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排斥:中原崛起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4-03-28 点赞:48510 浏览:9692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金融服务及农村金融及金融体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金融服务论文范文文献,与金融排斥:中原崛起的机遇与挑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金融服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文章主要介绍了金融排斥的内涵、我国金融排斥的现状以及金融排斥对中原崛起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指出深化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的前景和意义,为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努力方向.

关 键 词 :金融排斥;社会排斥;中原崛起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27-03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排斥的内涵

金融排斥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其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发达国家,如FSA(2000)、Kempson和Whyley(1999)等对英国的研究,Aizcorbe et a1.(2003)对美国的研究等.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特别对中国的研究――基于中国区域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排斥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复合概念,它不仅与金融服务的地理可达性即地理排斥(Physical Access Excel-sion)有关,还包括以下维度:评估排斥(Access Excel-sion)、条件排斥(Condition Exclusion)、价格排斥(PriceExclusion)、营销排斥(Marketing Exclusion)和自我排斥(Self-Exclusion).地理排斥是指被排斥对象由于无法就近获取金融服务,不得不依赖公共交通系统到达相距较远的金融中介;评估排斥是指主流金融机构通过风险评估手段对经济主体施加的准入限制;条件排斥是指对经济主体获取金融产品的附加条件不尽合理;价格排斥是指金融产品价格过高超出了某些主体的偿付能力,将这些经济主体排斥在外;营销排斥是指主流金融机构的目标营销策略,往往会将某类人群有效排除;自我排斥则与被排斥主体的自身经历和心理因素相关,是被排斥主体主动将自身排斥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以上共同构成金融排斥的复杂集合.

Leyshon和Thrift(1997)认为金融排斥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复杂过程,英国金融系统的演化就是金融排斥和金融融入(Financial Inclusion)交错关联的过程,该过程最终导致地区的非平衡发展.Panigyrakiset a1.(2002)指出,尽管金融排斥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定义,但是其主要的特征是某些客户群体无法通过适当的渠道获取必需的金融服务.目前关于金融排斥的研究,已经从金融服务和机构的地理可达性拓宽到对享有极少量金融服务的主体类型以及金融排斥过程的研究.金融排斥并无明晰、确切的定义,它与社会排斥相互关联,金融排斥只是社会排斥的一个维度(Ro-galy,et a1.1999).金融排斥是一个自强化(Self-rein-forcing)的过程,它可以是社会排斥的原因或结果或者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目前对于金融排斥程度尚无准确的估算.在量化研究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东南发展机构有开创性贡献.该机构收集大量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利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采纳逐步回归法确定与金融排斥相关的变量,计算出相应的金融排斥指数,描绘了英格兰东南部区域的金融排斥程度和地理分布的全景.英格兰东南发展机构选取复合剥夺指数(Index ofMultiple Deprivation)作为计量模型的因变量,该指数同金融排斥程度高度正相关,并且可以通过统计渠道获取原始数据.然而,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各级统计部门还未能提供相关数据,因而影响了该量化方法的推广和使用.


二、我国金融排斥的现状

一般说来,金融机构密布的地区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消费者和投资者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该区域的金融排斥程度相对比较低,反之,亦反之.虽然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学中的空间出现虚拟化倾向,经济主体获取金融信息和金融服务更加容易,从而有可能减轻金融排斥现象,但是实践证明很少有顾客通过和网络申请金融服务,人们还是偏爱面对面的交流(Face to Face Contact),本地金融服务仍是居民的首选,即本土偏向(Home Bias).因此本文选取各省区金融机构数量作为反映我国区域金融排斥现状的主要指标.

从各省的金融机构指标来看,我国西部省份的金融排斥程度很严重,如西藏目前没有一家银行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只存在一家证券营业部;青海、宁夏、贵州、甘肃全省的金融机构分别只有8家、20家、65家和84家;东部发达省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该指标数值则分别高达1262家、1014家、713家、841家和645家.从外资金融机构总量(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保险代表处)来看,东部发达省区同样远远高于中西部省份.外资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广东、上海和北京三省市,而中西部的河南、黑龙江、湖南、安徽、吉林、山西、内蒙古、新疆、江西、云南、广西、甘肃、贵州、宁夏、青海和西藏均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虽然随着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对外资的全面放开,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外资银行的关注点,但是目前中部六省中,只有湖北一个省份有4家外资金融机构,这种类型的金融排斥影响内外资金融机构的相互合作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无法有效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阻碍了以金融崛起带动中部崛起的战略进程.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相对滞后.农村资金存在严重外流,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是金融排斥的重要方面.在衡量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时,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这一指标常常被忽略,事实上,省级平均意义水平上的高金融发展水平不能掩盖农村的金融排斥问题,农村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金融产业的效率,因此可以采用该指标衡量不同区域农村金融的排斥状况.我国各省区的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如黑龙江农信社贷款额为1610.1元(为各省区最大值),而西藏该指标值为127.5元(为各省区最小值),绝对极差高达1482.6元,而相对极差则为12.63.我国农信社贷款额省均值为777元,除了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黑龙江、天津、吉林、内蒙古、新疆和宁夏,其余19个省份该指标均低于省均水平.可见,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农村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为了全面反映各省份金融排斥程度的大小,本文利用金融排斥与金融综合竞争力的负相关关系,选取如下11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金融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年贷款总额、金融机构年存款余额、资本形成总额、保费收入、国际金融机构指数、国内金融机构指数、上市公司数量、证券市场年交易额、资本证券化比率及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北京和上海金融排斥程度轻;江苏、山东和浙江程度较轻;辽宁、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河北、福建、天津及黑龙江金融排斥程度中等;金融排斥比较 严重的省份有安徽、山西、吉林、重庆、江西、广西、陕西、新疆、云南和内蒙古;甘肃、海南、贵州、青海、宁夏、西藏则属于金融排斥较严重的省份.

三、金融排斥对中原崛起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排斥的影响不仅限于将个人和家庭从金融服务中排除,而是将他们从居住的更广的社会中排除,这会导致更多的深层次问题.首先,大批金融机构的撤出引发投资减少、经济衰退、建设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激化,马太效应致使不平衡发展加剧;其次,被金融排斥的人群往往在地理上聚集,这将导致该群体共同的心理障碍,如对金融机构的不信任,进而是对整个社会的不满.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被排斥在发达的金融体系之外,而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长期割裂,会造成农村金融和经济的滞后以及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金融的发展同样要遵循系统观和统筹观,区域的金融成长如果缺乏与城乡统筹相关的质性成长,是很难真正提升金融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因此河南省还需要重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完善农民工服务,从多种渠道促进城乡金融资源的整合,减轻贫困地区的金融排斥.

中原地区今后仍面临严峻挑战:不仅要增加经济总量,而且要从增量人手,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提升区域的金融文化,培养金融思维和金融习惯.对深藏于人们行为中的金融思想进行诱导式变革,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政府干预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努力、培养独立的金融人格上面;建立开放的网络形式的学习性区域,使相似环境下默示知识的交互学习相对容易,增强各主体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整个省区的金融成长;改善投资环境,塑造良好的“地理资产”,增强投资人信心等.

国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致力于金融排斥的负面效应,事实上,金融排斥具有两面性,即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金融机构的目标营销可能造成金融排斥却有利于客户群的细分和差别化服务;小额储蓄账户的收费可能令潜在客户群自我排斥却有利于睡眠卡的清理和资源的节约;金融排斥引发地方货币系统的产生,该系统虽然存在法律意义上的缺陷、金融资源有限且具有潜在的金融风险,但是却满足了当地的资金需求,促进地区经济崛起,树立区域形象,宣传区域品牌,促进区内信任度提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货币流的黏滞力,最终增强对外来资金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例如江浙地区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壮大满足了企业家的创业资金需求,解决了企业家面临的融资困境.民间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多样化,避免了资金的闲置和配置的低效率,为地区经济的崛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江浙蓬勃的发展势头又吸引了大量的区内资金和外来资金,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金融排斥也为中原地区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原地区要增强区域内部资金的集聚力和黏滞力,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以金融崛起带动中原崛起的战略.

四、结论

金融排斥的空间布局对微观金融企业选址、政府决策以及区域的和谐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国区域差异大,不仅是贫困地区,就连富裕地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城乡边缘区金融排除就更加严重,那些地处僻壤,距离金融中心较远的区域获得金融辐射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如何解决城乡金融网络的割裂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排斥究竟是被动纳入金融交易流程(供给推动)还是主动纳入金融交易流程(需动)都是需要进一步考察的问题.

相关论文

中国碳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本论文是一篇碳金融有关金融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关于中国碳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碳金融及金融服务及金融创。

我院金融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关于高职教育及金融管理及服务业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高职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我院金融专业的机遇与挑战相关学士学位论文。

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这是一篇互联网金融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互联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是金融市场专业与互联网金融及互联网及金融服务方。

贵州省农业保险的机遇与挑战

该文是财产险专业农业保险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农业保险有关硕士学位论文,与贵州省农业保险的机遇与挑战相关论文范本,适合农业保险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