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宏观经济政策

时间:2024-01-08 点赞:47065 浏览:9134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金融危机论文范文,金融危机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对话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危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主持人语

2008年,堪称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之年.这一年中国为保持经济稳定与增长而进行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以及货币及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必将写入史册.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完成了巨大的转折.不论是一次性下调1.08个基准利率和2个存款准备金率,还是4万亿、地方累计逾10万亿的计划投资用以扩大内需,在30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均属罕见.如果说,决策层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出自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相机决策的话,那么,身处国内政策“漩涡”中的商业银行就要被动得多.此刻中国的许多商业银行在经营上或许正面临“想做不能做,不想做偏要做”的尴尬,无论如何,变化带来风险,却也蕴涵机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必须接受这种现实的考验.

张文武:银行有责任、有必要支持宏观经济政策转型

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在当前背景下,对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并出台多项稳定经济的举措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从国际和国内形势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以及蔓延的速度都超过了很多人的心理预期,导致对GDP、对就业的影响也很可能超越了预期.从2007年3月份汇丰银行第一次披露次贷相关产品损失,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2007年9月份国内银行纷纷披露次贷产品的影响;再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迅速从美国蔓延到全世界,并最终由虚拟经济层面影响到实体经济层面.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采取了更为有力的应对措施.原因在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范围有一定的局限,而这次危机发端于美国,影响扩至全世界,比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影响要广泛深远得多.同时,现今中国对外贸的依存度跟当时也不一样,1997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占GDP是34%,现在是68%,并且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美国经济受到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难以置身事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GDP的成长,近三十年来,由于经济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就业问题并不突出,但经济一旦减速,不仅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也会带来社会问题.因此,当经济出现显著恶化的情况下,进行果断、及时的政策转型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银行既有责任、也有必要支持这次政策转型.银行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银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银行的经营失误也会给社会带来比一般企业更大的影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端于银行,许多国家政府出台措施以拯救、保护银行,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证明,银行与实体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银行要承担比一般企业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且,政府目前出台的“国十条”,蕴藏了重大商机,如果银行能够与政府决策很好地匹配,无论是存贷款业务,还是中间业务,都会找到很多发展的机会.因此从银行自身发展角度看,也有必要积极地支持经济发展.

最后,银行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风险.金融危机是检验一个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最好机会.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的表现都是合格甚至是优秀的,这一成果既有客观因素,也是商业银行近年来自身努力的结果.在下一阶段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风险控制问题,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刺激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银行的风险为前提,我们不希望每走过一个经济周期,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大幅增加,这样的历史不应该被重复.在大银行中,工中建交四个银行都在近年内集中完成了股改上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这一机制是否有效,这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方案就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检验.商业银行需要把握好的首先是信用风险.尽管将投资4万亿以扩大内需,但这些投资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是不是都有效益、有前景,管理是否都能够到位,还取决于具体的落实与执行,需要银行实事求是地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次金融危机的起源,从实体经济而言就是房地产与按揭贷款,当美国银行业违背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时,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这一教训,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其次要把握好利率风险.尽管当前的金融危机表现为流动性枯竭,但在全球利率快速、大幅下调的情况下,一旦商业银行的信心得以恢复,市场资金的供应量一定会更多,在此背景下,对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在利率下降通道中,商业银行的利润会受到负面影响;而且在贷款利率下降很明显的情况下,票据、债券的收益率也会大幅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很大影响.再次是汇率风险.2007年,汇兑损失史无前例的成为影响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近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虽然减慢,汇率处于短暂的平稳状态,但今后汇率风险还是会凸显出来,首先是美元未来的走势难以判断,其次欧元、澳元等前期非常的货币,近期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意味着汇率风险比以往更大,也更为复杂,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密切关注.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

周小知:“国十条”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商业银行

2007年,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的次贷危机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投资银行到商业银行、从房地产贷款到信用卡贷款、从次级贷款到正常或优质贷款、从美国到欧亚及全球、从单个金融机构破产到国家(冰岛)危机,整个世界处在一片恐慌之中,酿成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陷入近三十年来最严重衰退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困难明显增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尽管前三季度仍高达9.9%,但各种疲态已显现,如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中小企业倒闭较多,市场交易不断萎缩,失业人口逐步增多,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经营压力明显增大.研究机构预测认为,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将重新陷入“争八”或“保八”的困难境地.许多国外投行已把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下调在6%以下,并要求投资人对中国进行重新评估.经济决定金融,商业银行是为经济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经济下滑,商业银行经营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如不断恶化的出口形势已威胁了外贸企业的生存,我国外贸相关企业的贷款总额达8000亿~9000亿元人民币;工业增长的大幅度下降将使产能过剩更加突出,2008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近6万亿元,约占全部贷款总额的22%,企业库存增加、效益下降也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房地产行业的疲软也威胁着5万多亿房地产贷款的安全,同时导致50多个相关行业需求下降,效益下滑;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严重威胁就业形势,企业利润下降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都降低其偿还债务的能力,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明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决定,2009、2010两年国家拟投资4万亿元,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国内需求,使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中,市场预期普遍悲观,投资风险明显偏大,消费也过于慎审,单靠市场力量已无力回天,只能是使经济走向崩溃.即使多年来迷信“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政府也毫无例外地进行宏观调控.政府还明确提出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知道,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多手段,如鼓励消费、提高生产率等,为什么要选择扩大投资呢?投资活动一方面可增加固定资产,扩大产能,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投资也有可能增加库存,库存超过合理水平就会影响投资效益,也影响生产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始终是调节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在经济膨胀时期,紧缩投资,收紧银根,减缓增长速度;经济萧条时期,则增加投资,放松银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大类有几十个,政府为何选择扩大基础产业投资作为突破口呢?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基础产业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我认为,一是基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高达50%,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左右,是贡献度最大的行业.因此,基础产业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二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相比,我国基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需求很大,按铁道部部长的说法,我国人均铁路长度为6厘米,还不到一根长.三是基础产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基础产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如能源工业、基础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电讯行业、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四是加大基础产业投资是克服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2003~2007年,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有时高达65.5%.钢铁、铝冶炼、铁合金、炼焦、汽车、水泥、煤炭、电力、纺织、铜冶炼等行业的过快发展,产能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如果经济急剧下滑,工业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对产能过剩行业无异于雪上加霜.最近,钢铁、煤炭、水泥、电力、有色金融等市场已出现了价跌量减的现象,随着扩大内需十大工程的大量上马,将有效消耗这些行业的多余产能,有力地阻止工业生产下滑,推动工业稳定发展.

“国十条”虽然是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保障性住房、环境保护、农村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投资,实际上一方面恢复了对经济发展信心,使工业、房地产、进出口行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得以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使全国30万亿银行贷款避免或减少了因经济恶化而形成的风险.同时,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也为商业银行信贷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市场.过去商业银行有钱,但信贷规模控制较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的营运效益,这次国务院决定取消信贷规模后,商业银行对投资项目的配套融资能力明显增强,为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宋效军: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最好时期

2008年9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创记录的38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受欧美国家进口需求、消费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外贸出口按道理应该是下降的,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历史最高的数字呢?我觉得在这里面可能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以往是欧美,现在则有非洲和拉美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上升.二是资本流动,一些大的国际投行普遍认为2009年最大的投资机会是在中国的A股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资本的流入.

我们看到,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扩大内需,及地方政府将陆续扩大投资,不论是的4万亿,还是地方的10万亿,扩大内需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这个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尤其注重三个方面:(1)内需拉动的是什么?本次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的是公共财政需求,而不是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的需求、企业的需求,还是要让市场去解决.这次国家4万亿的投资计划事实上是把我们五年后要做的事提前了两三年.因此对项目的投入更多地要在政府该做的事情上,主要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或城镇化建设.(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要通过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避免重复建设.以往限制发展的行业,不能因此就放宽限制,或在投资后形成产能过剩.(3)要有国家战略.我们要抓住机遇

本文是一篇金融危机论文范文,金融危机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对话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危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资源定价、世界财富分配以及转变国际分工上有所建树,为下一步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我们还有哪些建议,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率先稳定A股市场.观察中国经济有没有出现衰退或下降,无非就看几个指标,GDP、CPI等等.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观察经济的窗口则主要就是“两市”:股市和房市.支撑股市和房市的一定程度上是信心,并且股市比房市更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我们能够在2009年4月或5月之前,率先实现A股企稳并且反弹到3000点,将不仅有利于整个中国大政策的效果实现,而且会吸引国际资本在中国的停留,这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反过来,如果股市继续低迷,乃至下行至1500点以下,投资者的信心将备受打击,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二是继续推出金融组合拳.继续出台相应的财税和金融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强居民的购买力,扩大内需.可行的办法是提高个税的起征点,或者以A股投资损失抵扣个人所得税等等,这都是可行的办法,让利于民.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中小企业不但可以活跃经济,更是扩大就业的有效手段.因此,要从社会稳定意义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减少中小企业行政费用支出,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四是商业银行信贷合理投放.商业银行千万不要走粗放和扎堆政府项目等老路子,要继续走商业化道路,加强风险控制,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

许明宇: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环境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从表象看,从次贷危机开始的金融危机影响了美国实体经济,而本质上,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危机导致了目前的金融危机.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一部通用汽车公司的百年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美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史,而目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正是美国制造业开始全面丧失竞争力的标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近三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80年中国的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8%,仅为美国的6%、日本的7.1%;到2000年,中国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7%,是美国的34%、日本的49%、欧盟的33%.2004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名次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制成品出口经济体,占有率达到8.3%,是美国的81%、日本的104%、欧盟的53%.

经济是建立在分工和交换基础上的,美国制造业衰落的直接后果是美国贸易赤字累计超过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0%,而这种出口与进口的严重失衡是难以长期为继的,维持不下去的后果就是经济衰退.而为了维持经济的繁荣和美元的国际地位,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实施了过低利率政策并放松了金融管制,以刺激房地产市场繁荣来支撑美国经济,这虽然掩盖了实体经济危机的程度,但也最终放大了美国实体经济危机的规模,导致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拖累了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

从短期看,美国经济危机将严重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研究分析,以2001年美国的经济衰退为例,考察美国进口来源地的130个国家或地区,有74个国家或地区在2001年GDP增长率和向美国的出口增长率同时下降了.由于出口国的收入下降会进一步引起这些出口国的进口下降,进一步的传导会放大美国进口下降对世界贸易总额的影响.2001年美国进口减少了801亿美元,但世界各国的进口总额减少了2420亿美元,世界进口总额的下降幅度是美国进口下降幅度的3倍多.这种状况也会放大美国经济衰退通过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由此分析,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必然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增长幅度出现下降.但中长期看,国际环境实际是向着有利我们的方向发展,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由于世界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有限,在美国经济泡沫破灭后,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得到缓解,能够实行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必过分担忧通货膨胀的压力.目前国家出台的扩大投资刺激内需的政策可以说是比较积极和正确的,原因倒不是象有些学者研究的简单归结为可以拉动几个点GDP的问题,而是这些投资方向可以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根本问题:维持社会稳定和避免制造业受到过度冲击.一方面,无论是投资在公路和铁路方面,还是用于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会为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避免这些失地农民从东部地区返回后产生的就业危机.另一方面,这些投资可以拉动以钢铁、水泥为龙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产品的需求,避免需求过度下降,为行业兼并重组提供缓冲时间,保护来之不易的制造业生产力.

长期来看,政府还需要采取两方面的政策,一方面是继续释放生产力,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发展,同时在高技术制造业以政府为主进行风险投资,如大飞机项目,整体带动国内制造业达到国际水准,为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打下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国际生存空间,通过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海外投资等方式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收购资源和企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既可以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定价权,又可以降低外汇储备,避免今后经济重新恢复增长后货币政策再次面临困境.

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增加了风险.一是几大行的房地产贷款比率都在20%以上,近期看房地产贷款流动性问题非常突出,房屋销售放缓,导致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枯竭,2009年大量贷款到期将可能不能按期收回.而根据几次房地产危机的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在利率下降后,至少要持续半年的下降局面.二是制造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一些不良贷款已经显现出来了,未来会继续受美国需求下降和国内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双重影响.2009年还有更大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问题,很多地方政府都靠房地产收入支撑,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可能面临困难,将直接影响对问题的拯救和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周转.

面对短期利空、长期利多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务必谨慎应对.

从业务经营策略看,首先,对经济下滑的趋势要有充分的估计,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对于突发的危机,商业银行要保持快速的反应机制.同时,商业银行应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有充分的信心,对受惠国家经济政策的行业保持支持力度,与有竞争能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保持合作而非对抗关系,培育商业银行的长期战略客户.

从风险管理策略看,要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美国金融危机从根本上看是实体经济危机导致,但直接原因与巴塞尔协议的缺陷有密切关系.巴塞尔协议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衡量体系在基础评级数据和风险权重不准确的情况下,低估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程度,并且没有真实反映信用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导致了将信用风险转换为市场风险的套利行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对巴塞尔协议的重新审议,也使国内银行重新转向重视风险管理的传统手段,避免过分依赖巴塞尔协议而忽略了风险的真实来源和程度.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樊卫东: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给商业银行的机遇大于挑战

关于此次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以下简称“十项措施”)出台后,对国内银行的影响,我想套用2008年常说的一句话: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讲机遇脱不开形势,当前的形势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见底,从全世界的趋势来看,现在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和蔓延,给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虽然我国的银行持有的次贷产品不多,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不大,但如果国内实体经济下滑严重,国内银行2008年年底和2009年的经营环境必然恶化,间接影响就不一定小了.比如房地产业持续下行对银行房地产信贷有较大压力,而按照现有统计口径,国内银行给服务业的贷款中,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属其中占比较大的几项之一.因此我个人认为,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出台十项措施,对银行的积极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一是从面上来讲.刚才已有专家明确指出,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十项措施肯定能增加贷款需求.基于信贷业务仍是国内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现状,影响银行效益的主要是息差和信贷规模,十项措施无疑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为银行间接提供了一些可给予配套贷款的中长期优质项目,有助于银行此后一至两年信贷资产的良性稳步增长.二是在结构方面.从十项措施所拉动的投向上看,根据现行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安排的方案,今后两年中整体投资需要4万亿元.这4万亿元中,首先是民生工程,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3700亿.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率较高,进一步解决群众在消费上的后顾之忧,既带动存在有效需求的房地产市场,也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第二块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000亿,这些中长期优质项目自然会成为银行竞争的重要市场.另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资35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以及灾后重建等,从投向上不存在重复建设或者造成新的产能过剩问题.对上述项目,财政主导,银行择其“适”者而贷之,应该是双赢的安排.


讲挑战更离不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狭义上看这次危机由美国住房信贷市场引起、发端于虚拟经济,但根源于全球经济金融的失衡.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其有放大和加速作用.从我们国家情况来看,国内银行因传统业务占主要地位,杠杆率不是很高,加之近年来银行业改革的成果使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所以影响还是有限的.拿房贷来说,首付30%左右、客户和银行直接协商处理问题而不是大量打包后转手再转手,使得即使出现局部的问题也不致蔓延过大.不过有人会问,国有银行近几年改革是进了一大步,但究竟完善到什么水平,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产品创新,面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贷风险,能否泰然应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政策调整,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也是一种压力测试.这是短期来看的挑战.从长期来看,大家也在讨论中资银行有没有走出去的机会,能不能进行跨国的收购、兼并或者股权合作,以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信息资源的问题.在目前形势或者下一阶段,中资银行是不是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些尝试、有没有能力去争取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话语权,这更是一个挑战.所以,银行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十项措施的挑战,更是经济周期的挑战和对自身战略和能力的挑战.

综上,我认为国内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而且是机遇大于挑战,市场经济中,经济危机隔些年总是要来的,在这种情况

本文是一篇金融危机论文范文,金融危机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对话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危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下,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关键是要沉着应对.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工作站)

彭兴韵:宏观调控要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我们先对这一个经济周期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同样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摆脱上一次的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健货币政策的提法一直持续到了2007年中.2007年中,政府提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曾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应.但随后几个月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迫于国际原油价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2007年12月,工作会议就确定了我们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六七月份国务院宏观调控的方向由所谓的“双防”变成“一保一控”,即保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然后,再到11月份,政府提出了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政策的转型过程当中,实际上之前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已经有所变化.首先变动的是财政政策,尤其是面对东部沿海地区等出口导向型地区大量企业倒闭,他们面临经济环境的问题,早在2008年年初财政部就提高了出口退税税率,紧接着7月份又做了一次调整.在货币政策方面,2008年上半年还在加速人民币升值,数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冲销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最高时提到了17.5%.但是,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很早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在年中的时候,人民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就有所松动了.到9月15号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后,第二天人民银行采取降低贷款利率和除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银行等之外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然后在10月8日、10月29日和11月26日又三度调整货币政策.

对政策的转变过程的回顾,就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我觉得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次贷危机早就爆发了,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转变是在9月份之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之前确实面临着短期通胀的压力,而在2008年7月份之后宏观经济环境骤然恶化.另一个方面,尤其是9月份以来的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除了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参与全球危机的协调管理行动的一部分,这是发展中的大国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当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对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和应对危机最好的贡献和方法.所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受到了那些深陷危机之中的国家的好评.

这种调整的方向和力度,我觉得不好去评价,因为对于任何宏观经济走向或者危机的走向作出一个很好的未来的趋势性的准确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在2007年六七月份,IMF、花旗银行和其他一些大的国际金融机构就说这次次贷危机不严重,在2008年四五月份又有人说次贷危机很快就要结束了,没有想到会引发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外,现在大家都说今天的危机与格林斯潘时期的货币政策脱不了干系,可是,当年面对美国长期的经济繁荣,人们还称他为经济沙皇.所以,政策的总体效果,不是在当前来评价,而是要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再来评价.不过,这次宏观经济调整还是给我们很多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地方甚至还值得商榷.

总体来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最近都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也应该讲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财政货币政策,否则未来会造成很大的隐患,2008年的保增长给未来将造成更大的麻烦.宏观经济政策要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宏观调控要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任何违反基本经济规律的政策措施,肯定都会带来很多的不良隐患.格林斯潘时期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从经济学的理论可以知道,美国长期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是,格林斯潘硬要保经济增长,就需要想办法在总需求的几个构成部分中做文章.总需求不外乎政府支出、进出口、投资与消费等.美国消费本来就很高,刺激阶段性的消费难以起到政策效果.另外,美国政府大量的财政赤字,公共设施非常的完善,企业投资需求也不是很大.在新的国际分工环境下,对外需求也在相应地下降,所以美国的贸易逆差在不断地扩大.通过排除法,发现刺激房地产市场是保增长的捷径,这样既可以保增长,在格林斯潘看来又维护促进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竞争,可谓一石二鸟.但今天的结果怎么样呢?大家都看到了.

保增长所要遵循的经济规律,就是增长的目标要与潜在增长率相符,否则就是导致通货膨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把经济增长率“保”到潜在增长率之上,也无异于拨苗助长.但是,我们保增长到底在什么地方,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似乎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与此对应,在保增长过程当中,宏观政策经济目标也是需要考虑的,除了经济增长和通胀之外,还有就业和金融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增长优先还是就业优先,是稳定通胀优先还是通胀优先,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政策组合.事实上,任何偏颇都可能是不恰当的.保增长不一定会带来就业的大量增长;同样,促进就业可能会损害经济增长,也可能会损害金融稳定.过去的安定团结贷款,就造成了相应的不良资产.因此,在这些目标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统筹兼顾.宏观调控总体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但这种短期的行为会造成长期的影响.这是需要关注的.

从刺激短期的经济增长来讲,这次宏观调控4万亿的公共财政支出,效果肯定是比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像美国,布什政府2月份1600多亿的减税,马上导致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2.8%,但这一政策效应消化之后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又是负增长.不过,仔细看看,就不难发现,这次4万亿的公共财政支出主要还是集中在投资方面.过去,我们一直说中国经济增长是靠高储蓄高投资推动的,这并不是一个健全的增长方式.改革增长方式,要求我们扩大消费,减少经济对投资的依赖.但遗憾的是,过分集中于投资的公共支出政策可强化我们投资与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危机管理中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改变一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呢?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近期台湾采取的政策,发放消费券.我认为,这有几个好处.首先,与直接给补贴不一样,补贴可能形成新的储蓄,而不是消费;给消费券促使人们去消费,就减少了储蓄.另外,消费券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也更公平.按照人头分配消费券,而不是按收入、地位和职务的高低给消费券,实际上就是富人补贴了低收入者、发达地区补贴了落后地区.另外,消费券会惠及到每一个人,公共财政支出要尽可能地公平,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而公共投资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第三,通过政府权力来分配如此大的公共资金,无疑会产生新的寻租行为,甚至是腐败.最后,在分析这样大的公共投资时,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就是挤出效应,包括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还有对市场需求的挤出效应.我不反对大量建造廉租房,这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房子需求本身会挤出我们商品房市场的需求,这对商品房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我想是需要政策评估的,像这种挤出效应是应该考虑的.

就货币政策而言,已经有了几次的调整.9月15日宣布的降息,我认为,那一次的利率调整方案是值得讨论的.那次降息是单边的利率,本来雷曼兄弟倒闭已经够厉害了,市场信心根本上动摇之后,结果单边降低贷款利率,导致了银行存贷利差一下子就缩小了,所以随后两三天银行股集体跌停,股票市场陷入了恐慌之中.另外,我觉得,对于利率的调整,是否可以考虑借机推动利率市场化,在房贷利率的调整上是一个好的尝试.把贷款下浮的区间相应扩大那么多,贷款的基准利率不动,效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利率的形成机制变了,利率机制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对不同商业银行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各个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定价以及风险评估方面的能力了.所以对货币政策而言,除了单纯的利率或者其他的调整之外,更应该注重利率机制的建设,这个时期更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很好的时机.

地方政府这次宏观政策调控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不过,地方政府的行为动机似乎是在争取国家的投资,跑部要钱,另外是土地财政使然.还有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我们要趁金融危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我觉得这是中国要努力做的,中国要推动建立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但这并不是喊口号就能够马上达到的目标.当务之急,也是可以做的,就是在参与危机管理的国际协调行动中,中国确实要积极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协调一致的金融监管的体系.像过去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因为它担心日本等其他国家银行的不平等竞争,通过巴塞尔协议把他们纳入到美国标准的监管体系下.后来,美国为了让其金融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对监管体系逐步放松,纵容金融机构“创造”越来越复杂的、令人眼花的结构性产品,纵容杠杆、保证金交易.结果,带来了金融竞争中失控和不断放大的风险.中国可能在这方面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协调一致的金融体系的风险监管的框架,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努力,这些都是可以做的.比如,推动无论所有衍生品的去杠杆化交易,限制那些没有真实需求的金融机构过多地参与衍生品交易,这不仅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机构利用衍生品在商品市场上兴风作浪,稳定全球的通胀率,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当中有一个平等的地位,促进我们金融体系更加的稳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温彬:中国正面临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2008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形势迅速恶化.欧盟和日本的GDP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美国事实上已进入衰退.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我国正面临着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周期性调整叠加导致经济增长加速放缓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增长模式相对粗放,经济结构偏重传统的重化工业,如此的增长模式和结构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的.为此,党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产业、财政和金融政策上支持现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而对前期投资增加较快的“两高一资”行业进行限制,这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短期内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同时,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我国经济也处于经济景气周期的拐点,双重因素的叠加将导致经济增长加速放缓.

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尚可.但10月份开始,我国一些主要

本文是一篇金融危机论文范文,金融危机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对话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及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危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经济活动指标加速下滑,预示未来增长前景悲观.发电量被视为衡量经济活动活跃程度的先行指标.电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67%,增长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45%,其中9月份用电量4.8%,首次出现低于GDP增幅的现象,预计10月份陷入同比负增长,这将是自1998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之相应,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幅比9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创下7年来新低.10月份PMI指数也大幅下降6.6个百分点,至44.6%,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降7.4个百分点至41.7%,均为自各指标2005年编制以来最低.此外,10月份财政收入可能出现负增长,为1996年以来首次.

展望2009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大动力呈现疲弱态势:

(1)全球经济下滑,外部需求减弱,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显著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0.1%提高到2007年的21.5%,我国经济增长对外依赖性增强,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开始呈现趋同性.随着近期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显著下降.

(2)制造业产能过剩日益突出,房地产市场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下降.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强劲上升周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8.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3.3%.这轮经济增长处于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突出表现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长快于其他行业.2007年末,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4.5%,较2002年末上升了10.4个百分点.这两大行业投资增长的变动对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举足轻重.目前,内外需求下降将使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进而导致企业未来投资意愿下降,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作用将明显下降;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令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长不容乐观.总体来看,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将下降.

(3)财富缩水,失业增加,消费需求增长乏力.2008年年初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屡创新高,但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消费增长相对平稳.2003年以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收入,因此从今后几年来看也不能支持消费过快增长.同时,部分企业效益下降导致隐性失业增加,工资收入下降,再加上前期投资股市和地产的市值缩水,使未来两年消费增长乏力.

根据以上判断,我们认为2007年是我国这轮经济增长的峰值,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回落至8.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实施宏观调控的基础和依据

针对经济衰退,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凯恩斯式的,即松财政和松货币搭配的经济增长刺激计划.目前,各界对救市计划的政策效果如何,衰退时间会持续多长,全球经济将进入“V型”、“W型”、“U型”、还是“L型”衰退评判不一.我们认为,自2003年全球经济进入上升周期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日益严重,日积月累就必然要通过爆发危机的方式进行强制调整来解决失衡问题.因此,仅靠凯恩斯式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暂时延缓了经济下降的幅度,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即各经济体增长模式的问题,那么全球经济复苏之路还将很漫长.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衰退趋势,政府及时出台了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的计划,地方政府也有逾10万亿的投资计划出台.我们认为非常及时和必要,对防止经济过度下滑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始终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不能单纯为救市而救市,防止部分行业投资扩大后加剧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矛盾的出现.目前,“国十条”中提到的四大工程,包括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灾后重建虽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但总体上还是集中在投资领域.对中国来讲,当务之急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想方设法拉动消费内需,比如: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减税刺激居民消费、加大对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居民消费.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

相关论文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重点

该文为关于房地产企业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重点相关税务会计论文题目,可作为政府采购专业房地产企业论文写作研。

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

宏观经济政策后撤

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范文,经济学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后撤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学及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方面的的大学硕。

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贸易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国际贸易。

2023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前瞻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2016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前瞻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房地产及通。

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

本文是一篇环境污染论文范文,关于环境污染类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保护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环境。

更加关注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

本文是一篇金融危机论文范文,金融危机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更加关注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危机及宏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