理智的、理性的认识,而是一种超理智、超理性的体认.《庄子》中写道: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庄子内篇德充符》)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等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于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庄子外篇在宥》)

追求精神绝对自由(“逍遥”)的庄子人生理想,在人生实践上,一方面决定并表现为他的自我精神修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外,另一方面也决定并表现为他对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顺世.

相关论文

《庄子》的教育理念

本文关于无忧无虑及爱教育及庄子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无忧无虑类论文范本,与《庄子》的教育理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

由《老子》到《庄子》

关于老子及庄子及天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老子相关哲学硕士论文题目,关于由《老子》到《庄子》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对写作老子论文。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哲学

本文是一篇政治哲学论文范文,政治哲学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哲学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政治哲学及庄子及。

《知识》下的金岳霖翻译哲学

本文是一篇哲学论文范文,关于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知识》下的金岳霖翻译哲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哲学及文学作品及西方哲学方。

《语》中体现的教育观

该文是德育专业教育思想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教育思想相关硕士学位论文,与《语》中体现的教育观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教育思想及教育。

修改《森林法》应体现生态优先原则

本文是一篇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可持续发展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修改《森林法》应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可持续发展及经。

《蔬菜》杂志投稿指南

该文为参考文献方面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蔬菜》杂志投稿指南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标注,可作为参考文献专业参考文献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