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沉默之后,建筑依然在大地上歌唱:记我的建筑师父母

时间:2024-02-19 点赞:54410 浏览:11549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师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音乐沉默之后,建筑依然在大地上歌唱:记我的建筑师父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系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标题前还应有两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从小就知道这话,是学建筑的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在他们眼里,建筑作品是韵致而律动的乐章;在我眼里,建筑师的生命在这凝固而灵性的乐章中延续.

父母巫敬桓和张琦云是同学加同事,二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是四川人,是原大学建筑系四一级的同窗,一同在大学任教、一起加盟兴业公司、一起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同任高级工程师,是当年院里唯一的一对高工夫妇,可惜又同在50多岁盛年之时相继离世.

他们虽已离开多年,但老朋友们说起他们,依然是栩栩如生.他们的建筑作品历经半个世纪依然屹立而光彩不减.

如果说杨廷宝,杨宽麟,梁思成等留学归来的第一代建筑师是将现代建筑引进中国的先驱,那么在国民政府时期学成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系学生,就是将这些老师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传播开来的承上启下者.我的父母就是其中一员.

国立大学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所高等学府,其中建筑系很有名,门槛也高,要加考绘画.父亲从小喜欢绘画,在参观中大建筑系时,被建筑绘画所吸引,又学美术又学工程技术,还能把画的变为现实,于是选择了建筑系.他在建筑系里如鱼得水,成绩优异,每次参加设计竞赛都能赢得奖金.

母亲张琦云也是那个年代能跨过高门槛的极少数优秀女生.爸妈班里只有十多名学生,女生仅四位.妈妈功课好,还“官”居班长.据《一代宗师梁思成》一书记载,抗战期间,梁思成协同杨廷宝等搞了两次建筑设计竞赛,“第二次是1944年,题目是后方的某农场.得奖的第一名是朱畅中,第二名是王祖垄,第三名是张琦云.他们发现的这些高材生后来都成了建筑界的骨干.”

1945年,爸爸毕业后被杨廷宝老师留下做助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戴复东在文章中这样说“助教巫敬桓先生曾是建筑系中异常拔尖的学生之一,从而留校任教”.

父亲教书的同时,还参与学校的工程设计,也曾任职国府的民用航空局设计处、银行工程科,这期间设计的工程有大学学生宿舍楼、九江航空站、上海龙华航空站,民航局宿舍楼,还有未建成的民航局办公楼、银行南京招待所及台北银行大楼等.

据清华大学的老同学回忆,他们班里女生漂亮,是“学校级”的,很受高年级男生青睐.但能成百年之好也不容易,我父母算是携手到底的一对.

这难得的一对也差点生离死别.妈妈由于生病休学一年,1946年毕业.这一年,父亲先随大学复员从重庆到南京,年底母亲也飞往南京.当时美国飞行员想赶到南京过圣诞节,不顾南京上空雾大,起飞后无法降落,转飞上海,强行降落时飞机失事.妈妈坐在机尾,成为仅有的两个幸存者之一.

当时人们以为全机人遇难,在上海的同学赶去认遇难者,见一遇难女士眼熟,就电告爸爸说张遇难.父亲赶到上海,悲痛万分,与同学一起办后事买花圈.这时又听说有一受伤小姐正在医院抢救,他们赶去一看,满身满头包扎的正是我妈妈,二人皆笑.我妈还很委曲:我都这样了,你们还笑!

据说是爸爸送的订婚戒指救了她看尸的人看到戒指,一摘,发现小姐微出一口游丝气,这人心好,马上送人到医院,救了人,也成全了一个家庭.这事后来在设计院里也广为人知,几十年后,老同事们还说当年你爸爸白哭了!

1951秋天,老师杨廷宝在北京接了工程,特召他们进京,进入兴业公司建筑设计部,得意门生变成得力干将.1954年兴业公司设计部并入北京市设计院,他们又随杨宽麟老师来到设计院.

20世纪50年代,他们风华正茂,满腔热忱共绘蓝图.在两位杨老师的带领下,爸爸与结构工程师孙友明、设备工程师杨伟成等密切合作,在著名的王府井大街从南到北留下一串凝固的建筑乐章:新侨饭店、人民日报楼群、百货大楼,和平宾馆、八面槽百货商场,全国文联办公楼等.那几年他设计的工程还有汽车局的楼堂馆所.全国工商联大楼、石油学院教学楼,中小型使馆,河南医学院、北京师范学院楼群、解放军俱乐部等等.妈妈参加设计的工程有和平宾馆、百货大楼、新侨饭店、北京市委党校、苏联大使馆等及国家大剧院的方案设计等等.

其中具代表性的是王府井百货大楼,这是当年北京最大的商业建筑.在杨廷宝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反复做方案,精心设计.

1963年11月19日《北京晚报》的一篇专访《建筑师和绘画――访建筑工程师巫敬桓》中这样写道:“他在设计王府井百货大楼时,曾画了五六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初画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房屋,满足了百货大楼的功能需要,但外形却不够美观,最后才改成现在的样式,使它更富有韵律和节奏,很大方.”

时隔30年,1993年11月29日《北京日报》又刊文推举王府井百货大楼参选“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建筑”,文中这样介绍

”坐落在王府井商业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建成于1956年.建筑高30m,4层,局部5至6层,建筑总面积21508m2,是王府井商业街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百货大楼采用框架梁柱式结构,等顶屋之间做成空廊,采用了具有民族风格的雀替与额枋的形式.等二层以上外墙均贴棕黄色面砖,并间有装饰性的民族风格图案,这样的设计处理,使方正,庞大体量的百货大楼在细部处理上透出了民族建筑特色的韵味.北京市百货大楼由于处在古老的王府井商业街中心位置,在全国人民心中已成为王府井的象征.

这座建筑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已故著名设计家巫敬桓夫妇为主设计的.”

一心只画“圣贤”图的建筑师也绕不过政治运动去.在做建国门外中小型使馆设计时,爸爸请教五室经验丰富的陈占祥总建筑师,二人挺说得来.后来陈工被打成,父亲没积极参与揭批,辜负了组织上的动员与期望,虽没被划成,但也属右倾之类,对后来具有政治性的工程设计参与不多,但有时也出来应个急.如在征集人民大会堂方案时,他带领五室同仁做图,后来突然通知说周总理要看方案,他和林开武连夜赶出渲染图.沈勃在《人民大会堂建设纪实》一文中写道:“等第六稿方案送到中南海周总理办公室.等周总理听了汇报后,又重新看了一遍各个方案,然后用商量的口气,指着北京4市建筑设计院巫敬桓、林开武设计的方案说:大会堂是不是这个方案比较好一些”.当然后来又经几轮设计,最后采用的是综合各家所长的方案.

后来西单百货大楼立项,这是规划占据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的规模更大的一家商场,甲方点名希望做过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父亲主持设计.于是爸爸和老搭档孙有明又兴奋起来,精心设计,很快完成施工图,可惜遇困难时期,已开工的工程下了马.

老朋友们说起父亲,交口称赞他的绘画功力.他画设计图和渲染图又快又好,又有些修图小绝招,因此经常画图赶图,还修图.对不出名不留名的助人之事、救急之事,他乐此不疲,老同事们至今仍津津乐道.

但最令大家感动和感慨的还是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中小学设计.

1961~1965年,爸爸接受了主持北京中小学新校舍设计的任务.他这个做过大型建筑、已小有名气的建筑师,对小工程也极其认真,竟把无名无利、不起眼的中小学设计当一门学问来做,年复一年,下的功夫比做大工程还要大.

在他的遗物中有一打已发黄发脆的稿纸,那是1964年9月在北京市“五好集体”和“五好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发言稿,从这里,还有老同事的回忆里都能看到他做中小学设计的细致与用功.

他带领设计组全面调研了北京中小学的设计,到40多个学校蹲点,到小学上课,与高中学生座谈,拜访老师工友:到上海天津取经,还与卫生部门一起做教室采暖,通风、照明的试验.

比如教室的采光照明,他们测定了教室四季从早到晚的光线变化、灯光照度,仔细确定教室窗子的大小间距及与地面、墙边的距离.比如教室的通风换气,先借鉴国外的通风洞,后发现冬季进凉气,他们又与北京医学院和防疫站做试验,测定通风洞换气与开窗换气的效果,1964年的方案取消了教室的通风洞,并作了课间开窗换气的规定.

为确定课桌椅与教室的关系,他们测量了7~19岁青少年身高,与卫生部门、家具厂一起研究订出课桌椅的规格.为确定教室挂衣钩的高度,他到百货大楼量了各种小孩棉猴的尺寸.为确定黑板的高度,他特到小学一年级去听课,还动手写黑板,反复琢磨这个“小”问题.他们还观察楼梯疏散情况,统计厕所使用人数,对学生的喝开水热饭问题,都做了特别细致的研究.

儿时小学开家长会,总是爸爸去.他在走廊上教室里东观西察,还琢磨课桌椅,说这与你们小学生的身高很有关系哩.我听着很新鲜.

那几年大批儿童入学,但又值困难时期,因此设计中还要降低造价,争取多建学校.为此他们不断审核质量标准,一项项算,一件件核,一年年改进图纸,造价不断降低,质量却逐年提高.

他带领设计组共完成设计图集32套,用这些图集建成了130多所学校,使北京中小学的设计上了一个大台阶.他亲手写下的一大摞调研资料是一笔丰富的遗产,许多设计标准沿用至今.

1963年父亲被评为北京市的“五好职工”,遗物里有一枚当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颁发的五好职工奖章,也许就是对他这些平凡而艰辛的付出的表彰.

在父亲苦心琢磨中小学时,母亲张琦云正埋头于住宅的标准化设计中.她从1959年主持龙潭湖高层公寓设计起,20多年与住宅和小区的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开始试点装配式住宅建设,妈妈接到设计任务后,成天琢磨,反复推敲,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使墙板构件规格大为减少,并结合外装修的改进,提高了装备化程度.她的设计曾被评为优秀设计,她也被评为设计院技术革新标兵.她主持了1960、1962通用住宅设计、1964装配式住宅设计,还有水碓子小区规划,独立式试验住宅(1963年)设计等.

1964~1965年她主持的北京龙潭小区规划设计工程,在小区建设中作了先驱探索.龙潭小区是市建委抓的试点,采用了当年少见的“五统”建设方式,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投资、统一施工、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区内有住宅楼40栋,并有配套的教育和商业服务设施.1964年春开始规划设计,7月一开工,设计小组就进驻现场.妈妈那时就像长在了工地,有时节假日也不回家.他们与施工单位配合协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先地下后地上”地进行建设,仅一年多就建成占地10ha多,建筑面积约10万m2的装配式住宅小区.

20世纪70年代她除了主持设计向阳化TU的工程和小型使馆、参加北京前三门大街的规划外,又主持设计了张金庄小区规划(1972年),西二环“全装配”高层住宅(1975~1976年),北环西路小区规划和配套项目工程(1976~1977年),北环西路小区的南区北区规划《1980年》等等.

妈妈一直认为“建筑工作者必需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工程不论大小,她都精心对待.例如1978年做的龙潭湖公园大门设计,约60m2的任务,她这个主持过众多小区设计的专家,还身体力行到公园守门收票,体验生活,在功能需求和艺术处理上反复比较后,才确定了设计方案.

妈妈虽然天分不低,是院里唯一的女高工,但她不像爸爸那么才华横溢.她更多的靠勤奋,下“笨功夫”:她加倍付出,全力以赴;她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晚饭时爸爸这只先到家的“快乌”总要仔细地夹一盘子菜,留给她这只还在飞的“慢乌”.

爸妈同样认真、同样勤勉、同样敬业.从小就见他们忙,总有赶不完的工程.晚间家

本文是一篇建筑师论文范文,关于建筑师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音乐沉默之后,建筑依然在大地上歌唱:记我的建筑师父母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师及建筑系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常见老爸横一张图板,老妈竖一张图板,二人一起赶图.“加班”是全家特别熟悉的词,这个词竟与爸妈相随终生.由于兢兢业业,二人连年受到嘉奖,被评为各种先进.


他们学业职业相同,爱好也相同,都喜欢写生绘画.早年假日带全家郊游,他们一人一块画板、一盒水彩,坐下来写生,以独到的观察和取舍,捕捉自然色彩与光线的变幻,沉浸在建筑与环境的透视关系、明暗虚实的描绘中,其乐无穷.

1960年11月《北京晚报》的专访写道:“学习绘画,也锻炼了巫敬桓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他经常出去写生,对自然界的色彩、各种建筑物的造型,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观察,对美的感受和辨别力也更加深刻和敏捷了.这些,都不知不觉地运用到他的设计图里.”

1962年爸爸的画参加了建筑工作者绘画展览会,还被重点介绍.当年7月20日的《北京晚报》是这样报道的“等展览会上有一幅百货大楼的画,远远望去和照片一样,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巫敬桓画的.画成这幅画的时候,百货大楼还连个影子也没有,但是大楼建成以后,却和这幅预先画好的画完全一样.等建筑师做画的目的是把设计思想画出来等”

但是以后,带家人出游的闲情逸致没有了,生活越来越简单化,他们衣着朴素得与当年的西服革履,旗袍烫发有着天壤之别.被全院上下称为“张大姐”的妈妈更忙了,她舍弃了过去的业余爱好,一心扑在工作上.

而爸爸还是放不下手中的画笔,20世纪70年代初即使出差到天津,在“铁三院”支援坦赞铁路的车站设计,也不忘忙里偷闲到街头写生.当时因达累斯萨拉姆车站的多次设计方案未被坦赞方接受,北京方面去人支援.以父亲为首的三人小组经过调研,很快做出方案,连爸爸的建筑渲染图一起送出,立即被坦桑尼亚总统拍板留下.他的作品留在非洲化成恢宏的建筑,他带回来的却是几张天津的街头小景,或繁华闹市,或跨河桥梁,或白日水彩,或夜景渲染,趣味盎然.

由于爸爸出众的绘画才能,前一直在院里的“北京市业余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绘画,白天画图,晚间授课,忙得不亦乐乎,院里不少年轻同事又是他的学生.去世前他也还在筹备恢复职工业大,备课绘画课程.

老同事们都说巫工幽默风趣,是个活跃人物,有他在,周边总洋溢着恢谐与活泼.在家里,爸妈都喜欢说笑,有时他们画图,我们凑进去捣乱,他们就放下画笔,跟我们嘻哈一阵子,没大没小的.

我和姐姐从小就羡慕他们,理想是长大后当个像父母一样的工程师.可惜遭遇,学业中断,工程师没有做成,倒去了农村边疆.

后来我们先后回城,可就在一家人刚刚团聚不到3个月,1977年9月17日的下午,爸爸在办公室画图时突发脑溢血,送医院已抢救不过来,年仅58岁.他长年血压高,那时没什么特效药,他一年四季坚持打太极拳,在做最后一个工程――纪念堂南大厅的设计时,还坚持在复兴门到天安门之间步行上下班.9月21日追悼会的那天,多年不见的杨廷宝爷爷赶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妈妈拉着老师的胳膊,小女孩似地哭了,杨爷爷父辈似地劝慰她.

爸爸走后,失去支撑的妈妈一下子就老了,虽坚持上班工作,并在1980年评为国家级的高级建筑师,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她曾因手术取掉几根肋条骨,特别瘦弱.终于在我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妈妈因肺炎住院就再没出来,我和姐姐天天轮流陪护,也没留住她,终因肺心病于1982年7月6日去逝,仅59岁.

在爸妈离去的二三十年间,北京的变化翻天覆地,建院改名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来就是国内一流的民用建筑设计单位,现在更加发达起来,不断承办国家重头的现代化工程的设计.他们当年教过的学生,带过的小青年,都已成栋梁之材.

可惜二老没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没赶上在建筑创造蓬勃的时代大显身手.在政治运动不断的年代,他们被认为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了大半生.他们一辈子搞建筑设计,竟没来得及住上宽敞的房子.

但他们的建筑作品留存在了大地上.他们设计的商场、宾馆屹立于繁华之中而几十年光彩不衰;宏伟的车站建筑在非洲大地上依然熠熠生辉:众多的新式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高层公寓的探索、中小学新校舍的实践,都成为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画卷上不可或缺的段落.20世纪90年代,我曾到王府井百货大楼采访,正值那里内部加固装修,接待者说,这座建筑的外形是不能随便动的,因为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建筑师的作品.

倾注心血的作品映证着新北京建设的历程,他们与许多老一辈建筑师一起,用平实的探索与实践为这座城市的腾飞铺垫了坚实的基石.

如果说他们站在前辈老师的肩上,开拓了新中国的建筑设计,谁又能说以后一批批新秀不是站在他们的肩上,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国建筑设计新的辉煌

他们并没有远去.

整理着他们的绘画、照片,文字,处处感到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依然光彩照人,潜行在这些文字图像之中,显影于不能遗忘的记忆深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当音乐沉默的时候,建筑依然在大地上歌唱.

相关论文

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这篇自然论文范文属于现当代文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自然有关学士学位论文,与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相关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适合自然及。

写在大地上的新闻

这是一篇广播电视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写在大地上的新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新闻评论专业与广播电视及基层及新闻方面相关的免。

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本文是一篇农业科技论文范文,农业科技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农业科技及农业。

中国建筑设计六七年大事略记(一)

本文是一篇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建筑工程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建筑设计六七年大事略记(一)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工程及建筑。

根治海河屹立在华北大地上的丰碑

此文是一篇工程建设论文范文,关于工程建设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根治海河屹立在华北大地上的丰碑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

把文书写在大地上

本文是一篇自动化论文范文,自动化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把文书写在大地上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自动化及农田水利及科学院方面的的大学硕。

《建筑制图》大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建筑制图论文范文,建筑制图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建筑制图》大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建筑制图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