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追山案卷》的整理文献综述

时间:2024-01-27 点赞:59139 浏览:12929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社会科学论文范文,关于社会科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追山案卷》的整理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社会科学及大学学报及法律基础方面的文献综述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科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以《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和《追山案卷》为主体史料,拟探讨清代徽州地方社会缠讼现象.因此,大致从健讼问题研究、明清地方官司法职能和明清徽州民事诉讼研究三个方面作简要回顾.

【关 键 词 】明清徽州;健讼;州县官;民事诉讼

《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和《追山案卷》文本是清乾嘉年间、同治年间关于民间诉讼的记载,史料非常珍贵.其涉及到坟山、祀田、山林纠纷,诉讼时间长达十几年,地域跨省.本文以《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和《追山案卷》为主体史料,拟探讨清代徽州地方社会缠讼、健讼现象,并了解在诉讼过程中官府的态度和民众的策略.因此,大致从健讼问题研究、明清地方官司法职能和明清徽州民事诉讼研究三个方面作简要回顾.

一、健讼问题研究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民间百姓究竟是厌讼还是健讼,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传统观点是以“厌讼”为主,但近几年“健讼”又成了主流之说.事实上,宋以后的文献中有关江南地区民间健讼之说并不少见.

学术界对宋朝“争讼”以及相关的讼学、讼师问题研究颇为关注.其中王静雯的《宋代健讼原因研究》对宋代健讼现象作了系统阐述,她从宋代“健讼”的状况,形成的经济、思想及法律基础等方面着眼,力求探寻健讼现象产生的各种因素,并试图为当代我国诉讼法制建设寻求借鉴.另外邓建鹏的《健讼与息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矛盾解析》一文中,也提及宋代健讼之风盛行.不仅如此,还出现专门教人学讼的专业书籍与职业讼师.明清健讼风俗愈演愈烈,关于明清时期健讼问题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厚.其中有侯欣一《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王刚《清代江南地区健讼问题研究》、邓建鹏《健讼与息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矛盾解析》、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等等.侯欣一的《清代江南地区民间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该文考察清代中晚期,以江南、中南和华北地区为主.与以往有关研究基本上仅局限在江南地区不同,又增加了中南和华北地区,以求在更广大的背景下思考健讼问题.此外,本文还从民风、人口压力、专制体制弊端、胥吏四个新视角来分析健讼的原因,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过多关注经济因素.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着重探讨了明清徽州地区的争讼风俗,包括争讼由来、争讼原因、内容和主要表现以及争讼处理程序等内容.这里提到争讼案件的处理程序一般为:“乡有争竞,始则鸣族;不能决,则诉于文会”.如再不能决,“然后诉于官”.对于争讼案件,文会依照法律结合习俗进行调解和裁决,通常较能为争讼双方接受.


另外,也有以个案为切入点,来研究清代健讼与缠讼现象.如李艳君《清人的健讼与缠讼――以<冕宁县清代档案>吴华诉谢昌达案为例》,本文并不是因缠讼而讲缠讼,而是通过此案意识到案件背后的强权政治及官府的不作为等隐性因素.

二、州县官与民事诉讼

州县官作为基层法庭的法官,在调和或裁判地方纷争中扮演重要角色.近人对明清州县的司法审判已经有了不少研究.如陶希圣《清代州县衙门刑事审判制度及程序》、滋贺秀三《清代中国的法与裁判》、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节:清代的表达与实践》等研究.

有关州县官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和职能,一些专门研究明清州县制度与州县官的学术专著有详细的介绍.这些专著包括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柏桦的《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明清州县官群体》及《明清州县官的施政及障碍》、徐炳宪的《清代知县职掌之研究》等.瞿同祖的《清代地方政府》是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著作,参考大量史料,从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两方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清代州县官在司法方面的职能与运作.柏桦1998年发表的《明清州县官的施政及障碍》一文,论述了明清州县官施政所面对的来自于君权、朝廷法令、上级官僚、乡绅士大夫及吏胥、里老等诸方的阻力和障碍.多方的牵制加上州县官个人的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与反映,使州县官的施政呈现出多棱多彩的特征.徐炳宪的《清代知县职掌研究》一书探讨了清代知县的地位和出身,论述了他们的职掌,还分析了知县在地方行政上所发挥的正负功能.

在地方纠纷解决过程中,除了地方官参与外,民间社会也不可或缺,如宗族、里老、约保等,两者并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相反表现为互相协作甚至妥协.此外,也有县学参与办案的情况,为配合讼案的解决,对县学生施以“戒饬”“究惩”之类的权利.

三、明清徽州诉讼研究

徽州好讼风气由来已久.明清时期,徽州好讼之风愈演愈烈.学术界对明清徽州民间诉讼研究也多有关注,并从民间诉讼纠纷类型、原因及解决纠纷的途径等几个角度进行探讨分析.

张萍的《从<徽州千年契约文书>看清代徽州民间纠纷和诉讼》对徽州民间诉讼类型及解决纠纷方式做了详尽阐述.指出其中因坟葬而引发的诉讼所占比例最大.同时也从纠纷当事人关系角度,分析得出民间纠纷多发生在主佃、村邻和亲属之间.民间纠纷解决的方式:一是宗族内部解决,一是诉诸官府.

对民间诉讼某一具体类型进行分析的文章也不少.如沈菊芳的《明清徽州坟山、祀田状况及其纠纷研究》、韩秀桃的《明清徽州民间坟山纠纷的初步分析》等等.其中韩秀桃一文对坟山纠纷进行细化,并直指导致坟山纠纷的原因除了风水信仰,还有就是对山地及其附着物的追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学术界对健讼现象研究及州县官在地方司法中的职能问题研究的概况.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追山案卷》文本史料进行整理,拟探讨解释清代徽州地方社会缠讼、健讼现象.

【参考文献】

[1]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王亚新,梁治平编.(日)滋贺秀三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事调节:清代的表达与实践[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柏桦.明代州县官的施政及障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6]龚汝富.浅议中国传统社会民间法律知识形成的途径――从江西地方法律文献来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

[7]邓建鹏.健讼与息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矛盾解析[J].清华法学,2004(1).

[8]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 黄山书社,1993.

[9]侯欣一.清代江南地区民间的健讼问题――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研究,2006(4).

[10]王刚.清代江南地区健讼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

[11]许怀林.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1).

[12]韩秀桃.法理与私情之间――关于明清徽州民间纠纷以及解决方式的几点认识[J].清华法治论衡,2006(2).

[13]沈菊芳.明清徽州坟山、祀田状况及其纠纷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

[14]张萍.从<徽州千年契约文书>看清代徽州民间纠纷和诉讼[D].厦门大学,2006.

相关论文

《四库全书总目》中文学文献综述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艺术类类论文综述格式,关于《四库全书总目》中文学文献综述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艺术类及总目及集部方面。

《档案法》“软法”文献综述

本文是一篇档案法论文范文,档案法方面大学毕业论文,关于《档案法》“软法”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档案法及档案馆及。

《档案法》操作性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是一篇档案法论文范文,关于档案法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档案法》操作性相关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档案法及档案。

《四库全书总目》中文学文献综述

本文是一篇艺术类论文范文,关于艺术类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四库全书总目》中文学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