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

时间:2024-01-24 点赞:45259 浏览:8844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体育课论文范文,关于体育课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课及体育教师及体育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体育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运用“研究者在场”的思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与运作进行了分析.体育课堂文化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中间性”、“外显性”、“情景性”、“聚合性”和“文明性”5大特征.体育课程内容的“游戏规则”体现了体育课堂规范性文化的特殊性,增加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社会性学习的机会.竞技性文化在体育课堂中过度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体育教师培养机制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机制出现了问题.体育课堂结构网络的缺陷造成对竞技体育文化娱乐性特征的消解.体育课堂性别文化有两种体现,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一种是消极意义上的性别偏见.体育课堂文化的整合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关注――认同――内化”,另一条是“关注――遵从――内化”.在整合效果上,前者优于后者.两条路径在“认同”和“遵从”的环节上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教师呈现内容的方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课堂;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54-06

Explorationofphysicaleducationclasscultureromtheperspectiveofsociology

TANGYan1,2,ZHOUDeng-song3

(1.PostdoctoralStation,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Shanghai200438,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3.Capit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Withtheideaof“researcheronsite”keptinmind,theauthorsanalyzedthe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typeandoperationofphysicaleducationclasscultureromtheperspectiveofsociology.Physicaleducationclassculturereferstoconceptionsandbehiorsinphysicaleducationclassteaching,hingsuch5majorcharacteristicsas“intermediate”,“expressive”,“sceneinvolved”,“aggregative”and“civilized”.The“gamerules”of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contentsembodythespecificityofphysicaleducationclassnormativeculture,andincreasetheopportunitieorstudentstocarryoutsociallearninginphysicaleducationclasses.Thesocialrootfortheexcessiveexistenceofpetitivecultureisthatthephysicaleducationteachercultivationmechaniaswellasthesportsplaygroundandequipmentprovidingmechanihesomeproblems.Thedefectsofphysicaleducationclassstructuralworkresultinthedissolutionofentertainmentcharacteristicsofpetitivesports.Physicaleducationclasssexualcultureembodiesintwoaspects:sexualdifferenceinapositivesense,andsexualbiasinanegativesense.Therearetwodifferentwaystotheintegrationofphysicaleducationclasscultures:1)“concernrecognizeinternalize”,2)“concernobeyinternalize”.Intermsofintegrationeffect,theformerisbetterthanthelatter.The“recognize”and“obey”linksonthesetwowaysarereciprocallytranormable,andthedirectionoftranormationmainlydependsonmethodsusedbyteacherstoshowthecontents.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educationclass;classculture

“课堂”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教室”,但本文所使用的“体育课堂”则是与“教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活动空间,而是特指在“操场”上,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教学活动.至于在“教室”中进行的以体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则不在本研究之列.对于“体育课堂”这样一种鲜活、常见且具体的体育实践形态,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社会学的研究,运用文献中已有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固然重要,但研究者亲临现场的切身体会与感悟更不可或缺,在反复的理论预判和修订中逐渐形成了本文中对体育课堂的有关认识.

1体育课堂文化界定

体育课堂文化是什么的问题是研究得以展开的逻辑起点.社会学的研究指出,尽管有关文化概念的界定多达数百

种,但所有关于“文化是什么”的认识都可归于两种取向:一种是泰勒式的大而全的文化定义.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志(ethnography)意义而言,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所具有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1]50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有学者对泰勒的文化定义进行了扩充,把物质对象本身也纳入文化的范畴[2],进而使得文化几乎无所不包.另一种是格尔茨主张的“狭义”的文化定义.格尔茨主张放弃泰勒式的大而全的文化定义,认为要使对文化的探讨在理论上更具力度,应当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中对文化作狭义、特殊的理解.后来的社会学者在对这两种文化定义取向评述时认为:第1种取向对于全面理解文化的涵义有帮助;第2种取向尽管失之片面,但在挖掘文化定义的深度上具有优势,并且能够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化提供新的内容[1]58.

在探讨体育课堂文化时,第2种取向更值得选择.其原因在于,不仅体育课堂本身是具体的微观社会系统,即使从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其所蕴涵的文化也只不过是社会文化的微小部分;而且,文中的“体育课堂文化”被看作体育课堂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而提出,如果再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它,势必与教育学意义的课堂系统在结构上发生重叠,进而出现逻辑混乱.基于这种认识,这里参照教育文化学关于狭义文化的观点,将体育课堂文化定义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念和行为”[3].

2体育课堂文化特征

1)中间性.从“文化知识”的角度进行区分,体育文化大致有3种表现形态,一是作为精英体育文化代表的竞技体育文化,二是作为大众体育文化代表的余暇(群众)体育文化,如果我们把从事体育看作一种社会职业,这两种体育文化分别处于该种社会职业的两极.而体育课堂文化正是处于两极之间的第3种体育文化.原因在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由于育人目标及其时空条件的限制,我们反对“运动训练式”的教学,反对把体育教学过程等同于运动训练过程;另一方面,由于课堂又是相对严肃的传递社会文化的专门场所,我们也反对把它等同于学生随意玩耍嬉戏的场所.

2)外显性.从体育课堂文化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体育课堂文化具有显而易见的外显性.在体育课堂中,像在文化课堂上那种教师“动口不动手”、“学生动脑不动身”的主体行为是不被期望的.因为体育知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操作性知识[4],这种知识的获得与展现都必须通过外显的身体动作来完成.失去外显的身体动作,仅依靠内隐的头脑认知,尽管学生可以“懂”得某种体育动作,但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该种体育动作.追求对体育知识的“懂”与“会”,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目标希求.这种目标的实现,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在教学中使体育课堂文化的“外显性”得以充分展现.

3)情景性.从体育课堂文化展现的时空背景来看,它具有鲜明的情景性特征.体育课堂文化主要发生在操场这一特定空间和一节课这一特定的时间里,因此,它必然受一定的时空影响.而且,操场还有与文化课教室明显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操场的空间特征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这不仅发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而且发生在一个教学单元、学段的时间里.从一个学段的时间来看,体育课堂的这种空间变换更是明显.不同的时空特征决定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行为特征和交往方式的不同,体现出的文化意蕴也会有所不同.换言之,随着课堂时空转换带来的课堂情景变化,课堂文化也在发生变化.

4)聚合性.从体育课堂文化不同成分之间的联系来看,它具有多元聚合的特征.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活动,出现在体育课堂中的各种文化形态,如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性别文化等,尽管它们之间可能有交叉、冲突,但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多时候它们表现出一种融合和认同.体育课堂文化的这一特征,使得它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具备了其他文化课堂很难企及的独特教育价值.

5)文明性.“文明与文化都是人类创造所获得的结果,但文明只反映人类创造的进步的、有积极意义的成果,而文化则反映这些成果的一切方面,不论是进步的、积极的,还是落后的、消极的”[5].

说体育课堂文化具有“文明”性,一是体育课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地方,它要求所传递的体育文化必须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因此,体现社会文化成果的体育课程内容必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二是体育课堂是相对严肃的传递体育知识的场所,它要求文化主体的课堂行为必须具有文明的特征,诸如竞技赛场上观众及队员的“不文明”行为,以及运动训练中一些教练员的“粗暴”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明令禁止的.

3体育课堂文化类型

这里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选取“体育课堂文化的社会取向”、“体育课堂文化的知识特性”和“体育课堂文化的性别特征”3

本文是一篇体育课论文范文,关于体育课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课及体育教师及体育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体育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个维度对体育课堂文化进行区分.从“社会取向”看,体育课堂文化中既含有规范性文化,又含有偏离性文化;从“知识特性”看,体育课堂文化包含了竞技性文化和娱乐性文化;从“性别特征”看,体育课堂文化又可区分为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

1)规范性文化与偏离性文化.

(1)规范性文化与偏离性文化的界定.体育课堂规范性文化是指体育课堂中所具有的与社会统治阶层价值取向相吻合的观念与行为.它是社会对体育课堂文化正式要求的体现,表明了体育课堂作为一种传递体育知识之场所的严肃性.体育课堂偏离性文化是指体育课堂文化中的那些在社会价值取向之外的部分.这部分文化既可能含有与社会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抵触的成分,也可能含有反社会价值取向的成分.偏离性文化在体育课堂中的存在,表明了体育课堂虽然是一个严肃的体育知识传递场所,但如果“操作”不当,它仍然可能被不良文化“入侵”而变得不那么纯洁.

(2)规范性文化与偏离性文化的表现形态.在体育课堂中,规范性文化的表现形态大致有两种:一是关于课堂行为的规范;二是关于课程内容的规范.前者主要表现为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常规、课堂纪律和教师的管理行为;后者主要表现为社会统治阶级对课程内容的限制以及课程内容本身的“游戏规则”.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其规范性文化的特殊性,学习者时时都在接受着社会性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仅关乎自身在体育方面的学业成就,也关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偏离性文化的表现形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其一,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背离社会价值取向的管理行为.如对学生的讽刺、打骂和体罚以及对“特殊儿童”的偏见等.尽管社会对教师的这些行为严令禁止,但现实中,一些体育教师总会在有意无意间使用这些与社会价值取向相偏离的管理方式.

其二,体育课堂教学中与素质教育理念偏离的应试教育行为.客观来讲,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相背离的文化现象,因为,作为教育评价手段,“应试”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说它是体育课堂中的偏离性文化,在于我们在对待“应试”的观念上出现了“手段”和“目的”的错位,把本应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应试”当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体现在体育课堂中(主要是初高中体育课堂)就是课课都围绕考试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而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等发展性目标搁置一边,致使体育课失去活力,其教育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其三,课程内容传授过程中的偏离性行为.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是“万金油”,什么体育项目都得会一点,什么体育项目都得教一下.然而,包罗万象的体育教材内容,一个体育教师哪里能够都全部掌握.事实上,体育课堂教学中诸多与社会价值取向相背离或偏离的文化现象的产生,或多或少都与外部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关.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如果只注重内部改革,而不注重外部环境的“治理”,很难做到标本兼治.当前体育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所遭遇的困难在较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6].

2)竞技性文化与娱乐性文化.

(1)竞技性文化.竞技性文化也称竞技体育文化.由于它在国家、社会、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它成为体育文化系统中规范程度最高、最富代表性、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文化形态.正是由于竞技体育在体育文化系统中的独特地位,使得它不可避免地与学校体育课堂发生着种种联系,进而使体育课堂在文化特质上显现出较强竞技性.在此,我们把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明显竞技性特征,即与竞技体育的观念和行为相吻合的文化形态称之为竞技性体育课堂文化.竞技体育文化有3种形态,一是竞技体育项目本身的技术知识体系,二是为传授技术知识而逐渐形成的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三是为展示训练成果而逐步规范的竞赛活动体系.在体育课堂中,竞技体育文化的3种形态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体现得最集中并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着重要影响的主要还是前两种.第1种竞技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材)之中.自建国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竞技性内容逐步增多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根据毛振明[7]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体育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用语还是运动的规格都有接近竞技运动项目的趋势.在2001年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趋势有所减弱,但竞技性体育内容在教材中仍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体育课堂中的这种竞技性文化,学界普遍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过多的存在阻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一定程度上赞同学界的这一普遍态度,但同时认为,体育课堂文化的“竞技化倾向”问题主要源于第2种竞技性文化在体育课堂中的体现.第2种竞技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表现为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术时,对动作要求精雕细刻,过于注重技术细节,过于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以成人化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学生的技术掌握等.

(2)娱乐性文化.

体育课堂娱乐性文化是指在体育课堂中带有明显娱乐性特征,即与娱乐的观念和行为相吻合的体育文化形态.必须指出的是,体育文化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娱乐性侧重于体育文化主体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竞技性侧重于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

体育课堂娱乐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的游戏活动,以及教育者为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专门设计的趣味性练习.前者在普通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极为常见,而且年级越低,所占课堂教学内容的比重愈大;而后者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并不常见,倒是常出现在“示范观摩课”、“评优评奖课”中.然而,就两者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价值贡献而言,后者比前者要大.体育课堂绝不仅仅是供学生通过玩耍来获得快乐的场所,除了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目标之外,还有发展学生认知、促进技能掌握目标.理想的体育课堂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这3个目标进行完美的结合,也就是毛振明[8]教授所说的“体育教学中的‘懂、会、乐’的融合”.

3)体育课堂中的性别文化.

(1)性别文化的界定.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广义文化视角对“性别文化”所做的定义.即认为性别文化是指“作为文化形态存在着的男女生存方式及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它包括迄今为止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性别意识、道德观念、理想追求、价值标准、审美情趣、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等”[9].很显然,这一定义与本文所确立的从狭义文化角度来探讨体育课堂文化的原则相悖.因此,为了使在问题探讨逻辑一致,这里将体育课堂中的性别文化定义为存在于体育课堂中的关于不同性别群体的观念和行为.

(2)性别文化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形态.

性别文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在积极意义上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另一种是在消极意义上表现出来的性别偏见.

体育课堂中的性别差异在许多方面都有表现,如外部社会提供给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班级队列中的位置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性别学生采用的交往方式的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言语行为使用上的差异等.但是,在所有的性别差异中,最能体现出体育课堂特色的是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的差异.在学校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学校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在评价时采用双重标准,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这种双重标准不仅存在,而且被制度化.

体育课堂中的性别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在班级体育委员的任命上,女性学生几乎无缘.在走访调查中,除了发现极少数小学班级的体育委员是女性之外,其余皆为男性.其二,在教材的插图上,男女学生公用教材技能部分的插图基本上以男性面孔出现.特别是竞技性、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则几乎全部为男性插图.其三,在体育教学器材的取放上,很多时候都是由男性同学来承担.体育课堂教学中这些看似“正常”的事件背后,折射出了我们深埋于思想深处的一些关于男女性别的固有偏见.


4体育课堂文化的运作

所谓体育课堂的文化运作,实质上就是指体育课堂文化从离散或冲突走向整合的过程.从体育课堂中不同文化主体的角度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的文化呈现.

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内容包括不同文化主体的价值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等,它是体育课堂文化整合的第一个环节.从体育课堂中不同文化主体所占有的“法定文化”资源及各自在课堂权力结构中的等级序列来看,体育教师无疑是体育课堂文化呈现的主导者.尽管学生在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中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无论是从呈现内容还是从呈现方式来看,都不可避免地要受教师文化的影响.因此,这里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

从教师的角度看,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影响教师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这一点可以从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关于选择课程内容的要求上看出.我国历次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对此有专门要求.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都是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限制的原则性要求.事实上,这种原则性的要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课程内容中都有体现.

其次,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也影响其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越强,心里需要的满足层次就越高,就会以比较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态投入这项职业,化解各种压力和矛盾,并从心里上爱上这一职业,甚至在思想上进一步升华,把从事教师职业当作一种幸福和崇高的事业,反之,则可能停留在一些基本的需要层次[10].因此,在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过程中,职业认同感较强的体育教师通常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主体的需要,其主导的课堂文化更趋于生动与和谐.相反,职业认同感较低的体育教师,在呈现体育课堂文化时则趋于机械和呆板.

再次,学生的群体力量也影响教师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什么样的文化,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文化,这不仅要受制于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和

本文是一篇体育课论文范文,关于体育课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课及体育教师及体育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体育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自身的职业认同,也还要受制于课堂中学生的群体力量.因为体育教师在呈现课堂文化时,他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而且也是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由于这个群体本身并不是被动的容器,他们有着家庭、社区、同伴群体等多重文化背景,因此,他们持有的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并不一定与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教师想要呈现的文化同构.在课堂中,他们总是想对课堂文化有“发言权”和“自主权”,如建议教师教什么样的内容,建议教师在讲授的时间上留有余地等等.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迫于学生群体力量的压力,有时还会出现体育教师在文化呈现过程中的“失语”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呈现课堂文化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群体力量,否则,自己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有效地发挥.

最后,学校的体育物资环境也影响教师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体育物资影响着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类型.例如在偏远的山区学校,由于物资条件的匮乏,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呈现的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乡土气息;而在体育物资丰富的城市学校,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呈现的文化则表现出较强的现代气息.其二,体育物资影响着体育课堂文化的呈现效果.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物资条件完善的体育项目,教师呈现起来更清晰、更完善;而对那些物资条件匮乏的体育项目,教师纵有万贯知识,也无从谈起.

2)学生的文化内化.

学生对体育教师呈现的文化进行内化是体育课堂文化走向整合的标志.从学生的角度看,路径有两条:一条是沿着“关注――认同――内化”的轨迹运行,另一条是沿着“关注――遵从――内化”的轨迹运行.两条路径均始自于学生的关注,为什么在后来出现了分化呢?原因在于教师所呈现的课堂文化唤起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所呈现的文化保持的关注程度越高,表明该种文化对他的吸引力越大,在后续的接触中,他更倾向于认同这种文化,并主动去实践之,进而使该种文化内化于自己已有的经验体系中.相反,学生对教师所呈现的文化保持的关注程度越低,表明该种文化对他的吸引力越小,在后续的接触中,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行为表现,一是对该种文化产生背离行为,另一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在行为上遵从该种文化,进而在一定的时空内内化该种文化.就两条路径的整合效果来说,第1条路径的整合度较高,更具有长远效益,而第2条路径的整合度较低,通常只有短期效益.但就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来说,第2种整合路径更为普遍.体育课堂教学中长期而普遍存在的“身顺心违”现象就是一个明证[11].以上分析表明,要实现体育课堂文化较高程度的整合,关键在于让学生对教师所呈现的文化保持较高程度的关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呈现特定的文化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关注兴趣所在.由于体育学科在社会选拔功能上不如文化学科那样强大,因此,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首先关注的不是教师用什么方法来讲授内容,而是关注教师将要讲授什么内容.换句说,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学习内容本身,而不是学习内容的讲授方法.一旦教师呈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愿望相契合,学生就会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关注兴趣.相反,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程度的关注兴趣.当然,这里的“首先关注”是就学生关注发生的时间序列而言的,而不是指内容本身比方法更重要.事实上,光有内容本身还不足以保证学生关注兴趣的持续.如果教师对呈现方法运用不当,那么,即使内容本身对学生来说有较高程度的关注兴趣,但这种关注兴趣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持续.例如,许多中学生对篮球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总是让学生进行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的练习,结果学生的练习遭到压抑,早先的关注兴趣也随之降低.相反,即使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只有较低程度的关注兴趣,但如果教师的方法运用得当,那么,学生的关注兴趣便会得到提高.

因此,辩证地看,体育课堂文化整合的两条路径在“认同”和“遵从”两个环节上可以进行相互转化,转化的方向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呈现内容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学界提出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理论对我们有启发意义.同时,在当前的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中加强“体育教师执教能力”的课程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论文

体育课堂文化

本文是一篇体育文化论文范文,体育文化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体育课堂文化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文化及竞技体育及体育教育方面的。

法社会学视角探究城市问题解决路径

本文是一篇法社会学论文范文,法社会学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社会学视角探究城市问题解决路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社会学。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设探究

本文是一篇和谐高效课堂论文范文,和谐高效课堂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设探究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和谐高效课堂及。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本文是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育教学及小学体育及小学。

关于英语外教课堂文化互动的探究

本文是一篇英语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英语教学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关于英语外教课堂文化互动的探究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英语教学及课堂教。

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本文是一篇体育课论文范文,关于体育课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课及体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