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

时间:2024-01-22 点赞:48913 浏览:9873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学术型论文范文,学术型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学术型及导师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术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为适应我国经济机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于2009年开始扩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模式的探索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其中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并对可能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校内外导师对等措施.

【关 键 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增强研究生培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鉴于此,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以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1].

1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责任,兼有学生的思想素质及社会行为的指导.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资料显示,在人才培养中,天赋占10%,机遇占5%,而导师对培养对象的影响85%之多[2].对于高校来说,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和培养质量提高的保证,也是高校学术地位的主要表现.因此,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前所述,我国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已经日益完善,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完善的建设和管理机制.因此,探索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对于保证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和学术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异同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和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实践能力.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很多都是理论能力强,而技术能力薄弱.因此,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从人员构成上来讲,学术型研究生导师队伍主要从校内教师中产生,而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则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两组导师队伍构成.这在客观上给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为高校“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提供了机会.同时,随着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不断开展,以及学校和企业人员交流的增多,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推进,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模式,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参阅现有文献,结合笔者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最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内外导师的确定时间间隔太久.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在入学后会在一两个月内选择校内导师,然后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完成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等到第一年结束以后,研究生再选择校外导师,并进入实习基地实习.这时候很多研究生发现实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课程在选课的时候没有选到,不得不从头学习.校内导师在给学生选课的时候也很无奈,因为他们不知道学生要在哪个校外导师那里实习,从而不知道实习的内容.

(2)校外导师发挥的作用不够.很多校外导师业务非常繁忙,很少有时间指导学生.有些校外导师认为他们只要教会研究生一些实践技能,至于学生学位论文的怎么写,则是校内导师考虑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一些校外导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随意更改实践内容,甚至原计划做的实验不去做,致使学生实习结束论文撰写困难.

(3)校内导师对实践环节参与不够.很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不到校内导师的指导.许多校内导师认为实习过程中应该由校外导师指导,自己则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

4可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动态可持续发展.

(1)对校内外导师进行组合优化,成立校内外导师对.学校应该鼓励研究方向向近的校内外导师结成导师对,固化合作关系.学生在选导师的时候不是选择一个校内导师,而是选择一个导师对.这样,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就可以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针对实践环节的需要选择课程.


(2)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明确导师职责.通过岗前培训,可以让校内外导师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尽快进入角色.校内导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环节进行指导,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尽自己所能给与有效的指导.校外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也要适当考虑学生论文的撰写.

(3)健全导师遴选和聘用制度.对校外导师,在遴选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业务能力,还要对其可用于研究生培养的时间,师德等进行考核.对校内导师,在遴选过程中要加强实践能力考核.对于不称职的校内外导师,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情节严重的不再聘用.

(4)建立导师激励制度体系.激励制度体系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规范、标准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体系,它必须以文字和文件化的方式来体现其正规性、政策性和可信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或特定场合的随意表述上[3].

(5)加强校内导师及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目前科学界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即使一些应用性的学科,实验室里的研究和相关产业生产实践也是有很大的差别.很多情况下,校内导师不积极参与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是由于对实践过程的内容不熟悉.鉴于校内导师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提高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要.高校可以鼓励校内导师到企业实训来提高其生产实践能力.另外,通过鼓励暂不具备导师资格的年轻教师去企业实训,可以不断充实研究生导师队伍,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下转第64页)

(上接第43页)(6)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4].通过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可以从项目合作单位遴选更多的校外导师,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这也是措施(1)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文献[4]中对广东一些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48%的校外导师是通过项目合作才能为校外导师的.扩大产学研合作规模,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在选导师时可以同时确定校内外导师.

5总结

本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了建立校内外导师对等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http://baike.baidu./view/2935850..

[2]吴建.“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培养:研究生招生扩招后的培养探索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02):329-330.

[3]李阿利.建立研究生导师有效激励机制的系统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4]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肖远亮.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24-29.

[责任编辑:刘帅]

相关论文

硕士专业学位生导师手册

本文是一篇公开发表论文范文,关于公开发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硕士专业学位生导师手册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公开发表及同等学。

新时期生导师队伍建设

本文是一篇学科带头人论文范文,学科带头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新时期生导师队伍建设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学科带头人及导师及科学技术方。

高校生导师队伍建设的

本文是一篇博士生论文范文,关于博士生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博士生及导师及教育发展方面的。