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

时间:2024-01-20 点赞:53103 浏览:11127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范文,关于旅游管理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旅游管理及高职教育及顶岗实习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旅游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着重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途径等方面,构建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本院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64-02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演化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高职院校更是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然而,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作为其办学成功与否的的检验标准,因此如何寻求和创建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共同关心的课题.我院自1997年创办旅游管理专业以来,切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我院自身特色,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着力进行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经过三年的国家示范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一)基本内涵

“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从专业市场调研入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分析专业岗位群职业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并把“职业要求、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导入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从根本上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特征

1、职业性.把“职业性”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专业市场调查、学生职业意向调查开始、将“职业性”导入到课程开发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

2、循环性.突出人才培养的“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循环性.从专业市场调查开始→分析岗位职业需求→校企合作制定岗位职业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毕业就业,接受市场检验.有效地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企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接轨.

3、系统性.注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把人才培养的岗位职业要求、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要素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系统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4、开发性.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开放性,通过认知实习、专周实训、工学交替、双元制、专业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二、“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专业市场调研、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质量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建设及培养方式与途径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我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理论和高端服务技术,熟悉旅游企业管理方法、运作程序,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涉外饭店业、大型餐饮业、旅行社等各类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各级应用型管理人才.职位定位为前两年为服务员、领班、主管基层服务员和管理人员,两年后的发展职位为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者.

校企合作制定的岗位职业标准和才培养质量要求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学院重点与饭店、旅行社、景点等多方旅游企业研讨,对旅游企业主要岗位的活动目标、工作领域、发展状况、从业人群数量、层次、薪酬水平和社会地位以及从业者必备能力、知识和技能等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提炼出了能真实反映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各类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对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三类主要旅游企业进行了岗位描述,从行业要求、岗位要求、岗位素质要求进行了规范,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完成了《旅游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两个标准切合了职业教育根本点,为建立“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培养符合国家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提供了基本保证.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方向设置

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地方,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设置.根据我系毕业生就业集中分布在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情况,同时对我系在校各级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将旅游管理专业划分成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同时根据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在专业方向设置的基础之上,茶艺、调酒、前台、客房、中西餐服务、酒店工程、等学生职业小组,可以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就业渠道更为宽阔.

(四)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

以“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为原则,按照“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两条主线,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关注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开发设计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通融的课程结构体系.

(五)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1、以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主线,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的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并通过适合教学的教学情景使其具体化,建立了“六化”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训场所“社会化”、教学手段“立体化”、专业教育“职业化”、课程考核“开放化”,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在实践训练环节上,采取了“四段渐进式”训练形式,即课内基础阶段、专用化阶段、校外培训、校外深化阶段,创立了“课内训练――专用周实训――旅行社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的“四步技能培训法”.

3、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摒弃了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开放式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多样,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1、经常性开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育教研活动.

我们成立了由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旅游企业服务能手、管理人员和学界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主要参与学院专业设置论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各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都需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才能实施.

2、创设校内产学结合环境,建立生产要素齐备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1)我系实训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尽可能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创造企业的真实场景,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术培训.校内拥有客房、餐饮、茶艺、前厅、导游、旅行社等实训室,只要条件成熟即可转化为生产运营企业.在承担我院旅游类专业校内实训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旅游行业和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场所,积极主动的为地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主动发挥示范作用,使实训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兴办产学结合的生产性教育旅行分部

挂靠本地现有旅行社,设立了旅行社教育旅行分部.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满足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实践性教学需要,逐步从教学型实训基地向生产性实训基地过渡.

3、创新校外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

(1)根据合作的紧密程度分三个层次来建设,建立了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灵活型三种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成德绵周边地区的优秀的各类型旅游企业十余家已合作建设相对稳定、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四川省内其他地市州及沿海旅游发达城市为半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其他地区为松散型实习基地.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

(2)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企业实习.我们根据旅游行业的淡旺季,调整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到旅行社进行的为期三周的工学交替实习、在第五学期到饭店进行为期四周的工学交替实习,就是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企业,指导老师由企业与校方共同担任.

(3)将专业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实现多样化的办学.我院与本地的德阳大酒店、旌湖宾馆、旌湖海外国际旅行社等企业签定了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周末、寒暑假勤工俭学的岗位,学生一方面本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能力的得到提高.担全部生活费,三年里不仅能取得大专,还能同时具备特大型旅游企业工作经验.

(4)采用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产学合作模式

我们将在第五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与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通过双向选择,企业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保证了我院的高就业率,体现了职教为民的办学思想,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认同.

(七)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把职业导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教学团队这一实施者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本着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原则,重点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突破口,培养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专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1、建立教师人才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重点来源于以下六方面:①德阳及周边城市星级酒店服务能手、高级管理人员;②德阳及周边城市知名旅行社高级管理人员;③省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著名专家学者;④省内外优秀导游,⑤省内外著名景区高级管理人员;⑥旅游行业各级主管部门负责人.我院明文规定,专业核心课程课时量的20%必须由来自企业一线的行家里手来担任,实践技能课实行“双师授课法”.

2、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采取对教师提出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职”任务,推行现场教学等措施使教师保持“双师”能力状态;参加各种中、短期理论和实践培训;利用寒署假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研究或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双师授课法”,让学院教师快速跟进企业要求,使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零距离接轨.

面向就业、面向未来的职业是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所在.“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服务能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位定位,从岗位职业标准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从基于岗位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到从基础理论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到多渠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所有这些,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将“职业性”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范文,关于旅游管理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导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旅游管理及高职教育及顶岗实习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旅游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0;是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从而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作者简介:张宗书(1966-),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擅长研究领域:旅游教育;张杰(1979-),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蒋敬(1985-),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硕士研究生.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