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无尽的学问

时间:2024-01-18 点赞:46388 浏览:9008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义务教育方面有关国家级教育论文发表,关于教育是一门无尽的学问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义务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义务教育及教育法及学习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教育,教育有始却无终.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与政治、经济、文化、文学、法律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为了研究教育,只去关注教育,而是要站在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教育.


关 键 词 :教育;政治;经济;人文;法律

2013年的某一天,我独自乘坐北京开往长沙的列车.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百无聊赖的我和对面的大伯开始攀谈.

“小伙子,去南方打工还是读书?”

“读研究生.”

“哦,你是研究生什么的?”

“研究教育.”

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很快就打发过去了,但是当我每每想起这一幕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无知.我不止一次问自己,我是研究教育的吗?不是,自笑三尺薄命,一介书生,充其量只能说自己是学生或学人,何德何能去研究教育呢?

那么有人可以研究教育吗?显然是没有的.首先,教育的复杂程度及其之大,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科学、法律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我们只去学习教育知识,则无法用教育的理论解决教育的问题.一个学习教育的学人若不精通上述学科,若无法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很难称之为教育家.其次,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甚至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人们所“研究”的无疑是过时的教育.一项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每四年我们所学知识中的75%会被淘汰,这就意味着我们从进入大学校门到毕业,四分之三的知识是过时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终身学习,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要不断学习,所谓的“研究者”也必须要去学习.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学问是没有终点的,作为教育学人也要不断学习.

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说过,“以前我搞产业,现在搞教育,在这之前,我已经认为产业问题够多了,没想到教育问题,比我想象的复杂.”[1]他之所以认为教育复杂,一方面是受教育制度的局限,我们无法放手去做,另一个方面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纯地用教育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并没有把教育上升到全社会的高度去解决教育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治聋不成,反被治哑”,长此以往,会使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教育变得千疮百孔.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一)教育与政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从汉代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开始,提出“兴太学以养士”,把教育与做官直接联系起来,教育仅仅是为统治者培养人才,两千多年来,教育就一直依附于政治而存在.民国时期,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蔡元培一方面依靠政府去实现自己的教育主张,另一个方面想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这在当时军阀混战的中国是很难实现的.换一个角度而言,谈论教育依附政治亦或独立于政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事物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的,任何时代都不能强行把政治和教育分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开明的政治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昏暗的政治无疑会阻碍教育的自由;先进的教育可以促进政治的化,落后的教育必然影响政治的稳定.

一味地宣扬政治自由或教育独立是不理性的.按理说,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比封建时代专制主义集权的政治制度要开明的多,但是我们的教育超越古人了吗?显然在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如古人.从汉代最早草创科考制度以来,中国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文化体制.我们总是批判封建科考制度如何腐朽,认为《儒林外史》是科考制度腐朽不堪的百科全书.可是古代那么多思想家从哪里来?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历史,政治极度腐朽,甚至连稳定的政权都没有,哪里来那么多人才?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陈寅恪、胡适这些大人物哪里来?蔡元培什么出身?他是前清的举人.近百年了,再没出过以上级别的大人物,这种现象怎么解释?所以,笔者认为,无需放大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和教育的发展都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背离了这个规律,政治昏暗、教育萎靡那就不足为奇了.

(二)教育与经济

俗话说“有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放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有钱不一定能办好教育,没钱一定办不好教育”.之所以说有钱不一定能办好教育,是因为我国的很多一流大学并不缺钱,制在扶持着几所大学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建设不出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说没钱一定办不好教育,是因为我们国家从1902年壬寅学制就正式提出要实行义务教育到2000年,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义务教育普及率略高于9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偏远地区的农村依然很难落实义务教育.

其实经济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论语.子路》中讲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这就是孔子提出的经济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之近十年来基本上保持着8%的年增长率,但是我们的教育投入却一直在3%到4%之间徘徊,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支出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我国教育落后的普遍原因.同理,教育与经济之间也不该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要和谐发展,如果两者发展背离了社会发展的主线,同样会两败俱伤.例如:总书记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我们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笔者认为难度确实很大.因为我国在那个时期刚刚普及了义务教育拿什么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回望西方国家的教育,无一不是沿着普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条路走的.所以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欲速则不达. (三)教育与文化

梁漱溟说过:“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文化之意,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3]的确,文化不是文学、艺术、法律等具体意识形态的组合体,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东西.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影响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为人性防范型教育文化,现代中国文化为人性发展型教育文化,未来中国应走向一种人性优化型教育文化.[4]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往往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短,而精神文化具有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长的特点.自古以来,中国教育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学而优则仕”一直以来都主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这种“忠孝节义”的教育文化影响下,中华民族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儒家文化提倡保守、内敛、仁治,这便是影响中国进步、发展、创新的根本原因,然而错不在“儒术”,而在“独尊”.几千年来一个民族只被一种文化控制,怎能点燃思想的火花?另一个方面,教育传承文化.人类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传承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则是通过人来传递.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学习文化、内化成为自身的品德、传递给下一代,这样传递的过程使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了除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之外,高等教育的第四大功能――文化传承.这足以看出国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四)教育与文学

教育与文学,这对看似不相关的两类学科,实则有密切的关联――人性的关怀.文学不只是简单地的文字排列,字里行间之中必有情感的流露,一件作品的产生,并非简单的个体行为,它与人文史也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至他的知识体系、生活背景,甚至是一时的情绪和偶发的灵感,大至社会、风情传统乃至整个文学史对他的熏陶和作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必有对于的人性的思考和探究.这就是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有绝大部分是悲剧,而不是喜剧.悲剧往往可以反应出人性中最光辉或最丑陋的一面,这样对于文学的渲染更有气氛.教育难道只是教人学习知识吗?不是的.三流的教育教人学知识,二流的教育教人学本领,一流的教育是把人培养地更有人性.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前三十年重视阶级教育、革命教育,近二十年重视科技教育,重视了实用的技术性和工具性教育,而将人文教育忽视了,让代表着爱和智慧之源的的人文学科在我国处于日益衰竭之中.[5]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缺乏真正的人文科学研究,人文教育被忽视,是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的严重缺陷,也是造成当今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教育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都是人,知识的载体也是人,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缺少了对学生人性的关怀,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也是导致师生矛盾的重要因素.

(五)教育与法律

在当代社会,教育要想顺利进展,必须要有立法作为国家强制力保障.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小范围内的学校规章制度,例如《弟子职》、《白鹿洞书院揭示》等,但始终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教育立法.近代以来,欧洲国家纷纷为教育立法.义务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的“父母应送6至12岁的男女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就强迫其履行义务”起称.1763年,普鲁士曾颁布《普通学校规程》,强迫3至13或14岁的儿童入学.自1763年到1819年间,德国先后三次修订法令推行义务教育,故一般认为德国是实行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到1885年,德国初等教育的入学率达100%,文盲率不到1%.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由于大力发展经济,对教育的立法暂缓,直到1986年我国才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德国相比,我国为教育立法晚了两百多年,我国实现义务教育,也比德国晚了一百多年.在教育立法方面,我们做的还很不成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熟知、顺从教育法,更要研习教育法,为教育立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使教育法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小结:教育是一门无尽的学问,很多教育工作者穷其毕生的精力去学习教育,也只能学到沧海之一粟,就是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任何人都不能只用教育的理论解决教育的问题,作为一个学人,我们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要懂得国家政权的结构,要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要读透经典的文学作品,要研习和开发国家的教育法规.在研习教育的道路上荆棘密布,我们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相关论文

市场是一门系统的学问

本文是一篇汽车营销论文范文,关于汽车营销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市场是一门系统的学问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汽车营销及市场营销。

别恨嫁,找老公是一门大学问

该文为老公类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别恨嫁,找老公是一门大学问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可作为专业老公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

张雪门幼儿师范教育实习思想

为您写师范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师范生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张雪门幼儿师范教育实习思想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包括关于师范生及学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艺术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

该好好拾起“修养”这门学问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类有关研究生论文库,关于该好好拾起“修养”这门学问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学生及学术方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