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语境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3-12-25 点赞:45262 浏览:8844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方面电大毕业论文,与亚文化语境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校园及组织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亚文化既有社会主流文化的相应属性,并包纳于其中,又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定区别和差异.亚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特性,规范和导向的特性,以及双重属性、辐射性特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亚文化特性,以大学生为主体,建树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

[关 键 词 ]亚文化;社会主流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2-0063-03

当经济与社会日益走向协调发展时,物质社会就愈发需要精神、文化的伴生,于是文化问题就成为当今无可规避、必须面对的发展的要义之一;当社会在经济一体化下反而被切割成利益、价值、情感、诉求多元向性时,任何社会的主流文化又必然要面对、调整、处理与社会亚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同样是发展的要义之一.

大学校园文化是特定社会组织的文化―亚文化.当教育与科技、管理一道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柱,当人才的培养和应用成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强烈、鲜明的国家意识,当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国民教育时,作为社会亚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成为了超越大学范畴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多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实质上是物化于人工制品、体存于社会制度及行为方式中的人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社会主流文化,亦即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亚文化则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次级范畴,是指在某一特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内部形成的文化,它既有社会主流文化的相应属性,并包纳于其中,又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定区别和差异而具有特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所共享的文化特征.社会亚文化是上个世纪初纳入文化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研究视野的.

亚文化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创用.这一理论源起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个体、群体、社会关系的解读.早期一般指偏离主流社会文化、或呈边缘状态的文化,在特定的时期作为社会结构性矛盾的描述而具有了对抗性及叛逆性的含义――工人阶级文化、女性文化、同性恋文化、青年亚文化等.当代亚文化理论则表述了新传媒时代和消费时代社会群体身份与行为的多元与混杂.然而从本质上讲,亚文化理论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观念丰富、多样、异质的文化表现、理论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从其基本性质判断可以划归为社会亚文化.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具有的特性之一便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与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客观、内在、密切的联系,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系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一个由包括大学校园文化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形态不同特质的要素构成的复合体.大学校园文化既是归附于一定社会的主流文化并被其规定的社会文化单元,又是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大学生为主体,表现在大学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制度准则、行为规范之上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群体的文化,是大学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大学师生员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所具有的文化.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特定的文化形态,由大学中的师生员工共同创造,既表现为校园环境、建筑、景观、设备、仪器、图书、社团等物化形态组成的硬件部分,也包括学校传统、学校精神、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审美倾向、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模式、行为准则等软件部分,它既内涵着社会主流文化的一般属性,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大学校园特殊的文化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个性,使得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在大学这个特殊、重要的社会组织的运行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使得社会主流文化的属性、功能更加丰富、多样.

作为亚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对于大学中的成员特别是大学生的规范和导向作用.由于文化实质上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定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模式,因而特定社会组织的亚文化既是组织成员在组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发展中形成的理想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更是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预期、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规范和导向.大学校园文化就是以文化的力量,通过有形的载体,引导大学生形成与社会主流文化一致的心理定势、道德认同、价值共识和行为模式,获得大学生个体与大学、社会发展目标与方向的自觉一致,并以此调整、控制和实施自己的预期行为.大学校园文化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信仰、远大的理想,培养道德规范、调控行为模式,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是大学校园文化必然具有的组织文化管理意义上的软约束、软规范,就是大学校园文化必然具有的对于大学中的成员特别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和导向.这种规范和导向作用,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具有其他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不具备的特定功能,又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属性和作用,从而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定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模式,从社会规律、历史时代、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的应然意义上评断,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属性,而是必然要体现出好坏、优劣、高下、文野的两面性,亦即其具有双重属性.而亚文化既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制约、统辖,又同时会被社会的支流文化、边缘文化,甚至落后文化、恶俗文化影响和作用.文化具有的的基本性质和亚文化与整个社会文化的这种关联,就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也必然要具备和体现出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正是这一双重属性的特征,使大学校园文化同时具有了另外一个相应的特征,即大学校园文化对于社会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辐射性.大学校园文化在与整个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下深刻作用、影响大学及大学生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和全社会产生一定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影响,并构成整个社会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社会公众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识别、认知、感受的过程,就是大学校园文化对于社会、社会公众的作用、影响、辐射的过程.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本位的意义,还会由辐射和扩散以及文化感应力穿越大学校园的边界,影响广泛的社会领域,既承担着大学校园内育人培才的重要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负着影响、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职责.而亚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探究亚文化语境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逻辑前提.

二、亚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所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是指大学管理者和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倡导、实施、建树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亚文化的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所具有的客观、内在的逻辑关系,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以社会主流文化为基础,并在社会主流文化的统辖、规范下,按照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定规律实施.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亚文化基本特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框架中,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领域在内的完整的社会系统,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科学、规范的共有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基本信念和行为习惯,引导、规范他们的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将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按照亚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大学校园文化视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则该系统的建设由三个层面结构而成,即物化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大学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是大学在长期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创造、建设的各种物质设施,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硬件部分,是整个校园文化的表层;大学校园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中间层面,是校园文化中对于大学生的相关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组成部分.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所形成的,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学校园文化的观念层面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是大学在长期的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受社会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为大学师生员工共同认同及信守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在具体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要将确立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独特的大学价值观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将塑造以校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将强化包括人文环境和制度文化、课程教学与非课程教学活动及各类组织在内的载体作用的发挥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以此建树大学生正确的理想追求、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持.


大学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规范、约束和导向特征熏使其具有文化管理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从亚文化――组织文化管理的视角下实施.而以往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多是在意识形态范畴内的认知和操作:理论研究上多是相对孤立、封闭地就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本身讨论,却游离于作为特定社会组织的大学整体管理范畴;实践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是由党委、政工部门、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实施,并局限于大学的一般文化生活、课余活动、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等领域,形成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局限.事实上,我国大学的国立定位和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规定了大学管理与其社会主义属性的内在统一,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探究与实践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大学管理.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当代的发展成果和标志即是基于“人本管理”理念和“观念人”的人性规定的亚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组织文化管理的构成部分,就是依据组织文化管理的基本理念、规律、原则、方法,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中,由大学管理的主导者引领,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展开的实践过程.既表现为大学中的校园环境、建筑、标识、景观、教学设施、社团、网络、教学、科研、礼仪、庆典等物化形态的硬件部分,也包括大学的学校传统、学校精神、科学理念、价值标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人际关系、审美倾向、校园风气、集体舆论、学术空气、心理氛围,以及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软件部分.而且,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组织文化管理的目标是同一的――教化、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政治信仰、科学理念、方法技术、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亚文化具有的双重属性,使得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具体表现为一个建树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实践活动过程.亚文化还具有对于社会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辐射性,因而大学校园文化能够超越大学范畴,通过传播对社会主流文化、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实施影响、校正或是干扰,使得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相互关联、制约的系统性.在社会主流文化的统辖、主导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整体上塑造了大学的文明、、科学、理性、规范、严谨、创新、发展、良知、道德、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使大学及大学生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典范和代表,积极影响并引领着社会文化,社会生活.但是在当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本身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社会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使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削弱,也给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困扰和冲击.与此同时,大学校园文化又受到其他社会文化形态包括负面文化的影响,造成大学校园文化中不可避免地生成、存在着消极的因素.社会文化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错位、缺位,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功利化倾向严重,忽视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人文素质、道德规范的修养及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价值扭曲、道德失范等问题,而大学校园内包括国考在内的考试、学术论文抄袭、科学研究中的舞弊现象,更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发散着消极影响,并对社会公众、社会文化形成了负面导向.这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着眼于社会大系统,必须在建树优良文化与克服不良文化两方面双管齐下,从而实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强大的育人培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积极、正面、健康的社会辐射性,使得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会推动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运行和发展,而且能够成为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此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对于社会主体――人及其关系的关注和解读基础之上的;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则规定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作为主导,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指导地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由其主导者――大学党团组织、院系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及教师引领、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因此,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必须确立、建构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构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一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目的,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依据;建构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注重和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防止主体错位、缺位;建构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是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与主体的矛盾关系中,依据大学生特有的实际,定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使之契合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大学生为主体,从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关于人的主体地位思想的遵循和落实,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遵循和贯彻.大学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即是“以大学生为本”.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确立、建构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大学最高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更是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价值、权利、理想的尊重和实现.要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坚定政治信仰、掌握科学方法论、建立正确价值观、具有充分认识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实践主体和栋梁之才,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任务,最终实现在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主体的认识、实践能力的建立和提升之上.

责任编辑杜福洲

相关论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本文关于学生及人文及能力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相关论文例文,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

此文是一篇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文化建设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建设及大学。

和谐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本论文为关于校园文化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和谐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相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校园文化论文写作研究的大。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校园文化论文范文样本,关于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校园文化及文化及社。

对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

本文是一篇郑州大学论文范文,关于郑州大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对郑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郑州大学及大学生及文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