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时间:2023-12-22 点赞:49342 浏览:10015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材料工程论文范文,材料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模式的与实践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材料工程及工程实践及大学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材料工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工程实践能力是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特色和核心内容,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是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的实际案例,从实践计划制订、管理模式创新以及实效评价等方面,阐述交互式联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意义,探索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1-0076-02

专业硕士教育是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设立的,也是今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重点.[1]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与应用能力,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有机融合.[2][3]由于受到办学经费限制以及硬件制约,加上高校缺乏工程应用能力训练条件,而企业考虑自身经济效益,接受研究生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国内不少普通院校的专业学位硕士工程实践流于形式,实际上已成为学术型硕士的“副产品”,导致培养质量严重下降,学生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普遍不佳.[4][5][6][7][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国内一些高水平科研院所从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获得大量经费支持,大力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但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有限,希望能够接纳来自高校的研究生作为课题成员.普通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不仅优势互补,而且专业硕士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培养质量也得到了保障.本文结合我校与中科院北京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实施案例,提出了交互式联合培养模式,从实践计划制订、管理模式创新以及实效评价等方面,阐述交互式联合培养的内涵,探索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计划制订

根据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并针对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事实上,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工程专业硕士的实习实践,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技术需要脱节.我校与中科院北京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确立联合培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时,就已认识到制订实践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实践计划制订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专业背景、知识能力基础、培养单位具体情况等,制订出个性化方案.实践计划应包括学生相关知识储备、条件保障、实践内容、成果权益归属与保密事项等内容,围绕生产过程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共同确定具体实践内容(研究课题),明确双方在课题中的责任与分工,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如学生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食宿条件、生活补助等.在相关知识储备方面,应根据实践课题提前在校内开展必要的实验技能与科研能力训练,并让学生通过文献调研,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学生在规定期限内由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小型课题研究工作,了解常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研究所课题组根据需要,要求学生提前自学相关基础课程.这些前期工作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正式进入研究所后能够顺利开展实质性的试验工作.

一般而言,国内多数企业没有时间和条件完成这方面的培训工作,也很难接受纯粹实习的实践内容,这也是目前企业实践环节难于实现的主要原因.只有那些有希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计划才能获得企业支持,并为之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二、管理模式创新

工程实践不是简单地将研究生安排到合作方,而是针对工程实际问题,由专业硕士在高校和企业导师指导下,利用所学理论和科研技能,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由于高校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而研究所的应用型课题侧重于工程实践能力,只有双方加强沟通与协调,在互动过程中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效率,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成效,并有助于解决课题技术难题.

通过经常性互动交流,确保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能力培养的无缝衔接.合作双方的互动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联络与互访交流.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不必追求面面俱到,重在通过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技能.在研究所实践期间,学生主要由研究所导师指导,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引导,高校导师则应经常了解学生的研究工作进度以及面临的问题,对学生基础研究能力与理论知识进行辅导,提供指导性建议.学生应与双方导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在双方导师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传统的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模式是将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分割开来,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完成后,到企业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回到学校答辩,从而拿到书.为了提高联合培养的成效,应探索分阶段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总结)――再实践”的培养模式,形成学为所用、以用带学的良性循环.管理模式创新着眼于高校基础研究条件以及企业工程训练条件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需要带动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度,融会贯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们要求联合培养的学生除了经常性的沟通联系之外,每学期期末应回到学校,详细汇报研究工作进展,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技术问题的科学内涵.

三、联合培养实效评价

笔者前期已开展了交互式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中科院北京过程工程研究所签订了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协议,经过充分沟通与协调,确定资源化利用课题组承担的首钢集团“冶金废渣制备多孔微晶玻璃”为实践课题(论文题目).在此基础上,对拟派出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微晶玻璃理论知识培训,学生入学后一年内完成了“玻璃废渣制备多孔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一系列实验以及测试分析训练,学生熟悉了多孔材料的一些工艺流程和研究方法,为实践课题做好必要的理论基础、文献调研以及科研基本技能准备.这样一来,学生到研究所之后就能够很快进入课题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对前期工作进行反思,从而对多孔微晶材料制备机理有新的体悟.学生进入研究所之后,要求学生按照我校学位论文规定以及过程工程所研究生管理规定,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经过双方指导教师修改后,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性与工程实用性,对研究思路和方案进行重点检查与修改,目前学生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学生对交互式培养模式的体会主要有三点:一是收获大,在校期间学习与实验工作安排紧凑,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课题研究内容衔接良好,学习兴趣与效率明显提高,二是进入实践课题比较快,由于有前期的相关知识储备,在接受应用型课题后容易理解研究所导师的工程试验思路,可以独立开展试验研究,三是研究所课题组师生多数从事工程应用研究课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收获颇多.

四、结语

随着研究生教育重心由学术型向工程应用型的逐步过渡,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型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通过实施交互式联合培养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今后我们将加强学生与实践课题关联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增强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体验、领悟实践课题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要指导意义.

[注释]

[1]吴启迪.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1-5.

[2]肖顺华.浅析如何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教育观察,2012(1):50-55.

[3]郑树启,陈立强.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13(4):5-8.

[4]王俊生.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73-76.

[5]苏永要,石东平,张铁军,王锦标,张崇才,孙凌涛.从实践角度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J].重庆高教研究,2013(5):68-71.

[6]肖顺华,刘峥,杨建文.关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基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2(3):60-64.

[7]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9,35.

[8]陈细竹,颜璐.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与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2(8):110-112.

[责任编辑:覃侣冰]

相关论文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能力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材料工程论文范文,关于材料工程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能力的培养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材料工程及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电子信息工程论文范文,电子信息工程有关毕业论文,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电子信息工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