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才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高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4-01-18 点赞:55356 浏览:11902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高等教育类有关有关金融方面的论文,关于城才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高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探析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可用于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高等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及金融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历史和实践证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是金融人才不断集聚和发展的过程.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上海能否成为吸引金融人才的磁石,能否成为储备坚实而可靠的人才阵地,直接影响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命运.虽然最近几年上海金融人才不断发展,但与其它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加强引进国外高级金融人才的同时,笔者认为应以高校为依托,进一步增强本土化卓越金融人才培养力度,并在分析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卓越金融人才培养进行了探析,以期对高校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关 键 词 :卓越金融人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CO-OP

一、上海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与传统金融人才培养弊端

上海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众多财经院校汇集,客观上为打造本土金融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为止,除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之外,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金融学院等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地担负着为上海培养金融人才的重任.但整体而言,层次较低,还没有一所专门能培养顶尖金融人才院校,各院校有金融专业,但没有形成规模、有知名度的金融院校.同时,与国外财经类院校相比,上海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可能也不可以回避的问题.

(一)缺乏办学特色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普遍.我国的高等学校由于受过去集中过多的管理体制影响,共性有余,个性不足.这就决定了高校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 过分追求统一: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序以及统一的学习评定方式,最后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都是缺乏个性、无特长的统一产品.这种缺乏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十分不利于金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二)金融师资水平不高,缺乏积极性,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卓越金融人才的关键.近年来, 我国金融学科师资队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才流失的问题逐步得到控制, 新增师资的学历层次也大大提高.但就金融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言, 在知识结构、梯队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上还不尽合理, 金融教师大多是来自本校、国内其他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虽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但缺乏金融实践经验, 对金融学科的先进教学经验与学术动态、前沿发展等也很难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不能适应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三) 教学与评估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卓越金融人才培养.长期以来,金融学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绝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灌输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意识薄弱,习惯于端坐课堂听讲稿,不敢提出质疑,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学中偏重金融专业知识教学,忽视相关领域知识和素质教育,与培养综合性金融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考试大都采用闭卷形式, 提前划定考试范围,强调知识点的记忆,这种评估方法采用非常局部的知识信息量的测试来代表整体上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状态, 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和局限性,客观上必然带来测试结果的不合理性、偶然性以及测试误差, 更重要的是它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使高校培养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

(四)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金融实践基地, 学生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金融作为应用经济型学科,创建实践基地、营造实践氛围、创造相应的实践条件是高校培养卓越金融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途径.但是, 由于学生扩招及实习经费的紧张,学生实习基地不多甚至没有,多数高校对学生实习采取了放任自流的办法,难以保证学生实习效果.另外, 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往往与金融企业或财务部门联系在一起, 企业从自身市场竞争的风险来考虑,害怕泄漏自己的商业秘密,总是不太欢迎他人的介入, 高校也因此联系不到企业或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即使由于某种关系, 企业从表面上接受了学生,但实际上学生根本了解不到企业的真实信息,导致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流于形式.


(五)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培养,缺乏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的教育.金融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风险行业,职业道德问题是当前我国金融业风险防范中的“重灾区” , 这从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大案要案中就能看出端倪.在西方,金融从业人员都要接受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每一个行业都有详尽的执业准则.反观国内,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经常流于形式,执业准则,语言不详,不少关键的约束条款表达模棱两可,甚至根本就没有.

二、 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卓越金融人才培养,首先要立足实际,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目标,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合理定位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升核心竞争优势;要创新金融人才培养理念,科学制定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特色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结构及学分分配,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注重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注重国际化视野与创新型思维的培养,体现课程设置的前瞻性、交叉性、实验性和国际化,以进一步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CO-OP人才培养力度.深化CO-OP人才培养力度,实行开放式办学,不仅是高等财经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其它各国财经高校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趋势.高校的金融教育应打开书斋之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在办学过程中, 须主动地走出去, 主动联系行业和校友, 主动联系主管部门和其他院校, 走开放式办学发展之路,采取CO-OP人才培养模式.CO-OP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的是教学设计的CO-OP、教学内容的CO-OP、教学过程的CO-OP、教学评价的CO-OP.

(三)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study partner”、“Project work”、“Reflection team”、“Study team”形式,运用讨论课、案例课、专题研究课、实训课、模拟课等形式,实现学生教师间的互动,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向认识、反思、产生新知识的高级阶段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崇拜权威、迷信书本向敢于挑战、更新知识的创新型模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支持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创新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培育创业理念,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实训实验班, 从执业能力、办公能力、社会能力、管理能力、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和实岗互动等方面弥补教学中偏重理论,缺乏实际操作培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

(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重视金融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第一,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把优秀教师资源配置在教学一线,教授、副教授和专家都要为学生开设课程.第二,加大教研投入, 加强现有师资培养,鼓励并资助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或攻读学位或参加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使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术动态,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教学的前沿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第三,加强教师选拔、考核、评聘和日常管理, 注重引进 “双师型” 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和职称评聘制度, 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教师教学教研工作热情.第四,要加强校企合作,聘请金融机构领导、一线专家、业务能手为学院的教师,建立教师教学资源库,共建双师教学团队,提高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水平.

(五)提高金融人才教育培养的国际化程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金融教育资源,借鉴或引进先进的师资、课程和教育理念,引进国际高水平教育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竞争的国际化卓越金融人才.积极引进国际通行的知名金融职业能力认证项目,探索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推进与国际资格认证项目接轨的课程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层次金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如金融风险管理师(FRM)、金融理财师(CFP)和金融分析师(CFA)以及高级金融英语人才等.

相关论文

关于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调查

本文关于金融市场及金融系及国际金融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金融市场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关于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调查相关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