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

时间:2024-01-21 点赞:46703 浏览:9256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学期刊论文范文,文学期刊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文学期刊及通俗文学及文学艺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期刊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在对1980年代文学期刊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通俗文学期刊热对出版业及文学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深刻改变了该时期出版业生态格局.本文立足于出版业历史变迁的研究视角,系统梳理1980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试图澄清通俗文学期刊兴起、及其发展动因,还原真实的文学期刊变迁历史.

关 键 词1980年代出版通俗文学期刊热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期刊作为1980年代最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新时期的社会话语建构中充当极其紧要的传播角色,而作为“期刊家族”中尤为敏感的文学期刊在1980年代这样一个思潮涌动、争锋遍起的历史时刻,更是异常活跃.

我们从期刊自身变迁的历史来看,很难苟同文学界关于文学期刊的诸多结论,尤其是对数量可观的通俗文学期刊传播价值的忽视或贬低,本文以1980年代中期兴起的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澄清通俗文学期刊兴起、及其发展动因,还原真实的1980年代文学期刊变迁历史.

一、1980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

到198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逐渐放松,改革、解放思想等观念在整个社会得到明确倡导,各行各业都逐步恢复了生产秩序.在“”期间被彻底破坏的出版行业也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据统计,1978年到1985年7年间,中国期刊种数增长5倍多,特别是1979年到1981年,平均每年增长42.5%.这一时期,文学期刊在以“为人民服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思想鼓励下,除、各省一级原有文学期刊纷纷复刊外,全国很多地方由地、市、县级群众文化馆主办的通俗文艺期刊也大量出现.由于与其他种类期刊发展受专业技术限制不同,文艺期刊相对较低的专业门槛,使其在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七八十年代之交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机遇.文艺期刊从“”后期的几十种猛增到1981年的634种,这段时期文艺类期刊的增幅雄踞期刊业阵容首位,种类占全国期刊总数的八分之一,印数占到全国期刊总印数的五分之一.而地方通俗文学期刊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文学艺术类期刊在整个期刊媒介领域的传播影响.

文学期刊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地方一级文学期刊发行量巨大,对物质生产相对不足、纸张资源短缺的八十年代初期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到1983年10月《人民日报》发出清除“精神污染”的号召,刊登“通俗文学”的报刊成为主要治理整顿对象,并在社会思想领域引起“文艺商品化”的论争.长期以来,严肃文学界立足于“启蒙”社会的精英文化立场,早在1983年以前,就以趣味庸俗为由,对“通俗文学”持否地态度.“通俗文学”一出场就被贴上“低级趣味”、“胡编乱造”等标签.而且,以刊载通俗文学为文本内容的地方市、县一级文学期刊发行量剧增,对、省一级期刊的发展造成强烈挤压.依据对1983年全国公开发行的152种文艺期刊,在1983年第一季度与1982年第四季度发行情况相比较的统计数据显示:(1)大型文学期刊的地位比较稳固,《收获》、《当代》、《十月》均在四十万份以上,15种大型文学期刊发行量基本稳定,今年比去年平均增长0.35%;(2)省、直辖市文联或作协分会主办文学期刊则岌岌可危.(“27种中,除2种发行量略有增加外,25种期刊的发行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跌降占93%.其中,11种下降率在20%以上,最高的下降率是69%”,并且“省文联或作协分会主办的文学期刊,有18种今年的发行量比1981年同期下降了70%”,可见,省级文学期刊所面临形势之严峻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市属文学期刊发行量普遍高于省级文学期刊,且比较稳定;(其中以10个省为例,对省级文学期刊和相应的市级期刊的调查数据显示:1982年十个市级期刊总发行量1119288份,为上述省级期刊同期总发行量的230%;1983年的总发行量是1161011份,为上述省级期刊同期总发行量的311%;这10种市级期刊已经两年都高于省级期刊,今年的发行量平均增长3.73%.)

为解决期刊发展的失衡状态,出版管理机构出台法律规定,以调节期刊生产结构,促进出版生态的良性循环.1984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对期刊出版发行实行自负盈亏的通知》,多数地市级文艺期刊率先失去经费支持,转变为自负盈亏的文学生产机构和经营单位.这就意味着文学期刊出版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一大批地市级期刊纷纷改变原定的办刊宗旨,转变为通俗文学期刊,通过大量发表武侠、言情、侦探小说来招徕读者.通俗文学期刊兴起,严肃文学期刊面临危机.

二、通俗文学期刊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文学期刊媒介环境的改变.“”结束后,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在思想领域逐渐放松,文学期刊作为新时代话语建构的重要媒介,在这一时期也重新定位自身功能,开始由政治“附庸”向文学审美自身回归.在“”之前很长的时期内,一直将文学期刊被定义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作为阶级斗争的舆论场所而使其自身的文学职能错位.1979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提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并重申“双百”方针;在出版业界,旧的文艺期刊管理体制逐渐失效,地方组织和期刊首先建立起来,并不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领导形式开始的.1979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决定,地方出版社出书可以不受“三化”的限制,可以“立地、面向全国”.受此影响,地方文艺期刊的办刊方针也逐渐从“三化”转向“立地、面向全国”,地域性色彩逐渐淡化,突破了文学期刊层级分布的出版格局.随后进行的一系列出版、发行方面的改革为文学期刊的有效出版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新时期初始,文学期刊经历了一个“自由生长”的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大致在1982年底达到,从1983年初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顿报刊与出版界的精神污染问题.自此,国家出版管理部门通过出版制度安排,调整文学期刊的发展格局.“现有杂志要进行整顿和调整,适当发展一些有特色的、缺门的专业性杂志,严格控制一般性杂志的发展.”1984年12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一个对所有期刊包括文学期刊从事业性质向经营性质转变的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对期刊出版实行自负盈亏的通知》,规定“这些期刊也应做到保本经营,在未做到之前,仍可由主办单位给予定额补贴.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的行署、市、县办的文艺期刊,一律不准用行政事业费给予补贴.属一级的,须经主管部委或相当于部委一级的领导批准;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一律由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这一规定对文学大刊影响不大,但对于省市地方刊物带来的波动巨大,后者做出调整而自力更生以争取受众市场的扩大也就成为必然:地市级文艺期刊自然的成为这场通俗化运动的领跑者.三、出版界对通俗文学期刊的传播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对通俗文学(期刊)兴起的关注主要是由出版领域发起的,而文学界对通俗文学(期刊)大都持否定态度.如果对二者在八十年代初期的历史环境作一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态度的现实缘由.

在出版界,随着新时期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出版发行要与经济效益挂钩,出版社、期刊编辑部要自负盈亏,出版社除了扩大通俗期刊阵地,译介外国通俗文学作品外,也主动开展通俗文学研讨及通俗文学作家的培养工作.梳理新时期以来的期刊出版文献,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关于通俗文学研讨召开的几次会议都是有出版界(出版社或期刊社)召集组织的,并非是文学界发起.而会议讨论的焦点也集中在通俗文学期刊上边.

新时期首先召开会议提倡加强对“通俗文学”研究批评工作的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上旬,为交流通俗文学创作、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信息和经验,探讨通俗文学的理论问题,制定通俗文学工作的措施,以促进通俗文学的健康发展,山西人民出版社邀集全国各地的通俗文学作家、编辑和理论工作者近50人,在太原举行了通俗文学编创出版工作会议.会上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讨论:(1)什么是通俗文学?(2)当前通俗文学兴起的原因及启示.(3)如何正确对待通俗文学重新兴起.(4)如何提高通俗文学创作水平.此外,山西人民出版社还在征求与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实际措施:开展评选优秀作品活动;《通俗文学选刊》增加篇幅和栏目;在全国设立若干编辑小组,负责推荐和编辑书稿;创刊《通俗文学研究论丛》.

1984年11月25日至27日,天津文联理论研究室邀请部分作家、评论家、编辑召开“通俗文学研讨会”,交流信息和看法.会议根据与会代表提供的信息,就通俗文学发展现状做了如下的结论:(1)通俗文学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其显著标志之一是通俗文学期刊发行量的庞大.如:上海的《故事会》为650万份,河北的《今古传奇》接近200万份,北京的《啄木鸟》为175完份,《山西民间文学》为100万份,河北的《神州传奇》为40万份.(2)通俗文学期刊队伍不断壮大.通俗文学期刊发行量巨大的优势对一些不景气的刊物有极大的吸引力.有不少刊物以改变刊名或增办小报等多种方式,纷纷投入通俗文学期刊热的时潮中,以维持现状或扭亏为盈.如:贵州的《苗岭》改名《文娱世界》;四川的《巴蜀曲苑》改名《传奇》;安徽的《江淮文艺》改名《通俗文学》;黑龙江的《北方曲艺》改为《章回小说》;天津的《新港》改名《小说导报》,并增办《通俗小说报(周刊)》;《天津演唱》增办《新编拍案惊奇》和《中外传奇》;《文艺研究》增办《中外奇观&

本文是一篇文学期刊论文范文,文学期刊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热现象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文学期刊及通俗文学及文学艺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期刊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2299;等等.(3)一些“纯文学”作家开始涉足通俗文学创作.文学界大有向通俗文学投降的形势.

1988年10月15日,由《文史哲》编辑部主持举办的“通俗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内文学评论家、学者、编辑30余人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就通俗文学热的兴起及其原因,通俗文学的概念界说、源流演变及其特征,通俗文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做了讨论.值得重视的是,会议认为:文学界和高校过去一般都不太重视通俗文学的学术研究,而《文史哲》编辑部率先举办通俗文学学术研讨会,对通俗文学进行专门的讨论,这反映出《文史哲》编辑部的远见卓识.而由《文史哲》这样的刊物组织通俗文学学术讨论,这本身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与出版界积极组织、交流通俗文学期刊信息,热心参与通俗文学的广泛传播不同,文学界立足于社会“启蒙”精英文化立场,表现出对通俗文学热异常的拒绝姿态,一味将其贬损、诋毁,并没有(也没有耐心)找到通俗文学期刊热的社会需求基础,而是简单的将其原因归结于出版界追逐利益,迎合读者低级趣味所致,这是不符合文学期刊变迁历史的.

(作者:北京印刷学院2011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注释:

据《中国当代期刊总览》统计,“”期间全国发行的期刊仅剩几十种.

据《文艺情况》(内部刊物),1981年4月25日第8期.

参见闻婉《关于部分文艺期刊发行量的统计》,《文艺情况》1983年第17期,第10页.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第6页.

《出版工作文件选编》(1981~1983.12)第27页,出版事业管理局办公室编印.

《国务院关于对期刊出版实行自负盈亏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年第1期.

据《文艺情况》(内部刊物),1984年第12期.

寇养厚:通俗文学学术讨论会纪要,《文史哲》,1989年第1期.

相关论文

十年代台湾文学“入史”问题

本文关于文学及文学史及年代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十年代台湾文学“入史”问题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十七年”文学期刊的发刊词

本文是一篇文学期刊论文范文,关于文学期刊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十七年”文学期刊的发刊词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文学期刊及文学创作及发。

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与先锋小的转型

本文是一篇文学期刊论文范文,文学期刊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与先锋小的转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期刊及先锋。

九十年代来的文学期刊改制

本文是一篇文学期刊论文范文,关于文学期刊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九十年代来的文学期刊改制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文学期刊及。

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相关古代文学论文发表,关于20世纪80年代爱情文学主题的流变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创作及爱。

八十年代文学与五四十年文学

这篇伤痕文学论文范文属于世界文学史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伤痕文学方面毕业论文模板,与八十年代文学与五四十年文学相关古代文学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