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时间:2024-01-09 点赞:51529 浏览:10571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文学鉴赏及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由于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后续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它涉及到与文学史及中学选文、文学史例文的诸多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改革创新,我认为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强化的实践能力训练,多渠道的考评方式,是使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得以真正提高和上好这门课的重要策略.

关 键 词:古代文学;作品;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23-0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作品选)课程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分析具体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由于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后续课程,是对该课程的丰富和完善,而且选本中大部分篇目学生在中学阶段或文学史课程中都涉及过,那么如何处理好本课程与文学史及中学选文、文学史例文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得以真正提高,是上好这门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一、明确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具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和清晰的教学理念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保证.根据作品选的课程特点和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在讲授过程中,我首先明晰并处理好以下几层的关系:

1.关于与文学史的关系.作品选读是文学史的后续课程,讲授时一定要体现出连续性.其目的,一是回顾文学史中的重要问题,不至于使其被淡忘或生疏.二是为将要讲的作品做铺垫.如讲《逍遥游》之前,一起回顾《庄子》文学特征中“三言”并用的表现形式,了解《庄子》散文多以寄托的方式析理和上至天,下至地,随目所见无所不取,一片天机烂漫的“汪洋恣肆”、“恢诡谲怪”之风.有了这样的铺垫,在分析《逍遥游》时,才能更好地悟解其寓言的含义,更好地辨析其事例、说理中重言前后的差异,以及片断与片断的跳跃间难寻的意脉.讲乐府名篇《陌上桑》前,先从是否可以歌唱的角度,将汉代诗歌分成诵赋和歌诗两类,从而梳理出汉代诗歌由汉初流行的楚歌向以娱乐为主的新声流变的轨迹.进而分析促进这一变革的原因,是汉帝国的统一强盛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为新诗体产生注入的活力.有了这样宏观的背景,对作品的解读就会不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彰显出其透显出的时代内蕴.另外,文学史课程学时有限,对于一些内容不能完全展开,那么作品选课正可以是个补充.如在选讲魏晋南北朝辞赋名篇――王粲《登楼赋》时,可以先把骚体赋这一体式的渊源流变加以梳理,再与原初的屈骚和汉代骚体赋加以比较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典范意义进行评定.

2.关于与中学选文、文学史例文的关系.作品选教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篇目都是中学学过或文学史课程中涉及过的作品.那么如何才能突出作品选课的课程特点,使学生获得与以往学习中不一样的收获呢?我认为重点篇目讲全、讲透,熟篇讲出新意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更高要求,也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关键.如像《离骚》、《逍遥游》、《项羽本纪》中学、文学史都讲过或涉及过.但中学所讲均为节选:《离骚》、《逍遥游》都是只选取第一部分;《项羽本纪》选“鸿门宴”一节.而文学史课涉及到这些篇章时也只是作为例文为所讲内容服务.那么对于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在作品选读课程中就要讲全、讲透,以体现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地位.如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首政治抒情长诗,对《离骚》的解析重在对其情感脉络的梳理.通过勾勒出屈原禀赋美好,满怀理想,遭群小排挤,君王疏远,理想受挫,退而自修――就重华陈词,坚定了信念,明白过错不在自己,而是不遇时,无明君――上天寻求遇合之君、理想同志,以失败告终――向灵氛、巫咸求告,劝他离开楚国,到理想国度实现人生目标――周游四方,但最终不可能离开楚国,陷入极度悲痛――在进退艰难、矛盾难解之时唯有从彭咸之所居这一情感脉络,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一首屈原用血泪凝成的诗篇.它把作者一生所有理想、追求、痛苦、挫折、矛盾尽情表现出来,因此说它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境界.熟篇能否讲出新意更是这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像《陌上桑》、《行行重行行》这些篇目,同学们很熟,甚至能够背诵.但它们确实又是汉乐府和文人诗的精品,不可回避,而且其影响力和典范意义又很明显.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把篇章的讲授放在汉代诗歌创作,甚至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去解析.如关于《陌上桑》我设计了“好女”与时代基调、“采桑”与桑间濮上传统、“夸夫”与汉乐府叙事特征三个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对此篇的主题特征、历史文化蕴含及其带有汉乐府叙事特征的不求细节真实与情节完整,突出对理想特征的描绘及夸张、排比与铺陈等手法进行总结归纳.而《行行重行行》篇的分析重点则放在其内蕴阐释上.通过其与《诗经》相思伤别类作品的比较,得出其并非传统题材的重复,而是增加了更为深沉的内容,即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的结论.同时再结合儒家诗教传统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十九首》中男女相思之情等世俗情怀的袒露,为文人抒情诗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样一个贯穿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的问题.

这样以选篇为基点,再深入到本阶段诗歌创作乃至整个诗歌发展进程去理解、分析该诗作价值地位的方法,会使我们的作品选课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实践,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中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1]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涉及选讲篇目很多,而教学时数有限.因此,只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或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充分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1.课堂讲授与学习探究相结合.古人云:《诗》无达诂,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同于科学计算,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而是根据鉴赏者身份、经历、情感、水平的不同得出各异的认识.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我设置一些有争议或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和讨论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诗经东山》篇写的是一位久从征役的士兵在归途中思家的诗,属于《诗经》战争与徭役诗的范畴.而《诗经》这类作品在情感趋向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思乡怀归,据此,我设置了“《诗经》中的征战诗为什么多表现思乡怀归主题?”这样一个问题.屈原的《离骚》“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2]同时,屈原又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文人,因此在梳理《离骚》篇情感脉络的基础上,设置“如何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与后代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思考题,请同学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到,《诗经》战争徭役诗中多思乡恋土情感的表达,是与周人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观念相关.屈原能把自己真正和整个国家融为一体,与当时楚国还仍然保留着较强的封建宗法意识有关.这种极强的家族血缘意识,使氏族成员对自己国家的眷恋,远远超出于一般公民对国家的情感,也使屈原永远也不能把自己和楚国分开.楚国就是他的家,楚国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这种把自己和国家完全融为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是没有第二人的.有了这样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就会达成一个共识性的理解,即今天我们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并不是说要像他那样去爱楚国,而是要像他那样,执着于对我们今天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对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爱.因此,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体或小组学习的目标更明确.这对于深化篇章的理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是大有裨益的.


2.课堂精讲与学习指导相结合.为了既突出讲授重点,又涵盖大纲内容,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采用了课堂精讲和学习指导相结合的形式.精讲即教师利用课上的时间对重点篇目及具有典范意义的篇目进行深入阐析,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不同文体样式和题材作品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学习指导即是对大纲中其他篇目采用发放学习指导材料的形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所下发的学习指导材料包括了选篇的主旨、思想蕴含、艺术表现特征、思考题、参考书目等内容,这既保证了学生对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有明确的认知,同时,也可引导他们在拓展阅读或思考探究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改革考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途径又具实操性的考评方式,是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了个人平时成绩和小组集体成绩相加两种考评方式.个人平时成绩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包括课堂上对所留思考题回答的踊跃和准确,也包括展示个人学习水平的知识竞赛.如对于魏晋南北朝和唐代诗歌,学生熟悉度较高,自学起来也比较容易,我设置了在规定的时间里背写一个时代诗歌的作者、诗名、诗意的竞赛内容,以写得最多最准者为胜.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取胜愿望,同时,也使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得以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对现代学生而言也是诸多学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尝试将激励机制与群体互动方式引入教学,以激励学生为团体荣誉而努力.对此,我将班级中的同学分成学习小组,根据大的主题要求,让每组自定题目、自做策划方案、自行准备,同时,由学生推举出主持人、评委、计时、计分等成员,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汇报各组的学习成果.如在“走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文学鉴赏及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进司马迁,重读《史记》”实践教学活动专场,各小组分别设置了一站到底――《史记》知识竞猜;对话史哲;“鸿门宴”新片发布会;“渑池会见”新片发布会;司马迁与《史记》专题学术研讨会;《史记》原稿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关于司马迁民族观的形成;史记中女性人物形象纵横谈等主题活动.各组成员积极准备,实践教学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他们采用的知识竞赛、新片发布、新书发布、学术研讨等形式,再辅之以现场表演和场外录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创新.同时,让学生评委进行点评,并为每小组打分的活动设计,也使学生个人潜力和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总之,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强化的实践能力训练,多渠道的考评方式,是我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与改革过程中的实施方略,也是本门课程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关论文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

这是一篇学生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课程论文专业与学生及课程及民俗文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计算机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算机教学及计。

中国古代文学课互动式教学

本文是一篇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古代文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互动式教学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古代文学及多媒体教学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