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

时间:2024-02-02 点赞:46590 浏览:9171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网络暴力论文范文,网络暴力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网络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暴力及人口统计及回归分析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网络暴力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以传播学的“培养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理论,以13-16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玩网络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玩网络会改变人们对暴力行为的看法,但只是网络本身使玩游戏者产生一种暴力倾向,且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同时,无论在网络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模仿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网龄越长,青少年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越小.

关 键 词 青少年网络 青少年暴力行为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以网络游戏为代表之一的网络文化的繁荣,使人们的目光注目于网络这一新的生存空间.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曾提出“不同的传媒以不同方式被指控负有五种责任”,其中就有一项为“提高青少年的犯罪率”.那么,作为人际互动性、情节开放性、以及刺激性强的网络是否也像德弗勒所说的那样,提高了青少年的犯罪率呢

近年来,各地警方在一些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发现,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网络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直接或间接诱因.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增加和网络游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由此,研究网络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安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从人口统计学、医药学、心理学等角度来分析网络与玩家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网络提供基础.20世纪60年代格伯纳对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研究发现,电视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犯罪具有“诱发效果”,并且发现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环境的危险程度的判断.多尼克与格林伯美研究儿童对暴力的态度,发现小学生在接触电视暴力节目后,其对暴力行为的赞同程度显著提高,遇到困扰的情况时也较容易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国内也有这方面的研究但不多,陈美芬等通过实验考察了网络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郑宏明等分析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和特点.国内外研究发现暴力内容对青少年暴力认知有影响,但网络对青少年暴力行为是否有影响尚有深入研究的空间,而网络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危害又迫切需要这种研究.

二、相关理论与定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一种被动地受影响的过程,相反,人的学习具有主动观察与模仿性.人们的攻击性行为是从个人引以为楷模的人物中学习而来的,如果该人物及其行动被视为“真实”,或与个人及心理情境有相似之处,则较容易产生注意、记忆及表现.许多犯罪的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在环境中观察后模仿的.传媒所营造的符号环境的示范作用,效果可能更大.

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在对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研究后建立了“涵化理论”,他认为,为电视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犯罪具有“诱发效果”但无必然联系.而且,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和基础理论,可以探寻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机制.

本文将“网络”作为操作性概念定义为:网络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脑游戏;是多个游戏者参与其中的互动游戏;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并带有描绘游戏人物试图对其他游戏人物造成伤害的电子游戏.网络可以分为:1,不运用武器的单人攻击(攻击性为“低”).2,不运用武器团体性攻击(攻击性为“中”),3,运用武器进行单人攻击(攻击性为“高”),4,运用武器的团体性攻击(攻击性为“最高”).本文主要研究后三种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目前的网络可分为角色扮演类如《反恐精英cs》、《征途》、《奇迹》、《千年》等,策略类或战略类如《魔兽世界》系列、《帝国时代Online》系列等.其中《反恐精英》,《魔兽争霸》和《奇迹》是青少年最喜爱的网络.这些网络都表现了射击或者武打,充满了暴力、、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假设

本论文以中学生为调查对象,由于经费及人力的限制,依随机抽样的原则仅从重庆市秀山、山西寿阳县、山东潍坊三地中学的各年级中抽取3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的最终样本368份,平均问卷有效率99%.

本研究自变量为玩网络的行为;因变量为青少年暴力行为.控制变量为年龄、性别、家庭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本文采用调查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检测网络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

根据相关理论本文拟定如下假设:

假设1:网络会影响青少年对暴力的态度.(即玩网络时间越长,对暴力赞成程度越高.)

假设2:网络会影响青少年对犯罪的态度.

假设2.1:玩网络时间越长,越认同游戏中对犯罪的鉴定.

假设2.2:玩网络的暴力程度越高,越认同游戏中对犯罪的鉴定.

假设3:网络对青少年暴力行为有示范作用.

假设3.1:玩网络时间越长,越易产生愤怒、报复、进攻等情绪;

假设3.2:玩网络时间越长,越会采取网络的游戏规则处理现实问题.

四、研究发现

1 网络对青少年认知的影响

(1)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玩网络行为中的网龄、玩游戏频率、次玩游戏时长对青少年的暴力赞成程度有影响.其中网龄对其影响极为显著.(见表1)但考虑到暴力赞成程度受到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因此在讨论两者关联性时,对人口变量进行了控制.经过净相关分析统计后发现,网龄、玩游戏频率、次玩游戏时长三个变量与暴力赞成程度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假设1得到了证实.即玩网络时间越长.对暴力赞成程度越高.(见表2)

(2)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对犯罪的认知度与玩网络行为中的玩游戏频率呈正相关,而与游戏的暴力程度呈负相关,但网龄与次玩游戏的时长对青少年的犯罪认知度并无显著相关,因此不作为变量分析.(见表3)即玩网络的频率越高,越认同现实中对犯罪的鉴定;而青少年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越高,越认同游戏中对犯罪的鉴定.但考虑到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在探讨玩网络与犯罪认知度的关联性时,仍进一步进行净相关分析统计.

在加入人口统计变量后,经净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发现,游戏暴力程度与犯罪认知度的关系仍存在,即青少年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越高,越认同游戏中对犯罪的鉴定.假设2.2得到证实.但玩网络的频率与犯罪认知度之间的关系,在加人人口统计变量后消失了(见表4).由此得出玩游戏的频率与犯罪认知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控制以前后呈现的正相关,可能是受到人口统计变量的影响.假设2.1未得到证实.


2 网络会对青少年暴力行为有示范作用.

(1)如表5所示,玩网络行为中的网龄、玩游戏频率、次玩游戏时长对青少年的暴力情绪有显著影响,其中网龄对其影响极为显著(见表5).

在加入人口统计变量后,经净相关分析统计结果发现,网龄、次玩游戏的时长与暴力情绪的关系仍存在,即青少年玩游戏时间越长,越易产生愤怒、报复、进攻等情绪.假设

3.1得到证实(见表6).

(2)通过有关玩网游的行为与矛盾解决方式之间的相关,强度分析,证明网龄与矛盾解决方式之间相关系数最高,网龄与网络矛盾解决方式相关系数为140,与现实矛盾解决方,式为201.而且在对人口变量进行控制后,这种关系仍存在.故对网龄与矛盾解决方式进行交互分析.

表7结果显示,从宏观上说,青少年在处理网络中的矛盾时,学生选择网上PK的方式的人数最多(占1/2);在处理现实中的矛盾时,近一半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的方式解决.同时发现,在解决网络世界的矛盾时,选择网下模仿游戏武力解决方式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9.7%,而在处理现实世界的矛盾时,采取这种方式的学生最少.

从微观上来说,在解决网络世界的矛盾时,网龄越长的学生,选择网下模仿游戏武力解决的比例越低.而选择其他解决方式的比例递增.在解决现实世界的矛盾时,选择网下模仿游戏武力解决、网上PK的比例随网龄增长,所占比例而递减,其他解决方式呈递增.由此可得出,玩网络时间越长,越会采取网络的游戏规则处理现实问题的假设不成立.假设3.2未得到证实.

3 暴力赞成程度、犯罪认知度、暴力情绪之回归分析

根据前面分析结果可知,青少年玩网络游戏行为中的网龄、玩游戏频率、每次玩游戏的时长、人口统计等变量会影响其暴力赞成度.将这些变量输入回归方程式后,结果显示网龄是解释暴力赞成程度最强的变量(Beta等于205,P<001),其次是玩网络游戏频率,再次是每次玩网游戏的时长.这三个变量能共同解释暴力赞成程度的总变异量为5.7%(P<01)(见表8).

在用回归分析法分析预测变量对犯罪认知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游戏的暴力程度这一变量进去回归方程式,解释度为2.9%.(P<05)其它变量对其不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力.(见表9)

对暴力情绪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只有网龄和每次玩网络游戏时长两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式.且网龄对暴力情绪的解释力高于每次玩网络游戏时长的解释力.两变量共同解释暴力情绪的总变异量为4.5%(见表10).

从以上回归分析发现,玩网络行为中的网龄是青少年认知、行为的最佳解释变量.

五、结论与讨论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玩网络的行为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我们首先分析了玩网络行为与暴力赞成程度、犯罪认知度、暴力情绪之间的相关性,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曲线式的而非直线式的关系,因此最后建立回归方程式,找出对这一相关性最有解释力的变量,并进一步检验玩网络的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随着接触网络时间的增长,青少年对暴力行为的赞成度会有所提高,也更易产生暴力情绪.但对暴力、犯罪的鉴定则与网络游戏的接触量无关,而与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有关,即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越高,越认同游戏中对犯罪的鉴定.

同时还发现网络中的规则与青少年解决问题方式的关联性甚微,且在处理网络世界的问题与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的方式有显著的差别,但共同点在于网龄越长,青少年采ࡢ

本文是一篇网络暴力论文范文,网络暴力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网络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暴力及人口统计及回归分析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网络暴力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越小.这一结论印证了脱敏理论即暴力传媒对受众的影响随着时间而减弱.

由此我们得出.青少年在玩后,会产生愤怒、报复、进攻等情绪,会产生暴力倾向,但在解决矛盾时,受游戏影响的人甚微,即D.兹尔曼提出的“兴奋转移”并未发生.兹尔曼认为兴奋转移是否能解释跟传媒有关的暴力行为取决于传媒引起兴奋所持续的时间.而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很难测量出调查对象在兴奋持续期的行为变化,因此难免出现偏差.同时也说明青少年在处理问题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是主动者,他们在玩游戏时,选择性的接受网络游戏所传达的信息.玩网络也可能成为是一种宣泄形式.

总之,玩网络的行为会改变人们对暴力行为的看法,但只是网络本身使玩游戏者产生一种暴力倾向,且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与认同游戏中对犯罪的鉴定之间的关联性也证明了这点.同时,无论在网络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模仿并不是普遍现象.

六、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选择了三个地方的样本并对人口统计变量进行了控制,同时在对受访者网游时间的测量上,既考虑了接触网游的时长、频率也考虑了网龄这一纵向的指标.以期全面、客观的呈现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但由于主客观的局限,本研究仍存在许多的缺陷:

第一,本研究仅是一项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仅以地方的样本数据论证了网络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第二,玩网游的行为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非直线性的,数据模式是曲线的,虽然采用回归方程式进行了检验,但对数据的分析仍可能出现虚假的参数.第三,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由于财力人力的局限,本研究仅是该过程中的一个短期检验.

本研究可以说是对格伯纳的涵化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涵化是一个长期的效果,在以后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采用更精确的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第三变量”对关系曲线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社会与文化的因素也应该是对涵化进行检验的重要变量,为网络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关系提供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解释.也需要对有代表性的个人进行深入访谈,追踪研究以及使用游戏的媒介素养调查.来探究其长期的影响.

本研究只是尽力在错综复杂的青少年暴力行为的诱因中,检测网络本身与青少年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以期推进我们对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和对青少年行为的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论文

大学生网络团购消费行为的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生网络团购消费行为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大学生及互联网及网上支。

基于网络时代服装消费者行为的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电子商务相关电子商务物流论文提纲,关于基于网络时代服装消费者行为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子商务及互。

青少年心理行为偏差的

这篇经济状况论文范文属于医学心理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经济状况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青少年心理行为偏差的相关小学心理教育论文。

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

本文关于统计学及身体健康及中学生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统计学类论文范文例文,与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

本文是一篇社会工作者论文范文,社会工作者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干预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工作者及。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和护理

本文是一篇患者论文范文,关于患者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和护理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患者及护理干预及。

网络游戏的消费者行为

本文是一篇体育运动论文范文,体育运动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网络游戏的消费者行为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体育运动及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