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兄弟”系列报道采写“走转改”

时间:2024-02-06 点赞:53274 浏览:11036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改论文专业新闻记者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新闻记者方面硕士学位论文,与“信义兄弟”系列报道采写“走转改”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新闻记者及新闻及信义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闻记者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我是楚天都市报机动部的记者.在本报编委会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去年初,由本人率先挖掘采写的典型人物“信义兄弟”系列报道,一经推出,迅速引起了全国各媒体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2010年开年以来,全国报道最为集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央视《新闻联播》曾6次聚焦该事件,《新闻24小时》、《新闻1+1》、《新闻30分》等知名栏目,以及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凤凰网、新浪等多家精锐、高端媒体纷纷跟进关注.在刚刚结束的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该系列报道有幸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该系列报道中的人物孙东林相继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等数十项荣誉.同时,该系列报道还获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张征教授高度肯定,正准备将其纳入编写的“如何采写典型人物”新闻教材.

现在,“信义兄弟”不仅拍了话剧、电影,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更成为诚信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信义兄弟”系列报道能够获得社会高度的认可,它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新闻价值取向?作为“信义兄弟”的首发报道者和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是如何对这个新闻线索进行发掘和判断的?回顾“信义兄弟”系列报道的发掘前后,我想就此谈谈我所理解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新闻实践的具体意义.

“信义兄弟”系列报道的挖掘,线索来源于本报接到的一起求助:去年春节刚过的农历正月初七,家住黄陂区泡桐街的孙东林,给本报打来求助,称他有5名亲人10天前在河南车祸遇难后,遗体还在异乡,善后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希望报社的记者能够帮忙.

我们还了解到,孙东林在向本报打这个求助的同时,已经向同城的多家媒体求助,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类似的新闻求助线索,在本报新闻报料平台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天下来,类似的线索多达数十条.若就孙东林反映的情况来看,很难予以公开报道和关注.

一是时效性差.众所周知,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其本原则是真实性,而时效性更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新闻要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向读者提供多方面新鲜的信息.显而易见,发生在10天前的一起交通事故,很难有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

二是贴近性差.作为区域性媒体,关注的新闻重点为传播区域内的人或事,孙东林所反映的其哥哥的情况,因在河南兰考发生,其新闻性持续减弱.

三是交通事故本身并无新奇.

当然,若一定要进行新闻处理,无非也是围绕雪天路滑,黄陂在外地的5个人不幸遇难展开,由这起令人嘘唏的事件提醒司机朋友们,外出遇风雪天气时,应谨慎驾驶,注意行车安全.

最终为何要关注这一条求助信息?从本报“立足民生”的办报宗旨来说,媒体需要有担当精神.因为遇难的5人竟是一家人.死者中的2名成人为父母,3名青少年为两人膝下的子女.这就赋予了这起普通交通事故浓重的悲彩.不管怎么说,这5人的遇难,对一家人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对每一个受众来说,也绝对会为其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因而关注这条信息本身,也是对基层民众的关注.


基于以上考虑,楚天都市报编委会研究认为,该条新闻线索,有进一步发掘和采访的必要.

当天,编委会派我前往采访.途中,围绕该事件的报道价值取向,我设置了系列采访提纲:如5名遇难者在社会生活的中身份是什么;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深夜从天津回家是为了什么;遇难之前,他们各自见到的最后的人员是谁,与他们说了什么等问题.

孙东林最初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对我的提问一一进行了回答.其中,孙东林说到哥哥深夜回家的理由,仅仅说是遇难前一天的晚上,哥哥在他家玩时,因在网上看到天津回武汉的高速,未来几天,受雨雪天气影响,部分高速公路可能封闭,哥哥担心雨雪天气不能回家过年,便开着车连夜带着一家人回家.

“一年上头,我们俩兄弟都在外面搞工程,只有春节才能在家与父母相聚,所以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孙东林接受采访的回答,让我感觉孙水林一家的遇难,所能体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只能是体现在孙水林是个比较重情谊的汉子或孝子,因为急着赶路回家与父母团聚,结果一家五口却殁命在了高速公路上.

可在孙东林继续讲述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产生了刨根问底的浓厚兴趣.

孙东林说,车祸发生的第二天,他在兰考县人民医院的太平间里见到遇难的哥哥一家后,又找到了哥哥被撞得稀烂的轿车,结果在哥哥车的后备箱里,找到了哥哥遗留下来的26万元.

过个年,回家要带这么多的吗?没想到这一问,却牵扯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孙水林急着赶回家,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他要在春节前,将自己欠工友的几十万元工钱发给大家过年.紧接着问下去,更让人震惊的是作为弟弟的孙东林,在哥哥一家五口遇难后,从哥哥车内取出26万元钱,在没有找到哥哥的账单,也不知道欠工友们多少钱的情况下,他竟然与家人决定,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工友们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最终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他们家还清了欠60多名工友的工钱.

孙东林说着哥哥回家发工钱遇难的前前后后时,就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任何时候,欠债还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对新闻记者来说,他的讲述无异于是爆了个新闻猛料.

最终,“信义兄弟”系列报道以此为圆点张力,其动人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信义兄弟”系列报道的成功挖掘,我认为该篇报道的采写前后,恰好符合了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掀起一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热潮.

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九个字,相信很多的新闻人有着比我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对此,一位新闻工作者在人民网论坛上发文称,走基层说白了就是深入群众,但是深入群众并不仅仅意味着只要记者到了田间地头就行,而是要真正了解群众和百姓的工作及生活状态.这样才能够真正触及社会事件的本质,才能够深入群众个体的灵魂.转作风就是要转变新闻报道的角度和工作积极性.媒体的工作人员不能以“世外高人”自居,而应该牢记自己也是这个社会普普通通的一份子,要从“等新闻”向“挖新闻”方向转变.面对各式各样的新闻线索,面对各式各样的报道题材,选取那些最贴近社会实际,最能反映千家万户生活的素材进行报道和解析.而改文风就是改变某些新闻报道的单调形式,从文字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信义兄弟”系列报道的采访中,我以为正是按这“九字诀”的要求,才使一起普通的车祸事件有了一个新的价值取向:若是我们接到这条新闻线索后,没有深入到孙东林家详细采访,或只是简单地听孙东林的倾述,没有详细地追问这起事件的前前后后,深入挖掘这起事件背后蕴含的真、善、美,新闻选取的角度不在生死接力送薪上,没有将其与社会屡现欠薪现象的诚信缺失相联系,并通过消息、通讯、图片、评论等多种文体形式,对这一典型人物进行包装,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错失“信义兄弟”这组典型系列报道.

这样的一次采访经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真正接触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有“温度”的稿子.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用群众朴实、鲜活的语言写出打动人、感染人的稿子,才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采写报道,才能与群众心贴心.

(楚天都市报)

相关论文

坚持“走转改”是媒体人的职业追求

该文是改论文专业节目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节目有关本科毕业论文,与坚持“走转改”是媒体人的职业追求相关论文范文检索,适合节目及节目主。

“走转改”的常态化机制

该文为广播电视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走转改”的常态化机制相关论文改重,可作为改论文专业广播电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地市报推进“走转改”方略与路径

此文是一篇基层论文范文,基层有关论文范例,与地市报推进“走转改”方略与路径相关毕业论文题目。适合不知如何写基层及市报及新闻方面的改论。

“走转改”看对媒体记者的新要求

该文为大学生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走转改”看对媒体记者的新要求相关论文改写,可作为改论文专业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

在“走转改”中深度挖掘典型人物

该文是改论文专业大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在“走转改”中深度挖掘典型人物相关论文范本,适合大学生及快。

俯身接地气践行走转改

本论文是一篇哪里有类论文修改润色,关于俯身接地气践行走转改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哪里有及基层及群众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