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民族偏见

时间:2024-01-25 点赞:42394 浏览:7915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道家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道家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化认同与民族偏见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道家及华人及形象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道家论文范文。

摘 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罐头厂街》,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尝试构建了新的道德体系,体现了对道家思想精髓的文化认同.与此同时,作品中对两个华人形象的刻画,又带有西方人对东方人认识上的固有定势与民族偏见.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体现出的作者对东方文化认识上的矛盾思想及其根源.

关 键 词 :文化认同 民族偏见 约翰斯坦贝克 《罐头厂街》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中国文化及华人形象总是出现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之中,西方的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及华人形象的刻画也是一个逐渐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刻画随着时间和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的小说《罐头厂街》(Cannery Row,1945)就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的精华的认同与借鉴,但在小说所刻画的华人形象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作者并没有摆脱西方人对中国社会认识上所固有的文化定势和民族偏见.

《罐头厂街》中的故事发生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环境背景是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海湾的一条海滨街道,20世纪40年代初,那里以生产沙丁鱼罐头为主要特色,故称罐头厂街.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有科学家、商贩、及流浪汉等,他们相互为邻,没有理想,随遇而安地栖居在罐头厂街.海洋生物学家多克有恩于罐头厂街上的每一个人,为了表达对他的感谢,无业游民马克和他的伙伴们及其他居民们先后两次为多克举办晚会:第一次晚会以失败告终:多克本人没有参加晚会,这毁坏了多克的实验器材,他的实验室被折腾得一塌糊涂;第二次晚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参加晚会的所有人都非常尽兴,痛快地畅饮狂欢,这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正是作者为帮助处在危机中的美国人走出阴霾所建立的价值体系.

二 文化认同――《罐头厂街》中体现的道家思想

从贯穿小说的精神主线来看,《罐头厂街》无疑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精髓的认同.斯坦贝克深谙于中国传统思想道教的研究,在《小说日志》中,他曾把老子和柏拉图、耶稣、释迦穆尼并称为伟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教哲学思想的核心,即:顺其自然、遵守规律.在《罐头厂街》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所提倡的非目的论(non-teleology),这种理论毫无疑问借鉴了中国的道家思想精髓,即: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生活上倡导无为,培养简单的内心享受.这些思想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可以说是小说的精神主线.

道家思想在小说中尤其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小说的中心人物是海洋生物学家多克,道家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多克大学毕业,受过高等教育,和他为邻的是杂货商、流浪汉和之类的人,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些邻居应该和多克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然而,多克并没有看不起这些邻居,在他眼里,这些人才是“健康的,而且出奇的干净”,多克能够与他们和睦相处,这充分体现了“智者没有弃人”.他积极参与罐头厂街的福利事业,乐于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充分体现了道教所谓的“圣人常善救人”的思想境界.道教中的“阴阳和谐”思想在多克身上也得到充分体现,他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同样遵循了道教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准则:“人需向大自然来了解自身,了解一个人真正的人性”;他熟谙于大潮潭和栖息在里面的生物,“他不需要时钟的报时等他在睡梦中可以感知潮情的变化”.多克即是道家笔下所描述的能够随遇而安、清心寡欲、顺其自然的“圣人”、“智者”.

《道德经》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小说中的另外一组人物――马克和他的小伙子们―― 一群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正诠释了这样一种道家的生活态度.这些人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忧心忡忡,他们的生活简简单单,从来也不掩饰自己的,从不被金钱腐蚀心灵,他们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在自身冷暖饥饱都无法保障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筹办多克的生日宴会,这种生活方式无疑体现了道家所推崇的“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道家思想中的“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在这群人身上也有所体现:大街上正在举行盛大的国庆游行,马克和他的小伙子们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不愿扭头去看,因为他们清楚其中的内容.

《罐头厂街》中另一个可以体现道家传统思想的人物当属华人李忠(Li Chong),斯坦贝克在作品中称其“是一颗亚细亚式的行星,老子的引力使他紧紧地沿着他的轨道运行”.李忠领会了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精神:他明明知道把仓库租给马克等人是拿不到租金的,但他因此免于遭受的经济损失及来自于马克的“保护”却远远高于租金带来的收益.这恰恰体现了《道德经》中所推崇的生存智慧: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教的思想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也是作者试图通过小说来构建的道德标准.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说中得到了西方的认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试图从东方文化中寻找力量和支点来构建理想中的西方道德文明呢?分析一下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就不难找出其中的答案.

文学思想的发展总是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每当美国学者想要摆脱欧洲传统的束缚、寻求思想上独立的时候,他们就会转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去寻找力量和可以借鉴的东西.中国时常成为美国作家的精神寄托、心理慰藉和思想归宿”(刘岩,1999).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美国历史上动荡的十年,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全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压力与动荡.经济大萧条同样动摇了美国人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使社会陷入了精神危机.正如小说中多克所言:人们一度赞美的“善良、慷慨、坦诚、同情”可能带来的是失败,而人们一度唾弃的“贪婪、卑鄙、自私、索取”成为成功的秘籍.在这样一个精神极度空虚、思想堕落的年代,作家的心理同样遭受摧残,在困惑、迷茫中,有责任感的作家也在寻找着能够从建构新的道德体系中拯救美国的出路,斯坦贝克也是其中一员.他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缔造一个世外桃源,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古老的中国东方文明是神秘的,当时中国的《道德经》在美国也极为盛行,斯坦贝克从中获得了灵感,他认为道家思想中的精髓能够帮助困惑中的美国人建立内心的和谐与安宁,这样能够帮助美国人走出笼罩在邪恶中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当西方文明与文化陷入危机之时,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便容易得到认同,这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的认同是带有功利性的,是在为我所用基础上的认同.

三 民族偏见――《罐头厂街》中的华人形象刻画

《罐头厂街》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曙光.然而,涉及到对小说中华人形象的刻画,斯坦贝克并没有摆脱西方人在看待东方社会时所固有的文化定势与民族偏见.小说中出现了两个华人形象,虽然这两个人并不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但从作者对他们的刻画中,我们能够看到浓厚的民族偏见色彩.

小说中的李忠表面上看是被人接受和喜爱的华人形象,他在作品中被当成“楷模”.与那些多数当苦役的华人不同,李忠是杂货店的老板,应该算是华人的“佼佼者”.他对“道法自然”精神的领悟正好迎合了作者所欲构建的理想中的道德体系:远离野蛮战争,追求平和安静.然而,斯坦贝克是这样刻画李忠这一形象的:他是一个发音不标准、满口讲着洋泾浜英语的中国人,他个头矮胖,又是带着哭丧脸.他总是仰起头,通过扁圆形老花镜看着远处,他总是在沉思什么,使人无法看透中国人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从不让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从不对人表达他的看法,老人小孩都觉得他滑稽、古怪.他逆来顺受,服从于白人社会,是美国人眼中的“模范移民”的形象.他的这种被接受的华人形象首先是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之上的,体现出白人高高在上的俯视东方人的带有优越感的态度.同样,李忠虽然习惯于适合罐头厂街的生活,但他的懒散、冷漠的“华人气质”使他被排挤在白人群体之外,尽管他与白人流浪汉的相处,表面上看不出种族肤色的影响,但李忠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自我保护意识,这也充分体现出作者既需要李忠身上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来维系理想中的道德体系,但同时又无法让华人形象完全融进白人的世界中,使得“华人形象”总是被突兀地排挤在白人世界之外.


此外,始终贯穿于小说之中的还有一个无名的、被称为“中国佬”的华人形象,他在小说中没有语言的表现,作者刻画的只是他的神秘身影:

“每当暮色苍茫等从山岗上走来一个华人老头等他头戴一顶古老的扁草帽,身穿蓝粗布衣裤,脚上蹬着一双重实实的鞋子,其中一只的鞋底快脱落了,走起路来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等他面颊干瘦,面色棕黄,脸上肌肉像痉挛似的拉得紧紧的;一双呆滞的棕黄色眼睛连眼白也是棕黄的,深深地陷在眼窝里,像是从洞里往外看等”

作者所刻画的形象在神秘古怪中散发着恐怖的气氛,没有人敢走近他,他远远的背影成了死亡和滑稽的象征.当小孩子安迪在戏弄和嘲笑他的时候,他也只能是无声地默默接受.

斯坦贝克对华人的描述无疑是一种怪诞的形象,这种华人形象的刻画充分体现了作者所持有的民族优越感及民族偏见.东西方历史的差异及近现代东西方盛衰的对比以及西方殖义者对东方的入侵,使得西方人总是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看待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曾一度主宰美国的文学作品,即:西方人充满自信和优越感,东方人自卑自贱;西方人是主宰,东方人是惯于顺从的仆从;西方以文明、自我和高贵的形象出现,而东方他者则蒙上了一层令人生厌的晦暗色彩,以一种奴性、麻木、卑贱的形象出现.因此,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很多对华人形象的刻画很难摆脱民族偏见的束缚,华人成了模范移民、黄祸、内心卑劣、苦力、小丑等典型代表.在《罐头厂街》中,斯坦贝克对华人形象的刻画一方面是由于他从未亲历过中国,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了解甚少;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即:是作者带着民族偏见的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结果.

四 结语

战争及经济危机将美国带进了一个充满危机和困惑的时代,美国人面临着这种突如其来的社会变化陷入了惊恐与绝望.作为有责任感的作家,斯坦贝克渴求通过自己的作品,借鉴中国文化的精华,缔造一个世外桃源,重塑受到冲击的美国文明.《罐头厂街》中的精神主线充分体现了斯坦贝克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精髓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为我所用基础之上的.然而,小说中对华人形象的刻画却与作者的文化认同态度相矛盾,可以看出是斯坦贝克没有摆脱掉西方人对华人固有的民族偏见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昌宋:《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第3期.

[2] 刘岩:《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 陈 、孙景尧、谢天振:《比较

为您写道家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道家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化认同与民族偏见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道家及华人及形象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道家论文范文。

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 田俊武、高原:《斯坦贝克〈罐头厂街〉中的东方主义哲学》,《汉江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4期.

[5] 《斯坦贝克选集――中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6] 诚虚子:《〈道德经〉新解》,济南出版社,2003年版.

[7] 陈霓:《斯坦贝克作品中的美国华人形象――以〈罐头厂街〉和〈伊甸之东〉为例》,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李轶群,女,1975―,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工作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相关论文

民族舞蹈和文化认同

本文是一篇民族舞蹈论文范文,民族舞蹈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民族舞蹈和文化认同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民族舞蹈及舞蹈及文。

时间态度与文化认同

本文是一篇时间论文范文,时间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时间态度与文化认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时间及文化及历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

微文化传播时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认同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类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微文化传播时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文化建设及。

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

这是一篇传统文化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是城市社会学专业与传统文化及民族及传统方。

“样板戏”的传播与文化认同

这篇政治性论文范文属于社会传播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政治性毕业论文模板,与“样板戏”的传播与文化认同相关新闻传播论文硕士论文。。

非物质遗产与文学中的文化认同

此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文化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非物质遗产与文学中的文化认同相关函授毕业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及文学艺术及社会关系。

文化认同与企业文化建设

本文关于文化及企业及员工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文化认同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对不知道怎。

《喜福会》中的文化认同

本论文为文化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喜福会》中的文化认同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