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序

时间:2024-04-21 点赞:43876 浏览:8393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中外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关于《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序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可用于中外文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外文学及班主任及民族方面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号:E 文章编号:1006-6101(2007)04-0179-5

在中外文学关系中,弱势民族文学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是一种被引为知己的异域文化,有着贯穿始终的被关注、介绍和翻译的过程.说其原因并不奇怪,中国在20世纪初是从经济上的后发国家起步,学习、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这个历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屈辱、被动和异化感.所谓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列强在殖动中向外倾销的一种文化观念,随着强势的军事侵略,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及其文化被普世化了,成为世界性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目标.西方列强的高速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外掠夺的殖民政策基础上的,由于掠夺而建立起经济上的优势,因此,西方列强的现代化与殖民化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可分离.而对于被掠夺被殖民的国家来说,19世纪,它们基本上处于沉默的被奴役时期;20世纪,它们才开始觉醒并追求民族的独立运动.其追求独立的意义,不仅仅是政治主权和民族自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经济上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发展,这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的目标.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后发国家的人民必须承受双重的压力,一层是来自西方列强对他们的变相的经济掠夺,另一层是来自本国现代化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国也属于这样的后发国家的行列.所以,西方强势国家的文化虽然表达了一种“现代国家”的文明和情绪,但是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仍然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陌生的文化;而后发国家的文化由于表达了人民在双重压迫下的怨毒之声,反而感到亲切和同病相怜.五四前后鲁迅周作人兄弟力主翻译弱小民族文学,文学研究会从被压迫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中汲取为人生的文学营养,巴金将弱小民族的反抗与无政府主义理想联系起来,等等,原因都是在这里.当中国知识分子面向茫茫世界寻求盟友的时候,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眼睛朝向那一片世界.即使到了上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明确地把西方现代文明视为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的时候,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略萨等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点也不比萨特、卡夫卡、普鲁斯特差.

但是在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领域里,说实话,研究者的目光并不积极,与文学影响的实际状况有较大的距离.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学院里进行的,在高等院校里,中外文学院系所开设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其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学,这与强势国家在世界学术领域的话语权有关.弱势民族的文学首先必须通过英语、或者其它大语种的翻译介绍,才能进入一般读者的眼帘;许多弱势民族的优秀作家的作品,也只有在欧美等国家受到重视并传播流行以后,才能进入一般读者的视野.在外国文学出版与其它媒体宣传方面,同样的状况都是存在的.学者、作家之间的交流与访问,多半是在强势国家里进行,一般民众对于弱势国家的文学无法通过必要的渠道了解.记得还是在东欧风波发生以前,我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遇到捷克汉学家高列克教授(在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后,他则属于斯洛伐克的国民了),我与几位中国学者去看望他.这位白发苍苍的知名学者操着娴熟的汉语激愤地说:“在捷克,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都有捷克译本,可是在北京的书店里我没有发现一本捷克文学作品.”这话我牢牢地记住了.我不知道高列克所说的在捷克到处有中国文学译本的情况是否属实,但至少,中国对捷克文学的情况确实是了解甚少的.上了年纪的人,讲来讲去就知道一部《好兵帅克》,青年的读者,读来读去只知道一位已经加入了别国国籍的米兰•,昆德拉,而连人家的总统兼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哈维尔的著作,也不见有中译本.我手头的两种哈维尔的著作都是台湾的版本,这么想一想也真是羞煞呀么哥.所以,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的领域里,中美、中俄、中法、中英、中德、中日都有许多卓越的研究成果,而弱势民族的文学则被严重地忽视了.

在这种情况下,听说宋炳辉教授的论著《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将要出版,我很佩服丛书主编和出版社编辑的学术眼光和胸怀,同时也为宋炳辉多年辛苦著述终于有了结果感到欣慰.这部书稿原来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又过了好几年,他对其反复修改补充,以致我在这次重新阅读时,已经产生了新鲜感和陌生感,与我在几年前读过的答辩论文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首先是对于概念的厘定更加清楚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对象,原先是采用了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叫做“弱小民族文学”提法,过去也曾经叫做“被压迫和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后来干脆从反霸权的理论出发,界定为“亚非拉各国文学”等等,当然每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内涵还有些不一样.这次的书稿最后把它定位为“弱势民族文学”,我以为是合理的,有着非常鲜明的创新意义.因为“弱小民族”以及“被压迫被损害民族”等提法,含有明显的殖民地时代的痕迹,它概括了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的特定环境,尤其是许多民族在当时的世界上连徒有虚名的“国家”形式也没有,完全处于被奴役被殖民的状态.但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殖民地已经获得了独立、自主和解放,成为主权国家,在经济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大国霸权利用经济、文化上的强势对于弱国的侵略、掠夺和干涉仍然是不争的事实,世界上弱势国家与强势国家的矛盾冲突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弱势”是针对“强势”而言,有些民族国家本身并不弱,但对于强国而言它仍然处于相对的“弱势”.因此,这个概念充满了相对性,也扩大了概念的外延.我注意到,炳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弱势民族展开论述,为了尊重当时人们的理解习惯,他把欧美少数发达国家以外的地区统称为“弱势民族”,甚至包括了北欧、东欧和南欧诸国,这与今天的一般理解并不一样,但反映了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分布状况.同时我也赞成这部书稿用“弱势民族”而不用“弱势国家”的概念,因为“民族”包含了各阶层的民族成员间的文化联系,主要还是体现了下层人民的思想情绪,而“国家”则更多地体现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性质,文学天然地离“民族”的概念更加接近一些.“弱势民族文学”在今天的国际文学关系里含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从而也使这部书稿有了尽可能丰富的表达可能.其次,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已经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历史,其间的不同内涵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并且可以由此引申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比如说,弱势民族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并不能脱离意识形态而自由发展.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建立新政权以后在文学上倡导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专门用来对付苏联的“赤色帝国主义”的左翼势力,曾经受到了左翼文学力量的批判.但结果是,在抗日战争中,弱势民族的文学翻译一蹶不振,与当时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脱了节.五六十年代,意识形态强调了亚非拉各民族的文学交流,中国作家翻译家在这个领域曾做过大量工作(如亚非作家会议),但因为路线的影响,真正建设性的成果并不太多.90年代以后,现代化发展的意识形态主宰了文学的对外交流,导致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比例失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在书稿中都有所涉及、有所探讨,虽然我觉得这部书稿还可以就这些问题做更进一步的展开,给予更加深刻的揭示,但炳辉毕竟是提出了问题,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铺展了道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这部书稿填补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领域的某种空白,并不为过.


不过在我看来,围绕着这个课题,还是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问题.正由于“弱势民族文学”这个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势必会产生某些理解上的歧异之处.比如,我们如何看待弱势国家中已经摆脱了本民族的束缚、投身在强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中、并得到主流国家重视的那些作家的影响?比如挪威的易卜生和哈姆生、瑞典的斯特林堡的创作倾向能否用弱势民族的概念来解释呢?还有,南欧诸国如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可能在20世纪初已经没落,但它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义国家,有些在南美、非洲等地还有着大批殖民地,因此,虽然与新兴的殖民国家相比它们是处于弱势,但从文化上来说,能否以“弱势”来定位呢?如意大利的唯美主义、未来主义等思潮,显然是与当时欧洲大陆流行的主流文学相一致的呀.我想,对这种细微的差异现象,需要有更加复杂的理论探讨才能够得到圆满的阐释.

一部学术著述,能够在论述中留下那么一些饶有趣味的问题让人追问下去,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所在.我希望这部书稿的出版能够刺激学术界,进而对中外文学关系中的有些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使这一领域的研究真正地深入下去.

炳辉与我有很长时间的师生之谊,本科的时候我担任过他的班主任,后来又指导过他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这其间经过了漫长的煎熬过程.在我与他20多年的交往过程中,有一件很小的事,炳辉也许早就忘记了,但对于我,却久久不能忘怀的.好像是在1986年春夏之际,有一次作家高晓声来复旦大学讲课,我带了班上的一批本科学生与高晓声座谈,地点是在贾植芳先生家的客厅里.当时他们是大四下半年级,正面临毕业分配,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一直鼓励他们考研.那时候研究生制度刚刚开始,并不像后来那样热门,但这个班竟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考上了各个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一时的佳话.但炳辉当年好像没有考上,他将分配至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任教.那天去见高晓声的同学中,除了炳辉,其余都是考上了研究生的.当高晓声一一询问他们的分配情况时,每个人都骄傲地回答,自己已经考上了某某导师的研究生.当问到炳辉时,他顺着大家的口气憨厚地说,我是陈老师的研究生.当时我只是一个刚刚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于是大家哄堂大笑.我的内心却有一阵感动,好像这辈子的师生之谊就这么定下来了.4年以后,我被聘为副教授,协助贾植芳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炳辉就成了我最早指导的硕士研究生之一.又10年之后,炳辉已经过了他生命的拱门之巅,居然又考上了我门下的博士研究生,勤奋学习,终成正果.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骄不躁、大器晚成的青年学者是怎样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他在本科期间就开始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几年来著述不辍,几乎每种书都是在我的推荐下出版的.以前他也希望我为他的书写序,我总是推辞,因为太忙,又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请求,然而对炳辉总觉得可以随意一点,也放肆一点.这次又是将他的书稿在书桌上压了好久,一拖再拖,终究利用五一长假的时间把它写完了.完稿后,觉得还有些情绪没有写出来,就补上这一段,赠炳辉共勉.

相关论文

《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序

此文是一篇中外文学论文范文,关于中外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序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外文学及班主。

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

本文是一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关于世界文学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世界。

《最美大学建筑揽胜》序

这篇学校建筑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学校建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最美大学建筑揽胜》序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序

本文是一篇物质论文范文,物质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序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物质及系统工程及水利工程方面的。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哪里

本文是一篇火星论文范文,火星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在哪里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火星及堂上及新中国方面的的。

《花开叶落中文系》序

本文是一篇中文系论文范文,关于中文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花开叶落中文系》序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文系及文学教育及行政管理方。

石介《中国》的文学书写与文化意蕴

该文是美国文学专业民族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民族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石介《中国》的文学书写与文化意蕴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