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角度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4-03-21 点赞:51104 浏览:10676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大学生类法学专业学年论文,关于哲学角度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大学生及政治理论及什么是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对于这样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其重要要求,本文引入哲学中主客体范畴,针对如何提高"实效性"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实效性 主体 客体 基础课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的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学习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基础课”这样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来说,是否具有“实效性”是判断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同于一般课程的地位,本文引入哲学认识论中的主客体范畴,重点分析如何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基础课”教学体系中教师的特殊“主体性”

主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范畴.主体一般指的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因素,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

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是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处于从属和受支配地位的因素.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三方面的特征.

把主客体联系起来的是实践,没有实践,主体的意念、想法、方法及观点都无法付诸于现实,而没有主体,客体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而不含有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研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分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然后最基本和最首要的就是要实践,通过在客体上的实践总结新的主体思想,通过实践来检验主体的思维与理念 .

如果静态的对“基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用教师和学生的概念足以.但“基础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过程,这样就需要我们引入哲学上的主客体范畴来帮助我们描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角色的互换.

在“基础课”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基本属性是教学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基本属性是教学的客体.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主体,然而它的主体使命为社会所支配,它的主体活动处于客体审视和自我检查反省之中,这就使它同时具有客体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一种带有“客体性”的主体?.“基础课”教师是负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者,这种鲜明的“客体性”的主体同样适用于“基础课”教师.

这种“客体性”的主体具有鲜明的特点.说它具有的客体性,是因为在教师发挥其主体性时,同时被学生所审视,“基础课”教师的任务,为社会所规定.“基础课”教师为角色主体,但这种角色具有特殊性能.他的主体性为社会力量所支配.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力量无疑应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疑是根本利益中国,党所制订的路线、纲领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直接体现.作为“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坚定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具备应有的思想觉悟.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不具有绝对自由,如违反了这一要求,就失去了作为“基础课”主体的资格.“基础课”教师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提出的双为方针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同时“基础课”教师的也要接受学生的审视.这样的审视通常是从多方面进行的,如:“基础课”教师本人是否具有必备的道德素养,是否具有担当教育者的资格,这种审视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教师本身是否具有教师道德素养,是否有资格担当教育者,范跑跑作为一个普通人选择“跑”无可非议,但作为一个教师则有违教师道德基本要求,不具有资格担任一名教师.教师自身言行是否一致,一旦受教育者做出教师言行不一的评价,必定会对教师丧失信任,“基础课”的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教师能否平等待人等等.

“基础课”教师也是自查反省的对象.《论语?学而》中写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基础课”教师更应把“三省吾身”的思想积极予以贯彻,“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在被社会力量制约和学生审视的之外,还应该借助这一过程中反馈的内容,自己对自己进行审视.例如:作为一名教师进了应尽的责任?在与人交往中是否做到了诚信?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这种自我审视的认识活动是以自己作为认识对象,说明了 “基础课”教师具有特殊的客体性.

认识到这些,对于加强和改进“基础课”教育工作,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基础课”教育内容、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基础课”教育过程,提高“基础课”实效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正如马克思所说,认识世界是重要的一方面,但关键还是改造世界.认识到“基础课”教师是“客体性”的主体之后,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去.

二、提高教师主体性 增强教学实效性

1.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

“基础课”教师为角色主体,其角色不是纯然自主的个人行为,而是为社会所支配.所以作为高校“基础课”教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基础课”教师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理解并深刻体会,才能成为大学生的领路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心学习,认真领会,积极体会,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影响.才能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2.爱学生是“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教育以爱为前提.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神圣的爱,是教师善良之心的体现.善良像太阳一样,太阳照在任何一个物体上,那个物体都会闪闪发光.所以说,对教师道德的要求中以仁爱、善良为最重.爱学生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品质,作为“基础课”教师,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本身就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品德,传递人类的博爱精神,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首先需要具备高尚优秀的品德,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而受教”,才会接受教师的说教.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新生,大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面临各种的不适应,学习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活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问题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了解学生情况,积极伸出温暖之手.争取最大程度的解决学生的具体困难,让学生过好大学的第一关.但这种解决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以免伤害到学生心理.

第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刚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离开了老师家长的监督.很多学生一时会放松自己的学习.而一部分有学习意愿的,则往往有缺乏对未来就业形势的判断和对自己自身情况的科学了解.作为“基础课”教师就应及时分析学生特点,使学生尽快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珍惜时间,有利未来的长远发展.

第三,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搞得生活一团糟,是比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在中学,我们普遍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考什么学什么.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交往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从知识到举止谈吐跟城市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更容易造成一些学生的自卑和封闭.这些能力的不足,对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同学可以自我调整,但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就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基础课”老师及时发现及时指导.


为了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大学“基础课”教师,每次学期开始,就告诉全体学生自己的等.告诉学生除了是师生之外自己愿意做学生忠实的朋友.

3.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感染学生

“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一门课程,就大学生这一受众对象而言,虽然已经不是简单的情感教育,需要理性分析,揭示某种道德规范的合理性性和必要性,但是,“基础课”的理论毕竟要通过圣贤模范的嘉言懿行而进行的情商教育,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用多种教学手段,震撼学生心灵,完成对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

众所周知,不论什么性质的课程,教师的讲课都一定要有,如果缺乏,有气无力,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则学生受此影响,听课也会疲疲沓沓,精力分散,昏昏欲睡,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索然无味.可以说,是创造性授课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学生长期受到这种熏陶,他们的品德、才智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比如在讲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应该用生动的饱含的语言讲述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伟大革命家的感人事迹,在讲述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的事迹时,应朗诵先烈题写在国民党反动派监狱墙壁上的豪言壮语:“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在讲述令全世界人民所敬仰的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的事迹时,应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表述他诗一般的语言: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只要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使人产生最强烈的愤怒!” 要想让别人相信,必须自己首先相信.教师要以自己的榜样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来感化和诱导学生.为了教育事业,为了莘莘学子,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上好每一堂课,从进入教室起,始终满怀,活力四射!

怎样才能富有呢?要有就要充满热情.而热情的源泉就是热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授的课程.爱得越深,则热情、越激烈,投入的情感和精力也会越多.有了爱心才会有热情,有了热情才会全身心地去备课 ,课备好了才能满腔地去讲授.对教育事业不热爱,对学生不热爱,对自己所授的课程不热爱,这是教师的悲哀.没有情感的投入,要想上好一堂课,那是无法想象的.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结合内容的要求,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比如课堂辩论、课堂演讲、课外调查、播放优秀影视作品等.增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如在讲授“基础课”第六章大学生择业于创业时.

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学生自己可以总结出,在今天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中,有着强烈创业意识并且积极进行实践的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不但能让自己就业,而且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经过学生的回馈,这种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4.“基础课”需要施教者着实身教

“基础课”教师的要接受受教育者的审视.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他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基础课”教师承载着更多得责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基础课”教师教育学生要仁慈善良、乐于助人时,固然可以并且需要例举大量的他人的实例,但十分有必要“宣传“一下自己的“光辉事迹”.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道德践行更具有影响力!因为学生似乎更相信、更在意老师的行为.

例如,我们在向学生指出“优秀的道德素养体现在主动、热情关心帮助你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时,可以介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乐善好施行为;我们在教导学生诚实时,可以把自己的踏实治学过程告诉同学们.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教师言行一致的正面榜样.

许多时候我们在训导着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告诉他们什么是崇高,什么是渺小,要诚实守信,要不断追求 ,然而,我们自己的行为崇高了吗?我们在老老实实做学问了吗?我们在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了吗?可以说,当学生只有看到优秀品德在自己老师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的时候,学生才会信服,才会效仿,才会激发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所以,教师不仅在学生面前要有正确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修养,而且要做到校内校外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说的和做的也一个样.多少年后,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具体行为却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做经师易,做人师难!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完善素质品质,提升精神品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的“象征意义”的偶像,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成为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总之,认识到

本论文为大学生类法学专业学年论文,关于哲学角度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大学生及政治理论及什么是方面论文范文。

“基础课”教师是“客体性”的主体这一特定角色,对于我们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基础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课堂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