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普通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4-01-29 点赞:53485 浏览:11202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国际贸易类国际贸易融资论文,关于探究普通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及外贸企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际贸易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国际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为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急需大量懂外语、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外贸人才.通过对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求:对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关 键 词 :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17-03

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后危机时代”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加大了汇率风险的比例,导致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加重了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二是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贸易摩擦经常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金融危机的重创,为了恢复本国的经济,推行新的贸易保护政策,手段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三是合同的履约率下降.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滑坡,进口需求减弱,由传统的信用证(L/C)结算方式更换为托收(D/P)或汇付(T/T)合同履约率低.四是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带来冲击.各国的政治因素和政策导向都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冲击.世界各国为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纷纷出台政策,影响对外贸易,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

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在带来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更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贸易摩擦.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随时发生的事情,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关键是我们能否利用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料,做到面对现实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和避免损失.这就给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提出一个是否有能力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贴切实际,提出了一个重新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为主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组织原则及运作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三个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国际经贸发展的态势,能在本地区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和贸易管理等三个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课程多,内容丰富,依据知识点和内在的联系,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专题,即国际贸易史、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七个专题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全部主要内容.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保险”、“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电子商务”等主干课程,学生可在学习专业导论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3.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人才培养活动,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也包括由学校设计并组织的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则主要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注重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国家相关政策及国际贸易的新形势,提出问题,促使大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现代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促使国际贸易学科的内涵不断丰富,当前国际贸易学科理论与实践都有了新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商学院校纷纷设立了国际贸易专业.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得知,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及相关行业的人数只有40%左右.而从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外贸企业等涉外部门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国际贸易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外贸企业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究其原因,是高等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某些偏差.

1.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够明确.“应用型”是相对理论型而言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偏重于理论,对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导致了毕业生对国际贸易具体业务技能的缺陷,“职业技能”没有达标.作为地方民院校,从人才培养层次上来说,是培养中、高级层次,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知识的深度和高度,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品德意志等.

2.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布局.重视理论课程的设置,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与其他经管类学生同步开设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外贸单证、国际贸易系统模拟等实务类课程占教学的比重小,且开设得不够齐全.缺乏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对于实习等实践环节重视得不够.实践环节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上模拟软件系统的实验课;二是集中到企业实习.与理论课程相比,实践环节课时比重小,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实习基地建设基础薄弱,学生实践机会少,业务能力提高慢. 4.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民办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但是从书本到书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国际贸易业务环节缺乏深入的了解,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理论与具体业务之间的融合贯通,由于学生参与的机会少,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凸显出来.就业市场的直接后果便是商务类学生无法找到对口工作.“罗郑胜认为涉外企业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最大的就业出口”.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频繁,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只掌握单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外语人才巳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需要既有扎实外语基础又掌握经贸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1.培养决策型人才——具备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随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能够密切关注国际市场风云的变化和贸易政策的变迁,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应对国际贸易错综复杂的局面,分析和预测各种可能的贸易机会和潜在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开拓创新,能了解贸易伙伴的经济基础、信用体系建设和法律体系及文化背景,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国际贸易发展战略.


2.培养经营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后危机时代,各种贸易风险加大,如汇率风险、履约风险、政策风险等,都给外贸企业出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向外拓展市场时,能够把握相关的国家政策,减少政策风险;在商务洽谈中,考虑汇率变化因素,掌握主动权,规避汇率带来的风险;在选用支付方式时,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能够据理力争,减少合同履约风险;要采用对我方有利的贸易术语,尽量减少贸易争端.

3.培养合格的外销业务员——具有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一个合格的外销员,不仅要具有流利的外语会话能力,必须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当贸易摩擦发生时,能够积极做出反应,坚持原则,按规则办事,不出纰漏,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国对华发动的贸易争端的可能性;能够运用WTO规则,维护国家利益,向国外提起贸易争端,保护本国的外贸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四、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1.培养目标需要再定位.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地方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重点为外企、外贸及国际交流等涉外领域提供人才支持.

2.教学方法需要创新.(1)开展以专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探索以专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一是有利于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消化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文献,组织讨论,上级机模拟实验的过程,分析具体业务环节,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专题教学形式是由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有了转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有利于整合知识结构,为学生补充前沿知识.国际贸易是动态发展变化的经济领域,将教学内容列为专题讲座,能够引入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使学生接触到国际贸易最新知识.四是理论联系实际,专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增加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2)加强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它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应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大教学视角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的提高.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系统,上好实验课.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模拟仿真的教学应用平台.交易磋商模拟可以使学生掌握商业函电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报价模拟可以训练成本核算能力;进出口贸易物流和结算模拟,使学生掌握业务程序,学习制单结汇.在贸易模拟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如企业与银行、商品与产地、海关与商检等.二是建立实习基地,搭建校企平台.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利用企业的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开阔眼界,养成职业技能.通过与外贸企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增加国际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教师应用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能力的强弱.应从学生的个体特性角度出发,因材施教.要加强师资培养的力度,增强教师对学生职业引导的能力.解决目前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缺乏对策:一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外贸企业人才讲课;二是选送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外贸企业学习锻炼,使教师不断获得最新的国际贸易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人才培养的经济效益是学校和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应考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起点,在追求人才培养投入和产出的社会效益时不断地形成自身人才培养品牌,扩大学院及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知名度和人才就业市场的占有份额.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覆盖英国90%以上的职业岗位、近500种证书,在英国96%以上从业者持有NVQ证书.英国政府根据社会就业需要,由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QcA策划和组织,根据其工作能力评估合格后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o资格证书分为初(foundation)、中(intermediate)、高(vocatlonaI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等三个等级.这为英国国内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提供了较为统一的评估标准,在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用性和可持续性.

由此可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尤为重要.目前,外贸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和出于对商业机密的考虑,高校实习基地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找单位实习要凭教师的社会关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关论文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国际贸易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贸。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本文是一篇国际经济论文范文,国际经济相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国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