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需要“向外转”再议

时间:2024-01-22 点赞:47004 浏览:9309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当代文学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中国当代文学需要“向外转”再议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现代汉语专业与当代文学及文学性及文学创作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当代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罗兰·巴特曾指出,历史学家愈接近自己的时代,其话语行动的压力便愈大.文学史家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能够明了、承受多种因素带来的压力,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纵深地带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展开认真反思,从而以史为鉴,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或建议.张光芒先生《论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一文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而许玉庆先生迅速起而批驳[1].遗憾的是,这种批评时时断章取义,根本未能弄清前者是在哪一个问题脉络中发言.

众所周知,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再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重写文学史”以来从未停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当代人以当代的视角对过去的回望.不言而喻,借助于这种回望,历史将更为丰满与繁复,而史家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现状或直或曲的意见也含蕴其中.与前一阵子研究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唱盛”或“唱衰”不同,张光芒执著于返回历史的现场,凸显在某一历史节点发生的文学事件如何影响了后来的文学状况.换言之,他探求的是共时结构中文学现状的历时基因、历时连贯性及继承性.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具体说来,张光芒先是回顾了新时期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向内转”的历史契机、“向内转”的内涵与历史意义,这些都只是一个引子,他重点要谈的是这种“向内转”引发了怎样严重的“后遗症”:“二度内转”与“非政治化”.所谓“二度内转”是指文学“向内转”的进一步扭曲化,它已然背弃了之前解放审美、个体与精神的初衷,从有意味的形式变为能指的嬉戏,从自律的审美追求变为坐井观天式的私人独语,从思想的解放转变为身体的过度化.为了证明上述嬗变所言不虚,张光芒粗线条地拎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两大力证:一是“红色”象征意蕴几十年间由政治化到去政治化以致暧昧化的历程;二是与“红色”密切相关的文学话语整体审美情调的迁移.接下来,他以自己较为拿手的“启蒙论”为坐标系提醒人们:与霍克海默、阿多诺所论的“启蒙辩证法”类似,文学“向内转”的辩证法也早已启动.而究其根源,除了国人对域外理论资源的误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文学主体未能处理好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西方现代主义的“向内转”是沿着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油然而发的,而我们的“向内转”则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不应误解的是,张光芒并非一概否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向内转”,其批判的指向是那种“虚假化”“独语化”“无根化”的“向内转”.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它们往往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不闻窗外的风雨之声,对生活没有多少感悟而苍白无力,过度迷恋于叙事而成文字游戏等等.如其所言,这些病象的成因肯定有一部分须归于读图时代及消费主义的促动,但文学“向内转”的走向一样难辞其咎.在张光芒看来,“非政治化”与异化的“向内转”联袂而行,作家躲进审美的小楼中,陷入消极自由领域难以自拔,对积极自由领域却冷眼旁观,因而失去了探寻生存真相的热情与勇气,失去了介入与批判生活的能力.假如以红遍大江南北的“间谍戏”“穿越剧”等等来衡量,人们必定对此会有切肤体会.这样看来,“向外转”的确势在必行,它既是文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要求.就此而言,张光芒提倡的“向外转”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其目的是为了扭转当代文学创作的不良倾向,恰恰就是为了解决当代文学的发展问题,而并非如许玉庆说的那样只是一个在既有论争圈子里做出的“选择性徘徊”.因为张光芒明确指出:倡导文学“向外转”意在调整文学之“内”与“外”、个体与人类、审美与思想、现实与历史、叙事与道德等的关系,从而使得文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空间.


或许,许玉庆没有搞懂上述“向外转”的背景与理路,才会发出一些看似合理、实则乏力的指责.首先,他批评张光芒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是“非文学性的”,批评家应该“坚守文学艺术的标准”才是.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反思才是“文学性的”?所谓的“文学性”是否居于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文学艺术当然有着自己的特性,但这种特性绝非可以一劳永逸的夯定,相反它必然是与其所处的共时结构中的众多关系项之间相互衡量的结果.譬如,文学不是政治、不是经济、不是军事、不是宗教、不是新闻等等,正是在这一连串的二元对立关系中文学得以成为自身.当然,这个共时结构具有特定的历史性,我们今天可以说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哲学,但这样的判断对《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对先秦诸子的作品就不成立.这就清楚地表明所谓“文学性”不是那种可以提炼出来的纯而又纯的晶体,而是有其鲜明的历史性与可变性.而许玉庆认为文学史写作应以“文学性”为尺度,“那些文学性不强的文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问题是,这样会不会把不少重要的作品刨除在外?就拿中国当代文学史来说,一大批红色经典作品的文学性不见得有多强,但它们影响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文学史真的就能泰然自若地将它们撇到一边吗?还有,扔下它们不管会不会造成无法解释清楚很多文学现象何以出现?“没有晚晴,何来五四”,王德威的这个著名论断凸显的正是文学史的连贯性与承继性,而许玉庆狭隘地以文学性的强弱为择选依据,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它们抛诸脑后,走上割裂历史的羊肠小径.

张光芒立足于文学史,着眼于当代文学的现状及弊病提出“向外转”,力图救偏补弊.而这样的反思在许玉庆看来是“非文学性的”,没有坚持“文学性”的标准,显然,这就一方面把文学与社会人为分割开来,另一方面也陷进了本质主义文学性的泥沼之中.说到何谓文学时,许玉庆认为存在一些大家公认的文学特征,例如虚拟艺术,应该再次强调的是这个特征已经被当下共时的结构所认可,然而谈及张光芒如何认识文学时他就明显地曲解了对方.张光芒为了证明当代文学向外转的必要性,举例说每一时期或时代总会有一批人物形象“成为特定时空文化的承载者,成为人们借以观照现实生活和反观自身精神的审美符号”.而许玉庆却由此推理:“文学就是对历史的记载,是文化的承载物,在马加爵、药家鑫、范跑跑等人物上历史只要做出自己的记录即可,当代文学还何谈‘向外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如果文学是用来记录现实的,那么只要历史学家就可以了,文学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不难看出,许玉庆的推导有意无意地略去了张光芒言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关 键 词 ——“审美符号”,这是文学与现实、历史区分的凭证,换言之,文学虽然与它们血脉相连,但又有一套相对来说属于自己的话语逻辑或话语体系,它会对两者进行审美改造以吻合文学话语的要求.丢弃了这一点,许玉庆的演绎明显有些荒诞:张光芒强调当代文学中缺少以往那般震撼人心的形象,就是要说明文学要与现实密切接触,就是要证明向外转的必要与迫切,什么时候说过文学只要记录历史就行了?什么时候又说过不要文学存在了?

当把对方的言辞予以简化乃至歪曲之后再来批评,还会有丝毫的说服力吗?这其实可以归结为“学风”问题,许玉庆文中类似的不严肃之处还有一个紧要的地方.他断言“向外转”是“将文学创作题材视为创作成败的关键,因而非常容易陷入‘题材决定论’的误区”.而张光芒明明指出“向外转”并非一味地要求作家都去一窝蜂地写重大现实题材,“甚至回到‘题材决定论’的俗套”.而且,也不是说只要写重大题材就是“向外转”了,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写什么”的问题,还连带着“怎么写”的问题:为什么大量的“底层叙事”无法如《中国农民调查》那样震动人心?为什么大量的“反贪文学”哪怕官员看了也一笑了之?此时不能说文学没有介入生活的愿望,但应该在此前提下专著于“怎么写”,创造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审美判断”.因此,张光芒所谈的“向外转”实际上是要求“写什么”与“怎么写”两者应并驾齐驱、不可偏废.其实,这也是许玉庆文中再三申述的,差别在于他认为“当下中国文学的关键问题是作家缺乏个体化世界的建构”,解决起来不单要穿越政治与文化,还要穿越各种既有的世界观.但不管怎么穿越,最后建立起来的“作家自己的世界观”也必然留有它们的印记,或者说,它永远无法彻底摆脱前者.比较起来,“向外转”“包含着对于人类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内在精神的探索”,不像“穿越”那样偏执于个体性的追寻.

最后,关于批评家的责任或使命问题,许玉庆认为批评家应在坚守文艺标准的基础上“在研究中提出自己富有创建性的理论,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世界”,在他看来张光芒未能做到这一点.不过,这有点儿强人所难,作为批评家,张光芒意在回顾历史来表达自己对当代文学的见解,指出哪里有偏颇、可能解决的途径是什么,以期达到矫正、引导的目标,使文学在共时结构中可以发出其应有的声音,参与共时文化的构建.可以说,这已经称得上是批评家的宏愿了,至于理论世界的建构,还是留给专门的文艺理论家去做好了.

注释:

[1]张光芒:《论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载《文艺争鸣》2012年第2期.许玉庆:《“向内转”还是“向外转”?——与张光芒关于当下中国文学的走向问题商榷》,载《文艺争鸣》2012年第4期.以下凡谈及二文不再注明.

相关论文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该文为世界文学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相关汉语言文学自考论文,可作为比较文学专业世界文学论文写作研。

“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

本论文为批评有关现代文学论文选题,关于“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当代文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批评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

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缺失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当代文学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缺失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当代文学及文学作品及网络文。

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接受

该文是少数民族文学专业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当代文学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接受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

本文关于文化及后现代主义及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选择相关专科毕业论。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资源

本文关于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及文学创作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批评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资源相关毕业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