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述评

时间:2024-01-06 点赞:47058 浏览:9323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近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述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及动力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近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等研究,成果颇丰.综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对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有所裨益.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037-05

国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研究由来已久.但是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搜索中国知网结果显示,最早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的论文是李成飞在1992年《盐城师专学报》第4期发表的《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之后是李海林在1994年《江苏高教》第4期发表的《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动力探源》,而后吴晓敏、张雯、马奇柯、刘居安、刘先进、郜火星、刘党英等学者陆续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及其机制的研究散见于一些论文和著作之中,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等研究,但是已有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

动力存在论.邱伟光,张耀灿认为,作为一种能够自我运行、自我调节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然存在一种能够推动这种自我运动稳定向前发展的动力.离开了动力,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1]

道德动力论.道德动力是指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道德需要,是推动道德主体接受和践行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力量.[2]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启动和增强大学生主体追求道德的动力.[3]

需求动力论.范树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系统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力.[4]

现实动力论.刘卓红、钟明华等认为,面向现实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全球化的现实、我国改革开放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现实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个性化的现实.[5]

文化动力论.彭未名认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文化动力中生成,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作为“成人”的教育,寓于文化之中,指向交往的人.[6]

美学动力论.孔伟英认为,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貌与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是将道德理念化为美的形象或在美的形象中寓含道德理念、让教育双方愉快沟通自觉接受的教学模式.[7]

精神动力论.冯东飞认为,精神动力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最终目的是恢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8]

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看,动力存在论从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系统的角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存在动力,但是具体是什么动力,并没有归纳出来.道德动力论主要是强调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是动力,虽然只强调了主体方面的动力,但本质上还是需要动力论.其他研究都是把矛盾、需求、现实、文化、育美学和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从某一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确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仅从某一方面论述存在片面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研究

矛盾论.有学者认为,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如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9]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要求与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如王礼湛、余潇枫认为,教育者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所体现的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要求与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10]也有学者认为,应然自我与实然自我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根本动力.如姚红波、许悦联认为,应然自我与实然自我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根本动力.[11]

激励论.周晓波认为,激励原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驱动力.[12]

需要论.邵献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源自于“需要”.在宏观场域、中观场域表现为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变为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具体表现方式是领导权威、组织动力、制度规范、文化熏陶和传媒渗透等;德育“需要”在微观场域的具体表现为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归属需要和理想需要等.[13]李合亮也认为,人的需要的确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14]马奇柯也认为,动力源自于需要,“需要与满足两者之间有对立统一性”以及“需要的永不满足性”.[15]

共同理想论.张雯认为,最高层次的动力是理想、信仰和世界观,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性的根本动力.[16]

价值观论.李海林认为,解决了价值观念问题,自然也就规范了行为.学生确立了“应该做什么”的信念,会自动形成一种“不能做什么”的行为制约.所以,价值观是人的所有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的驱动力价值观是动力源.[17]

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研究来看,矛盾论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主要是借助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进行深入剖析,可谓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需要论和激励论都把一定的利益或者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主体对利益的内在需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具有一定合理性.可以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及其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理想论和价值观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角度,把现阶段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或者人们对于价值观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以特殊代替的一般,而且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根本动力也有失偏颇.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结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二元论.吴晓敏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存在着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这个现实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辩证动力观,帮助工作对象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实现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18]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三元论.张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内部动力、外部压力和吸引力.[19]刘党英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类型有三个层次:一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微观动力;二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中观动力,即存在于社会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性的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动力;三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性主体的宏观动力,即代表社会、国家、民族利益的统治集团或先进阶级的动力.[20]刘居安也有类似观点.[21]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四元论.刘先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是主体方向力、客体内驱力、介体传递力、环体支撑力诸因素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22]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进行了概括,可谓是逐步深化和具体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二元论直接套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存在着的两大宏观社会动力——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而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辩证动力观,特别强调要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三元论则是初步触及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内核,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结构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主体,由内到外,由微观到宏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结构.四元论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个部分,在根据力的方向、根据、传递和力发生的条件与范围,把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分为主体方向力、客体内驱力、介体传递力、环体支撑力诸因素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这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最为完整的一个动力结构.不仅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存在动力,也指出了介体、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远不是这么简单可以划分为几元,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重规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社会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也是一个多方向、多根据、多因素、多种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的动力系统.

四、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研究

接受主体动力系统.刘居安认为,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被动力和以自身需要为核心的内在主动力,两者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合力即为接受主体动力[23]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内在主动力系统、外在被动力系统和合动力系统.[24]内在主动力系统结构解析,[25]外在被动力分析,[26]正向外在被动力分析,[27]思想政治接受主体的主动力系统是由其主动力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组合而成.[28]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是由若干分力相互矛盾运动而生成的合动力.依据不同的视角,接受主体动力类型可分为外在被动力与内在主动力、主要动力与次要动力、长远动力与短暂动力、起始动力与继起动力、有意识动力与无意识动力等.[29]

精神动力系统.张毅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产生、发展源于教育客体自我建构的精神动力系统,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和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精神动力系统主要由动力主体、动力客体、动力内容、动力动机和动力目标五部分构成.[30]

静力学系统和动力学系统.杨媚在其硕士论文中,从静力学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作了纵向和横向分析阐释.在纵向分析中详细解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的最深层(需要)、中间层(矛盾)和浅表层(外部影响因素:国际国内环境、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横向分析中分别解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动力(宏观、中观、微观三类)和接受主体动力(内动力、外动力、合动力),并给它们作了宏观、中观、微观分类.同时还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传媒(思想传媒、利益传媒、文化传媒和信息传媒)及它们如何发挥动力传输作用.[31]

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研究中看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受主体的动力系统和精神动力系统的研究上.而且精神动力系统的研究也是主要研究教育客体(接受主体)的精神动力系统.这就意味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受主体的动力系统,只是精神动力系统是对接受主体动力系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近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述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及动力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统中的精神动力子系统做了单独的分析而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动力系统,如教育主体的动力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动力系统、联动力动力系统、综合动力系统等等均为涉及或深入.杨媚的静力学系统和动力学系统借助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相比于学界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特点在于不是从某一个单独角度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单一方面,而是系统全面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展开研究.这其中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系统的静态考察也有动态考察,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的动力分析也有对接受主体的动力分析,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动力作用原理,以期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发生过程.这些可谓是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研究的集大成者,有一定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是多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逻辑互动的内部动力构造要素作为分析范畴,忽视或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要素的分析.不得说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缺憾.

五、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动力机制主要由政策导向机制、物质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四方面构成.[32]

第二种观点认为,政策导向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精神动力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33]

第三种观点认为,动力机制包括目标成就机制、尊重关怀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34]

第四种观点认为,动力机制是指机制运行的原动力(动力源泉)、驱动力(动力因素)、互动力(动力协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状态及其启动原动力、激发驱动力、协调互动力以形成最佳正向合力的方式、过程和达到的水平.[35]第五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实际上是由来自本体性主体、实践主体和接受主体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三个方面的分力根源于各自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36]

第六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就是激励原则.科学地运用目标激励与榜样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情、理、行相结合的原则,将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7]

第七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需要有核心动力作为保障,因此,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动力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在教育主体和客体间的互动中对教育者进行激励、约束并最终归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38]


第八种观点认为,德育机制有利益协调机制、接受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以及和谐机制.[39]

第九种观点认为,高校德育动力机制包括组织、个人、责任和激励四个动力机制,它们由于动力来源不同而运行特点不同.[40]

第十种观点认为,德育动力机制包括生产力——德育动力的场域机制,实践——德育动力的生成机制,利益——德育动力的传导机制,文化——德动力的规训机制等等.[41]

从已经取得的成果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共识少,分歧多.关于德育动力机制研究,目前学术界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根据不同理解对德育动力机制问题发表自己看法,除个别内容有交叉外,分歧明显.主要原因是对德育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前三种观点,主要从侧重“机制”的角度分析德育动力机制.但三者又有差别,第一种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出发点来认识德育动力机制;第二观点从人的行为动力机制的多样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角度来认识德育动力机制;第三种观点从精神需要、心理需求角度来认识德育动力机制.第四种观点和第五种观点有相似之处,侧重从“动力”的角度分析德育动力机制,但也有差别,第四种观点认为德育动力机制是原动力、驱动力、互动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状态及其正向合力的方式、过程和达到的水平,第五观点则是从本体性主体、实践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三个方面的分力融合而生成的合力上认识德育动力机制.第六种观点从激励原则分析德育动力机制.第七种观点说的是德育的动力保障机制.第八种观点对德育机制总结为六大机制,具有一定综合性.第九种观点侧重从动力来源和运行特点角度分析德育动力机制.第十种观点力图综合理性和非理性两个要素,借助数学上的位似三角,建立一个开放、动态、定规、扩张的模型.

第二,重经验结论而轻理论高度.已有的研究大多只抓住某一个或几个动力系统类型,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操性和实效性的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得出的动力机制一般是经验总结性质的结论.对于一些重大而又带有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较少从理论的高度,特别是鲜有交叉学科的理论视角展开深入探讨.譬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系统类型、结构要素、精神实质、基本经验和演变规律等尚未能够进行深入研究,因而使得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研究缺乏系统论证和理论高度,因而缺乏说服力.

第三,重主体内动力和客体外动力的分析而忽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要素的分析.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逻辑互动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及其互动的分析,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动力的类型和动力机制的类型是相当复杂的.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结构要素不但有主体形态的结构要素,有实践形态的结构要素,也有理论形态的结构要素.我们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的结构要素时,要把这三种结构要素都要考虑进去.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具有联动性和综合性.不能简单的归属于内动力和外动力的任何一种分类标准或分类属性,而应该分开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型动力机制和综合型动力机制.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不但具有加速机制,还有缓冲机制和延缓机制.我们在研究时往往只关注加速机制,认为加速机制才是积极地动力机制,而没有考虑缓冲机制和延缓机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运行是有规律的.但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很少涉足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规律性认识的研究领域.

综上所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的研究本来就不够深入,研究结果却有着很多重复之处,许多研究都是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动力系统研究,很少有学者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从这一意义上,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首先,前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步展开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就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现有研究也有很多需要深入的地方,迫切需要加强.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又是事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问题.只有从理论和实践、主体与客体、历史与逻辑、继承与创新等层面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机构要素、精神实质、基本经验和演变规律,才能真正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的全部内涵,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近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述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及动力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4.

[32]李成飞.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79.

[33]马奇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J].江汉论坛,2004,(9):25.

[34]张亚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动力机制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41.

[35]姜维茂,李新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当议[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5(4):252.

[38]张栓兴,武炎,单舒平.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保障机制[J].理论月刊,2006(3):59.

[39]刘红梅.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0]蔡龙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及其运行特点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8):185.

[41]赵灯峰.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论[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1.

[责任编辑:庞达]

相关论文

十五年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述评

该文为思想政治教育类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十五年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述评相关政治论文提纲,可作为党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述评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述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述评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述评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

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述评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述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综述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动力问题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