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下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

时间:2024-02-18 点赞:49128 浏览:9848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框架理下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就业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就业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认为媒体对报道大学生就业存有框架,媒体选择性地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 键 词 框架理论 大学生就业 媒介呈现 中国青年报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政府、高校高度重视,媒体持续关注,公众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

起源于社会学的框架理论认为,大众媒介的工作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更重要的是将新闻组织到已有的框架之中.框架的作用在于在行文中使事实的某些方面更为显著与突出,目的是就所描述事物来说,对其中某一特定问题的定义、对其前因后果的解释、对其进行的道德评判和,或处理意见加以强调(Entman,2004).


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呈现样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解和关注程度.而媒体又是如何呈现这一社会问题的在对大学生就业相关议题的选择上,媒体是否全面客观的呈现是否受到媒介“框架”的影响,这种“媒介框架”又是什么

本文在框架理论的视野下,选择《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为内容分析的样本,探究媒体与大学生就业之问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文选择《中青报》作为研究对象.该报作为一份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主流报纸,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极高,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报道也十分突出,因此在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上具有典型代表性.

时间上本文选择《中青报》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这一年的报纸为分析对象,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999年开始决定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到2007年前后,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基本出现;二是2007年没有冰雪灾害、大地震和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基本属于媒体常态报道期,比较能代表媒体呈现大学生就业的常态.

为了研究的科学性,本文采用普查的方法,通过阅读2007年全年的报纸找到该报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文章共计290篇.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大学生”的界定包括高职、大中专院校的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对“就业”的界定包括了毕业生考公务员和参加西部志愿者等途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中青报》的大学生就业报道划分为七个类别:报道的版面位置.报道的体裁、报道的主要内容、报道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途径、报道的地域和报道的对象.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后分析如下:

1.大学生就业报道已成为媒体的重要议题图1:《中青报》对走学生就业报道的版面分布情况(总计:290篇)

从图1可以看出《中青报》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版面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创业周刊”和“头版”上.其中“创业周刊”是专门关注就业的固定版面.而在头版(要闻版)中有关大学生的就业报道也达到67篇,占有相当的比重.这说明有关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中青报》关注的重要议题.

2.媒体试图客观、深入呈现大学生就业图2:《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体裁分布情况(总计:290篇)

本文将《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体裁划分为消息、深度报道、评论和其他4类.这里的深度报道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等体裁;评论包括“青年话题”版的内容和“采访手记”等.从图2中可以发现《中青报》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体裁选择上多采用消息和深度报道这两种形式,分别占到了51.72%和32.07%,而直接代表媒体立场和态度的评论体裁较少,仅有27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这个热点问题试图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而93篇深度报道也反映出媒体试图深刻全面地呈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面貌.

3.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报道倾向于积极引导图3:《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统计情况(总计:290篇)

从图3中可以看到,《中青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法律的解读和就业对策的报道,这两方面内容的报道数量分别是52篇和66篇,分别占到了17.93%和22.76%.这是因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中青报》作为一份面向青年群体的主流媒体.在该问题上的报道自然更多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力图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对策,促进问题的更好解决.

因此,《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角度选择上,更多地从引导就业的角度进行报道.

4.媒体大学生就业报道在地域和对象上呈现不平衡图4:《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地域分布情况(总计:148篇)

在《中青报》对大学就业的报道地域上,本文划分,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图5中可以看出.《中古报》在对就业报道的报道地域选择上不平衡,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而较少关注安徽、湖南、云南、新疆、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状况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绝对数量仍然不多,更多的大学生还是希望能在发达地区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

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本文总结了五类:政府政策的促进、学校的就业教育、求职者自身努力、用人单位提供机会、其他社会团体推动.在290篇文章中,《中青报》提到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途径的文章共有185篇,其中,主张求职者自身的努力、政府政策促进和学校的就业教育.三者共计154篇,占83.24%,尤其是主张求职者自身努力的文章占了近一半.这让我们看到了《中青报》在对待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更倾向于主张求职者自身、政府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努力,而较少关注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就业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经过分析不难得出下述结论:《中青报》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存在框架,因而选择性地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已成为《中青报》的重要议题,在其要闻版中占有较大比例,并试图通过消息、深度报道等体裁客观深入地呈现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而在具体的报道上,《中青报》作为一份主流媒体,以积极引导作为报道思路,注重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和全社会应对措施的关注;在报道的地域和对象上,把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身上.

《中青报》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同时也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就业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为没有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们提供就业现状的分析和指导.

但《中青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呈现仍有不足之处.首先该报的大学生就业报道,在地域的选择上并不平衡.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被关注的频度远远低于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其次,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青报》提到更多的是大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努力,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却很少提到用人单位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关论文

三峡库区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现状

本文是一篇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就业指导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三峡库区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现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的利好因素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利好因素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及经济发。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