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生能力与“灵感思维”教学体会和建议

时间:2024-01-17 点赞:58694 浏览:12838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生能力与“灵感思维”教学体会和建议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博士生及创新成果及石油地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作者结合自己十多年博士生培养体会,提出目前国内博士论文具有“六多六少”特点的观点,认为目前有相当多的博士论文创新点比较肤浅,公认的创新性成果不多.在调研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而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国家博士培养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质量总体偏低.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形式化灵感思维的重要性,通过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帮助博士生解放学术思想,启迪博士生的专业灵感,让博士生感到创新思维一点也不神秘,只要坚持学习和模仿,就一定能获得创新成果和认识.“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报告为博士生提供了可以模仿学习的形式化的创新思维方法,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博士生学习,同时实践证明了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传授.最后作者建议在各个学科的博士生课程体系中开展灵感思维的教学实践,加快博士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关 键 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生;创新能力;灵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9-04

一、博士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基本概况.①博士论文“六多六少”现象.笔者在十几年的博士生指导工作中,每年都要组织或参与若干个博士论文的答辩,逐渐认识到,目前国内博士生论文具有“六多六少”特点,即:证实国外学者观点多,自己独创观点少;重复前人工作者多,独辟蹊径者少;包装成果多,原创成果少;基础工作数量多,巧思奇想创意少;名词和概念创新多,系统的实用创新少;论文成果结论多,科学论证证据少.一句话,创新成果不多.②博士论文普遍鲜有公认的创新成果.在不同单位博士论文评审或答辩时很少见到突出的创新认识或创新成果,要么是难以找到创新点,要么是成果最多达到有新意的程度,同行们实际上很少见到真心认可的创新论文.博士论文创新程度总体偏低.③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以量取胜,创新成份较少.大部分博士论文的基础工作量还是比较充分的,相当数量的博士生在论文期间要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实验测试以及图件编制等工作,大部分博士生也是比较敬业的,主要精力投入在博士论文工作中.但是可以看到,许多工作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博士论文的创新成果十分稀少.④大部分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并未打开思路.大部分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只是学会了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极少具备创新素养.到了博士生阶段才开始学习如何创新,博士论文创新度不可能很高.加上只有三年博士培养时间,相当一部分博士生无法取得创新性成果.

2.本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目前各培养单位的博士论文一般需要填写不止一个创新点,最多大概要填写四个创新点.大部分博士生通常也能填出四项创新点来.但论文评阅和答辩时评委往往会对已填的创新点提出较大异议或删减,真正得到认可的创新成果较少.①大量论文创新点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在博士论文评议中最常见的情况是许多博士论文并非毫无新意,而是只发现了一些问题或有意义的线索,或仅仅做出了概念上的改进,并没有深入追索形成系统的创新成果,就草草结束了论文工作,留下许多遗憾,造成大量浪费.②本学科许多博士论文成果科学依据不足,可信度较差.突出现象就是博士论文中经常出现“从结论到结论”的长篇论述,翔实的科学数据或资料分析不够,证据可信度差,让后人难以定论.③公认的创新性成果不多.较多的博士论文虽然被评议出若干创新点,但通常明显缺乏与世界最高成果水平的对比.因此得不到同行特别是国际同行的认可,结果必然是论文质量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博士论文创新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1.我国博士论文创新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综述.前人关于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普遍较低的原因有广泛的总结和讨论.马陆亭在2007年指出,造成我国博士生创造力不足,并影响其整体声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博士培养制度中存在一些违背博士生培养本质特征的因素,包括僵化的学习期限、宽松的论文评审制度、较多的项目任务、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数量.张德祥等(2008)总结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能力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学科点和学位授予点数量和规模限制了高质量的博士生源、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水平不高与此同时特色不显著、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缺乏、博士生的创新机制和监管机制存在不足.董泽芳(2009)认为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力不强主要受到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①培养观念相对滞后;②培养目标存在偏颇;③培养主体规范不够;④培养对象选淘不严;⑤培养方式缺陷甚多;⑥培养评价忽视创新.周萍等(2010)指出五个因素影响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次为受博士招生制度制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博士生导师指导不力、教学管理过程控制不足、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氛围欠缺.这五个方面影响我国当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中西方博士生培养模式对比的启示.同时,国内不少学者对比和探讨了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差别,提出了重要的启示:①美国博士生培养启示.孙希在2007年指出,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演变,有七个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即重视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改革“应试型”选拔方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学位类型多样化、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质量、建立导师组,实现指导方式的多样化、引进“淘汰制”,保障学生质量、加强科研能力锻炼,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博士生教育投资,发展多种投资的渠道.张凌云等(2009)总结了美国高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经验,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包括:博士生教育根植的土壤,即理念、精神和文化、只招收最有能力的本意学习者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问题为本”的课程学习,繁重的课程任务,确保博士生真正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开放的培养形式能够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李云鹏在2010年对比了我国和美国博士生课程的特点,明确指出我国博士生课程存在两个严重的不足,其一是对博士生课程不够重视,总学分很低,课程总量很少、其二是博士生课程不系统,课程结构非常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专业选修课开设数量不足,没有跨学科课程,没有专门的方法课程,没有跨院选课、跨校选课.②日本博士生培养特点.姜星海等(2008)专门对比了中日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差别,发现:日本博士生论文选题的自由度高于中国博士生,文科生半数以上能够确定博士论文的题目、超过半数的日本文理科博士生的研究题目只是导师课题的一部分、日本博士生与导师交流很频繁,与导师探讨频率高于中国博士生与导师的情况、日本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认可程度更高.③法国博士生培养启示.王冕等(2009)探讨了始于中世纪的法国博士学位培养特点,指出了法国在培养博士生创新性方面的独到之处,即:严格的招生制度、阶段式教育和淘汰制度、团队式培养模式、形式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新型的博士教学研究团体――“博士学校”.3.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分析.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认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而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国家博士培养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质量总体偏低.①博士生培养只有30年的时间,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在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我国自1978年第一批18名博士生入学,而美国在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就已是博士生教育的萌芽时期,至今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已积累了近两百年的历史.法国的博士学位出现于中世纪,至今已历经了8个世纪之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法国不断地对其博士生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和方法.②中国博士生培养与发达国家存在全方位的差距.中国博士生培养质量较低可以在各个培养环节找到缺陷:在指导思想方面,美国博士强调“需要做出公认的原创性知识贡献和创造性思维”,而中国博士还停留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这种相对低层次的要求水平;在招生方面,招生制度落后,以应试招生为主,复试把关又不够严格,存在走形式的现象,部分被录取生实为“高分低能”者,而一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考生却可能由于一定原因(如英语成绩达不到规定分数线等)无法通过考试选拔的关口;在培养时间方面,中国只有三年时间,美国是四年以上,德国则需要8年时间;在培养方案方面,培养方案本身缺乏创新,与硕士生没什么差别,同时培养方案单一,无法实现个性化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总量太少,选修课极少,跨专业课程基本没有,方法课极少,课堂教学本科化,实践环节欠缺;在培养环节(模式)方面,淘汰率极低,无资格考试等;在论文评价体系方面,原创新成果查新不够翔实,不同学科共用一套评价标准,论文评价宽松,有时论文答辩讲关系讲面子,而鲜讲原则.③中国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生培养的特色.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术风气.由于目前社会上诚信的价值观淡薄,会让许多人误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运作”出来,博士生入学成绩可以运作,创新点可以运作,甚至博士论文都可以运作.如果这样的话,怎么能让所有的研究生去潜心钻研学问呢?经济(物质)高速发展首先要求的是人才数量而非质量.现阶段国家经济和社会均要求高速度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专业型研究和技术人才,首先要突出数量和规模,而且培养时间要短一些.现有的博导水平有限,部分博导自身创新能力不高.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博导水平不高,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目前的现状,与之有关的博士生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要求也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强调团队多于提倡个人创业,个性化培养基本不存在.博士生在三年时间里无法学到更多的选修课,短时间内提出创新认识也比较困难.显然,三十年的博士培养经历无法与几百年的培养积累来相提并论.那种梦想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所谓超越式发展也只是努力去缩短这个时间罢了.


三、灵感思维培养实践过程简述

1.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形式化灵感思维的重要性.从2001年指导博士研究生以来,作者逐渐认识到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艰巨性.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学习很刻苦,工作很投入,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也比较繁重.但是从他们提交的论文初稿中往往看不出创新点来.作为博士生导师,有责任帮助研究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工作,用创造性思维来总结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总结形成一套易于传授的形式化灵感思维方法,便于博士生学习和掌握,从而加快创新成果的获取.

2.编写《地质思维科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生能力与“灵感思维”教学体会和建议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博士生及创新成果及石油地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学与实践》专著.2005年作者向石油工业出版社申请出版《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专著.很快得到了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批准,专著初稿于2006年底提交到出版社.2007年专著出版,在油气勘探领域第一次见到关于创新思维方式的系统性论述和大量创新思维的实践范例.

3.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地质思维专题课.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讲专题报告《第三种思维――灵感思维科学的应用》,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应邀去中海石油、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等企业做学术报告,宣传地质灵感思维的应用方法.2006年春,本校安排作者为博士研究生主讲了《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共用6个学时,系统讲解了灵感思维的方法与特点,并展示了典型的石油地质应用实例.

4.实践效果分析.通过向博士生讲授“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后,不断反馈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得到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其一,《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让博士生感到创新思维一点也不遥远,增强了自己具有创新思维潜质和能力的信心,认识到只要坚持学习和模仿,就一定能取得创新成果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听课博士生都豁然开朗,信心倍增,普遍表现出高昂的兴趣.其二,《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为博士生提供了可以模仿学习的形式化创新思维方法.长期以来,不少博士生认为创新思维需要长年积累后才能具备.很少有人相信培养创新思维存在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存在形式化显著的不同创新思维方式,可供大家学习和运用.有了形式化的工具,博士生们找到可靠的方法,不再担心做不出创新成果.

四、推广的必要性

1.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可以传授.①在博士生课程教学中应该打破三个认识误区.误区之一:长期以来,师生普遍认为创新思维需要长年科研的艰苦积累后才能形成,而通过课堂教学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博士生培养不重视课程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博士生课程学习阶段不仅学习补充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创新思考的方法和经验.误区之二:许多人认为创新能力与智商有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创新成就.有的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挫折后,自信心受到打击,误以为自己太笨,不适合做创新研究,误认为只有极少数天才才有可能完成创新研究.误区之三:大多数人认为灵感是来去无踪的,产生灵感是随机的,是毫无规律可寻的.因此认为在课程学习阶段是学不到灵感的.②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在课堂中传授.在课堂上讲解思路一直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极少有课程教学可以做得很好,通常研究生会认为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主要是知识性的内容,而关于思路之类的东西很少或没有.既然在课程中主要是学习知识,那还有什么必要去上课呢,自己在网上就可以学到类似的知识.显然,关于专业思维的教学光讲创新结果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讲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灵巧地解决难题,如何重新认识旧的观点.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解创新体会和经验,而不总结创新思考的方式的话,所讲解的内容会很单调,会很不系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教学内容,如果把创新思维方式进行形象化或形式化,教学时就会很容易讲解,而且可以对不同形式化的创新思维进行区分和深入分析,达到系统性的教学.③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博士生学习.研究生作为初始接触创新思维科学的客体,零星的、不系统的、经验性的创新方式不足以引起高度的兴趣和注意,而且非形式化的创新思维方式不容易去模仿和学习.相反,高度形式化的灵感思维把创新过程形象化和简单化,便于研究生快速掌握和体验.2.建议在各个学科的博士生课程体系中加强灵感思维的教学.作者在“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中探索了“地质灵感思维科学”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实际上,各个学科在创新思维科学方面是相通的,是可以借鉴的.因此,作者建议在各个不同的学科中,把形式化的创新思维科学内容加入博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增加博士生创新思考能力,加快创新成果的获取速度.

相关论文

对岩土地质工程灾害的治理

本文是一篇地质灾害论文范文,地质灾害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对岩土地质工程灾害的治理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质灾害及岩土。

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的应用

本文是一篇地质工程论文范文,关于地质工程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的应用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质工程及工程建。

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为您写地质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地质方面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地质及风险及工程项目。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

本文是一篇工程测量论文范文,工程测量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工程测量及工程测量技术及地质方面的。

地质工程的风险管理探析

该文是网络工程专业地质工程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地质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与地质工程的风险管理探析相关论文例文,适合地质工程及风险。

地质工程专业其展望

本文是一篇地质工程论文范文,地质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地质工程专业其展望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地质工程及地质灾害及专业方面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