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枯竭期”出现原因的探析

时间:2024-03-20 点赞:51188 浏览:10562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及现代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创作有关文学论文答辩,关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枯竭期”出现原因的探析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对写作文学创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内容摘 要 :张爱玲在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1995年病逝于美国,创作基本上处于“枯竭期”.本文认为作家狭窄的题材、上海的描绘者、狼狈的婚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导致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枯竭”.

关 键 词 :张爱玲 枯竭期 题材 描绘者 婚姻

张爱玲在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1995年病逝于美国,在40年时间里,创作基本上处于“枯竭期”,与20世纪40年代以小说集《传奇》成为“上海文化界的最畅销书”的张爱玲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这两个时期创作的巨大反差引导着我们去探求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作家的狭窄的题材、上海的描绘者、狼狈的婚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导致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枯竭”.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狭窄的题材

随着五四时期女性启蒙和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一些关注女性及其命运和价值的女作家先后登上文学舞台.从冰心、卢隐、凌叔华到丁玲,再到萧红、苏青,虽然同为五四之后的女性作家,但是张爱玲在处理创作题材时,却有别于其他女性作家,正如夏志清所说:“张爱玲的《传奇》一书,概乎言之,写的是怨偶之间的残缺关系.换言之,作者翻来覆去所吟唱的,无非是不幸的婚姻.”张爱玲所有的小说都离不开婚姻恋爱这个基本主题,她认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张爱玲之所以如此处理小说题材,与她独特的身世和经历有关.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祖父张佩伦是晚清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父亲是典型的封建遗少,母亲是一位西方化的现代女性,与封建遗少的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以离婚结束这段生活.父母离异后张爱玲受到继母的,父亲将她软禁了半年,生病得不到医治.从父亲家逃出后,张爱玲在母亲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然而母亲给张爱玲的感觉是遥远而神秘的.别人唾手可得的父爱和母爱,在张爱玲身上成为一种奢望.正是这种经历对她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养成了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周围人和事的习惯,贯以“苍凉”为底色描绘人间的亲情、爱情.

对于作家来说,“童年记忆在创作中表现为认知的独特性和生命表现的独特性,决定了作家对世界的独异的认知和发现.”张爱玲由于特殊的身世和经历,她笔下的亲情如同久置的食物一样发了霉,变了味.《金锁记》中的“七巧”是一位心里扭曲的阴险毒辣的母亲,她处心积虑地破坏儿子和女儿的婚事.《花凋》中川娥的父亲不肯花钱给女儿治病,母亲因担心被发现藏有私房钱宁愿看着女儿一天天病死.《半生缘》中的母亲受了金钱的诱惑,眼看着顾曼璐残忍地破坏妹妹顾曼桢的美好爱情,葬送了曼桢一生的幸福.《心经》中的许小寒与父亲的关系已超越正常的父女之情,母亲却仍然对此事装聋作哑.

张爱玲描绘的家庭是亲情缺失的,她笔下的爱情也撕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留给读者的是男女主人公的地算计和利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爱情”是欲擒故纵、男挑女逗,白流苏想以最后的淑女资本换取婚姻中的物质保障,范柳原无非是想换个口味换个情人,最后两人因为战争成就了婚姻.《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明知乔琪乔有拈花惹草的习性,但为了能留在香港仍然决定嫁给他,乔琪乔为了心安理得的享用葛薇龙的钱而和她结婚,于是葛薇龙便沦为为乔琪乔弄钱的工具.《半生缘》中的顾曼璐为了金钱嫁给有钱有势的祝鸿才,然而祝鸿才并没有给她想象的无风浪又有荣华富贵的港湾,留给她的只是独守空房的寂寞和孤独.

张爱玲从小生活在清朝遗老遗少家庭的环境里,耳濡目染的是遗老遗少的吃遗产、抽大烟、玩女人的荒淫无耻的奢靡生活.因此她塑造了很多遗老遗少的形象,将人物放在婚姻恋爱这个基本主题中去描绘.正如夏中义先生所说:“除手记外,作家主要靠记忆来储存素材的.作家对素材的记忆不像背数理化和外语单词那样冰冷,而会伴生一种明显的情绪氛围.”张爱玲的优秀作品大多数都是在1943年写的,这年她写了八个中短篇小说.然而,有限的生活阅历和狭窄的题材范围是经不起喷涌而出的,张爱玲要想延续自己在美国的创作生命,必须拓展题材范围.然而,在美国,张爱玲将自己困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性的生活圈子里,社交圈子极小.丈夫赖雅去世后,她便住进了“老鼠洞”,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就张爱玲自己来说,那些“完不了”的故事,已经完了.

二、“上海的描绘者”

张爱玲曾说:“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将自己归入读者群中去,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点别的――作者有什么可给的,就拿出来,用不着扭捏地说:‘恐怕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吧’”张爱玲的作品既不描写抗日气氛也不反映民族情绪,而是关注都市的琐碎生活,将目光聚焦到世俗的“饮食男女”身上,是真正的世俗文化.

在上海成为“孤岛”之时,作为英法的租借地,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商业大都会,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文化.胡适曾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每一个时代会产生自己的文学,既与各个时代自身的特点相适应,同时更是与不同时代作者的不同观念相适应的.张爱玲总是以上海“小市民”自许,她深爱这个都市的景象、声音、气息和风味.在她的散文《公寓生活记趣》里她说她喜欢听“市声”――电车声,没有它的陪伴,她是睡不着觉的.张爱玲是那个时代的描写者,她将角色主要放在内景里:典型的上海“弄堂”、石库门中的旧时房子或是破败的西式洋房和公寓.

西汉杨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生成,都是作家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和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张爱玲关注都市的“饮食男女”,描绘日常生活的“鸡零狗碎”.张爱玲的以“饮食男女”、市民生活为其生存土壤的作品迎合了当时上海小市民的口味.上海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的冲击和主流文化的南移而改变它的文化进程,其主体仍然是生存于现代都市的普通市民.张爱玲“最讨厌的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的漂亮的男人.”她有强烈的“成就欲”:“我认为与其做一个中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她的世俗化、实利化的思想适合当时的上海市民的心理,她的以“饮食男女”为体裁的作品切合了当时上海小市民的口味.

张爱玲于1955年到达美国,美国的风俗人情根本不同于上海的世俗文化.文学是作家人生体验的感性积累,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人生的理解与表现.然而张爱玲天生不善交际,加上又整天忙于搬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体验美国人的生活状况.正如夏志清所说:“很奇怪,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再到美国,要写的东西实在写不完的呀.可惜她虽长期住在美国,她想写的资料,还停留在当年上海那段岁月,所以吃了些亏.”尽管她有广博的文学修养和流畅的英文表达能力,但她的小市民文学不适合美国的读者.她笔下的旧中国故事吸引不了西方人的注意.《怨女》在英国出版后,有一个书评人抱怨书中的银娣,“简直令人作呕”.张爱玲谈到自己在美国的创作时说:“许多洋人心目中的上海,不知多么色彩缤纷,可是我写的上海,是暗淡破败的,而且就连这样的上海,今天也象古代的‘大西洋城’沉到海底去了”.作为作家的张爱玲,是上海这个“湖”里的“鱼”,离开这一片“水”其文学生命必然枯竭.

三、狼狈的婚姻

张爱玲1955年到达美国后,她先住在救济难民的住所,后又住在彼得堡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由于生活所迫,张爱玲与赖雅结婚.然而张爱玲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更加窘迫.赖雅中风的毛病经常复发,腿摔断之后生活不能自理.张爱玲不但要照顾赖雅的饮食起居,为了筹钱给赖雅治病,她不惜损坏自己的身体为港台写应景笑剧.生活中小灾小难不断,物质生活已使她心神俱疲,根本没有心情进行文学创作,白白浪费了才华和美好时光.

同志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在《写什么》这篇文章中,张爱玲提到了她对生活和创作的见解.她认为:“作家要踏踏实实地去生活,有意无意中被生活空气所浸润感染,有所得之后,自然地写下他想到的一切东西,这才是创作与生活的最自然的关系.”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就是整天为生计奔波,她的“所得”恐怕只有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吧她的《秧歌》和《赤地之恋》主要描写解放初的中国农村生活,《赤地之恋》还涉及到“三反”、“抗美援朝”.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说:“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个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得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她觉得过去比现在的真实生活还要亲切!因此张爱玲不可能对现实政治真正感兴趣,只能道听途说加上天才小说家编故事的才华罢了.张爱玲贯以“饮食男女”为体裁进行创作,基本上对现实政治不感兴趣,然而这两部作品却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见她力图与新生活合拍的意愿,然而张爱玲并没有如自己所说的“被生活空气浸润感染”,她对自己的描写对象从未有过真正的了解、体验.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在创作泉水临近枯竭时内心的焦灼,极力想抓住最后一根“政治稻草”,然而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丈夫赖雅去世后,她便住进了“老鼠洞”,与外界几乎没有了来往.张爱玲在经历人生的悲剧性处境之后,没有向更高的精神层面开拓,而是选择了妥协的后退.张爱玲这朵盛开在上海沦陷区的“奇葩”就这样凋谢在美国的土壤里了.


相关论文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心理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心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现代文学及家庭。

张爱玲小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这篇开题报告论文范文属于参考文献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开题报告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与张爱玲小的恐怖电影式镜头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张爱玲小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关于小说及电影及恐怖电影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小说类有关论文答辩ppt,关于张爱玲小的恐怖电影式镜头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对写作小说。

张爱玲小中的女性服饰美学观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关于文学作品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张爱玲小中的女性服饰美学观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服饰美学。

张爱玲和《杂志》

本文是一篇杂志论文范文,关于杂志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张爱玲和《杂志》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杂志及万象及香片方面的的大学硕士。

张爱玲在哈佛大学

本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张爱玲在哈佛大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图书馆及教授及第一篇方面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