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模式

时间:2024-02-07 点赞:54027 浏览:11328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模式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收稿日期:2006-09-14

作者简介:廖小磊(1981-),男,湖南邵东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高教研究所研究人员.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过渡模式;同时,独立学院本身所固有的“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预示了独立学院必然走向真正独立.

关 键 词:体制创新;独立学院;过渡模式

作为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体制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按新的机制与模式运行的新型高校,独立学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独立学院发展特征以及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独立学院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利用公办高校资源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过渡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体制尝试.

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过渡模式

穷国办大教育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要走一条开拓创新且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基于此,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独立学院必将脱离母体走向真正的独立.

第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壮大与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指出,国家教育工作重点和财政支持将转向农村教育和重点大学的建设;同时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有效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可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抉择,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促成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的平等竞争机制需要壮大与发展民办高校.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由和地方政府“独家包揽”的高等教育格局,长期限制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发展显得十分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从布局上看,民办高校主要分布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而中等城市的数量较少,不利于区域经济以及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从结构上看,办学层次偏低,多为高职专科层次,如湖北省10所民办高校中,本科层次仅1所.二是地位与待遇不平等,集中表现在学生助学贷款难以落实、学术刊物审批没有放开、教学和科研项目难以争取、成果的发表与认定、成果奖的申请与审批资格等,常常被“边缘化”,有时甚至不给机会.三是办学理念和特色不鲜明,有些院校甚至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的院校在专业与课程的论证、建设上简单“移植”或“复制”公办高校的模式,竞争与发展的实力和潜力缺乏.四是社会认同度、发展环境不乐观,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民办高校以营利为目的,搞高收费,是导致教育成本过重的根本原因.因此,很难在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形成竞争机制.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机制的创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就是要实现遵循市场与教育双重规律运作的多元化、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机制;归根结底,就是要形成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之间的有效竞争机制.在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下,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体制创新.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办学的热情.在此公办高校发展资金紧缺、民办高校发展尚且稚嫩的情况下,推进“条块结合”的“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允许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参与公办高等院校的多种形式的“共建”,即“公办民助”,允许把某些规模小、需求少、困难大的公立普通高校通过某种法定程序转让、租赁给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办学,即实行改制或“公办民营”的试点;等等.二是采取过渡形式,逐步推进改革进程,“公办民助”、“公办民营”等办学形式都是促进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形成自由竞争格局的有效途径.当然,这些办学体制上的改革成败与否,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不跨出这一步,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动,公办普通高等教育在办学上永远无法走出困境.独立学院的产生,正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充分利用现有公办高校资源、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过渡模式,是实现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元化、现代化的一种体制尝试,是“摸着石头过河”.

第三,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尽管几年来,我国独立学院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支重要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实现,独立学院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政府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因此,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此外,在2005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改革发展论坛暨独立学院分论坛”上,学者们认为,独立学院今后的发展有三条路径:一是办得比较好的独立学院从“母体”中脱离出来,最终成为真正独立的民办高校;二是虽具有发展潜力但尚不具备转型的将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状;三是不具备发展潜力且难以维持的最终将停办.由此可见,独立学院走向真正的民办大学已经初见端倪.

二、独立学院本身所固有的“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决定了其必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过渡模式

独立学院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办学责任主体、产权归属、发展出路等不明晰;办学主体、管理主体二元化,增加了矛盾;少数独立学院在办学条件、招生收费、办学质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社会议论颇多,影响了独立学院的整体声誉.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学院的“独立性”与“依附性”存在着不可回避与难以克服的矛盾.

首先,独立学院的发展必须“面向学生”、“面向市场”、“节约经费”,但目前其发展环境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一方面,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由政府单一投资兴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也不同于纯粹由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它是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民间资金来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探索,一般是公办院校作为申办方,民间投资人作为投资方合作办学,按新的机制和模式运营.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第四条明确规定:“试办独立学院要一律采用民办机制.试办独立学院建设、发展所需经费及其他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筹措解决.”这也正是独立学院“独立性”的本质所在,“自负盈亏、自谋生路”是独立学院的本质使然.因此,在制度设计上独立学院可以真正地面向市场,按“经营”和“教学”双重要求而构建学校的组织机构,以就业为导向认真研究自己占据市场份额的状况,从而自主设置专业、设定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开设和发展“短、平、快”及其它经济性专业,使其毕业学生能尽快找到工作,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以灵活的专业设置,优良的教育质量,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谋求与广大企事业单位签订科研合同,打破公办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垄断局面,提升独立学院自身的科研水准与层次品味,为跻身一流大学打下坚实的智质基础,这也是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与机制灵活性的集中体现.这种“灵活性”是以独立学院的“独立性”为基础的,但独立学院与其母体之间政策上的“依附性”,恰恰遏制了这种“灵活性”的发挥,从而必将形成独立学院“独”而不“立”的格局,不利于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将日趋明显.


其次,举办方或投资者付给母体院校巨额的管理费,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沉重负担,使独立学院在与公办院校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独立学院每年须以实际学费收入的20―30%向母体院校交纳管理费;这一巨大开支,人为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以一所一万五千在校生的独立学院为例,每年向母体缴纳3000万左右巨额资金,则相当于每年每生额外增加2000余元的学费,如果这笔管理费用做资助贫困学生,以每学生每年资助10000元计算,则每年可资助3000名左右的学生;如果将这笔管理费用于建造教学实验室,以每个教学实验室以造价50万元计算,则每年可以建造60个左右的教学实验室;等等.此外,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是性质不同的另一所高校,独立负责本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独立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和各项管理,开支很大.由此可见,巨额的管理费,不仅给学生增加了负担,也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实践中,母体院校也很难在保证自身优质发展的同时兼顾其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及其发展,这也是独立学院要求走向“独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独立学院在长期依附母体院校发展的情况下,容易挫伤投资者的办学积极性.一是独立学院的举办方或投资者普遍都希望通过独立学院的形式达到举层次民办高校的目的;二是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投资方不可避免的要考虑经济回报问题.因此,独立学院在长期依附母体院校发展,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很难实现,其办学热情将大大降低,这无疑加大了保障和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独立学院转制为真正独立的民办大学,才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该类院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者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加大该类院校扶助贫困生、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从而促进该类院校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独立学院&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模式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6412;身所固有的“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促进了其在创办初期的迅速发展;同时,这种矛盾也是独立学院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矛盾运动的结果,必然是体制的再度创新,独立学院脱离母体走自主、独立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三、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预示了独立学院必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过渡模式

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一种凭空设想和主观臆断,而是国家决策层在认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并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同时,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同样需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预示了独立学院必然走向真正的独立.

其一,激发社会力量办学热情的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预示着独立学院必将转制为民办大学走向真正的独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产生―发展―完善”的一般规律.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必要的.仅就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而言,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多是通过发掘民间财力,其主要形式就是激发社会力量办学热情,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如韩国,因战后经济局限,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则采取让民间“自由发展”私立高等院校的“无为”政策,其结果是极大地刺激了私人办学的热情,使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私立高等院校学生数占高校学生总数的比重由1955年的55%上升至1975年的70.2%,再到1995年的82.2%.又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巴西、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在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也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私立高等院校的学生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也逐年不断上升.因此,将大学的智力优势、无形资产优势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相结合,是国际高等学校规模扩展的一个共同经验.在我国当前的特殊国情下,依靠公办院校,激发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仅是我国特殊国情下衍生出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它与发达国家所谓的私立大学既存在着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国际上同样存在类似于我国独立学院这种混合型办学模式,如印度的附属型大学,印度的附属型大学是印度最主要的大学类型,但现在庞大的大学难以保障附属学院的教育质量,因此印度政府希望成立自治学院来彻底改革现行高等教育的院校结构,提出“要帮助大量发展自治学院,直到这种附属制被一种更为自由、更有创造力的大学和学院的联合取代”,到1988年,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已经授予约500所这种附属学院自治地位.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下,发展独立学院是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一般路径的,但诸如我国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并不是最理想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在于走向真正的独立.

其二,增强大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预示着独立学院必将转制为民办大学走向真正的独立.扩大规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但从长远来看,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不仅公办院校面临着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独立学院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我们不难从国外这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中找到部分答案――扩大教育自主权,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自从内部自主成为大学的重要传统以来,大学的自主权成为论述大学和社会关系的一个关键性特点.”在美国,博克认为,自治、参与以及竞争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在英国,1919年设立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充当了大学与政府之间的缓冲器,努力在大学自治与国家需要之间维护平衡,“大学拨款委员会是为了承认大学自治而设计的工具”.在德国,与市场本位高等教育思想相联系的是质量与竞争,要求减少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干预,给高等学校以更多的自主权.在日本,高等教育曾为日本社会经济跻身世界前列做出过卓越贡献,有“教育立国”之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化向信息和网络时代的转变中,日本传统教育体制和方式出现了严重不适应时展的现象,特别是由国家投资设立的国立大学,在强势的国家行政管理下,学校没有自主权,逐渐丧失了活力,管理体制僵化,教学内容陈旧,教育结构不合理,学生缺乏创造性,使其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自2004年4月开始,日本进行了国立大学法人化制度改革,加速大学独创性的开发,进一步加强大学和产业界的联系,不仅使大学更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大学研究经费拓展一个重要来源.继日本以后,法国、俄罗斯等一批西方国家纷纷效法,推行大学法人制度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必然要求独立学院走向真正的独立.

打造中国高等教育品牌,建设一批国际一流大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而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都是民办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快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了经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尽管,独立学院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独立学院毕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模式.独立学院转制为民办大学走向真正的独立,有利于形成高校的竞争机制,促进公办、民办高校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如果能及时地迈出这一步,并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内在努力和外部环境的支持,我国民办、公办高等教育事业将会相得益彰地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关论文

我国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模式

该文是幼儿园教学专业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等教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我国独立学院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我国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学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我国独立学院经济学教学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经济学及教学改革及西方经济学。

对我国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和防范

本文是一篇财务风险论文范文,关于财务风险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对我国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和防范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财务风险及风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