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的新视野

时间:2024-03-11 点赞:45427 浏览:875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关于伦理学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新视野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伦理学及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伦理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邹建军教授的专著《“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出发,探讨谭恩美笔下的母女、、姊妹等伦理关系及其所观照的民族、国家的文化、政治关系.与大量注重族裔身份探讨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成果相比,邹作放眼更具有普适性、更富有人情和人伦的情感空间,通过文本细读和审美观照,挖掘出谭恩美小说所蕴含的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开拓了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关 键 词:华裔美国文学,邹建军,谭恩美,伦理思想

《“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是作者邹建军教授在同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其博士论文导师是国内外国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倡导者聂珍钊教授.

自2004年以来,聂先生在外国文学研究界首倡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并撰文《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在《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发表.该文开宗明义地提出,我国的文学批评方法需要新的探索与创新,随即对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批评的对象与内容、思想与文学渊源进行了讨论,同时以希腊、罗马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例,说明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聂先生的该篇论文,直指当下外国文学研究中伦理道德价值缺位的弊端,呼吁“文学批评需要童真的回归,即要分好坏、辨善恶等文学批评应该肩负起道德责任,以实现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回归.”①

随后,2005年第1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推出了一组专题论文,聂珍钊、克努特、王宁、刘建军、乔国强、邹建军等六位学者分别从伦理学批评的总体特质、易卜生戏剧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生态批评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多学科视野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思想与理论基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方法论启示等视角,更加深入地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方面面,在国内学界引起相当的反响.2005年10月,《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与国内多所高校联合举办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全国学术研讨会,一百多位学者与会.会后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洋洋七十万字,精选了与会者的七十五篇论文,分别从“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与外国经典作品解读”、“文学存在的价值判断与伦理批评”、“文学批评的道德责任”、“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融合”诸方面切入话题,大大丰富、拓展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阐释空间.

在此基础上,聂珍钊先生在《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发表《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一文,进一步对文学伦理学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更为翔实的考证和阐述,对荷马史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哈姆雷特》的文学伦理学思想及道德批判立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文学伦理批评作为方法论,它强调文学及其批评的社会责任,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并以此作为批评的基础”,提出“我们既不能用过去的道德观念批评当前的文学,也不能用未来假设的道德观念批评当前的文学,而只能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②.

作为聂珍钊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及其学术队伍的主要成员,邹建军教授一直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自2005年以来,邹建军教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积极探索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并且以著名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多个文本为个案,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进行文本批评实践,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包括《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个案》、《从分离到融合:〈通灵女孩〉中的三个伦理维度》、《“和”:谭恩美长篇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等.专著《“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正是在邹建军教授大量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研究视野的宏阔与研究问题的深度由此可见一斑.

该专著最为突出之处是作者对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熟练运用,正如聂珍钊教授所评价的:“同前人的研究相比,建军对于谭恩美小说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不同,这就是采用了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等在研究谭恩美小说方面取得的突破,与他运用新的批评方法是分不开的.”③

专著从伦理的视角审视、剖析谭恩美五部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关系、关系、姐妹关系,认为“所有这些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谭恩美小说的伦理之网,反映了当今世界东方与西方社会里所存在的几种伦理维度,透析了它们外在的构成形态与形成的内在原因,为谭恩美小说建立起一个合适而真实的伦理之网.”④在作者看来,谭恩美的长篇小说表现了一种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体现在小说中与“和”相关的正向与反向的伦理景观及其两者的辩证统一上.正向与反向的伦理现实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伦理结构,由此产生了少有的思想张力,并给其小说带来了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与艺术力量.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的提出与探索,对于当今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东方与西方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该专著对于谭恩美小说伦理思想解读的精妙,正在于拈出了一个“和”字.作者追根溯源,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找寻“和”的哲学资源,在《国语•,郑语》中挖掘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和”与“同”的概念:“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⑤表明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因差异而繁衍而生存的道理,认为“差异与差异的相加就是和,因为和,事物就成长起来,如果以同求同,那一切生机就消失了”.⑥以此为开端,作者继续在《左传》、《老子》、《中庸》、《论语》中研究、考量“和”的哲学思想,得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的结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往往也会产生种种对立与冲突,这也是一种正常的人伦现象,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和’为最高境界”⑦.

作者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和”的概念与西方思想家所提的“和谐(harmony)”概念进行了对位思考:赫拉克利特提出“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认为“自然等是用对立的东西制造出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柏拉图在论及音乐时,也有类似的说法:“音乐的任务就是协调高低音的冲突,从而创造出和谐.”⑧由此,作者认为东西方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很早就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和”的哲学和伦理概念,只不过中国人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而西方人重视自然与艺术之“和”.

作者在细读谭恩美五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发现了谭所表达的伦理思想与中西哲学、伦理思想的契合:“当代美国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着力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困惑与烦恼,乃至悲伤、痛苦与死亡,但是,她所追求与主张的,还是一种‘和’的伦理,这是其小说伦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她对当今世界进行观察与研究得出的最后结论.”⑨作者的发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几十万字的文本细读为依据的:他把谭作的伦理思想区分为母女、、姐妹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喜福会》(JoyLuckClub,1989)、《接骨师之女》(TheBonesetter'sDaughter,2001)中母女由冲突到和解的过程,《灶神之妻》(TheKitchenGod'sWife,1992)、《拯救溺水之鱼》(SingFishfromDrowning,2006)中关系由对立到和谐的过程,《通灵女孩》(OneHundredSecretSenses,1995)中类似于母女的姊妹关系由分离到融合的过程.

谭恩美笔下的母女、、姊妹关系常常是以矛盾、冲突开始,体现了中国和西方传统关于“和”的概念中所蕴含的差异和冲突.故事主人公之间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关键在于历史、文化语境、生活环境、家族传统及个体观念的差异造成的疏离与误解,比如战争造成的家庭的分崩离析、旧中国父权制造成的关系的不平等,东西文化差异造成的母女冲突,家族传统对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及个人选择的局限等等.阅读谭恩美的小说,让人心碎的家庭悲剧时时牵动读者的心弦:《喜福会》中安梅的母亲为了自尊在大年夜吞食,吴素云在战乱中身染重病,不得不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抛弃在路边,映映•,圣克莱尔为报复负心的丈夫,将自己未出世的孩子扼杀在腹中,在《灶神之妻》中,江雯丽不仅要忍受无耻的丈夫文福的性、还要看着丈夫去折磨其他的女子,一次又一次为他收拾烂摊子,《接骨师之女》中,宝姨为了反抗不公正的命运,不仅吞食滚烫的墨碳致哑毁容,而且最终以表达对女儿嫁给仇家之子的不满,而刘茹灵与女儿露丝也多次在冲突中走向的边沿.正如邹建军教授所评价的:“小说中展示的往往是一种悲剧性的结局,一种令人感伤的现实,一种令人惋惜的事件,读者阅读时所产生的,往往是一种悲伤、愤怒与反抗的情绪.”⑩这,正是所谓“和”的“反向”,这既是生活的现实写照,也是“和”所应包含的差异性内容.作家谭恩美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与中、西方哲学、伦理思想

本文是一篇伦理学论文范文,关于伦理学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新视野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伦理学及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伦理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40;契合正在于此,而邹作让人耳目一新的文本解读的原因也在于此.


虽然谭恩美小说中充斥着与“和解”、“和谐”、“和睦”相反的伦理现实,但在邹建军教授看来,“作家的审美指向却是一种更美好的东西,是对一种与此相反的事物的呼唤.正因为如此,在谭恩美的长篇小说中,就形成了‘和’的正向与反向同时存在的奇特伦理景观及其复杂形态.”B11他通过大量的文本细节,列举了谭作中诸多“和”的正向事实:在《喜福会》中,吴精美最终回到中国去与同母异父的孪生姐姐相认,在情感上高度认同了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在《灶神之妻》中,江雯丽与女儿珍珠之间虽然误解多多,但最终冰释前嫌,《通灵女孩》中,美国妹妹奥维利亚最终理解了中国姐姐邝的博爱与伟大,在《接骨师之女》中,祖母、母亲、女儿三代经过记忆之链,实现了三代母女的“情感合唱”,完成了“家族记忆中的三重写作”等这一切“和”的正向表达,如作者所言,“等好像是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的火焰,代表的是一种正义的道德的力量,让人看到人间的真情与希望.这种正向的艺术现实体现了谭恩美长篇小说最重要的伦理指向.”B12

作者进而论述了“和”的正向与反向所形成的伦理、美学张力及其深刻意义:由于谭恩美的长篇小说中存在着“和”的正、反向力量的抗衡,因此形成了一种“相反、相对、相存、相生的艺术结构,并且让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产生一种少有的矛盾冲突,使小说中存在并发展着一种伦理张力.这正是谭恩美的小说之所以感人、动人与引人注目的主要原因.”B13不仅如此,作者认为,在谭恩美小说人物的身上,也存在两种力量的冲突:“在她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往往也存在着两种相反力量的冲突,正是这两种相反力量的冲突,才造成了人物的矛盾性格,也让其小说人物的心理更加奇妙、情感更加复杂、性格更加明显、思想更加独特、形象更加丰满.这正是谭恩美小说中的人物之所以鲜明生动并且个性独特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其人物与人物之间产生互动与冲突的一个内在因素.”B14至此,邹作把“和”的正向与反向力量的冲突与交融提高到了谭恩美小说生产的主导机制的地位,成为谭恩美小说的创作主旨和总纲.通过对母女、、姊妹等伦理关系的探讨,谭恩美更在考量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她以自己的小说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思想的对接,并与西方文化史上的和谐伦理观实现了对话.”B15

检视、对比国内出版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成果,邹建军教授的该本专著的特色是非常鲜明的:他没有采用研究族裔文学最常用的文化身份理论、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去解读谭恩美的小说,他没有给谭恩美的写作贴上“东方主义”、“女性主义”、“世界主义”等标签,而是放眼更加具有普适性、更加富有人情和人伦的情感空间,通过文本细读和审美观照,挖掘出谭恩美小说所蕴含的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做出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研究华裔美国文学文本的可贵探索.

自198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蓬勃发展,但我们的研究视野却相对比较局限,十多年来基本上形成了以下几种研究范式:一是“言说中国文化的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范式:研究者们总是渴望找寻到更多作为华裔美国人在文学书写中的共性,诸如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对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等,从近十几年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论文来看,以华裔美国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中美文化冲突、对话与融合”等为论文题目或关注点的文章很多,体现了中国学者构建世界性的“文化中国”的强烈愿望,二是“追寻文化身份认同的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范式,浏览有关华裔美国文学的期刊论文,“文化身份”作为关 键 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形成了“族裔文学离不开文化身份”、“族裔文学就是文化身份政治”的思维定势,三是紧紧跟随西方流行的理论话语,从“解构主义”、“后殖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视角审视华裔美国文学,给华裔美国作家贴上诸种“主义”的标签,使其作品成为“文化”的符号或者样本,忽视了华裔美国文学文本作为文学文本在美学上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华裔美国文学写作中的族裔政治色彩当然是鲜明的.以上的诸种研究范式都从特定的研究视角触及了华裔美国文学某一方面的特质,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过去的研究成果.然而,在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方法是必须的.而且,我们应该多多反思已有的研究成果,其利与弊在哪里,我们研究的局限和盲点在哪里.正如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的张锦忠先生在《检视华裔美国文学在台湾的建制化(1981-2001)》一文中所追问的:“研究华美文学究竟能够带给台湾学者什么样的反思如果我们的诠释工具,其实就是美国学界所通行的少数族裔或弱势论述、后殖民论述、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文类理论、或文学史书写理论,那么我们的台湾观点在哪里虽然我们可以宣称我们的挪用已经经过翻译与转译,就像汤亭亭改写中国故事,早已不是问题”B16

虽然张锦忠的质疑不无偏激之处,但却提出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共同的不足:过于紧跟美国学界的批评套路,大多采用美国盛行的少数族裔理论、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或文化研究理论去观照华裔美国文学,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国学者的观察视角,没有形成自己特殊的理论架构,不可能像非洲裔文化理论家盖茨(HenryLouisGates,Jr.)和贝克(HoustonA.Baker,Jr)那样形成非洲裔独特的诗学话语.

由此去看邹建军教授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谭恩美小说伦理思想的挖掘,其寻求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新突破的意图是明显的.其研究路数自成一体,没有跟随任何一路西方批评范式,是在为建构华裔美国文学独特的诗学话语和诗学体系而努力这,是对我们当前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最大的启示与贡献.

如果说谭恩美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实现了中、西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对接,我们也可以说邹建军教授在《“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一书中,是运用文学批评的方式实现了中、西、古、今哲学思想与伦理观念的对话与融合.作为研究外国文学的中国学者,这种研究的视野与路径是我们应该倡扬与学习的.

注释:

①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第20页.

②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第17页.

③聂珍钊:《一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著作读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3期,第72页.

④⑦⑨⑩B11B12B13B14B15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页,第28页,第26页,第242页,第242页,第244页,第245页,第247页,第256页.

⑤⑥⑧转引自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第24页,第24-25页.

B16张锦忠:《检视华裔美国文学在台湾的建制化(1981-2001)》,《中外文学》2001年亚美文学专号,台北:《中外文学》月刊社,2001年,第42页.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陈林

实习编辑丁谢华

相关论文

亚裔美国文学的新视野

本文是一篇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关于地缘政治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亚裔美国文学的新视野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地缘政治及亚裔及移民。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物形象

该文为关于华裔相关本科论文范文,与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人物形象相关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可作为现代汉语专业华裔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中国文学的新视野

本文关于现代文学及西方文学及古代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现代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文学的新视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对。

华裔美国文学鼻祖水仙花的叙事策略

这篇水仙花论文范文属于现代汉语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水仙花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与华裔美国文学鼻祖水仙花的叙事策略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

华裔美国文学的自传传统概

本文是一篇参考文献论文范文,参考文献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自传传统概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参考文献及文学创作及。

美国华裔离散文学的流变特点

关于华裔及文学作品及文化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华裔方面有关文学硕士论文字数,关于美国华裔离散文学的流变特点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

华裔:美国的“新犹太人”?

该文是本科论文专业常春藤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常春藤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华裔:美国的“新犹太人”?相关论文范例,适合常春藤及中。

新视野下法律与经济的结合

本文是一篇业主论文范文,业主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新视野下法律与经济的结合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业主及法律法规及物业管理方面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